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急性脊髓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28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设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急性脊髓炎患者下肢DVT形成,每天2次,每次30 min,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肢体气压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结果1个疗程后(14 d)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肢体气压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脊髓炎患者下肢DVT形成,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3月行骨科手术的165例患者,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79例术后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2月-2014年3月的86例术后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D-二聚体浓度、肢体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浓度、肢体肿胀、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肢体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应用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能有效预防肢体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妇科2011年6—8月收治的180例的腹部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9—11月收治的180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进行物理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预防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0月55例住院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前后实施常规护理,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55例住院住院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24h采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治疗30min,2次/d,共治疗7d。比较术前和术后7d两组患者凝血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d,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值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采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能提高结直肠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气压治疗仪对预防ICU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ICU长期卧床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按摩治疗,观察组使用气压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长期卧床患者应用气压治疗仪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徐卫娟 《全科护理》2013,(29):2695-2696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运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传统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62例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每日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2次,30 min/次,10d为1疗程,连续应用2个疗程.对照组未使用治疗仪.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肿胀、疼痛、舒适度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及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明显.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DVT,且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统计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肿胀及疼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肢体肿胀总发生率和肢体疼痛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肢体肿胀、疼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骨科卧床患者血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用于预防骨科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400例骨科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0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2次/d,30min/次,10d为1疗程。对照组未使用治疗仪。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肿胀、疼痛、舒适度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及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明显。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骨科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安全舒适、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0.
王婷婷  王曾  葛国芬   《护理与康复》2021,20(2):67-69
目的 观察隔姜艾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隔姜艾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肢体疼痛、肢体肿胀情况,股静脉及胭静脉血流速度及D-二聚体浓...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360-2361
选取收治的88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治疗前后肢围的变化。观察组发生DVT2例,对照组11例,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后减轻疼痛、消除肿胀和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显著。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效果明显,安全便捷,即促进患肢消肿作用,还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可有效预防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患肢肿胀和血栓复发的影响,选择2004-09/2005-07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患者62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肢体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30min/次,1次/d,14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周径,血栓复发率和患肢冷感评分。结果显示经28d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大小腿周径缩小,冷感评分降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实验组血栓复发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的减轻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肢体肿胀和预防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50例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对30例下肢骨折,10例下肢关节镜术后,5例髋关节术后损伤,4例下肢软组织损伤以及1例上肢损伤运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结果观察50例患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治愈率达100%。结论下肢骨折术后以及下肢外伤患者运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脊柱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除接受常规预防方法外,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AWTT),观察两组患者DVT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肢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在常规预防的基础上使用脉冲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比较2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及减少肿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科2007年12月~2009年6月6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肢体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30min/次,1次/d,7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周径、血栓发生率和患肢冷感评分。结果经14d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冷感评分降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实验组肢体周径缩小、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减少肿胀,且安全舒适、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大量文献研究表明,空气波压力治疗在预防髋部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8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加个人行为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置换后第2天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双下肢;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结果与结论:治疗后2周,试验组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明显减少,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缓解患肢肿胀,改善凝血综合指数,改善患者的血凝状态,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妇产科手术1 50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为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手术患者,给予传统治疗;治疗组为2012年4月至10月手术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间歇性气波压力治疗。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经过气波压力治疗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有效预防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功能操预防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功能操预防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2008年5月至2008年9月妇科手术后患者300例,单日手术150例设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指导患者锻炼;双日手术患者150例设为观察组,指导患者行功能操锻炼。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8例、观察组发生1例,两组比较,X^2=5.61,P〈0.05。结论功能操能有效预防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把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术后4d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双下肢,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联合个人行为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患肢疼痛程度、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研究时间为10d。结果治疗后10d时试验组的疼痛分数为2.26±0.78、肿胀指数为5.66±2.06、凝血综合指数为2.36±1.0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的疼痛分数为2.98±1.87、肿胀指数为6.98±1.99、凝血综合指数为3.18±1.3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0.0%。试验组疼痛分数、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