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2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9例。术后24小时起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A组予常规治疗加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B组予常规治疗加早期全肠外营养(TPN)。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运动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平均住院日。结果:E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41.63±15.58)h较TP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64.32±18.64)h要早(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变化值、平均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了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是胃癌根治术后一种重要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的优越性。方法:将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5例胃癌且术后采用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注方法,对两组患者腹胀、腹泻的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数字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病人的肠内营养输注的主观舒适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病人腹胀和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人对肠内营养液的温度感觉存在较大差异,对照组病人常常感觉肠内营养液温度偏低(P<0.05);实验组在舒适度方面,感觉严重不适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肠内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早期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等状况恢复的比较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4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后体重均低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EN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小于PN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可行的,且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消化道肿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2月~2006年1月收治154例消化道肿瘤,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76例)和完全肠外营养组(78例),分析两组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术后平均住院日早期肠内营养组比肠外组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减少(P<0.01).结论 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食管癌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对124例食管癌患者依据术后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64例,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组:60例,食管癌术后给予全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情况,检测手术后生化指标。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内营养组明显低于静脉营养组(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内营养组较静脉营养组短(P<0.01),血浆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肠内营养组高于静脉营养组(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较静脉营养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89-92
目的探讨膀胱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静脉营养护理对患者术后营养恢复以及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因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107例患者,其中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EEN联合部分肠外营养PPN 55例,设为联合营养组,术后行完全肠外营养TPN 52例作为对照,设为TPN组。两组对比分析术前与术后的实验室营养指标变化、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早期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联合营养组患者在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方面与TPN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肛门排气时间提早,术后早期并发症减少,平均术后住院天数缩短(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静脉营养较完全肠外营养护理在改善术后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但有更快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早期并发症以及缩短住院时间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经十二指肠营养管应用荷兰纽迪希亚公司出品的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患者体质量、血清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等营养指标,并考察有无营养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后,体内营养指标术后7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安全可行且无其他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收治上消化道术后患者80例,均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选择合适的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输注。结果:本组80例患者经过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术后肠道恢复时间3~4天,切口甲级愈合78例,甲级愈合率97.5%,乙级愈合2例,乙级愈合率2.5%,无并发症和切口感染发生,患者术后1天白蛋白34.2±3.4g/L,实施肠内营养第7天36.8±3.6g/L,术后1天总蛋白61.3±4.4g/L,实施肠内营养第7天68.9±3.6g/L,实施肠内营养后患者的白蛋白、总蛋白明显升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高龄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术后24h开始分别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日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两种营养方式均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在恢复氮平衡,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减少经济消耗方面优于肠外营养,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靠,且费用低廉,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应用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EEN+PN组)和单纯肠外营养支持(PN组)两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学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EEN+PN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两组术后在营养支持后体重、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可促进胃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取48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组(46例)和肠外营养(PN)组(52例),分析两组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肠内组比肠外组缩短(P<0.01);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肠内组均较肠外组减少.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安全可行,既符合生理要求,促进肠功能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苍玉珍  曾青山  黄文静 《海南医学》2016,(19):3170-3172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出院患者营养指标及其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月至2015年4于我院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37例。A组胃癌术后早期作家庭肠内营养干预,B组未给予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指标的恢复情况,以及出院前后不同时间段患者血清前蛋白(PA)、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红蛋白(Hb)及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BW)、并发症和出院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出院3周后,A组患者的PA、ALB、HGB、BW分别上升至(0.25±0.06) g/L、(38.65±3.84) g/L、(93.21±10.41) g/L、(65.06±10.44) kg,IgG、IgA分别上升至为(13.01±1.81) g/L、(4.11±0.97) g/L,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出院3周KPS评分为(86.86±5.94)分,明显高于B组的(80.36±2.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51%(5/37)、18.92%(7/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干预胃癌术后出院患者,可改善患者出院后营养指标、免疫水平,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37-39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胃癌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对照组60例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排气时间(3.51±1.16)d,排便时间(4.28±0.42)d,住院时间(11.36±2.16)d,分别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营养指标对比,P0.05,术后7 d,两组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有了较大改善,P0.05,且观察组白蛋白(35.72±1.59)g/L,前白蛋白(256.37±1.35)mg/L,血红蛋白(90.73±9.74)g/L,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00%)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 给予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有效改善其营养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罗宏图  杨劭宇  张帅 《河北医学》2006,12(5):422-42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结直肠癌术后的必要性、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59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24h内予以肠内营养。通过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制剂输注。结果:术前术后肝功能、血浆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无明显变化;肠蠕动恢复时间1~3d;体重无明显减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龄结直肠癌术后早期(24h内)肠内营养是必要的,且有效;促进肠功能恢复快,对肝功能影响小;避免了肠外营养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6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EEN及延迟期肠内营养组(DEN),EEN组30例,术后24 h开始给予所需50%肠内营养支持,另50%由肠外营养补充,持续3天,过渡到全肠内营养;DEN组30例,进行全肠外营养,直至肠蠕动恢复,再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观察两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EEN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早于DEN组(P<0.001);住院时间亦显著少于DEN组(P<0.001)。术后两组各种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良好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优点.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收治120例食管、贲门癌,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59例)和肠外营养组(61例),分析两组病人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不同.结果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肠内组比肠外组缩短;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肠内组较肠外组减少.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17.
    
张正涛 《安徽医学》2009,30(6):644-64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评估。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36例胃癌,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70例)和早期肠外营养组(66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肠内组比肠外组缩短(P〈0.01),两组在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存在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术后(全胃切除)安全可行,并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身体恢复、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10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检测两组患者术前体重、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等营养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发热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体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白蛋白(27.15±8.24) g/L、淋巴细胞总数(1.48±0.86)×109/L、住院时间(17.2±6.9) d、并发症发生率4%、发热时间(3.8±1.6) d均优于对照组在术后白蛋白(23.65±5.45) g/L、淋巴细胞总数(1.13±0.42)×109/L、住院时间(7.2±3.3) d、并发症发生率14%、发热时间(28.5±5.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临床效果更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行全胃切除术8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43例)和肠外营养组(39例),分析两组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肠内组比肠外组缩短(P<0.01);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肠内组均较肠外组减少。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安全可行,既符合生理要求,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0.
陆学安 《吉林医学》2014,(35):7842-7843
目的:观察分析胃癌术后早期经鼻营养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进行胃癌手术的9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康复指标、术后营养指标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项康复指标、术后营养指标改善程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发生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有4例,对照组患者未见类似的并发症。结论:采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胃肠道恢复时间,临床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