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典型病例患者,男性,25岁,学生。主因"发热1个月"于2013年1月15日入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0℃,体温多在午后及夜间升高明显,给予物理降温后出汗较多,体温可下降至正常,发热呈间断性,每隔3~4天发作一次,持续约2~3天。伴有厌食及腰痛。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光过敏及皮疹等。曾在当地医院治疗,具体治疗不详,体温仍间断升高,治疗效果不佳而入我院。精神饮食可,体  相似文献   

2.
小儿夏季热,又称"暑热症",为小儿发生于盛夏高温季节的发热性病证.常见症状为患儿于盛夏季节缓慢起病,呈持续高热,体温常在38~40℃之间,可持续1~3个月,气温越高,发热越高,气候转凉,体温渐降.  相似文献   

3.
内毒素致热模型在解热中药质量的药理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两种内毒素致热模型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生物学评价的可能性及应用条件。方法:用细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皮下注射建立大鼠急性高热模型,以及用LPS皮下缓释建立大鼠持续发热模型,测定急性高热模型体温、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浓度,以研究将其作为体内"微观指标"的可能性;采用大黄及补中益气汤作用于上述两种模型,检测药物对模型体温的干预,以考察模型对不同作用机理药物的适用性及对药量变化的敏感性。结果:TNF-α和IL-1β与动物体温有明显相关性,但其变化迅速,难以用作检测指标。大黄一次灌服可有效抑制LPS所致大鼠急性高热,呈明显的剂量依赖;补中益气汤连续给予4d可显著降低持续发热模型动物的体温。结论:LPS皮下注射所致大鼠急性发热和皮下缓释所致大鼠持续发热两个模型机理比较清楚、方法较稳定,以体温作为检测指标简单可靠,有望用于相应解热中药质量的生物学评价。  相似文献   

4.
<正>1病历介绍患者,男,2010年6月21日主因"发热7天半"就诊,曾口服头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在某医院静脉注射2 d(药物不详),无明显效果,现每日下午至夜间发热,体温升高至39.5℃,晨起体温基本不高,微有汗出,烦躁,疲乏,口渴欲饮,大便3 d未解,舌红苔黄,脉浮弦,唇红。中医诊断:发热。  相似文献   

5.
王梅  贾京绵  张丽华  赵玮 《河北中医》2010,32(12):1911-1912
<正>患者,男性,59岁。2009-03-16入院。胸闷、咳嗽、发热1个月余,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发热,体温38.7℃,在当地卫生所给予"消炎药"(具体用药不详)治疗约2周,症状无明显好转,到我院X线胸片检查示:右侧胸腔积液,右下肺叶不张,遂收入我院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6.
女,70岁,主因"发热1个月余".患者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5℃,伴有寒战、全身酸痛,于某三甲医院就诊,给予头孢类抗生素静脉输液治疗4 d,体温有所下降.此后仍夜间发热,体温波动在37~38℃,晨起体温正常,伴有多汗,咳嗽,咳痰.发病以来,精神差.  相似文献   

7.
<正>发热是临床上及其常见症状,是一些炎症因子刺激体温调定点,引起产热大于散热的体现。多种原因可引起发热,大体分为感染性发热及非感染性发热。感染、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因。根据我国1999年"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探讨会"对发热的定义,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称为不明原因发热(FUO)。在"2016革兰阴性菌  相似文献   

8.
发热包括体温升高或自觉发热的症状,舌下温度超过37.2℃。腋下体温39℃以上称高热;38.5℃以内的发热多为低热;持续高热不退达数日,为稽留热;一日内体温波动在1℃以上为弛张热;可降至正常又发热者为间歇热。肿瘤、结核、风湿等多为长期低热,且午后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4月,本院收治了四川省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遂立即启动中医应急机制,中医研究室专家带领成员迅速介入诊治。经中西医综合治疗近1个月,患者痊愈出院。现简介如下。1病案患者,男,59岁,因"咳嗽、咳痰、发热10天,咯血4天"于2013年4月4日20:30入院。1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咳嗽、咳痰,发热,最高体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灰色数列预测模型探讨补中益气汤对气虚发热大鼠的体温变化规律,考察灰色数列预测模型预测补中益气汤对气虚发热大鼠体温变化的可行性。方法: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补中益气汤气虚发热大鼠体温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经检验,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气虚组大鼠体温变化的后验差比值满足C<0.5,则其P>0.8,综合评定该模型为"合格",其余各组均满足C<0.35,则P>0.95,综合评定该模型为"好",预测精度较高,结果较为可靠。结论:补中益气汤对气虚发热大鼠体温变化的影响可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正>定时发热病人临床较少见,现举一所见定时发热验案,初因误辩为阳虚发热诊治无效,后详辩为阴虚发热诊治痊愈收功。在临床诊疗中,我们应该深明阳虚发热与阴虚发热之机理,抓住其主要临床表现,对症处方用药。1病案患者腾某,男,71岁,2014年12月因"定时发热1周"就诊。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发热自19:00左右开始,至21:00左右身热自退,发热期间自测体温波动在  相似文献   

