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伤严重度改良评分法对创伤患者死亡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分析,探讨创伤严重度改良评分法(RISS)对创伤患者死亡的评估价值,为减少或预防创伤死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ISS法对164例创伤死亡者进行评估。结果:以颅脑伤为主死亡者最多(133例,占81.10%),其RISS平均值(33.97分)低于非颅脑伤为主死亡者(35.39分),但无论是以颅脑伤为主还是以非颅脑伤为主,均显示死亡患者在RISS值25分~49分值段所占比例最大,而以颅脑伤为主死亡者尤为突出。随着患者RISS值升高,其平均存活时间缩短,平均输血量及日平均费用增加。年龄较大、伤后就诊不及时和诊断与治疗失误,是导致低分值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RISS法对创伤患者死亡的评估具有一定价值,它能正确地判别由伤情严重度本身所导致的死亡,或由医源性及其它原因造成的本可防止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高严重创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总结经验教训,减少死亡。方法:对收住院的128例创伤死亡病案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致伤因素、损伤类型、并发症及死因构成。结果:致伤原因前三位分别是交通伤94例(占73.44%),坠落伤15例(占11.72%),跌倒和械斗伤各5例(各占3.9%)。损伤类型前三位分别是:颅脑损伤102例(占79.69%),其中重型颅脑损伤83例(占64.84%83/128);腹腔内脏器损伤并失血性休克8例(占6.0%),四肢多发骨折、骨盆骨折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7例(占5.0%)。死亡时间分布:24小时内死亡31例(占24.22%),2~7天内死亡53例(占41.41%),8~14天死亡31例(占24.22%),15天以上死亡13例(占10.16%)。创伤3日内死亡主要死因:严重颅脑伤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27例(占21.09%),创伤性、失血性休克15例(占11.72%)。4~15天主要死因:颅脑伤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56例(占43.75%)和各类并发症12例(占9.38%)。15天以上为肺部感染为主的各类并发症。结论:创伤致死原因主要为颅脑损伤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早期还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后期为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损伤病例伤势重,病死率高。我院1992年1月~1996年10月共收治多发性损伤126例,救治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85例,女41例;年龄3~84岁。伤后至救治时间<1h35例,1~6h67例,>6h24例。1.2致伤原因车祸81例,斗殴17例,坠落伤12例,压砸伤10例,其他损伤6例。1.3损伤部位均有两处或两处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最多达7处。其中四肢骨关节(包括骨盆)损伤82例,颅脑伤32例,腹部伤23例,胸部伤16例,颌面伤11例。1.单治疗结果治疗存活106例(841%);死亡20例,术前死亡13例,术后死亡7例。死因主要为颅脑伤,其次为胸…  相似文献   

4.
城市多发伤院内死亡患者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城市多发伤死亡病例的原因,探讨提高城市多发伤救治率的最佳模式.方法对我院81例多发伤院内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男57例,女24例,男女之比是2.375:1,高发年龄段21~40岁和61岁以上(72.84%);2005年后多发伤发生例数与死亡例数呈逐年下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8.79±9.21)分;随着损伤部位数及ISS评分升高,死亡人数显著增多;致伤原因主要是交通伤,占55.56%;损伤类型以颅脑损伤为主,占75.31%.创伤3 d内主要死因:严重颅脑损伤、创伤失血性休克;4 d以后主要死因:继发性脑疝、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各类并发症.结论颅脑损伤和失血是创伤后早期的主要死因,后期多死于器官功能衰竭和并发症.努力提高国民的交通及生产安全意识,建立健全抢救预案及应急机制,重视"黄金1小时"的抢救时间窗观念是降低城市多发伤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法医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BI)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特点,以及继发性脑干损伤、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性别、年龄、致伤方式、损伤类型、生存时间、死亡原因等方面,对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1998年1月2008年12月127例BI死亡尸检案例进行回顾性统计研究分析。结果 127例法医病理学检案中,原发性BI死亡51例(40.2%),继发性脑干损伤死亡61例(48.0%),并发症死亡15例(11.8%),其中伤后12h内死亡者直接死因均为严重原发性脑损伤,存活12h~1周者直接死因以继发性脑干损伤居多,生存时间超过1周者约半数死于并发症。结论在BI案例的死亡原因确定时,应在全面系统的病理学检验基础上,结合案情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脊柱损伤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脊柱损伤的基本特点。方法 通过浒病学调查收集1990~1996年沈大高速公路交通伤中脊柱损伤伤员的基本资料并分析。结果 在1161人次伤员中共有脊柱损伤92例(7.9%),其中颈椎损伤57例,胸腰椎损伤35例,脊柱损伤中83.7%为多发伤,颈椎损伤多合并颅脑外伤,胸腰员是多登工胸腹部脏器外伤。92例脊柱损伤中死亡50例(54.3%),截瘫23例(25.0%),痊愈者仅1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占急性颅脑损伤的13.0%~21.0%,病死率达26.0%~50.0%[1]。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我国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和死残率逐年增加[2]。如何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水平,降低死残率,已成为我国神经外科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文献,回顾性总结我院1991~1997年共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351例,死亡138例,讨论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原因,旨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水平。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8例中男102例,女36例;年龄1~89岁。高峰年龄20~40岁95例(68.8%)。1.2脑伤机制加速伤11例,减速伤20例,复杂伤93例,不祥14例…  相似文献   

