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三焦,自《难经》“有名而无形”之说后,形名之争从未停止,可谓“千古聚讼”矣。笔者认为三焦是有形的,无形之说似不可取。三焦之形为何物?约略言之,目前主要有:①腔子三焦说,②胃部三焦说,③油膜三焦说,④三段三焦说[1]等。1 三焦存留之争早在70年代末,重庆市中医学会曾举行三焦专题讨论会,倡三焦有形说者本于《内经》之言而立论;《难经》之所以赋予三焦“主持诸气”等重要功能,乃是为了强调肾间动气而立论,正因为肾间动气为“人之生命”,作为其别使的三焦,才能具有“主持诸气”等作用,并且指出,有形三焦说与《难…  相似文献   

3.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本文分别介绍了三焦总的功能和三焦各自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三焦”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焦”一词始见于《内经》,列为六腑之一,历代医家对其认识不一,迄今仍是中医界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三焦究属何物?有形还是无形?笔者认为,三焦是体用统一的综合性概念,其理如下:1 三焦涵义种种 三焦是祖国医学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术语,在概念上,历经演变,所指不一。概括起来计有四种:1.1 六腑三焦 《内经》将三焦列为六腑之一。《素问·  相似文献   

5.
三焦及其功用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代医家都曾研究三焦 ,三焦到底是什么 ?其功用如何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三焦者 ,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似乎认为三焦如同沟渎 ,属于泌尿系统。《难经·三十一难》则说 :“三焦者 ,水谷之道路 ,气之所终始也”,又好像将其视为消化系统。一曰“三焦有名无形”,又曰“三焦有形如脂膜”。到底有形无形 ?还有言三焦为“孤府”,又有言“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既然是“孤”,何来上中下之分。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1 三焦即一焦、一元《中藏经》明确指出“三焦者 ,人之三元之气也 ,号曰中清之腑。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  相似文献   

6.
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皆是祖国医学外感热病的辨证纲领。温病的辨证是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理论基础的。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意义共同之处是:分析病理变化、明确病变部位,掌握病势轻重、认识病情传变,归纳证候类型,为确立治疗方法提供依据。但两者之治疗角度不同,前者是以营卫气血是温病中的病理变化作为基础来考虑辨证的,后者是以三焦所属腑脏在温病中的病理变化作为基础考虑辨证的,由此可见,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临床应用时,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全面地指导温病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张勇 《国医论坛》2002,17(3):46-47
三焦是人体的独立脏器之一,是由胸膜、腹膜及其衍生物浆膜、韧带、网膜、系膜等组织所构成的巨大的囊状空腔样脏器。其可从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两方面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三焦之名最早出现在《内经》中,如《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日:“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这时已经将其归为六“腑”之一。  相似文献   

9.
三焦功能与结构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焦之说,始于《内经》。自《难经》提出三焦“有名无形”之后,历代医家对三焦看法不一,三焦问题被认为是自《内经》以来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然统观诸家之言,争论焦点有二:一是三焦应属何物?二是有形还是无形?笔者认为,对三焦问题的讨论,不仅要弄清三焦基本概念及其生理功能和  相似文献   

10.
历代医家对《灵枢 营卫生会篇》“卫出于下焦”之说颇有争议 ,本篇综述了各家的不同观点 ,认为卫气与上、中、下三焦均有密切关系 ,“卫”根源于下焦 ,长养于中焦 ,开发于上焦  相似文献   

11.
历代医家对卫气所出何处颇有争议,其矛盾点主要在于"卫出上焦"与"卫出下焦"之辨。《伤寒论》认为卫气出于三焦,即"发于上焦",以麻黄类方发汗解表,宣发肺气,协助卫气之宣散;"本于中焦",以桂枝类方甘温建中,以滋化源,为卫气提供补给;"根于下焦",以附子类方温肾助阳,肾阳旺则卫气亦强,以固卫气之根本。重视"卫出三焦"理论,并以之指导临床,一方面更加符合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思想,另一方面符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感病多兼内伤的临床实情,可更加确切而灵活地指导实践,提高遣方用药尤其是应用经方的水准。  相似文献   

