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引起的迟发性脑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396例颅脑外伤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103例,为迟发性脑出血患者;对照组293例,为非迟发性脑出血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分析凝血功能障碍与迟发性脑出血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凝血指标PT、APTT、BPC、FD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单因素分析,年龄、GCS评分、凝血功能障碍与迟发性脑出血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GCS评分、凝血功能障碍与迟发性脑出血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 凝血功能障碍是影响颅脑外伤迟发脑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凝血异常现象警惕并预防迟发性脑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腩出血急性期手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方法 检测68例颅脑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并在急性期手术的患者(A组)和40例健康人(B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g)、D-二聚体定量(D-D).结果 与B组比较,A组Fig、D-D水平显著升高(P<0.01).不同部位脑出血各项凝血指标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手术后血浆Fig、D-D含量增加,提示脑出血急性期术后凝血活性代偿性升高并继发纤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脑手术患者脑脊液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其创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颅脑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手术原因分为高血压脑出血组58例和颅脑外伤组62例,另选取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3组脑脊液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组和颅脑外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脑脊液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分析其脑脊液PCT水平与其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 脑外伤组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较高血压脑出血组升高,且高血压脑出血组和颅脑外伤组脑脊液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亦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外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平均脑脊液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较高血压脑出血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平均脑脊液PCT水平于术后48h达到峰值,为(214.52±74.58)pg/mL,颅脑外伤组患者36h达到峰值,为(416.27±76.82) pg/mL,两组达峰时间和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组患者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242,P>0.05).颅脑外伤组患者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和S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43,P<0.05).结论 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且其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与其APACHEⅡ评分相关,颅脑手术患者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创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因颅脑外伤后引起的迟发性顽固性癫痫的发病基础及最佳手术方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因颅脑外伤引起的迟发性癫痫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25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A组采用常规的病理灶切除术,B组在A组的基础上配合标准前颞叶切除术,手术后随访6~12个月,根据疗效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根据引起颅脑外伤的病因及术后病理分析颅脑外伤引起的迟发性癫痫病变组织的病理特点,研究其发病基础。结果根据引起颅脑外伤的病因和术后病理分析,其发病基础主要为外伤造成的脑叶软化灶形成和瘢痕增生;手术后随访6~12个月,其中A组总有效率为60%,B组总有效率占92%,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顽固性癫痫的主要发病基础是外伤造成的脑软化灶和瘢痕增生。B组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是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顽固性癫痫患者选择的最佳手术方式,手术随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与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NICU收治的HDCP母亲分娩的新生儿2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分为A、B、C三组:A组(n=80例)母亲为重度子痫前期、B 组(n=92例)母亲为轻度子痫前期、C 组(n =108 例)母亲为HDCP;根据胎龄将纳入的新生儿分为中期早产儿(n =90 例)、晚期早产儿(n =112 例)和足月儿(n =78 例)。于出生后2 h 内检测纳入新生儿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 (PLT)]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应用Spearman 秩相关分析HDCP 孕母分娩的新生儿凝血指标水平与HDCP 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B、C 组PLT、PT、APTT、FIB、D-D、FDP 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HDCP 孕母分娩的中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PLT、PT、APTT、FIB、D-D、FDP 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 秩相关性分析显示,HDCP 孕母分娩的新生儿PT、APTT、D-D、FDP 水平与HDCP 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HDCP 孕母分娩的新生儿FIB、PLT 水平与HDCP 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HDCP 孕母分娩的新生儿血液处于低凝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状态,母亲HDCP 越严重,新生儿越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块患者的诱发原因、临床表现还有治疗方案。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出血患者共6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患者各项临床特征。结果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诱发出现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块的因素有年龄、入院损伤类型、首次CT检查时间、脱水治疗以及凝血指标(P<0.05);患者接受治疗后,无1例患者出现死亡事件。结论对于具备有诱发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应该要密切注意,对患者及时进行CT复查,患者的早期诊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其病死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予以颅脑外伤合并出血者早期气管切开对脑氧代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颅脑外伤合并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均予以急诊处理,对照组在急诊处理24h后实施气管切开操作,观察组在急诊处理24h内实施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氧代谢指标变化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24h、48h两组CjvO2、CERO2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Da-jvO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是在治疗后的各时间点各指标水平上则是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h与7天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评分在治疗后各时间点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颅脑外伤疾病且合并脑出血并发症的患者,急诊行对症处理后于24h内尽早地实施气管切开操作,对改善患者脑氧代谢及神经功能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王坚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35-273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检测的意义.