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83年NakakamaK等首先报道经肝动脉灌注(TAI)抗癌药物治疗肝癌以来,肝癌的介人治疗进展很快,特别是经肝动脉栓塞(TAE)联合化疗已日益广泛用于肝癌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小肝癌相继被发现,使外科手术变得相对容易和安全,但术后短期内肝内复发仍是十分严重的问题,Sasaki、Belghiti和Masahiro等报道其手术后复发率分别高达47、60和 56·6%.介入治疗因其相对安全、有效、创伤小、痛苦少而备受青睐.现就其主要方面综述如下.1 肝癌介入治疗的理论基础正常肝脏的血供20%~25%来自肝动脉.75%~80%来自门静脉,而肝癌则主要以肝动脉供血,门静脉供血较少,对于有包膜的肝癌则完全由肝动脉供血.亦即大多数肝癌为双重血供,肿瘤的中心部分由肝动脉供血,而肿瘤与肝实质交界的部分(即肿瘤的周边)由门脉供血.因而TAE后,肿瘤中央部血供已被阻断,肿瘤大部分坏死.如联合门脉栓塞(PVE),理论上肿瘤将完全坏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术(TAE)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对肝功能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肿瘤科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依据介入治疗方式不同将以上研究对象分为TAE组(95例)和TACE组(105例),TAE组行TAE治疗,TACE组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病灶直径、介入次数、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分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生存率。结果TAE组的有效率为55.79%,TACE组的有效率为55.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灶直径及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E组的介入手术次数显著低于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肝功能分级均有好转,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E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11%,TACE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E组的1年生存率为54.74%,TACE组的1年生存率为55.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E与TACE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肝癌,且两者疗效相当,TAE相较于TACE能够减少介入治疗次数,避免化疗药物对于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TACE、PEI、PVE序贯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肝癌(PH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就诊时大多失去手术机会, TACE是目前公认的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1], 但疗效仍有不足之处.如门静脉癌栓,门静脉供血为主或肝动脉、门静脉共同供血者,无包膜浸润灶、多发灶,动静脉瘘等,如何提高疗效是一个难题.鉴于此1999年以来,作者采用TCAE、经皮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PEI)、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栓塞(PVE)序贯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肝癌局部加热疗法(HT)+肝动脉药物灌注(TAI)+肝动脉栓塞(TAE)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3例行HT+TAI+TAE治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焦虑程度,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疼痛程度及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局部高温加栓塞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的术中焦虑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和疼痛程度、疼痛发生率,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黄锡平 《现代康复》1998,2(4):296-297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DH)对220例原发性肝癌(HOC)患肝动脉化疗及栓塞术(TAE)前后肿瘤血供.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少部分由门静脉供给;②TAE后肿瘤内部及周边动脉血流明显减少(P<0.05);③肝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Vmax)、舒张期最小流速(Vain)均明显下降(P<0.005).阻力指数(RI)和肝动脉直张改变不明显(P>0.05);④TAE后瘤体明显减小(P<0.001)。认为在行TAE前后.应用CEFI对肿癌血供、肝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观察分析.可给TAE预后提供重要指标,给重复治疗提供依据。CDFI是目前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治。  相似文献   

6.
