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和分级探讨--4 373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临床应用。方法 根据4年来学习和应用WHO分类和分级的情况,结合4373例的病理分析,研究具体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1)2000分类 采用WHO和ICD-O(国际疾病分类肿瘤部分)的双重标准,其中的对应关系十分混乱。(2)对脑膜上皮的脑膜肿瘤细分为15种类型;存在分歧。(3)良性,非典型和间变性脑膜瘤的界定有困难。(4)间变性胶质瘤的诊断标准含混,(5)实际上,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混合性胶质瘤。(6)对特殊类型的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的认识不够,结论 建议制定更适合临床应用的分类和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肿瘤治疗的现代基本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防治研究成为全世界极为关注的大事,当代肿瘤学正向微观领域纵深发展,形成新的诊疗观念,集中体现在:(1)三个观念①“三前”和“三早”观念,基础研究为“三前(癌前的发现、诊断和治疗)提供实施方法;普查监测和体检为“三早”(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的关键;②整体观念: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③无癌观念;采取一切措施防癌扩散和彻底消灭癌细胞。(2)三个基础;①解剖学基础;②免疫学基础;③肿瘤生物学基  相似文献   

3.
解读2010年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第4版消化系统肿瘤WHO新分类[1]与前一版分类[2]相比,胃肠道上皮性肿瘤发生了较大变化,不仅出现了一些新的疾病类别(如遗传性弥漫性胃癌、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肠道锯齿状病变等)、新的组织学变异型(如壶腹部胰胆管型非浸润性乳头状肿瘤和胰胆管型腺癌、大肠筛状粉刺样型腺癌和微乳头状腺癌),许多消化道上皮性肿瘤的分子病理学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或进展.  相似文献   

4.
关注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neuronal and mixed neuronal-glial tumours)是一组有不同程度神经元分化和胶质分化的肿瘤,近些年来该类肿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最新出皈的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2007版,简称WHO2007年分类)中,变化最大的就属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这一章节。在WHO2007年分类中共新增了八个新的肿瘤类型,而有关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这一章节中就增加了三种新肿瘤,使其包括了12种肿瘤类型;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Lhermitte-Duelos)、婴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节细胞胶质瘤(desmoplastic infantile astrocytoma/ganglioglioma)、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ur,DNT),  相似文献   

5.
对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1997年WHO淋巴与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只有组织细胞肉瘤,而备受人们关注的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或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病(malignant histiocytosis,MH)的名称不见了,引起了病理与临床学家不解或疑问,提出的疑问有:(1)MH发生了什么变化?(2)对MH的新认识是什么?(3)今后MH是否真的完全消失了呢?上述问题如不澄清易导致病理与临床诊断上的矛盾,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软组织肿瘤的新类型不断被报道,WHO(2020)软组织和骨肿瘤分类中增加了许多新类型,并对一些疾病类型进行重新分类。为便于国内学者熟悉和了解这些软组织肿瘤新类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特点,该文重点介绍WHO(2020)软组织和骨肿瘤分类中软组织肿瘤的新类型或新亚型,以及肿瘤分类或性质的变化,有助于临床与病理医师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第5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全文网络β版已发布, 其中髓系肿瘤部分在分类框架、疾病诊断及分型标准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 主要特点是在保持临床与病理多参数综合诊断的原则基础之上, 尤其强化了生物学特征在诊断分型时的优先重要性, 以突出疾病的生物学特性, 并提供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依据。本文对第5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髓系肿瘤部分的主要更新与变化进行介绍, 以便更好地理解并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第五版WHO《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已于2022年正式出版[1]。尽管分子遗传学的发展给病理学带来了疾病的分类、命名、诊断、治疗和预后等多方面的新认识,但免疫组化染色仍然是病理诊断中最便捷、最经济和最广泛应用的辅助检测方法。该文结合第五版WHO分类的更新内容,梳理了男性生殖系统肿瘤诊断中免疫组化标志物的应用、可能遇到的陷阱和最新的研究进展[2]。  相似文献   

9.
科技日报报道,日前,一种起源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类型,即真正意义上的淋巴管肉瘤,在第四军医大学被首次发现并证实。该项发现,填补了WHO淋巴管肿瘤分类中空缺淋巴管恶性肿瘤的空白,对肿瘤学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学2004年分类[WHO(2004)/ISUP]对尿路上皮肿瘤分级标准化进行了有益尝试。在乳头状膀胱肿瘤分类中,新加入了“具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UNLMP)”条目。WHO(2004)/ISUP尿路上皮肿瘤分类系统与被广泛接受的WHO1973年分类相比,具有数项潜在优势:(1)详细定义了不同瘤前病变和不同分级肿瘤的形态标准,包括更加标准化地定义了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性肿瘤(NIPUT)的组织学分级标准,有利于提高病理医师间诊断的可重复性;(2)建立了统一的术语和一般性定义;(3)力图将肿瘤分类系统的术语设计得与尿细胞学术语更为吻合,使得细胞-组织学的对应关系更易于操作,为指导改善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4)去除了模糊的分类级别,如TCC分级Ⅰ~Ⅱ,TCC分级Ⅱ~Ⅲ;(5)单独列出了具有高危险进展为浸润性癌的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