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雪勇 《中国针灸》1998,18(8):511-512
十二经合穴中,手足三阴经及足三阳经的合穴临床上经常用来治疗相应的脏腑病症,而手三阳经的合穴却很少用于或不用于相应腑病的治疗。有人对手三阳经合穴的这一主治特点感到不可理解,也有人认为这不符合《内经》“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其实,《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所说的“合治内腑”中的“合”,并非指各经五输穴中的合穴而是指六腑下合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在提出“合治内腑”后所举“合”穴皆为下合穴的事实就证明了这一点。那么足三阳经所属内腑均合于足三阳经五输穴中的合穴,而手三阳经所属内腑为何不合于手三阳经的合穴,而要…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十二经脉,隶属于十二脏腑,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即肺手太阴经、心包手厥阴经、心手少阴经,合称“手三阴经”;大肠手阳明经、三焦手少阳经、小肠手太阳经,合称“手三阳经”;脾足太阴经、肝足厥阴经、肾足少阴经,合称“足三阴经”;胃足阳明经、胆足少阳经、膀胱足太阳经,合称“足三阳经”。它们的命名原则是,首先按经脉分布的部位,凡在上肢的称手经,在下肢的称足经;再根据内阴外阳,前阴后阳的原则来比较阴阳的大小,位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经络学说”从温(脉)和眽(脉)的雏形概念开始,发展到《灵枢》时代,已经系统而完整。考《灵枢经》中“经络”一词组约二十处,下面归类加以分析。 1.含动词义《灵枢·经脉》曰:“……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经络”二字,似应分解。六经指手三阴三阳之经脉;经后之“络”为动词,就是说,起于五指间的手三阴三阳经脉,与手  相似文献   

4.
“合治内腑”理论出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合”系指下合穴而言,为六腑之气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即胃合于足三里,大肠合于巨虚上廉,小肠合于巨虚下廉,三焦合于委阳,膀胱合于委中,胆合于阳陵泉。合治内腑,即此六个下合穴可以治疗相应腑病之义。从这六个下合穴的所在经属可以看出,除胃、胆、膀胱三腑与该经五输穴中的“合”相符位于本经外,其余大肠、小肠合入于足阳明胃经,三焦合入于膀胱经。并非本经腧穴,何以能治疗本腑病?其间的关系及其理论依据何在? 从经脉根结标本理论来看,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其经气皆自肢端作用、分布于上肢及头面部,如手阳明根于商阳,入于扶突:手太阳根于少  相似文献   

5.
十二经脉交会规律初探241000安徽省芜湖市中医院黄红十二经脉指手足三阳经脉及手足三阴经脉,在经脉循行上它们虽在起止处互相联结成“如环之无端”外,还在别处彼此相交。《灵枢·经脉篇》明确指出两经相交的如脾足太阴之脉“交出厥阴之前”,三焦手少阳之脉“交出...  相似文献   

6.
手是人体最灵巧的部位,在日常生活中,手无意识地早已担任起重要职责,诸如我们洗脸、穿衣、吃饭等等处处离不开手的协作。 按中医的经络理论来讲,手指是手三阴经、手三阳经的起止点,手的三阴三阳经在手指衔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手厥阴心包经在无名指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可见,手部贯穿着阴阳六经经脉。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  相似文献   

7.
成都老官山汉墓天回医简手三阳脉首次出现同《灵枢·经脉》于经脉前冠以“手”字的特征,为研究早期经脉形成演变过程提供了新的借鉴和思考。本文以手三阳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马王堆帛书、张家山汉简、老官山经脉简书及《灵枢·经脉》等经脉文献,对其循行和证候演变进行探讨,发现手三阳脉循行逐渐明确了以远端手指作为起点并随后经过臂、肘、肩而最终达到头面部,其病候也相应随之不断增加,并以上肢体表证候为主。其中老官山手三阳脉与早期经脉文献联系密切,又与《脉书》重合最多,而《灵枢·经脉》中又不乏可见到从老官山内容改编而来的痕迹,反映了早期经脉学说的不同面貌,有待以后更多出土经脉文献的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8.
经对126例健康青年手三阳经脉经穴部位的皮肤微循环状态进行择时观察,发现以一天十二时辰计,手三阳经脉经穴部位皮肤微循环,各自处于气血流注旺盛时辰(开穴时)内,均表现为微血管管绊数目增多;在衰落时辰(阖穴时)内,均表现为微血管管绊数目减少。此外,同一时辰内不同经脉的经穴部位微血管管绊数目存在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果表明,人体在生理状况下,体表某些特定部位的皮肤微循环状态存在着某种时间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子午流注学说提供了皮肤微循环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晓倪 《家庭中医药》2000,7(3):19-19
1 在经络系统中,沟通机体内外上下的主要是手三阴、足三阴及手三阳、足三阳共十二条经脉。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合称手三阴。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脾胃,下络大肠,  相似文献   