12.
<正> 发热凡体温高出正常(一般来说,口腔温度在37.3C°以上、腋温在37℃以上、直肠内温度在37.6℃以上)——昼夜间波动在1℃以上时称为发热。如仅自觉全身或局部(主要指“五心”)发热,但测体温无明显变化的,亦属发热范畴。前者有体温升高改变,叫作“体温升高性发热”;后者无体温变化,叫作“非体温升高性发热”,或称“自觉发热”,又因为常间有体温微度升高,故临床又多混称为“低热”。发热是机体的一种全身性病理反应,由于  相似文献   

13.
发热是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所导致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人体现象。根据发热程度的高低 ,腋下体温分为低热 ,体温不超过 38℃ ;中度热体温在 38~ 39℃ ;高热体温在39℃以上 ,正常腋下体温为 36~ 36 .7℃。急性发热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上呼吸道感染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高热时精神状态好 ,以病毒感染可能为大。例如 :持续高热致代谢增加 ,可损伤机体组织和细胞 ,严重者可引起痉挛。所以对于高热一定要密切注意体温的变化 ,2小时测体温 1次 ,直到体温稳定为止 ,以后每 4小时测 1次直到体温恢复正常。护理要点如下 :休 息 发热病人均应保证充…  相似文献   

14.
发热别论     
临床上将体温超过 37.2℃者称为发热.此外,有的患者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者,亦属中医学"发热"范畴.今就发热的证因述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1岁,因"反复发热、关节疼痛、皮肤红斑1年余"于2009年2月24日入住我院中医科。患者于2007年12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40℃,以弛张热为主,每日体温波动较大、骤升骤降,伴有寒战,全身不适,咽痛,  相似文献   

16.
<正>1病历介绍患者,女,37岁,主因反复发热1个月余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伴寒战,体温最高达39.7℃,当时无咽痛,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和肉眼血尿,无腰痛。查血常规:白细胞9.7×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8.  相似文献   

17.
1 湿温 周某,女性,65岁,2006年9月15日就诊.患者因反复发热15d来诊.患者反复发热,每日体温在38℃左右,曾在我院以"发热待诊"住院治疗,每日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针、炎琥宁针静脉输液,白天输液时体温降至正常,夜间发热,血常规示WBC9.6 × 109/L,N 0.65,L 0.35;胸片正常.在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作骨髓像检查无异常.现症见发热,胸闷,恶心,口干不欲饮,舌质淡红,苔如积粉,脉弦.诊断为湿温,辨证为邪伏募原.  相似文献   

18.
发热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以及体温中枢功能障碍所致。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多数发热性疾病伴有其他临床症状,诊断较为容易,但也有一部分病人仅以发热为主就医,其原因一时不明。我们在跟导师应诊治疗发热一证时,每每获得桴鼓之效。今将1例伏暑高热治验总结如下。  史某,男性,14岁,学生,1997年3月17日初诊。  主诉:发热3个月,体温最高42℃以上,无汗,头身痛,时烦。  病史:患者3个月前罹病,当时发热,头痛,周身不适,体温39.5℃,自行口服感冒药后体温可降至37℃左右,停药后体温迅速上升,在此…  相似文献   

19.
张秦  温博  霍晓萌  施阳 《北京中医药》2019,38(6):618-621
正"发热待查"是内科医生常见的临床问题,发热是由于各种致热源导致前列腺素(E2)释放,作用于下丘脑,使体温调定点升高,从而出现产热效应。经典型发热待查是指发热持续3周以上,口腔测体温至少3次38.3℃(或至少3次体温1 d内波动1.2℃),经过至少1周在门诊或住院的系统全面的检查仍不能确诊的一组疾病[1]。导致经典发热的病因有200余种,可以归纳为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其他疾病4类[2]。临床需要详细询问病史,精  相似文献   

20.
<正>王琦老师对治疗疑难杂病有其特殊的治疗思路与方法,现将其治疗1例成人Still病的治疗经过叙述如下,以拓宽对疑难杂病的治疗思路。1病例摘要张某,女,46岁,2011年8月8日以"发热2个月余;全身皮疹6年"为主诉就诊。患者近2个月每天发热,体温37.9~39.2℃,达20天,服用甲泼尼松片40mg/天。服用激素后空腹血糖达10mmol/L以上。服用退烧药后可缓解,体温降至37℃,但药后又发烧至39℃,全身疼痛,烧退时颈项咽喉疼,浑身乏力。同时全身皮疹6年,服用激素药治疗,但目前亦无法控制,发烧后痒甚,身上散在大块红斑,有疼痛感。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