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是泛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 ,是人的精神意识 ,思维活动 ,以及脏腑、气血、津液活动的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灵枢·本神》说 :“凡刺之法 ,必先本于神”。明确指出针刺必须以神为根本 ,强调神在针刺治疗的整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针刺与神的关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审神 审 ,即审察之意 ,审神是针刺治疗的前提 ,是针刺施行补泻的依据之一。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集中体现 ,神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 ,有形才能有神 ,形健则神旺 ,形衰则神惫。故《素问·上古天真论》有“形神合一”及“形与神俱”的理论 ,说明形与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略论《内经》中的神用观与治神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神用 1.1.神主精神意识思维,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秩序。《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相似文献   

3.
学习《内经》“神”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神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狭义的神则是指人的神志。现将《内经》中有关“神”的九种含义分述于后。1代表精神活动,意识思维、聪明智慧:如《索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灵枢·五色篇》“积神在心,以知往今。”等。2代表巧妙、高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按其脉,知其病,命回神。”又说:“知一则为工而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难经,六十一难》云:“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至…  相似文献   

4.
论广义之“神”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学中神的概念有三种 ,一者是指自然界的规律 ,如《荀子·天论》说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养以成 ,不见其事 ,而见其功 ,夫是谓之神”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 :“阴阳不测谓之神”。二者是指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表现[1] ,称之为广义之神。其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如《类经·藏象类》说 :“凡情志之属 ,惟心所统” ,即指此而言。本文拟从时间结构方面对广义之“神”(以下简称神 )的本质进行探讨。要探讨神的本质 ,就要对其产生和维持情况进行探讨。古人在对人类自身生殖繁衍的观察过程中发现 ,男女生殖之精…  相似文献   

5.
“治神”一词出自《素问、宝命全形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说明在针刺治疗过程中“治神”的重要性。“治”和“神”二字各有广泛的含义,由于在语言环境出现的场合不同,所代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治”与“乱”相对,可引申为集中、专一,另有调节、治疗等义;“神”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而狭义则指思维意识活动。“治神”可概括为:调治神志,使精神专一,治神的要求包括医患两个方面,特别是针灸治疗,患者能否密切合作,显然是取得医疗成败的关键。但是,在医疗过程中,医生的作用则是主导方面。因此,治神是临床医生必须  相似文献   

6.
形神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神是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黄帝内经》对其做了系统的论述 ,并应用于医疗实践。探讨中医学的形神理论 ,对于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防治 ,都有重要意义。综观《内经》 ,“形”是指人的形体 ,包括脏腑经络、肢体官窍 ,气血津液等一切物质。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 ,是指一切生命活动 ,包括肢体活动、言语声音、面色眼神、应答反应等 ;狭义的神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1 形神生理上的关系1 1 形者神之体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 :“五脏者 ,中之守也。”人体的生命活动以…  相似文献   

7.
论《内经》中"神”与针灸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医学、自然哲学和道教都认为 ,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要素。精、气、血是“神”形成的物质基础 ,“神”寓于精气之中。宋·虞庶云 :“神者 ,精气者之化成也”,表明人身之神是由精气化生而成的。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深受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思想的影响 ,应用大量篇幅论“神”,《素问·八正神明论》:“血气者 ,人之神也”。《灵枢·小针解》:“神者 ,正气也”。《平人绝谷》云 :“故神者 ,水谷之精气也”。《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载 :“所言节者 ,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非皮肉筋骨也”。可见《内经》中之神就是人身…  相似文献   

8.
从《内经》看情志异常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只要发而中节,对人体健康有保护和促进作用,所谓“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素问·上古天真论》)。但是急剧或持续过久的情志变化又常常导致疾病,故《内经》中许多经文指出过度的情志是致病的重要原因。《素问·调经论》中说:“夫邪之生也……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这里的喜怒即概括多种情志变化而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认为不节制情志活动可能会影响生命,所谓“喜怒不节,生乃不固”。《内经》对导致情志异常的原因也有较深刻的认识。研究这些原因对于  相似文献   

9.
“神转不回”出自《素问·王版论要》,恽铁樵《群经见智录》曾把它称之为《内经》之“总提纲”,由此可见它有着极其丰富和精深的内涵。 本文试从圆道说对“神转不回”的蕴涵作如下探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神转不回”和圆道说的基本意义 《素问·王版论要》曰:“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内经》中“神”的含义十分广泛,而这里的“神”,是指五脏六腑之神机以及其外在表现,它可以从色脉上加以诊察。如两目精明,面色光华,六脉调和,语声有力等现象统称为“有神”,这就意味着健康。因此,“神转不回”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生理机能的抽象概念。在常态之中这种生理活动的总  相似文献   

10.
气血是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主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因而“血主濡之”(《难经·二十二难》)、“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素问·八正神明论》)。而女子由于其生理原因易致血虚体质。  相似文献   

11.
玄府概念诠释(六)--玄府为神机运转之道路门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神机,即是神志、神明或精神,统称为神.神的含义有3:泛指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包括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感觉、动作等生理活动,为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级形式,即中医学中狭义的神.神自生命诞生之时就产生了,所谓"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  相似文献   

12.
在中医学里有关“气”的名称很多 ,如正气、邪气、水气、水谷之气、胃气、肺气、元气、四气、六气、气分等。如此多的“气”确实不好理解 ,兹将中医学里的“气”简介如下 :( 1 )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素问·宝命全形论》说 :“天地合气 ,命之曰人。”《医门法律》说 :“气聚则形成 ,气散则形亡。”此处的“气”都是指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而《素问·六节藏象论》里所讲的“天食人以五气”的“气” ,是指代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至于元气 (又分原气、真气 )、宗气、营气、卫气 ,只不过是此类“气”的不…  相似文献   

13.
44.气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所以《医门法律》说:“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气,又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从“天地之气”中摄取营养成分,以养五脏之气,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所以《素问·六节藏象论》说:“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之神明,也称神志、或神。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无不包含于神的范围。换句话说,凡是机体表现于外的“形征”,都是机体活动的外在反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神气”。《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就是指这种广义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认为,人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之神要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神的健康与否,也直接影响人体形的盛衰存亡.“精神内伤,身必败亡”是《素问·疏五过论》对此点的深刻认识.在《灵枢·天年篇》中还有“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的记载,这都充分说明“神”在人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养神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出自《素问·宝命全形论篇》,它强调治神是针刺的关键所在,其基本含义是指在针刺操作过程中应注重观察患者之神,同时调整医生之神,力求达到形神合一,便于得神取气,从而提高针刺疗效,揭示了治神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强烈的精神刺激因素,影响了机体的有关脏腑,表现出异常情志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一直在临床工作中运用。  相似文献   

18.
《内经》中的“精”字其含义约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泛指人体中的精微物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灵枢·本藏》:“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二、指人身先天之精。如《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素问·上古天真论》“逆于生乐”、《素问·至真要大论》“蛰虫不去”、《素问·生气通天论》“精则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土得木而达”、《伤寒论·145条》“无犯胃气及上二焦”等经文中“逆、去、精、达、二”诸字的含义从文字训诂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非常重视“神”,《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将养生的重要性列在治病之前,而治神又列在养生之前。所谓“治神”,即养神、调神。神在人体居于首要地位,指人体生命的存在标志,是主宰生命运动的中心要素。《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