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推介一种新的准确评价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的头影测量方法:β角.方法β角由A点、B点、髁状突中点三个骨性标志点构成,测量值反应上下颌骨在矢状方向的不调;样本选取137名患者,按照3项标准分三组,分别反应三种错(牙合)类型,并计算均数和标准差.结果安氏Ⅰ类错(牙合)β值为36.42°±3.33,安氏Ⅱ类错(牙合)的β值为26.88°±6.81,安氏Ⅲ类错(牙合)的β值为45.36°±3.68;各组β值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β角能反应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β值在33°-39°之间为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安氏Ⅱ类错(牙合)β角较锐,安氏ⅢⅡ类错(牙合)患者的β角较钝.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激动器对不同骨面型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22例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11.5 ±0.67)岁],根据其骨面型分为低角组(n=15)和均角组(n=7).肌激动器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头影测量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用SPSS 13.0软件,t检验分析治疗结果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后Co-Pg、ANB、Wits、NA-Pg、LI-APg和L6-MP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组织项目中低角组和均角组治疗前后Wits值变化分别为1.34°±1.82°和3.50°±1.77°,NA-Pg值变化分别为(3.06±2.00) mm和(5.80 ±3.17) mm,牙齿项目中L1-APg变化值分别为(-1.16±1.74)mm和(-2.83±1.48)mm,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与均角组软组织测量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激动器矫治低角和均角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均能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均角患者对矫治器的反映效果好于低角患者.  相似文献   

3.
280例正畸初诊患者下颌平面角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临床正畸高低角患者的分类标准,以及高低角患者的构成比,以此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参考高角病例(MP-SN>40°或MP-FH>32°)、低角病例(MP-SN<29°或MP-FH<22°)参考值,对临床随机选取的280例患者,据MP-FH、MP-SN两值对高、低角患者进行分检,分析.结果 以MP-FH、MP-SN为参考值分检高、低角患者,高低角患者的数量上有区别,其中高角患者以MP-FH>32°值分检出人数(39.64%)远大于以MP-SN>40°值分检的人数(24.64%).而以MP-SN<29°值分检的低角患者(11.1%)远大于MP-FH<22°值分检的人数(7.86%).高、低角患者的比例约为3:1.结论 临床上若以高低角患者来参考正畸矫治的难度,高角患者以MP-SN>40°,低角患者以MP-FH<22°作为参考值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71名10~16岁儿童的下颌骨骨密度进行定量CT(QCT)测量,探讨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每名儿童的左侧下颌角、颏中部和右侧下颌角分别进行QCT扫描测量,并按照年龄和性别进行分析.结果 10~12岁儿童左侧下颌角、颏中部、右侧下颌角骨密度平均值分别为44.29、89.70、54.31 mg/dL;13~16岁儿童左侧下颌角、颏中部、右侧下颌角骨密度平均值分别为63.85、122.47、70.23 mg/dL.结论 男性儿童10~12岁组与13~16岁组下颌骨骨密度值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但左右两侧下颌角及颏中部骨密度值有较大差异,男女之间骨密度值也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间Spee曲线深度的差异以及Spee曲线深度与牙颌面形态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101名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按照GoGnSN角的大小将所有患者分为高角、均角、低角3组.对所有患者的模型和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不同组间、Spee曲线深度的差异,并将头影测量项目与Spee曲线深度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 不同垂直骨面间Spee曲线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最小,低角组最大;GoGn-SN角与Spee曲线深度呈负相关,r=-0.428,P=0.000;ODI、S-Go/N-Me、L7-GoGn角与Spee曲线深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1、0.357、0.333,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oGn-SN角对Spee曲线深度产生显著影响.结论 安氏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间Spee曲线深度存在差异,Spee曲线深度与牙颌面形态间存在相关性,GoGn-SN角对Spee曲线深度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牙合)架设定值为标准,研究采用ARCUS digma下颌运动轨迹记录仪获取(牙合)架参数误差的大小.方法:将ARCUS digma记录仪的测量装置固定在(牙合)架上,测量(牙合)架模拟下颌运动的参数.调整(牙合)架前伸髁导,从-30°到60°,每次间隔15°;Bennett角分别设定为4°、10°、20°、30°;前伸切导从0°到80°,间隔10°.每次调整设定值后测量5次,分析测量值和设定值间的误差.结果:前伸髁导测量值与设定值之差为-2.9°~2.4°,前伸切导的在-2.9°~2.9°,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ennett角测量值均较设定值小,差值为-4.1°~-0.3°,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采用ARCUS digma下颌运动轨迹记录仪获取(牙合)架参数精确度高,有利于提高修复体咬合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唇腭裂患者AF-BF距和AXB角.方法 选取20例替牙期及30例恒牙期唇腭裂患者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测量其AF-BF距及AXB角与北京市同龄、同性别正常儿童、青少年的AF-BF距及AXB角值进行比较.