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八角Illicium verumHook.f.,为木兰科八角属植物,又叫八角茴香(《本草纲目》)、大茴香、唛角(广西壮语),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药食同源”经济树种,主产于广西,福建、广东,云南也有部分种植[1]。八角是我国传统著名的调味香料,也供药用,其味辛、性温,有祛风理气、和胃调中、温阳散  相似文献   

2.
广西为八角的主产地,其产量占全国的85%,是桂产传统出口大宗品种之一。春节过后,历来都为八角的传统销售淡季,但今年却一反常态,3月下旬至今,出现了八角销售“热”,全国南北客商入桂四处争购,成了多家上门求购的紧俏商品,价格步步攀升。统装八角、大红八角的价格(每公斤广西产地市场成交价,以下同)分别从去年初传统销售旺季时期的20元、24元猛升为目前的33元、38元。其质量较  相似文献   

3.
广西八角     
农训学 《养生月刊》2017,(2):167-168
八角,又名茴香、八角茴香,北方俗称大料,因其形状似八角形,故得名八角,主产于广西.据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载:“八角茴香,北人得之以荐酒,少许嘴嚼,甚芳香,出左右江州峒中.”1985年出版的《中国土特产大全》载:八角“产于广西南部和西南部的五陵山地,主产区在十万大山的防城各族自治县和宁明以及龙州、德保等县”.八角既是广西特产,也是我国的特产.  相似文献   

4.
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为木兰科八角属植物,又叫八角茴香(《本草纲目》)、大茴香、唛角(广西壮语),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药食同源”经济树种。主产于广西,福建、广东,云南也有部分种植。八角是我国传统著名的调味香料,也供药用,其味辛、性温,有祛风理气、和胃调中、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等功效,用于中寒呕逆、腹部冷痛、胃部胀闷等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八角还具有较好的抑菌、镇痛、杀虫活性及抗自由基氧化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野八角不能作八角茴香入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角即八角茴香 ,又名大茴香 Illicium verum H ook.f.与野八角 Illicium sim onsii Maxim.均为木兰科植物 ,产于亚热带地区 ,在我国广泛分布于云南、海南、广西、贵州等省份。八角以干燥成熟果实入药 ,亦作为食用香料的。野八角又称神仙果 ,在产地有作为食用香料。近年来在全国各种市场亦有销售。近来笔者在基层药品质量检查中发现八角茴香掺入部分野八角。由于两者性状较为相似 ,极易相混 ,但两者成分不同 ,后者有毒 ,决不可混用。前些年有报道发生食用野八角致中毒的病例 [1 ]。杨春澍等 [2 ]对野八角果实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从中…  相似文献   

6.
水八角的显微及紫外光谱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华  周春山  白燕远  廖月葵  梁健全 《中药材》2003,26(10):713-715
水八角又名水茴香、水荆芥、水薄荷、水波香等 ,为玄参科植物大叶石龙尾Limnophilaniosa(Roth)Merr的干燥地上部分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四川、广西等地〔1〕。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咳止痛等功效〔2〕。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支气管炎、脘腹气胀、肾炎水肿、湿阻脾胃、外用疮疔等症〔2、3〕,为民间常用中草药。本文对水八角进行显微及紫外光谱鉴定的研究 ,为水八角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1 仪器与实验材料1 1 仪器 UV 16 0A型可见紫外分光光度仪 (日本岛津 )、显微镜X5Z H型 (重庆 )。1 2 实验材料 水八…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5,(5)
目的:研究三种八角干皮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三者间的异同。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短柱八角、红花八角和文山八角的干皮部位挥发油成分,并运用GC-MS法对所得挥发油进行分离鉴定,面积归一化法比较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短柱八角、红花八角、文山八角干皮挥发油的平均含量(n=3)分别为4.975%、0.166%、1.161%;分别检出86、84、85个色谱峰,其中可定性成分分别为38、28、27个,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73.69%、66.58%、74.75%,δ-杜松醇(δ-cadinol)为三者共有成分。结论:短柱八角、红花八角、文山八角干皮所含的挥发油在组分和含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各地习惯用的八角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八角的果实。主产于我国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除作药用外,还广泛作香料用。最近不少地方发现八角茴香中混有莽草的果实。查莽草果实又名红茴香,外形与八角极相似,惟有毒,人误食之,会中毒至死。各地药材部门应注意辨别。现将八角茴香与莽草果实外形的主要鉴别点简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药材公司信息中心提供的信息,近期广西玉林药市交易活跃,部分品种购销动态如下: 近期药市调出的八角、桂皮量多,多为香料厂补货,调价分别稳于13~13.5元和13.5~14元(公斤价,下同)。红枣调出数量亦大。当归、党参仍续畅行,  相似文献   

