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臂丛神经损伤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神经损伤,其中又以外伤性损伤最为常见.由于臂丛神经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及其致伤外力类型的多样性,使得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具有相当的难度.随着神经电生理技术的提高与发展,近年来神经电生理检查已成为臂丛神经损伤定性、定位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将我院41例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冲经电生理检测对外伤性臂从神经损伤的诊断作用。方法:对40例外伤性臂扶冲经损伤患者进行神经传导检测和对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进行针极肌电图检查并结合分析。结果:全臂丛伸经损伤13例(其中10例完全损伤);臂丛上干损伤21(其中完全损伤6例);臂丛下干损伤3例(其中完全损伤1例);束支平面损伤3例;合并神经根撕脱伤15例。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臂丛神经损伤有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膈神经功能测定在臂丛神经损伤神经移植前的应用价值,术后电生理观察神经移植恢复状况。方法:对5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术前进行了膈神经功能测定,对其中10例膈神经功能正常者,行同侧膈神经移植肌皮神经手术,术后神经电生理随访观察肱二头肌肌电图及肌皮神经运动传导功能状况。结果: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约28%伴膈神经损伤,损伤的膈神经不能选择为移植动力神经。隔神经移植肌皮神经后,最早3个月出现再生电位,6个月后出现运动单位电位,12个月后运动单位电位明显增多。术后肱二头肌肌力18个月后恢复优良占80%。7例术后12个月肌皮神经引出运动神经传导电位。结论:膈神经功能测定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术前可评估选择移植神经,术后电生理可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4例臂丛神经损伤进行SEP,SNAP及手术的对比观察结果,臂丛神经损伤(节前/节后)与神经生理SEP和SNAP波幅降低或消失有关,提示:SEP与SNAP的共同应用对于臂丛神经损伤定位(节前/节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患肢分别进行MCV、末端潜伏期、CMAP、SCV及F波检测,观察神经损伤情况。同时用同心针电极对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进行肌电图检查。必要时与健侧手进行对比。结果:本组患者84例,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患者。其中全臂丛损伤25例,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37例,臂丛神经下干损伤22例,臂丛神经节前损伤22例,臂丛神经节后损伤28例。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提供臂丛神经五大分支的功能状态、受损程度及损伤部位,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卢漫 《四川解剖学杂志》2011,19(4):49-52,57
臂丛神经是人体周围神经最复杂的结构,在创伤中较为常见,而且致残率较高,大多需采用手术治疗.如何早期确诊臂丛神经病变是影像学研究的难题.本文通过对臂丛神经基础解剖结构及多种影像学的适用范围、特征进行综述,有助于臂丛神经损伤的术前准确的定位、定性,能更好地为临床术前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价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在臂丛神经损伤定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99例单肢体、闭合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病人根据病情需要分别进行肌电图、神经电图以及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并与术中所见对比.结果:全臂丛神经C5 - TI根性完全性损伤63人.其中,根性节前完全性损伤26人,根性节后完全性损伤21人,根性节前节后联合性损伤16人;最高受损部位在臂丛神经干及其以下的115人;最高受损部位在束支部及其以下的121人.通过手术证实诊断符合率在90%以上.结论:对于臂丛神经损伤,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可以作出较明确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娩所致的臂丛神经损伤的肌电图地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对17例分娩导致的臂丛神经损伤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的测定。结果:结合运动神经传导速度、CMAP波幅及肌电图的改变为臂丛上干损害、下中干损害及全臂丛完全性损害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依据。结论:臂丛产伤患儿运动神经的CMAP波幅降低比MCV的减慢更为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项神经电生理指标改变对臂丛神经损伤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患臂丛神经的损伤不同时间段进行了测试。结果:不同的电生理参数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其诊断价值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不同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断及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电生理检测在评价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肌电一诱发电位仪对39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新生儿进行检测。测试项目包括:①患侧臂丛神经五大分支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患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②采用同芯针电极检测臂丛神经支配远端肌肉(三角肌、肱二头肌、4伸指总肌、外展拇短肌、外展小指肌或骨问肌)肌电图。结果:39例新生儿中全臂丛神经损伤11例(28%);上干损伤18例(46%);下干损伤3例(8%);后束损伤7例(18%)。节前损伤11例(28%)。结论:新生儿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早期评价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范围、性质、部位及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特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139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检查,测定臂丛五大神经主要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并对损伤部位和程度进行分类,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全臂丛神经损伤52例(37.4%),临床表现为上肢不能动,肩关节不能外展和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垂腕;上中干型损伤81例(58.3%),临床表现为上肢不能抬起,肩关节不能外展和上举,前臂内旋,手能抓物;上千型损伤4例(2.9%),中下干损伤1例(0.7%),单纯下干损伤1例(0.7%)。