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丽雯  李丽 《护理研究》2005,19(24):2228-2229
外科手术切除是肝细胞肝癌(HCC)重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多数病人确诊时病情已属晚期且常伴有肝硬化,所以丧失了手术时机[1].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病人,介入放射学疗法是他们的希望[2].介入治疗肝癌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并能不同程度地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我院2002年11月-2003年8月对27例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病人实施了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E),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放射学治疗——TAI+TA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中晚期肝癌TAI+TAE治疗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作者总结分析26例42次中晚期肝癌的TAI+TAE的疗效,26例中,男性22例,女性4例,年龄35-72岁,结果:26例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症状与体征均有明显的好转和改善,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近期疗效显著。结论:肝癌的治疗方法是在池断地发展,但就目前来讲,综合治疗是发展的方向,介入治疗是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综合序贯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82例肝癌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 38例和肝动脉栓塞化疗 ( TAE)组 44例。综合治疗组采取序贯进行 TAE、B超引导下门静脉栓塞化疗、肝癌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及 B超引导下门静脉癌栓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结果 综合治疗组和 TAE组存活 0 .5a以上分别为 36例 ( 94.7% )和 32例 ( 72 .7% ) ;1 a以上分别为 2 6例 ( 6 8.4% )和 1 8例 ( 4 0 .9% ) ;2 a以上为 1 2例 ( 31 .5% )和 4例 ( 9.1 % ) ;综合治疗组存活 3a以上 3例 ( 7.9% ) ,最长生存 42个月 (存活 ) ,TAE组最长生存 30个月 (死亡 )。两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结论 综合序贯介入治疗的 0 .5a、1 a、2 a及 3a生存率均较单纯 TAE组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前后肝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前后肝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1)TAE后肝动脉血流减少(P<0.05),而阻力指数(RI)和肝动脉内径改变不明显(P>0.05);(2)门静脉血流于TAE后增加(P<0.05),门静脉内径无明显变化(P>0.05);(3)TAE后瘤体明显缩小,瘤体血供减少(P<0.05);(4)肝静脉的血流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CDFI是观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05年5月~2006年5月,我们应用肝动脉栓塞术(TAE)治疗肝癌患者20例,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8例,女2例,45~72岁,平均59岁。术前均由影像学诊断为肝癌。原发性肝癌15例,转移性肝癌5例。行2次介入治疗者8例。1.2方法患者行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近期疗效、血浆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中晚期肝癌患者208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TAE组与TACE组,每组104例。TAE组为单纯经皮肝动脉栓塞治疗,TACE组为肝动脉化疗栓塞,观察两组病灶最大直径、血甲胎蛋白(AFP)与D-二聚体(D-D)水平、近期疗效、介入治疗次数及并发症情况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病灶最大直径、血甲胎蛋白(AF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D-D水平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病灶最大直径、AFP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D-D水平显著高于TAE组(P0.05);随访6个月,两组肿瘤客观率(ORR)与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TAE组介入次数显著少于TACE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与TA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相近,TAE治疗可降低患者D-D升高水平,减少介入治疗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肝癌局部加热疗法(HT) 肝动脉药物灌注(TAI) 肝动脉栓塞(TAE)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3例行HT TAI TAE治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倒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现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焦虑程度,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疼痛程度及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局部高温加栓塞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的术中焦虑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和疼痛程度、疼痛发生率,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肝癌介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癌是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丧失手术时机以及术后复发的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已被公认为最佳治疗方法。我院自1995年始开展肝癌的介入治疗,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命,本文就介入术中的护理配合作初步总结。 材料与方法:我院自1995年4月~1999年11月施行肝癌介入治疗250例,年龄17岁~80岁,平均年龄49岁,所有病例都经过B超、CT、血管造影、ATP或肝穿活检证实诊断。全部病例均符合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会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介入方式为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E),全组共施行TAE715例次。  相似文献   

14.
经皮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E)在治疗不能切除的晚期肝癌中已取得了肯定的疗效。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TAE后仍残留活的癌灶[‘],成为TAE不能根治肝癌的主要原因。我科从1995年开始对13例TAE后的患者进行了痛内酒精注射(PEI),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三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本组匕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36-72岁,中位数53岁。门例诊断均符合1977年全国肝癌会议标准。其中巨块型11例,结节型2例,肿块大小为5.scmx4.scm-10.scmxlZcm。1.2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在X线电视监视下将导管插至肝动脉并造…  相似文献   

15.
