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骨碎补对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压力侧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选用48只8周龄健康雌性W 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骨碎补组及对照组,建立大鼠磨牙移动实验模型。骨碎补组每日灌服骨碎补水煎剂6g/kg,对照组每日灌服0.9%NaC l溶液3m l,两组动物于正畸加力7、14、21、28天后,分批处死,分离大鼠上下颌骨。测量各期上颌第一磨牙牙齿移动的距离,并制作切片光镜观察第一磨牙牙根压力侧破骨细胞的数量。结果与对照组同期比较,骨碎补组大鼠正畸牙移动距离加大,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碎补能促进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正畸牙移动,缩短正畸治疗的疗程。  相似文献   

2.
骨碎补提取液对实验性牙槽骨吸收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建立实验性大鼠牙槽骨吸收模型 ,了解中药骨碎补 (DFS)对大鼠牙槽骨吸收的疗效。方法 :采用SD大鼠局部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 (E-LPS)建立牙槽骨吸收模型。制备DFS水相提取液。建模大鼠用DFS水提液每天灌胃 1次 ,分别用药 10 ,2 0 ,30d。采用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钙离子 (Ca2+ )和骨钙素 (OC)浓度测定 ,以及牙体-牙周联合标本骨密度 (BM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染色破骨细胞计数、HE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查 ,评价DFS水提液治疗实验性牙槽骨吸收的疗效。结果 :与相应阴性对照组比较 ,用药 10d大鼠的实验牙位骨密度显著升高 (P <0 .0 5 ) ,牙周破骨细胞消失 (P <0 .0 5 ) ,Howship陷窝明显减少 ,大多出现根分叉区有成骨细胞附着的新生未钙化骨样基质 ,且第 20 ,30天检查结果与第 10天相似。用药 10~ 30d大鼠的血清标本中ALP活性、Ca2+ 和OC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DFS水提液对大鼠实验性牙槽骨吸收有明确的疗效 ,能抑制骨质吸收、促进骨质再生。血清ALP活性、Ca2+和OC浓度不能作为观察动物模型中牙槽骨吸收及再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阻断钙离子通道对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阻断L型钙离子通道是否能减缓正畸牙齿的移动。方法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分成加力组、加力+硝苯地平I荆组和加力+硝苯地平Ⅱ剂组,每组再按不同时间分为1天组、3天组、7天组、14天组和21天组。测量并比较牙齿石膏模型加力前后右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对牙周组织切片采用HE染色和胶原特殊染色,再用计算机进行光密度分析。结果牙齿近中移动距离减少,牙周胶原量增多。结论阻断钙离子通道减缓了正畸牙齿移动的速度。  相似文献   

4.
丹参对去卵巢大鼠牙槽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丹参防治牙槽骨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去卵巢组和丹参治疗组.实验90 d后取大鼠牙槽骨,检测牙槽骨骨量、牙槽骨组织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去卵巢组牙槽骨骨量明显减少;牙槽骨组织中TRAP阳性的破骨细胞数增加57.14%(P<0.05);IGF-Ⅰ表达变少、变弱(P<0.05).与去卵巢组相比,丹参组牙槽骨骨量明显增多;牙槽骨组织中TRAP阳性的破骨细胞数减少50%(P<0.05);牙槽骨IGF-Ⅰ表达变多、增强(P<0.05).结论 丹参能促进牙槽骨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防治牙槽骨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淫羊藿对大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的疼痛、肿瘤生长及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淫羊藿组和唑来膦酸组,每组16只。胫骨内注射MRMT-1细胞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各组分别给予对应药物。造模后第19天时观察疼痛行为(机械痛觉超敏、过敏和热痛觉过敏);第21天取材,测定肿瘤体积,核医学方法测定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计数破骨细胞。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淫羊藿组机械痛觉超敏、过敏和热痛觉过敏减轻(P<0.01,P<0.05),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升高(P<0.05,P<0.01),破骨细胞减少(P<0.05),而肿瘤体积也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淫羊藿可以减轻乳腺癌骨转移大鼠的疼痛,具有减轻骨吸收和保护骨质的作用,抑制破骨细胞过度激活是其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蒜素调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对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 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破骨细胞,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采用30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及60 ng/mL RANKL培养,实验组第1、3、7天进行大蒜素(20 μg/mL)干预。采用CCK-8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及定量检测TRAP酶活性,通过RT-PCR检测RANK mRNA表达量。