结果 替牙期和恒牙期唇腭裂患者AF-BF距及AXB角值无性别差异(P > 0.05).新疆地区替牙期和恒牙期唇腭裂患者AF-BF距小于北京市正常儿童、青少年(P < 0.05),而AXB角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AF-BF距可以作为评价唇腭裂患者上下颌骨间矢状关系的指标之一,但最好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延边地区朝鲜族正常(牙合)成人头影测量Downs分析法的正常值,初步研究中国朝鲜族颅面结构的性别差异和地域特征.方法: 选择延边地区72名正常(牙合)朝鲜族成人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Downs分析法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值与韩国汉城地区朝鲜族和中国东北地区汉族同年龄组成人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其地域特征.结果: 建立了中国延边地区朝鲜族正常(牙合)成人Downs分析法的正常值、标准差及多角形图;朝鲜族正常(牙合)成人颅面部硬组织结构存在性别差异,面角男性小于女性, Y轴角男性大于女性;下中切牙-平面角、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以及上中切牙凸距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1).与韩国正常(牙合)成人比较,面角小于韩国人,而Y轴角、平面角则大于韩国人;男性的颌突角及上中切牙突距也明显大于韩国男性(P<0.05).与东北地区汉族正常成人比较,面角、上下牙槽座角大于汉族,下颌平面角、Y轴角、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下中切牙-(牙合)平面角、上下中切牙角均小于汉族(P<0.05).结论:中国延边地区朝鲜族正常(牙合)成人牙颌颅面结构存在性别差异和地域特征.东北地区汉族、延边地区朝鲜族、韩国人的牙颌面特征存在明显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推介一种新的准确评价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的头影测量方法:β角。方法β角由A点、B点、髁状突中点三个骨性标志点构成,测量值反应上下颌骨在矢状方向的不调;样本选取137名患者,按照3 项标准分三组,分别反应三种错类型,并计算均数和标准差。结果安氏Ⅰ类错β值为36.42°±3.33,安氏Ⅱ类错的β值为26.88°±6.81,安氏Ⅲ类错的β值为45.36°±3.68;各组β值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β角能反应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β值在33°-39°之间为安氏Ⅰ类错畸形,安氏Ⅱ类错β角较锐,安氏Ⅲ类错患者的β角较钝。  相似文献   

10.
ARCUS digma下颌运动轨迹记录仪获取殆架参数精确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以(牙合)架设定值为标准,研究采用ARCUS digma下颌运动轨迹记录仪获取(牙合)架参数误差的大小.方法将ARCUS digma记录仪的测量装置固定在(牙合)架上,测量(牙合)架模拟下颌运动的参数.调整(牙合)架前伸髁导,从-30°到60°,每次间隔15°;Bennett角分别设定为4°、10°、20°、30°;前伸切导从0°到80°,间隔10°.每次调整设定值后测量5次,分析测量值和设定值间的误差.结果前伸髁导测量值与设定值之差为-2.9°~2.4°,前伸切导的在-2.9°~2.9°,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ennett角测量值均较设定值小,差值为-4.1°~-0.3°,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采用ARCUS digma下颌运动轨迹记录仪获取(牙合)架参数精确度高,有利于提高修复体咬合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单、双颌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满足纳入标准的38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软组织、硬组织项目共28项.将采用单、双颌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各项目及其变化量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单颌手术患者初诊SNA角、ANB角、U1/SN角、鼻唇角、G-SN-Pos角、Wits值及覆盖值更接近正常值.双颌手术更有利于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下颌骨的逆时针旋转、上前牙去代偿更充分.结论 SNA角、U1/SN角、鼻唇角与正常值差距小于一个标准差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可采用单纯下颌手术方式.超过此界限的患者应采用双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浸泡着色氧化锆陶瓷及其比色板的色度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浸泡着色的Vita In-Ceram YZ氧化锆陶瓷试样和染色液比色板的色度值。方法:制备5组陶瓷试样,分别用LL1至LL5染色液浸泡着色2min,1530℃烧结2h,磨床单面磨至1.5mm厚度,黑色背景下用分光光度计对陶瓷试样和染色液比色板进行颜色测定。计算试样和比色板之间的色差以及计量心理量的明度差、色相角差、彩度差。结果:染色后试样的色度值范围为L:59.81-78.93;a:0.36-9.36;b:19.62-26.91。试样与染色液比色板的色空间相近,色差值4.02-6.96个NBS单位。两者之间差异最大的是色相角差,均值7.38;其次是彩度差,均值2.31;最小为明度差,均值2.29。结论:染色液比色板与浸泡着色氧化锆陶瓷之间具有良好的颜色适合性。对氧化锆基底瓷的颜色调控应同时包括明度、彩度和色相角。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健康人下颌骨与全身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中国北方健康志愿者221名,分别将不同性别的志愿者按年龄分为6组,即≥20岁(男21人、女23人)、≥30岁(男20人、女21人)、≥40岁(男21人、女22人)、≥50岁(男20人、女21人)、≥60岁(男16人、女15人)、≥170岁(男11人、女10人).从每人下颌骨颏部及双侧下颌角各选10个感兴趣区,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值,同时测量腰椎(L2-L4);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人群的下颌骨颏部的骨密度值为(1.310 9±0.035 5)g/cm2,左下颌角的骨密度值(1.048 9±0.013 7)g/cm2,右下颌角的骨密度值(1.054 7±0.014 1)g/cm2,腰椎(L2-L4)的骨密度值(1.1211±0.0172)g/cm2.男女之间下颌角、腰椎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左)=2.017 5,t(右)=2.446 9,P<0.05).50岁以后下颌角、腰椎的骨密度明显减低.