方法 1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各50例,采用ELASA双抗夹心法检测D-D水平,CLAUSE法检测Fg水平.结果 SA组D-D水平与UA组、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40、18.334,均P<0.01);UA组D-D水平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0,P<0.01).SA组Fg水平与UA组、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76、11.730,均P<0.01);UA组Fg水平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1).D-D水平: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17、15.603,均P<0.01);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662,P<0.01).Fg水平: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87、11.855,均P<0.01);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9,P<0.01).结论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D-D、Fg水平有较大差异,且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D-D和Fg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PR)后48h内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栓调节蛋白(TM)及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36例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依复苏最终效果分为A组25例:初期复苏成功,自主循环功能恢复(ROSC)建立时间大于48h但最终死亡;B组11例:复苏成功,存活28d。于心肺复苏后4h、12h、24h及48h检测PT、APTT、TM、D-D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心肺复苏后12h、24h及48h时PT、APTT、D-D及TM指标均分别高于4h水平;除B组12h时TM值为最高值外,余两组各指标24h时为最高值,而后降至较低水平;B组心肺复苏后4h、12h、24h及48h时各指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患者存在严重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通过早期监测凝血因子变化并进行干预,可能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改善预后有明显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与纤溶功能变化与进展性脑内出血(PIH )的关系.方法 根据头颅CT的表现 ,662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PIH组(151例)及非PIH组(511例) ,于伤后6 h内、24 h和7 d动态监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 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 T T )、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率(INR)和D-二聚体(D-D).并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50例) ,分析凝血纤溶变化与PIH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PT、Fib和INR在入院时 ,24 h及7 d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PIH组TT在入院时及24 h高于非PIH组及对照组(P<0 .05) , PIH组APTT在24 h上升高于其他两组(P<0 .01).在入院时及24 h ,PIH组D-D高于非PIH组及对照组(P<0 .01).结论 动态监测APTT、TT及D-D变化对预示颅脑外伤后PIH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冉毅  程强  熊海兵 《中国药业》2014,(15):125-126
目的:分析脑外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应用冷沉淀的疗效,探讨冷沉淀在脑外伤诊治的应用。方法将64例脑外伤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止血、脱水、预防癫痫、营养神经、预防癫痫及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冷沉淀止血。统计并分析进展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凝血指标及患者的预后。结果治疗组进展性脑出血的发生率为17.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 P ﹤0.05)。治疗组患者输冷沉淀后凝血指标有明显改善( P ﹤0.05),患者预后比对照组更好( P ﹤0.05)。结论冷沉淀能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减少进展性脑出血的发生,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王金行  刘柏新  宋鉴清 《江苏医药》2012,38(13):1538-1540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D-二聚体(D-D)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测定30例正常非孕育龄妇女(对照组)、60例正常孕妇(早、中、晚期孕妇各20例)和30例合并妊娠高血压孕妇的血浆D-D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比较其组间差异。结果妊娠高血压组PT为(10.6±1.0)s,明显低于晚孕组的(11.4±0.8)s和中孕组的(11.9±0.7)s(P<0.05);妊娠高血压组APTT为(28.4±2.2)s,明显低于中孕组的(31.2±2.2)s(P<0.05)。妊娠高血压组Fib为(5.1±1.0)g/L,明显高于晚孕组的(4.2±0.9)g/L和中孕组的(3.8±0.6)g/L(P<0.05);妊娠高血压组D-D为(0.72±0.4)mg/L,明显高于晚孕组的(0.48±0.2)mg/L和中孕组的(0.28±0.2)mg/L(P<0.05)。上述测定值均与早孕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孕妇,尤其是合并妊娠高血压者监测D-D和凝血三项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凝血与纤溶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不同置换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置换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大量脑脊液置换组)30例、B组(小量脑脊液置换组)30例。对A、B组腰椎穿刺用三通管行脑脊液置换,置换总量A组50~70ml做,B组10~30ml/次。结果头痛缓解时间A组〈B组(P〈0.01);继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发生率A组〈B组(P〈0.05),但再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总有效率A组〉B组(P〈0.05)。结论 早期大量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优于小量脑脊液置换,但都不能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Erythropoietin exerts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during cerebral ischemia.