结果 与本组第1天比较,两组第3天破骨细胞增殖均降低(P<0.01),TRAP酶活性增加(P<0.01),实验组第3天RANK mRNA表达降低(P<0.05);与本组第3天比较,第7天两组破骨细胞增殖能力增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第1天RANK mRNA表达更高(P<0.05),第3、7天破骨细胞增殖能力及RANK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第7天TRAP酶活性降低(P<0.01)。结论 大蒜素对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对破骨细胞胞的增殖、RANK mRNA表达、破骨细胞活性作用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巴豆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胃肠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巴豆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初步探讨巴豆治疗腹泻的机理。方法:给小鼠灌服巴豆霜(或巴豆炭)及墨汁后处死小鼠,打开腹腔,取出肠管,测量墨汁前沿至贲门的距离,计算其与肠管全长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小鼠灌服巴豆霜后,各剂量组对胃肠推进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斯的明组小鼠灌服巴豆霜后,大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胃肠推进率明显增大(P<0.05)。正常小鼠灌服巴豆炭后,大、中剂量组胃肠推进率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斯的明组小鼠灌服巴豆炭后,大剂量组胃肠推进率小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阿托品组小鼠灌服巴豆炭后,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少剂量巴豆霜对小鼠胃肠运动无抑制作用;巴豆炭对小鼠胃肠平滑肌既具有兴奋作用,又具有抑制作用,且其作用的发挥随机体状态及剂量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模型大鼠血清骨钙素(OC)及破骨细胞组织蛋白酶K(CK)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10只作正常对照组,余40只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结合高脂、高糖饮食进行DOP造模,测血糖及骨密度后将符合诊断标准的DOP大鼠随机分成针刺组、阳性药物组与模型组,分别给予夹脊穴针刺、碳酸钙和阿法迪三、生理盐水灌胃,针刺治疗6周后,检测动物骨密度和骨形态的变化以及OC和破骨细胞CK的表达。结果:治疗6周后与DOP模型组比较,针刺可明显增加DOP大鼠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加血清中骨钙素的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组织CK,且与阳性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促进OC表达,抑制破骨细胞CK的表达,调节骨代谢平衡,从而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骨质流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应用补肾活血中药组方,进行动物实验,观察种植体与牙槽骨骨性结合界面的组织切片及颌骨骨密度检测。方法 :选取28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造模后实验组服用补肾活血中药制剂,分批取下标本,进行组织学比对,术后及后三批动物进行骨密度结果统计学对比研究。结果 :表明实验组中药促进了种植体界面的骨钙的沉积,提高骨矿化沉积率,种植体骨整合的效果优于对照组;骨密度检测结果实验组与术后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活血法由甘枸杞、熟地、制黄芪、山萸肉、丹参、巴戟天、益母草、杜仲组方,质优价廉且取材方便;动物实验研究证明,能提高颌骨骨密度,促进种植体的骨整合。  相似文献   

10.
林小永  陈亮 《新中医》2015,47(2):218-219
目的:观察在大鼠四肢开放性骨折模型旱期愈合过程中,伤科健骨汤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骨折端局部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SPF级SD大鼠造成开放性股骨骨折模型,术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实验组造模后第2天即开始以伤科健骨汤浓缩液灌服,对照组仅给予正常饲养。术后第1周、2周、4周,分批处死动物取材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清VEGF表达的强度。结果:实验组术后第2周、4周的VEGF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局部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显示,实验组VEGF的表达在1、2、4周时均强于对照组,其中在第2周时染色阳性强度最高,第4周阳性强度降低,但仍强于对照组。结论:伤科健骨汤在大鼠四肢骨折愈合早期可正向调高VEGF水平,从而促进骨折断端微血管新生增殖,加快骨折端骨性连接形成,起到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严继贵  王迎新  杨宇清  俞丽霞  施勋 《中成药》2012,34(7):1216-1220
目的观察冰茶栓(蝮蛇毒、冰片、茶叶、桂枝)对骨癌痛大鼠破骨细胞数量和活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分为冰茶栓组、阳性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假手术组,采用骨髓腔注射W256癌细胞复制骨癌痛模型;自模型复制第13天开始,冰茶栓组给予冰茶栓101 mg/kg;阳性药对照组给予伊班膦酸注射液20μg/kg,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空白栓,末次给药后,取各组大鼠患肢骨组织采用TRAP染色法计数破骨细胞数量、透射电镜观察破骨细胞结构、免疫组化法观察骨保护素表达。结果冰茶栓可明显降低W256细胞诱导的骨癌痛大鼠骨组织破骨细胞数量(P<0.01);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明显上调骨组织骨保护素表达(P<0.01)。结论冰茶栓可抑制骨癌痛大鼠骨组织破骨细胞的数量和活性。  相似文献   

12.