结论:肌电图检测对判断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部位、性质及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臂丛神经的临床解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臂丛神经损伤684例的术前检查,术中发现,术后复查,综合分析了臂丛神经的机能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提出臂丛神经根单根损伤,由于相邻神经根的代偿而不产生临床症状,相邻二根联合损伤时产生组合损伤症状。并详细描述了各神经根的肌肉支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臂丛神经的解剖学大体观察和测量,为临床骨科医生对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数据,并为解剖学积累新资料。方法对40具国人尸体标本(26具,女14具),80侧臂丛神经,进行研究。首先对标本进行大体观察,描述其解剖学形态,进行分型、分类及内、外、后束合成部位与第一肋外缘的关系;用相关的测量工具(电子游标卡尺)测量上、中、下三干前、后股的比例及根干束的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干束的长度,C5根:男(33.85±7.07)mm,女(30.30±5.25)mm,C7根和中干:男(52.46±10.55)mm,女(44.15±6.68)mm;C8根:男(25.55±5.88)mm,女(19.91±5.09)mm;T1根:男(23.81±5.58)mm,女(19.16±4.02)mm;上干:男(24.69±9.91)mm,女(18.86±4.93)mm,下干:男(33.13±9.21)mm,女(25.44±9.41)mm;后束:男(31.21±13.93)mm,女(37.36±9.93)mm。结论除C4根、C6根、T2根、内侧束和后束外,性别不同,其臂丛神经解剖学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临床麻醉及手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时一定要注意。  相似文献   

14.
臂丛神经损害按病因大致分为外伤性与非外伤性 ,其主要神经电生理变化为不同水平损害及相应的肌肉上出现失神经改变的正尖波、纤颤波等[1] 。现将我院 2 0 0 0年 6月— 9月所见的 3例外伤性臂丛神经损害的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患者男 ,17岁 ,2 0 0 0年 4月 7日因左腋下刀刺伤2 0min入当地医院治疗 ,临床诊断为 :①腋静脉不全离断 ;②腋动脉分支离断 ;③臂丛神经后束外侧束离断。经显微外科予以吻合。术后仍左手活动受限 ,肌肉萎缩 ,腱反射减退 ,左腕下垂不能背伸。于 6月 15日我院肌电图检查示 :第一背侧骨间肌、拇短展肌均有纤…  相似文献   

15.
新的臂丛神经功能重建技术,包括各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合并上肢严重瘫痪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各不相同.有一点可以肯定,不同的结果极大程度地取决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以及臂丛神经损伤的性质和其对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臂丛神经损伤是和平时或战时都较常见的一种神经性损害,肌电图(EMG)对其有重要诊断价值[1].本文通过对50例外伤性臂丛神经损害患者的针电极EMG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对辅助判断臂丛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范围及预后等方面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50例臂丛神经损伤的肌电图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损伤,多因外伤所致。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复杂,损伤的类型比较复杂,肌电图(EMG)检测在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中非常重要,可从电生理角度为临床提供臂丛神经几个主要分支功能状态,明确损害类型及严重程度的客观资料。我科对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臂丛神经损伤的50例患者进行常规(EMG)检测,并对部分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周围神经损伤,但目前这类损伤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不仅导致损伤远侧段周围神经变性和相应靶器官的失神经支配,更为重要的是还造成了脊神经腹根和背根与脊髓的脱离~[1]。目前的外科手术修复虽然可以将撕脱的脊神经腹根和背根重新植入脊髓,但伤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臂丛神经损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泉州市正骨医院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65例,其中男46例,女19例。病程6 d~4年,年龄2个月~85岁,右侧臂丛神经损伤34例,左侧臂丛神经损伤31例,所有患肢分别进行运动传导速度(MCV)、末端潜伏期(LAT)、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及尺神经运动F波检测,对其异常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神经损伤情况。同时用同心针电极对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进行肌电图检查。结果:65例患者中,其中全臂丛损伤6例,臂丛(C5+C6根性)损伤7例,臂丛(C5根性)损伤6例,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8例,臂丛神经上中下干损伤7例,臂丛神经上干损伤5例,臂丛神经束支部损伤20例,臂丛锁骨上下联合损伤6例。其中合并多发周围神经损害1例,合并尺神经肘段损伤1例,合并副神经损伤3例,膈神经损伤2例。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提供臂丛神经五大分支(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功能状态、受损程度及损伤部位,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意义及提高阳性预测值的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1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肌电图(EMG)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分析检查结果,计算阳性预测值。结果:神经电生理改变对臂丛神经损伤阳性预测值为72.7%(8/11例)。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能够为臂丛神经损伤提供充分、客观的依据,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可显著提高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