结论 下颌骨与腰椎的骨密度密切相关,下颌骨可以作为测量全身骨密度的一个敏感部位进行骨质疏松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四种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评估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ANB角、Wits值、AFBF值和APDI四种方法评估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的稳定性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50例错牙合畸形病例正畸治疗前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同时测量其ANB角、Wits值、AFBF值和APDI,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及变异度分析。结果:APDI的变异系数最小,Wits值变异系数最大;四值之间均存在相关性,以ANB角与AFBF值相关性最强。结论:每种评估方法影响因素不同,宜采用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儿童下颌骨骨密度的定量CT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71名10~16岁儿童的下颌骨骨密度进行定量CT(QCT)测量,探讨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每名儿童的左侧下颌角、颏中部和右侧下颌角分别进行QCT扫描测量,并按照年龄和性别进行分析。结果10~12岁儿童左侧下颌角、颏中部、右侧下颌角骨密度平均值分别为44.29、89.70、54.31 mg/dL;13~16岁儿童左侧下颌角、颏中部、右侧下颌角骨密度平均值分别为63.85、122.47、70.23 mg/dL。结论男性儿童10~12岁组与13~16岁组下颌骨骨密度值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但左右两侧下颌角及颏中部骨密度值有较大差异,男女之间骨密度值也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eta角判断替牙期与恒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颅面矢状关系的可靠程度。方法应用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比较替牙期与恒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的Beta角、ANB角、Wits值和APDI指数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和变异程度分析。结果替牙期与恒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Beta角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ta角与ANB角、Wits值和APDI指数显著相关(P〈0.05),但变异较ANB角和Wits值小,与APDI指数接近。结论Beta角可准确评价前牙反[牙合]患者的颌骨矢状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使用一种新的头影测量方法-W角评价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据此分析安氏3种错类型W值。方法:对153例11~20岁患者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按照ANB角、Wits值和β角分为3组,取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男女差异。结果:分析安氏3种错类型患者W角的正常值;3组W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W值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W角能反映上下颌骨矢状方向不调,具有较好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8.
一、材料与方法样本选用男女各 5 0例ClassⅠ或ClassⅡ错、骨生长型较好 (OM 8°~ 19 5°平均 11 7°)、矫治前的病人的头颅定位侧位片 ;年龄 11~ 13岁 ,平均 12 1岁。所有的X片在同一机器上拍摄 ,每张片子由同一人分别两次覆醋酸纸描绘、定点、取均值 ,测量ANB角和Wits值 ,将数值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根据正负Wits值将病人分为两组 :组Ⅰ ,5 4例ANB 2°~ 9° ,正Wits值 (0~ 8mm) ;组Ⅱ ,46例ANB 0°~ 5 5°,负Wits值 (- 10 5~ - 0 5mm)。各组分别进行ANB角与Wits值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9.
青春发育高峰期骨性Ⅰ类男性下颌骨生长量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莉  吕婴 《北京口腔医学》2008,16(4):202-205
目的 探讨一种预测青春发育高峰期骨性Ⅰ类男性下颌骨生长量的方法.方法 选择青春发育高峰期骨性Ⅰ类男性68名,分为两组.A组48名,分别以下颌综合长、下颌体长、下颌升支长为因变量,以时间、手腕骨骨龄、ANB角、SN-MP角、FH-MP角、后前面高比、Y轴角、下颌角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组20名,检验方程的可靠性.结果 由A组得出Co-Gn增长量的预测方程.Y=10.77 0.19X1-0.18X2 7.75×10-2X3(r=0.76)Y:Co-Gn增长量,X1:生长时间,X2:手腕骨骨龄,X3:SN-MP角.B组样本对上述方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方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生长量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上述方程可以对青春发育高峰期骨性Ⅰ类男性的下颌骨生长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上颌垫式矫治器联合舌篓矫治乳牙期前牙反对牙面及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学龄前前牙反患者20名,平均年龄4.4岁.随机选择10名患者佩戴传统上颌垫式矫治器,另10名患者佩戴上颌垫式矫治器联合舌篓,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值和语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间头颅侧位片测量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矫治器正畸治疗前后SNA角、NA-PA角有显著性变化(P<0.05),SNB角、ANB角矫治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U1-SN角、U1-NA角、U1-NA距矫治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颌垫式矫治器联合舌篓组治疗后语音清晰度明显升高.结论 乳牙期前牙反患者使用上颌垫式矫治器联合舌篓有利于上颌骨的发育,改变了上颌前牙的倾斜度,塞擦音清晰度明显升高,并且舌篓及舌肌功能训练有助于反的解除与语音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