8.
交通伤院前死亡的发生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分析交通伤院前死亡的发生特点及其规律。探讨交通伤院前急救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4年交通伤院前救治47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伤死亡810例中,院前死亡752例。占92.84%(其中现场死亡413例,占54.92%;运送途中死亡92例,占12.23%;急诊室死亡247例,占32.85%);死亡的直接原因为重型颅脑损伤481例(63.96%)、严重多发伤113例(15.03%)。结论交通伤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院前阶段,而现场死亡的比例最大,主要致死原因为重型颅脑损伤。可见,注重人员培训和现场救护技术,迅速到达现场,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救护,是降低交通伤死亡率的关键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149例因颅脑损伤而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引发颅脑损伤最多原因系车祸所致,占82.5%;受伤人群以青壮年最多占74.4%;死亡病例的GCS≤8分占85.9%,同时该组病例有合并伤较多,尤其合并休克占34.8%,颅脑外伤后三天内死亡占74.5%;死亡病例脑组织挫伤伴血肿普遍,发生脑疝50.3%.提示:颅脑损伤主要发生在交通事故以青壮年为主,颅脑损伤GCS≤8分,伤后发生脑疝和合并休克和其它器官损伤与死亡率极高.  相似文献   

10.
廖光查  杨松  覃刚  兰杰 《临床医学》2009,29(6):66-67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伤伴休克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8年9月间收治的49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伤伴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7例(34.7%),轻残6例(12.2%),重残10例(20.4%),植物生存5例(10.2%),死亡11例(22.4%)。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伤伴休克者,应早期迅速查明休克原因,有指征者及时手术,必要时两个部位同时手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交通事故中单纯颅脑损伤致死伤员的伤情特征、损伤程度和最终死亡原因,为今后交通事故颅脑损伤伤员的急救处置和培训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四川省德阳市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交通事故中299例单纯颅脑损伤现场死亡或经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无效死亡,并且经法医尸检的交通事故死亡伤员的尸检报告,分析死亡伤员的伤情特征、损伤程度和最终致死原因。结果299例颅脑损伤死亡伤员中男性237例(占79.26%),女性62例(占20.74%);受伤类型为特重型和重型颅脑损伤,无中型和轻型颅脑损伤;201例(占67.22%)特重型颅脑损伤中72.64%现场死亡,98例(占32.78%)重型颅脑损伤无现场死亡伤员;闭合性颅脑损伤是特重型和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类型。结论①尸检颅脑损伤死亡伤员为特重型或重型颅脑损伤,以特重型为主,72%以上的特重型颅脑损伤伤员现场死亡;闭合性损伤是两型颅脑损伤的主要类型;最终致死原因为三种或三种以上颅脑损伤同时存在的复合性颅脑损伤;男性占76%以上。②交通事故颅脑损伤伤员救治的重点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伤员抢救的成功率和生存时间,降低重型颅脑损伤伤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我们收集我院5年来207例胸外伤病人进行分析,发现闭合性损伤最常见,有172例占83%,开放性损伤35例,占17%.2组死亡率分别为76%及23%。死亡原因在闭合伤组以头部损伤最常见,其次为失血和心脏损伤。而开放伤的常见死亡原因是失血及心包填塞。  相似文献   

