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政府怎样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发挥其职能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 《卫生软科学》2005,19(6):415-417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政府如何充分发挥其职能,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程,逐步实现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维护社会稳定,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从行政管理学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工作实际,简要阐述了政府应从六个方面促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之我见刘之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深层次的改革,它涉及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自然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这里结合自己两次赴日本考察医疗保险的体会及对沈阳市这个大城市的调研情况,谈一谈自己的见解。一、建立医疗保险制度是大势所趋沈阳市是一座...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医疗保险付费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践表明,付费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控制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的有效办法。医疗保险付费制度通过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供方)和参保人(以下简称被保险方)行为的监督、控制,使基本医疗消费保持适当水平,从而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如何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建立科学的医疗保险付费制度,而在供方、被保险方、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三方之间形成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既调动供方的积极性,又合理使用医疗费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是医疗保障系统中两个紧密联系的子系统。医疗保险侧重于卫生资源的筹集 ,医疗服务侧重于卫生资源的使用。目前 ,我国正处于新旧医疗保险制度交替时期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兴未艾。一方面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医疗服务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 ,医疗服务系统也以各种形式反作用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寻求两者协调发展的机制已成为政府、卫生行政、医保、医院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分析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协调发展的障碍入手 ,结合国内医改试点的实践 ,提出政策建议。一、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协调发展的基点医疗保险与医…  相似文献   

5.
军队医院参与地方医疗保险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在迅速深入发展和全面实施,军队医院面对医疗改革的挑战和竞争,争取成为医疗保险定点单位是促进医院全面建设的新一轮发展机遇。我院作为在驻地有影响的三级甲等医院,利用自身医疗优势,主动融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支援地方卫生经济建设,受到当地党、政府和人民群众高度赞扬,医院自身也得到长足发展和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6.
从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上,就十分详细地总结了从延安时代带过来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办法。到1989年,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行试点,将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变为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并按照大病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在社会保险部门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实现医疗费用的社会统筹。一直到1998年12月国务院下发的44号文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与加拿大现行医疗保险模式的比较研究深圳市医疗保险管理局(518030)邱晓丹医疗保险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方向。深圳市作为全国综合改革示范城市,于1992年5月,率先推行医疗保险制度,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深圳市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是...  相似文献   

8.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迈向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之一。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社区卫生服务相互关联是我国人民奔小康的一个标志,保证了人民健康的基本医疗,提高了人民的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9.
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有关问题探讨辽宁省沈阳市卫生事业管理局宋若男职工医疗保险改革的目标校式是: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并使之逐步覆盖城镇所有劳动者。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医疗费用由国...  相似文献   

10.
厦门市是较早进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城市,起步较早运行也较为平稳。从1997年7月1日起,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市推行至今已将近10年。近几年来,厦门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医疗保险基金始终保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良好态势。截止2006年年底,医疗保险基金滚存结余22亿元。  相似文献   

11.
医疗保险费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正在运行的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目的之一,是要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趋势。通过各种途径,控制不合理开支,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对提高医疗保险的运行效率,促进医疗保险制度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起积极作用。控制医疗保险费的主要途径有:对需方的控制;对供方的控制;对医疗保险各要素进行有效的监督;加强预防保健,防止、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政府履行控制费用的职责等。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几乎所有的西方福利国家医疗保险制度都面临严峻的危机与挑战。该文通过对法国大罢工的评析,对法国、瑞典两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及面临的危机与挑战进行了剖析与研究。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加剧、社会经济发展迟缓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等因素的影响下,各国政府都把包括医疗保险改革内容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摆到了重要议程,并纷纷采取措施,探索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的政策。指出:当前各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其意义已经完全超出了医疗卫生的范畴,成为各国政府及广大民众共同关注的一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所作为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机构之一,在1998年底上海实施门诊退休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受到较大的影响。探索适应医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以更好地配合政府实现这一战略目标。1 医改对专科医院的影响 1998年11月,卜海实施退休职工门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行定院就诊制,这是上海医改继大病统筹、家床医保之后又跨出的第三步,是政府为解决企业拖欠退休职工医药费问题、改变退休职工就医难的一项举措。但由于政府实施定院就诊即规定医保病人只能选择一个综合性医院和一个地段医院就诊,这就给专科医院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世界各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变化看,政府选择什么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与这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同时,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是政府对其公民实施社会福利保护责任的最佳选择,因此政府在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德国的现代医疗保险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883年,德国议会通过《工人疾病保险法》,奠定了现代社会医疗保险的法律基础。在其后的100多年里,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经过多次改革,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由于是基本医疗保险,因此在《决定》中对基本医疗又提出了“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4倍左右,……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换言之,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通过补充医疗保险来解决。本文就补充医疗保险的界定、支付限额、基金标准、筹资渠道等有关问题作一探讨,与同道研讨。 一、补充医疗保险的界定及最高支付限额所谓补充医…  相似文献   

17.
适应医疗保险 深化医院改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给医院改革的深化注人了新的活力。怎样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为契机,抓住机遇、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是医院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新型的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很大变化 ,它是在整个发展中不断改革、巩固和完善起来的 ,从而提高了医疗保障的力度 ,减轻了农村居民的医疗经济负担 ,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 ,保证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回顾分析上海市嘉定区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史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体会。1 政府是建立新型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关键建立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是政府的职责 ,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办得好坏作为每年对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内容 ,确保在政策、财政和组织上予以支持。并根据当地的经济…  相似文献   

19.
定点医院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载体,它与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规定,只有通过定点医院的实施,才能落实到参保人员身上,因此定点医院是医保改革的最前沿。只有加强对定点医院的管理工作,将定点医院监督管理工作置于基本医疗保险的核心部位、中心环节来抓,才能不断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有效制止不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从而维护参保人员权益,保障参保者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20.
军队医院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形势下,搞好军队医院的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本阐述了军队医院被选为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后,要转变观念,适应改革,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医保政策,做好医院医疗保险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