10.
“下合穴”是指六腑相合于下肢阳经的穴位,归属于特定穴的范畴。即:胃合于足三里,膀胱合于委中,胆合于阳陵泉,大肠合于上巨虚,小肠合于下巨虚,三焦合于委阳。因为手、足三阳经都合于下肢,所以称“下合穴”,亦称“六合穴”。“下合穴”始见于《灵枢·四时气》:“邪在腑,取之合。”《素问·咳论》:“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洽其合。”说明六腑的疾病,临床可取合穴予以治疗。《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荣俞治外经,合治内腑。”这是从五输穴的分布来确定其治疗范围的。荣穴和俞穴在肢体远端,经气表浅,宜治脏腑之外经脉及所属器官  相似文献   

11.
“三阳结谓之隔”语出《素问·阴阳别论》。此“三阳”自唐·王冰以后迄至近代,皆认为是手太阳小肠与足太阳膀胱。但笔者在研究过程中认为,手足太阳经脉所出现的一系列主要病证中,与隔病不符,各注家所解说的发病机理与实际情况亦有出入。“三阳结谓之隔”之“三阳”应按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改为“二阳结谓之隔”。这既符合杨氏原文,也符合于阳明经脉所出现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2.
王明芳教授应用柴葛解肌汤治疗视疲劳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明芳教授从事眼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灵活应用中医药治疗多种眼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就应用《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治疗视疲劳的经验介绍如下:古代医家认为视疲劳主要与肝、心、肾三脏功能紊乱有关,但王教授治疗本病主要从三阳经脉入手。足三阳经本经均起于服或眼附近,手三阳经都有支脉止于眼或眼附近,三阳经脉维系目究,供养气血。若三阳经脉郁结阻闭,则气血不充,诸脉不利。目窍失养,从而视久疲劳、头目胀痛等。《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说:“外邪乘虚而入,入项届太阳,入面肩阳明,入颊属少阳,各随其经之系上头入脑…  相似文献   

13.
谢俞 《气功》1994,(12)
头面部和手的放松在练功中的重要性广西桂林市一中谢俞头面部为诸阳所会,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交汇于头面部。眼、耳、鼻、口、舌及其周围都分布有多条经脉。如分布于眼及其周围的经脉有: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耳及其周围...  相似文献   

14.
(答案下期刊出)1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9分)1.1奇经八脉中称为“阳脉之海”的是()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1.2十五络穴是为()A.十二经络穴加任督脉之络穴和胃之大络B.十二经络穴加任督脉之络穴和脾之大络C.十二经络穴加阴娇络、阳矫络,脾之大络D.十二经络穴加阴跻络、阳跻络,胃之大络1.3胃俞穴能治疗呕吐、胃痛,主要原因是()A.足太阳经穴B.胃之背俞穴C.足阳明经穴D.胃之募穴1.4人下齿中的经脉是()A.手太阴经脉B.手太阳经脉C.足阳明经脉D.手阳明经脉1.5中府穴最安全的针刺方向是()A.向内斜刺B.向…  相似文献   

15.
按照中医的习惯说法,人体有十二条正经经脉分别与其相应的脏腑相联系,其中与三焦腑相联系的是手少阳三焦经。假定现在有人说三焦的经脉并非“手”脉一条,而是另有“足”脉一条,即共有两条时,那么一定会被认为是远离“经旨”之言。但如果我们能尊重历史事实时,则两个三焦(脉)的理论却恰恰是明文书写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上的。这也就是名医李东垣撰文所称的“三焦有二”说。在中医古籍中有关“足三焦”脉的记述,主要有以下一些:首先在《黄帝内经太素》中记载(手)三  相似文献   

16.
将三阳病分为经证、腑证,是研究《伤寒论》的方法之一。这一方法既能把内容复杂的三阳病用经、腑两证归纳成纲,便于探讨其本质,又能更精确地指导辨证用药。为此,笔者作一肤浅讨论,供同道参考。 一、由来 查《伤寒论》三阳病篇,虽然多次提及“经”字,如“以行其  相似文献   

17.
经络学说是针灸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理论基础,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阐述人体内存在的“经络系统”。经络系统主要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等部分。十二经脉是经络的主体,分为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三阴经分布于肢体内侧,太阴在前,少阴在后,厥阴居中。三阳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少阳居中。三阴属于脏络腑关系,三阳属于腑络脏关系,它们相互联结,共同形成一个密布周身的网络体系。经络学说中的奇经八脉是沟通和连接十二经脉的较大支脉,但它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故称奇经八  相似文献   

18.
王希哲  李宝丽 《河南中医》1995,15(6):332-333
《伤寒论》继承了《内经》三阴三阳经的学术思想,用“关阖枢”和“开阖枢”来形象比较和客观描叙三阳三阴经脉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读《上海针灸杂志》1985年第二期刊登的上海中医学院针灸专业考试题选载问答题之一:“手三阳经的病候记载为什么没有腑证?”及在第三期上的回答后,受益非浅,得到启迪。然而,我认为其中还有可商讨之处。兹  相似文献   

20.
论三焦     
历代医学家对三焦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使后之学者疑难丛生无所遵循,故有论清之必要。三焦,包括上、中、下三部分,是六腑之一。《难经·三十八难》云:“脏唯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然,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腑也。”张世贤注曰:“其腑不同各腑之在内。”《灵枢·经脉篇》云:“三焦手少阳之脉……散络心包,循属三焦。”又心包络“手厥阴之脉,……出属心包络,历络三焦”。这说明三焦与心包络,一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