13.
1045例胸部外伤患者临床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胸部外伤的特点,探讨处理胸部外伤的策略。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自1990年1月~2004年5月间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1045例,接院前时间、外伤疾病、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分类。结果 交通事故伤是胸部外伤最常见的原因(38.7%);闭合性胸部损伤占70%,经非手术治疗后好转、治愈者805例,占77%,须紧急开胸手术占胸外伤患者的5.5%。死亡率为0.7%.其中主要为合并心脏大血管损伤死亡和合并颅脑损伤死亡。结论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是减少胸部创伤的重要环节。缩短院前时间、改善院前救护、加强基层医院对严重外伤的救治水平是降低死亡率的基础。多发伤的及时正确诊断、重视非手术治疗、及时手术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0年6月~1997年6月在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19例,死亡14例(占73.7%),现就术中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16~59岁,平均41.6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坠落伤4例,跌伤2例,击伤1例.着力部位:枕部着力致对冲伤11例,颞部着力引起冲击伤或对冲伤6例,额部冲击伤2例.1.2临床表现:伤后持续昏迷15例,出现短暂的中间清醒期4例,一侧瞳孔散大5例,双瞳孔散大2例,病理反射阳性11例.按Glasgow昏迷计分GCS3~4分6例,5~7分8例,8~12分5例…  相似文献   

15.
我院从1973年10月至1993年12月共收治急性颅脑损伤3121例(不包括急诊观察病例),占同期外科住院总人数的8.2%。612例手术,434例成活,178例死亡,成活率70.92%。25O9例保守治疗者,除79例因伤情严重,未及手术而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本文将612例手术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作一分析与讨论。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男48O例,女13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5个月,20~50岁占73.5%,以青壮年为多。致伤原因:坠跌伤262例,交通事故256例,重物坠击伤32例,农业机械损伤ZO例,其他42例。损伤至手术时间:170例在伤后2~5天内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CTI)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本院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胸腹联合伤26例,对其损伤类型、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治愈24例,治愈率92.3%;死亡2例,死亡率7.7%。结论及早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手术处理是胸腹联合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ICU农村重症创伤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现状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我院ICU农村重症创伤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现状调查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6-09~2006-12在我室住院的重症创伤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患者在ICU入住2~7d,其创伤有严重颅脑外伤、胸腹脏器多发性损伤、颈髓损伤、伴有四肢骨折的多发性复合伤等。无死亡病例。被调查的家属构成为: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3.5岁,女性占58.2%,男性占42.8%;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院前急救组102例经院前急救入院,对照组88例未经任何处理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观察两组患者伤后至入院时间、预后。结果:院前急救组伤后至入院平均时间为20.2±10.3min,预后为良好28例(27.5%),中残34例(33.3%).重残22例(21.6%),植物状态4例(3.9%),死亡14例(13.7%);对照组伤后至入院平均时间为60.4±14.5min,预后为良好12例(13.6%),中残19例(21.6%),重残28例(31.8%),植物状态7例(8.0%),死亡22例(25.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院前急救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对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治疗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少伟  李智超 《临床医学》2004,24(11):23-24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持续昏迷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昏迷病人在治疗中行气管切开.其中51例在伤后48h内行气管切开(早期气管切开);另35例则在伤后48h以后气管切开。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的51例中.死亡8例(死亡率15.7%),植物生存5例,38例平均昏迷时间17天;伤后18h以后气管切开的38例中.死亡11例(死亡率31%),植物生存7例.20例平均昏迷时间为26天。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持续昏迷病人的治疗中,早期气管切开能降低死亡率.缩短昏迷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报案时间、事故时问、出警急救时间、现场与急救中心距离等现场交通因素与交通事故死亡的关系,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方法从2001—2002年度北京西南地区275例重大交通事故死亡案例中选取资料完整的案例236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事故时间与报案时间及出警急救时间的关系,能在30min内完成报案的182例,占报案总数的77.11%;而出警施救数为226例,占出警施救总数的95.77%;(2)现场滞留时间与死亡时问的关系,在236例死亡人员中,滞留30min的死亡人员82例,现场施救44例,占18.64%;30—60min内的人员100例,现场施救为86例,占36.44%;60—120min的人员54例,现场施救为38例,占16.10%;(3)道路环境和急救中心距离(急救半径)与交通事故死亡的关系,236例中,10公里内的有72例,占30.51%;11—20公里内的有60例,占25.42%21—30公里内的有56例,占23.73%;超过30公里的有46例,占19.49%。结论(1)改善报案条件,缩短现场伤亡者的现场滞留时间,是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的前提和基础;(2)提高驾驶员的现场心理素质及现场救护水平,弥补现场滞留期间的施救盲区,是降低现场死亡率的有效途径;(3)交通事故现场和院前的急救是抢救交通伤伤员的极其重要的两个阶段,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远郊区县的施救网络系统的建立、加强和完善是当务之急,为现场施救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