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化痰活血方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信封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西医进行治疗,实验组35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14%)与实验组(14.29%)相比不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但两组之间对比的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化痰活血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安全可靠,无显著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闭阻证)的疗效。方法86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化痰通络汤,对照组给丹蒌片,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心率、血压及用药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心电图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运用中医疗法化痰活血方对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关节肿胀指数与关节疼痛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某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痰瘀痹阻型RA患者120例纳入研究,遵循随机原则将其划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化痰活血方治疗,均治疗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通过使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恢复期痰瘀阻络型中风,观察其疗效,评估其价值.方法 80例恢复期痰瘀阻络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化痰通络汤对于痰瘀痹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痰瘀痹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采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汤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以及血液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脑ACA、MCA及VA血流速度均有明显增快,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大脑ACA、MCA及VA血流速度增快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其各项血黏度检测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能够有效改善痰瘀痹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而改善患者脑部循环,减少神经组织的损伤,减轻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辛伐他汀及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针刺取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委中及三阴交,服用活血化痰通络汤。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6-酮-PGF1α、DD及TXB2表达水平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PLT、6-酮-PGF1α、DD及TXB2表达水平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痰通络法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体征评价评分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和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症候学疗效分别为98%和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经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灸"中气法"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中气法"取穴,对照组以常规方法取穴,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中气法"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后遗症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外用清热利湿通络中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66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通络中药外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积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79%,高于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消瘀康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80例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按照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消瘀康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消瘀康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可以有效缓解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调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其病因病机分析和病理学、临床实践研究结论进行归纳。结果 "血瘀"是慢性关节炎中普遍存在的病理改变,该病以血瘀为本,风、寒、湿为标,经络痹阻为机,属本虚标实,虚瘀相夹之症。结论对慢性关节炎的治疗,不应仅从祛风除湿散寒、补益肝肾入手,更应以祛瘀为核心,抓住疾病主要矛盾,才可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研究活血化瘀法治疗蛇串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5例蛇串疮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阿昔洛韦、羟考酮等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35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活血化瘀法,分析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5d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蛇串疮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实施活血化瘀法可有效改善个体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欧莉  郭建生 《医药导报》2008,27(5):513-514
目的 研究筋骨片的活血化瘀作用。 方法 采用肾上腺素联合冰浴制作大鼠血瘀模型,观察筋骨片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观察给予筋骨片前后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变化。 结果 筋骨片可降低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减少红细胞压积,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的粘、凝状态;筋骨片能明显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与空白组比较,筋骨片低、中、高剂量组在给药20 min后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筋骨片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头痛安片的活血化瘀和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扭体实验和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实验.结果: 头痛安片降低了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减少了扭体反应次数.结论: 头痛安片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惠 《中国药业》2013,22(15):27-28
目的 探讨鹿瓜多肽联合美洛昔康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分别给予美洛昔康、鹿瓜多肽联合美洛昔康,治疗前后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肝功能、血常规及尿常规,并观察患者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时间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5周后,鹿瓜多肽联合美洛昔康和美洛昔康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和70.59%,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数目、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等均明显好转,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鹿瓜多肽+美洛昔康组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改变优于美洛昔康组(P<0.05).结论 瓜多肽注射液联合美洛昔康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毒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鳖胶囊活血化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重复的方法,用华法林、乳块消和桂枝茯苓胶囊对照,按肝气郁结和寒凝型血瘀证模型法,综合、客观地观察了丹鳖胶囊对血液流变和对血栓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丹鳖胶囊有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讨论根据丹鳖胶囊以上生理效应寻找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活性物质,并进一步探讨其主要作用物质和专属性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丹鳖胶囊活血化瘀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丹鳖胶囊活血化瘀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重复的方法,用华法林、乳块消和桂枝茯苓胶囊对照,按肝气郁结和寒凝型血瘀证模型法,综合、客观地观察了丹鳖胶囊对血液流变和对血栓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丹鳖胶囊有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讨论根据丹鳖胶囊以上生理效应寻找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活性物质,并进一步探讨其主要作用物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活血化瘀在女性不孕症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将某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诊治的76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中,根据患者就诊单双号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各38例,对比组采取常规专科治疗,在此基础上探究组给予中医活血化瘀方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探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6%,对比组为68.4%,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两组治疗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活血化瘀疗法,可有效提升疗效,促进输卵管功能恢复,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初步探究清热化痰法指导下的蒌芩止嗽煎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大鼠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AECOPD模型,60只AECO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20只)、氨溴索组(20只)、蒌芩止嗽煎组(20只),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ECOPD大鼠模型治疗前后血清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指标。结果:蒌芩止嗽煎组、氨溴索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NE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清热化痰法指导下的蒌芩止嗽煎初步研究是通过降低NE水平,从而减少AECOPD大鼠模型的气道黏液高分泌,减轻气道阻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