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头位置异常是促成头位难产的主要因素。而其中又以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发生率最高,如在产程进展中能及时、准确地诊断和处理就会大大提高产科质量并减少并发症。本文通过82例临床分析,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临床诊断及处理。 1 临床资料 我院产科1997年1~3月,共分娩905例,同期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共82例。孕妇年龄23~38岁。初产妇63例,经产妇19例;足月妊娠69例,过期妊娠8例,早产5例。 相似文献
2.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1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头位置异常占头位难产的绝大多数.而其中以持续性枕横位(持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持后位)的发生率最高。本文通过178例临床分析,以探讨持横位、持后位的诊断处理。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原因、分娩方式、产程进展及围生儿预后。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50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原因、分娩方式、产程进展及围生儿预后。结果 50例孕妇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发生原因:骨盆异常19例(38%),胎头俯屈不良9例(18%),子宫收缩乏力10例(20%),头盆不称12例(24%);分娩方式:持续性枕横位自然分娩6例(21.4%),阴道助产6例(21.4%),剖宫产16例(57.1%);持续性枕后位自然分娩5例(22.7%),阴道助产5例(22.7%),剖宫产12例(54.5%);产程异常情况:持续性枕横位潜伏期延长6例,宫颈扩张延缓5例,停滞8例,先露下降延缓4例,停滞11例,滞产8例;持续性枕后位潜伏期延长5例,宫颈扩张延缓4例,停滞8例,先露下降延缓4例,停滞01例,滞产3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持续性枕横位分别为(10.28±0.5)h,(1.7±0.78)h,(13.2±3.3)h;持续性枕后位分别为(9.98±2.3)h,(1.8±0.4)h,(15.4±3.5)h;围生儿结局:持续性枕横位发生胎儿宫内窘迫12例(42.9%),新生儿窒息3例(10.7%),新生儿产伤2例(7.1%);持续性枕后位发生胎儿宫内窘迫7例(31.8%),新生儿窒息3例(13.6%),新生儿产伤2例(9.1%)。结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有多种分娩方式,通过适当干预,部分可自然分娩,有些亦应行人工助产或剖宫产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6.
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 枕横位1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在头位难产中的发生比例最高,正确处理第一产程活跃期的枕后位、枕横位,有助于改善母婴预后。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82例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临床资料,探讨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临床特点,以及产程中如何积极地进行徒手旋转使其尽可能地经阴道分娩,变难产为顺产,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胎头位置异常是造成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而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最常见的胎头位置异常,占头位难产总数的6896。适时采用手法旋转,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使难产转为顺产,降低剖宫产率。现收集我院76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患者资料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产妇使用侧卧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某院在产程中确诊的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产妇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侧卧位分娩)和对照组(常规仰卧截石位),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生产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会阴裂伤率、会阴侧切率、胎方位的矫正情况和产妇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中胎位转正的比例、阴道分娩率、生产时间、产妇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的会阴侧切率高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产妇使用侧卧位纠正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于扣珍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2,4(5):57-58
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的主要手术之一,但毕竟对母体造成创伤,90年代以来国内剖宫产率上升过快,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忧虑。头位难产超过难产总发生率的2/3以上犤1犦,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构成头位难产的主要因素。因此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保障母体健康,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环节。现将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83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经徒手纠正胎方位的结果总结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对象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分娩总数为1366例,其中头位难产225例(16.5%)。参照凌… 相似文献
12.