经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栓塞(TAE)目前已成为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之一,此方法可以反复进行,创伤小且适应证相对宽,临床效果好,已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我院自开展介入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及消化系统中晚期癌症133例,现将围术期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33例,男76例,女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E)加32P内照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肝血管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对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E)加32P内照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血管进行血液动力学观察。结果TAE+32P治疗后肝动脉血流速度在第1、3周降至(31.30±10.96)cm/s、(36.15±15.42)cm/s,比术前(97.52±23.61)cm/s显著降低(P<0.01)。术后第5周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1、3、5周门静脉血流速度比术前显著增加(P<0.05)。阻力系数术后第3周比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为了提高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除栓塞肝癌患者肝动脉外,还应对门静脉血流进行阻断。并且在术后第5周左右,应再次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肝癌的血供特点及确立个体化介入治疗模式的价值.方法 对31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癌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超声造影(CEUS)行血供灌注特征分析并分型,采用不同介入治疗技术建立合理有效的个体化联合治疗模式,并采用CEUS、增强CT(CE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CDUS及CEUS可判定肝癌血供特征并分型.根据CDUS及CEUS确定的肝癌血供特征建立个体化介入治疗模式并评估疗效:①肿瘤直径≤3 cm单发小肝癌组,直接行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术(PEI)、射频消融术(RF)或微波消融术(PMCT)治疗模式,肿瘤坏死率95.0%~97.9%,1、3年生存率分别为98.0%、87.8%.②肿瘤直径≤5 cm病灶≤3个肝癌组,行多点、多面RF/PMCT+PEI联合治疗模式,肿瘤坏死率93.7%~94.8%,1、3年生存率分别为89.8%、81.4%.③肿瘤直径>5 cm以肝动脉为主多血供肝癌组,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PEI+RF/PMCT联合治疗模式,肿瘤坏死率71.4%~73.8%,1、3年生存率分别为66.2%、47.6%.④肿瘤直径>5 cm双重血供肝癌或合并门静脉癌栓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增加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化疗术(SPVE)治疗模式,肿瘤坏死率53.3%~55.6%,1、3年生存率分别为64.7%、40.0%.结论 根据CDUS和CEUS确定肝癌血供特征并建立个体化联合介入治疗模式,对非手术治疗肝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目前仍主张早期外科手术切除。但多数肝癌患者,一旦确诊已属中晚期,或并存严重肝脏疾病如肝硬化、严重肝功能不全等,而不适宜手术切除,因此能手术切除的不足30%。在非手术治疗中经导管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应用广泛,是一种治疗手术不能切除肝癌的有效方法,但其不能使肝癌组织、尤其是大的肝癌癌灶完全坏死,对肝癌包膜内外浸润、周围子灶治疗也有一定限度。超声引导下经皮乙醇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injection,PEI)治疗,能使直径小于3cm的肝癌组织完全坏死,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外科手术,然而对于大的肝癌癌灶疗效欠佳。为使单个大的肝癌癌灶完全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有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3例伴有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治疗手段及随访资料。本组行肝癌切除手术4例,其中,肝右三叶加癌栓切除1例,右半肝切除加取栓2例,左半肝切除加取栓1例;肝癌冷冻加IDDS(implantable drug deliverysy stem)3例;肝癌术中无水酒精注射加IDDS1例;肝癌TACE(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加PEI(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门静脉癌栓3-DCRT(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放疗3例;肝癌TACE,门静脉癌栓3-DCRT放疗2例。全组均配合免疫制剂及中医中药辅助治疗。结果13例病人均进行长期追踪随访,1、3、5年生存率(寿命表法)分别为92.3%、46.2%、30.7%。其中1例巨块型肝癌,手术探查无法切除术中肝癌注射无水酒精并行IDDS,术后配合TACE及PEI,并经IDDS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半年后复查肝癌肿块及癌栓完全消失,现已生存9年仍健在。结论伴有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病人应争取肝癌及癌栓一同手术切除,不能手术切除者应个体化综合性运用肝癌冷冻、TACE、PEI、3-DCRT、IDDS及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联合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15例无转移的巨块型肝癌患者先行TACE治疗1周后再行5次PEI。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随访,时间1个月-3年,有效率为100%。结论TACE和PEI联合治疗巨块型肝癌,先用TACE,后用PEI,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