10.
<正> 十一、地枫皮及其伪品广西产的地枫皮经笔者等调查了解,其来源系木兰科植物枫榔树(瑶语)树皮,中国药典1977年版曾收载。伪品系同属植物大花八角和大八角的干燥树皮。(一)地枫皮(1)来源:木兰科植物地枫皮Illiciumdifengpi K.I.B.et K.I.M.sp.nov.的干燥树皮。(2)性状鉴别:本品呈小筒状,径粗1~3cm,长短不一,一般为5~15cm,厚约1~3mm,表面灰棕色,具明显纵横交织皱纹。皮孔不显,常附有地衣斑块。栓  相似文献   

11.
小花八角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八角科八角属小花八角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小花八角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1),槲皮素(2),芦丁(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厚朴酚(5),dictagymnin(6),(+)-syringaresinol(7),(+)-diaeudesmin(8)和没食子酸(9).结论:化合物4~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容县八角叶中挥发油成分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采用GC-MS分析容县八角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快速提取容县八角叶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成分进行分析鉴定。 结果: 八角叶挥发油得率为1.65%,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共鉴定出3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06%。 结论: 容县八角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71.69%),草蒿脑(5.00%),α-蒎烯(3.52%),顺式茴香脑(2.86%),丁香烯(1.56%),柠檬烯(1.37%),芳樟醇(1.29%)。  相似文献   

13.
八角莲 别名:八角金盘、旱八角、金魁莲等。 基原:为小檗科八角莲属植物八角莲的根和根茎。  相似文献   

14.
红花八角原植物及易混品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花八角原植物及易混品的鉴别张连富,林开中,杨武德,魏俊莲,杨桂华,吕兴文(贵阳中医学院550002)红花八角IlliciumdunnianumTutch是八角科八角属植物 ̄[1,2]。我省民间历来使用其果实作为食用及在医疗上作为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腰肌劳损的民间药物使用。现代研究表明,本品的小枝及叶含挥发油可达6%~7%,油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芳樟醇等,且不含对人体有害的黄樟油等(黄樟醚) ̄[3,4]。药理实验表明具有明显抗炎镇痛作用,无毒?...  相似文献   

15.
厚皮香八角果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厚皮香八角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法对厚皮香八角(Illicium temstroemioides)果皮甲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红外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厚皮香八角果皮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1)2、,6-dihydroxyhumulan-9(E)-3(12),7(13),9-triene(2)、槲皮素-7-甲基醚(3)、原儿茶酸(4)、莽草酸(5)、莽草酸甲酯(6)和胡萝卜苷(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是从该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厚皮香八角果皮的化学成分特点是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八角茴香又称八角,为木兰科八角属植物Illici-um verumHook.f.的果实,其味辛、性温,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功效,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等症[1]。长期以来八角果实主要开发成分为挥发油类即八角茴香油,其有芳香调味和健胃作用[2]。而八角还有另一大类成分即脂类化合物尚未深入研究,Kataoka E等[3]报道了八角果实中总油脂占9·4%,脂类成分主要存在于种子中,刘莉玫等[4]也初步报道八角种子富含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共占油....  相似文献   

17.
红茴香叶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茴香系木兰科八角属植物Illicium henryiDiels,主产于我国云南、湖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贵州省主要分布于毕节、正安、印江(梵净山)、江口、松桃、修文及雷山等县.红茴香叶和果提取的芳香油,可镇呕行气,治胃寒呕吐,而达健胃之功效.也可作香料.也用于外伤出血、骨折劳伤等症[1].红茴香果、根和皮的成分已有研究报道[2,3],而叶中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野八角果实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应用硅胶、反相及半制备HPLC色谱法对野八角果实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用MTT法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的苯丙素糖苷2,4-dihydroxy-allylbenzene-2-O-β-D-glucopyranoside(1)和7个已知的倍半萜内酯oligandruminB(2),oligandruminD(3),anisatin(4),veranisatinD(5),pseudomajucin(6),1α-hydroxy-3-deoxy-pseudoanisatin(7),8α-hydroxy-10-deoxycyclomerri-llianolide(8)。结论:化合物1,2,3,58为首次从野八角果实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株均无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9.
小花八角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旭俊  罗仕德 《中草药》2012,43(6):1041-1044
目的研究小花八角Illicium micranthum的化学成分。方法小花八角的枝叶提取物经醋酸乙酯萃取,余下水相经过反复的柱色谱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1个新化合物和9个已知的成分,分别是小花八角苷(1)、7-β-D-glucosyl pseudomajucin(2)、4,7,9-tri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α-L-rhamnopyranoside(3)、icariside E3(4)、isolaric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5)、芦丁(6)、杨梅树皮素-3-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8-C-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9)、莽草酸(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是首次从八角属植物中分离到的seco-prezizaane型降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红花八角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对贵州产红花八角茎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出四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数据,鉴定为β-谷甾醇(Ⅰ),三十烷醇-1(Ⅱ),檞皮素-3-o-鼠李糖甙(Ⅲ)和莽草酸(Ⅳ)。并初步证实莽草酸为红花八角的镇痛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