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是产科临床上发生率最高的一种头位难产。因胎头进人中骨盆后仍取枕横位或枕后位,影响胎头下降和宫口开大的速度,使产程延长甚至停滞,产妇体力过度消耗,产后出血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临床上往往需要采用剖宫产或阴道助产结束分娩。如果适时采用手法使胎头复位,可使产妇顺利从阴道分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母婴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手法旋转48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手法旋转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效果 ,对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4 8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采取手法旋转。结果显示 :4 8例中转至枕前位 4 7例 ,失败 1例 ,成功率为 97.92 %。表明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采取手法旋转 ,可以缩短产程 ,减轻产妇痛苦 ,降低剖宫产率、阴道手术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且操作简单、易掌握、见效快、成功率高 ,是处理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产程特点及实施阴式分娩的可行性。方法: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采取体位改变,保持良好的子宫收缩力,徒手复位等处理。结果:本组128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患者中,阴式顺产91例,产钳助产2例,剖宫产35例。结论:子宫收缩力、产妇体位、精神心理因素对枕后位、枕横位的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我院分娩产妇中138例持续性枕横位进行临床分析,并同100例正常胎位的产程特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持续性枕横位产程中,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宫口扩张延缓、胎头下降延缓或受阻等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胎位;分娩方式除少数可用手法纠正后经阴道自然分娩外,绝大多数需行手术产。对于产程中的异常临床表现应及时发现、诊断和处理,以减少头位难产发生,降低因产科因素导致的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头位难产通过手法旋转,使不正常的胎头位置变为正常的胎头住置通过产道,变为顺产。方法产妇临产后,当产程进展缓慢或停滞时通过检查,产妇具备一定条件,通过手法旋转不正常的胎头位置,使难产变为顺产。结果 ①83例头位难产通过手法纠正不正常的胎头位置,成功166例,成功率90.7%;②一旦徒手旋转成功,都可以经阴道分娩;③正确估计胎儿体重,如胎儿体重超过4000g以上,手法纠正较困难。结论徒手纠正异常胎头位置是降低头位难产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处理技巧,提高阴道分娩率。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阴道分娩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产妇180产程进展及处理方法及妊娠结局。结果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及时使孕妇进行体位改变并适时进行经阴道徒手转胎位,使胎位转成枕前位并顺利经阴道分娩,提高阴道分娩率。结论及时、正确处理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产程,是提高阴道分娩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我院1978~1981四年中持续性枕横位(下称持枕横位)557例。同期我院分娩共6,892例,枕后位、持枕横位、高直后位、面、额、前囱先露共841例,头位难产率为12.20%。841例中持枕横位557例,占头位难产的66.23%,值得引起重视。本文所指持枕横位系规律宫缩超过16小时,宫口开张2cm及以上,胎头仍呈枕横位致分娩发生困难者。临床资料一、产次:初产479例(86%)。二、持枕横位发生的原因中以骨盆狭窄最多,共175例(31.42%);其次为宫缩无力150例(26.93%);头盆不称50例(8.98%);其他原因包括前置胎盘、软产道畸形、脐带绕颈等能引起胎头发生俯屈,内回转困难者。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脐带绕颈有40例。三、产时并发症:胎膜早破123例(22.08%); 相似文献
19.
薛东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7):115-116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初产妇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初产妇按照体位不同分为自由体位组和截石体位组各68例,比较2组的产程异常发生率、产程时间以及分娩方式。结果136例初产妇中,出现产程异常91例(66.9%)。自由体位组产程异常的发生率为55.9%,低于截石体位组的77.9%;产程短于截石体位组;顺产率为44.1%,高于截石体位组的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对于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初产妇分娩更人性化,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资料与方法 选择 1998年 1月~ 1998年 12月孕周为 37~ 4 1 6周的单胎头位初产妇 ,持续性枕后位 79例 ,持续性枕横位 110例。随机抽取同期相同条件枕前位初产妇 2 0 0例作对照 ,孕妇年龄 2 3~ 33岁 ,平均 2 7 6岁。结果 1.不同枕位胎儿体重比较。胎儿体重 350 0~ 4 0 0 0g者 ,枕后位 ,枕横位与枕前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胎儿体重 >4 0 0 0g者 ,枕后位、枕横位与枕前位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见表 1)。 表 1不同枕位胎儿体重比较 (% )类别总例数胎儿体重 35 0 0g~ 40 0 0g胎儿体重 >40 0 0g枕后位 7932 (4 0 5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