12.
《伤寒杂病论》继承和发展《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主体思想,学术上即使有取于《难经》,但其所取之内容当不与《黄帝内经》主体思想、理论相抵触,《难经》的三焦与《黄帝内经》的三焦概念、本质是完全不同的,其对于三焦的认识应当主要继承《黄帝内经》观点及论述,以求统一。《伤寒杂病论》对于三焦认识更多宗《黄帝内经》之论,张仲景继承《黄帝内经》以胃为五脏六腑之本,水谷气血之海,极其重视胃气的思想,临证非常重视顾护胃气与津液,调和营卫之气,并继承《黄帝内经》所提出的三焦为六腑之一,为传化之府,与脾胃大小肠膀胱共为仓禀之本,分上焦、中焦、下焦三部,三焦主出气,营出中焦,卫出下焦,三焦敷布津液,为中渎之腑,有决渎之职的功能等观点,在谈及三焦时总离不开胃气,营卫之气,水谷津液,宗气等,其功能亦以三焦出气,主决渎之职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三焦的概念历来争议较多,众说不一。从临床的角度对三焦的实质进行探讨,提出了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为体腔内包裹于脏腑之外的网膜结构,但在生理上还包括了肺、脾、肝、肾等脏腑的部分功能,因此不能单独从现代解剖学的意义上来理解三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脏腑包括五脏六腑。脏指心、肝、脾、肺、肾,加心包为六脏。腑指胆、胃、小肠、大肠和膀胱五腑,加三焦为六腑。脏是藏精气的实质性器官,腑是运输水谷的管状中空性器官。 心包在《素问》中,相当于膻中。膻中为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古代的解剖学主要是机能解剖学,重机能轻形态。心包代替心脏的机能,产生喜乐之感情。明代的医书《针灸大成》有如下记载:“心包指心包络,位左心下,横膈膜之上,坚膜之下,心的外表有细筋膜,即是心包络”。在此明确指出了心包络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第一段经文“见肝之病,……”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其证治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1 王清任"血府"说及血府逐瘀汤 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在其所著<医林改错>一书中说:"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这就是王氏所谓的胸中血府.王氏指出,"胸中血府"极易产生瘀血,出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治宜活血化瘀,故创血府逐瘀汤.从<医林改错.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来看,王氏认为属"血府血瘀"的病证很多,表现各异,但都有瘀血指征,故均可用血府逐瘀汤"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相似文献   

17.
"膏脂"由水谷化生,为津液精髓,"三焦气化"为膏脂主要运动形式,布散周身脏腑。脏腑功能失调,膏脂过剩即"脂凝、脂结",易助湿增痰。三焦乃膏脂生成、输布、消耗及排泄枢纽,脂代谢紊乱病位。分别从"脾、肾、痰、瘀"辨治脂代谢紊乱,均为对三焦气化失常中某一发病环节的侧重,可取得一定疗效;三焦气化失常则为对"脂凝、脂结"病理机制更为全面的概括,"通利三焦"最能综合涵盖从"脾、肾、痰、瘀"辨治,为调脂方法高度概括。三焦学说与脂肪组织及内分泌功能极其相似,参与调节糖、脂、能量代谢。中药治疗血脂异常已取得良好效果,病理生化作用得到证实,可减少内源性脂质合成,提高脂蛋白酶活性,调节脂类在体内代谢,促进脂质再分布和排泄,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降低胰岛素抵抗,抗脂质氧化损伤,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脂质排出,影响血脂相关基因表达等,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山楂、何首乌、决明子,均具有"通利"特性,反映通利三焦调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精与三焦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焦通行诸气与运行水液的功能早在《内经》中就有所记载,后世医家也论述颇多,除了上述两项功能,三焦也是精的生成之处、运行通道和贮藏之所。若三焦气化失司,精的生成和输布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对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引发各种老年性疾病。疾病的存在又进一步加重三焦气化失常,促进机体衰老,如此形成"因衰老而易病,因病而加速衰老"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内经》奠定了中医学之基础,其中之三焦有广狭义之分已无争议:广义即部位之三焦:上焦、中焦、下焦,狭义即六府之三焦。笔者才疏学浅.斗胆试论其中六府之三焦,以为其有用、有形、有位、有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