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in a rabbit model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induced acute cerebral ischemia. The animal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1,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group 2,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plus placebo; group 3,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plus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each group, n=8). Experiment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was produced by injecting autologous blood into the cisterna magna. Treatment with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and placebo was started 5 min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nd was continued every 8 h for 24 h. Before the animals were killed, erythropoietin 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The rabbits were killed 24 h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nd ischemic brain injury was histologically evaluated. In group 3, the concentration of erythropoietin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cortical necrotic neuron count was also observed. These findings may encourage the use of erythropoieti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schemia that often occurs in the early stage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液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和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与血液纤溶活性的关系。方法利用发色底物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15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6、12、24h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及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并与5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按血肿有否扩大,将115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20例和无血肿扩大组95例,对2组PLG:A及D-D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12、24h血中PLG: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后6、12、24h血中D—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发病后6、12、24h血中PLG:A及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液纤溶活性升高,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与血液纤溶活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R-185与Apba-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表达差异及调控关系。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选择10只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给予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梗死再灌注模型,将存活并且按Garci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差值≤3分的30只大鼠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术后1 d组、3 d组、7 d组),每组10只。定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miR-185和Apba-1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pba-1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85与Apba-1的调控关系。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iR-185 mRNA在各实验组脑组织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 <0.05),且表达量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在各实验组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 <0.05);Apba-1 mRNA在各实验组脑组织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且表达量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在各实验组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P<0.05)。并且miR-185能直接作用于Apba-1的3'非翻译区预计靶位点从而调控Apba-1的表达。结论 miR-185和Apba-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均存在表达差异,且miR-185可负性调控Apb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常规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与产后出血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常规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的变化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对37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产后出血量的不同进行分组:第1组27例,出血量500~800ml;第2组10例,出血量〉800ml;对照组30例,出血量〈500ml。定量检测三组产时及产后48h常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产时:第1组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常规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D-二聚体、PT、APTT升高,Fg明显下降(P〈0.05)。产后:第1组、第2组D-二聚体均明显上升,两组常规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产后与产时比较,第1组和第2组D-二聚体均明显下降(P〈0.05),№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产时和产后及时监测常规凝血指标与D-二聚体对于了解产妇机体凝血功能以及预防DIC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文学  王莉  于莉  丁体龙  马勇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762-2763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含量与肝功能储备状态的关系。方法、根据肝功能储备状态,将77例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肝功能代偿组44例,肝功能失代偿组33例,两组测定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和肝功能指标。结果肝功能失代偿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299.0±498.5)μg/L显著高于肝功能代偿组(27.9±34.0)彬L(t=3.1,P〈0.01);D.二聚体与血清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A)呈显著负相关(r=-0.6、-0.6,均P〈0.01);而与TBIL和P,r呈显著正相关(r=0.4、0.6,均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与肝功能储备状态相关,检测D.二聚体有助于肝功能储备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镁离子(Mg2+)以及丙二醛(MDA)、在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g2+及脂质氧化与脑水肿的关系。为丰富脑出血后脑水肿治疗奠定一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干湿重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火焰原子吸收法测50只脑出血模型组大鼠和50只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含水量、Mg2+以及MDA水平。结果:(1)脑出血组各时间点脑组织Mg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Mg2+含量3d达最低,5d升高,5d与7d差别不显著。(2)脑出血组各时间点脑组织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MDA水平于3d达高峰,5d降低,5d与7d差别不显著。(3)脑出血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3d达高峰,5d下降,5d与7d差别不显著。结论:①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脂质氧化指标:MDA水平于血肿初期升高,3d达高峰,5d降低,5d与7d差别不显著。②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Mg2+水平于血肿初期降低,3d达最低,5d升高,5d与7d差别不显著。③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Mg2+水平与MDA及脑水肿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