补骨脂对去卵巢大鼠骨转换及血脂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平香  徐敏 《新中医》2005,37(7):94-96
目的:观察中药补骨脂水提物对去卵巢大鼠骨转换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7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9只,采用去卵巢切除术造模。对照组灌服等量去离子水,补骨脂组灌服补骨脂水提液,而且2组均皮下注射等体积不含雌二醇的蓖麻油溶剂;雌激素组皮下注射含雌二醇的蓖麻油溶剂,并灌服等量去离子水。动态观测3组大鼠尿中吡啶交联/肌酐比率(Pyd/Cr)和脱氧吡啶交联/肌酐比率(Dpd/Cr)、血浆碱性磷酸酶(AL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结果:大鼠尿中Pyd/Cr、Dpd/Cr比较:术后第1、4、8、12周对照组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P<0.001);补骨脂组术后4、8、12周Dpd/Cr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P<0.001)。补骨脂组、雌激素组分别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雌激素组Pvd/Cr水平在术后8周,Dpd/Cr水平在术后4、8、12周分别与补骨脂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鼠ALP变化比较:对照组、补骨脂组及雌激素组在术后12周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0.001);补骨脂组在术后4-8周、雌激素组在术后4-12周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雌激素组在术后8-12周与补骨脂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鼠TC、TG水平比较:补骨脂组TC在术后12周、雌激素组TG在术后4周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P<0.01)。TG水平补骨脂组在术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雌激素组在术后4周与补骨脂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骨脂水提物对骨转换的影响可能包括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两方面,而且对雌激素依赖性骨丢失具有防治作用,对血脂代谢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大鼠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背部制成8 cm×3 cm随意皮瓣,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分别予桃红四物汤及生理盐水灌服,于术后第3天、第7天两时相点,进行随意皮瓣成活率、吻合区新生微血管数量及血清VEGF含量的检测。结果:实验组在两时相点随意皮瓣成活率、吻合区新生血管数量及血清VEGF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桃红四物汤能明显促进大鼠随意皮瓣的成活,提高皮瓣下新生微血管数量,并促进大鼠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苗波  王建波  朱杨  岳长军  陈铭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1):1659-1662
目的:探讨丹参对糖尿病大鼠牙槽骨骨代谢及骨量变化的影响,以研究其对糖尿病导致的牙槽骨骨质疏松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腹腔注射四氧嘧啶促使糖尿病大鼠形成,待血糖稳定并观察1周后应用丹参进行治疗观察。8周后所有大鼠禁食12 h后将大鼠处死,即刻空腹采血进行血糖及骨代谢指标测定。同时取大鼠的下颌牙槽骨固定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并制作硬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糖尿病大鼠骨代谢指标出现不同程度异常,骨密度显著降低,经丹参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各项指标得到改善,骨密度相应增高。结论:丹参对糖尿病大鼠早期的牙槽骨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药骨碎补对大鼠骨髓破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中药骨碎补对大鼠骨髓破骨细胞体外培养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长骨骨髓体外培养的方法,通过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阳性细胞生成数,反映破骨细胞的生成情况.结果采用SPSS软件包分析.结果:20%骨碎补提取液组及固邦组TRACP阳性破骨细胞数的形成受到明显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10%骨碎补组TRACP阳性破骨细胞数的形成有抑制,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骨碎补可抑制骨髓体外培养中破骨样细胞的生长,主要抑制破骨母细胞向成熟破骨细胞转化,但与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补肾活血中药方剂对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患者牙槽骨变化及牙齿位移程度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于2018年3月—2019年10月来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正畸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正器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补肾活血中药方剂口服。采用CBCT扫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牙槽骨变化及牙齿位移程度。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牙龈炎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颌弓长与下颌弓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25、-0.479,P>0.05)。观察组患者的上颌弓宽和下颌弓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2.83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患者的牙龈炎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牙龈炎症发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中药方剂能有效加速正畸牙齿的位移程度,对牙槽骨改建无明显影响,且能降低患者的牙龈炎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并研究胆总管结扎术造大鼠肝纤维模型的方法。方法 Wista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30只和手术组30只,采用胆总管结扎导致胆管阻塞,建立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术后第5,10,14天将对照组与模型组随机处死10只。分别检测血清学指标,取肝组织做HE染色。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均增加,对照组大鼠体质量均降低,肝脾指数明显升高,5天时L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10,14天LN、H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14天CI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模型3组TBIL(μmol/L),DBIL(μmol/L),IBIL(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差异有显著性(P<0.05)。10天TCH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差异有显著性(P<0.05)。AST、ALT均显著升高,模型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E染色可见同对照组相比,在第5天,模型组的大鼠全部都处于肝纤维化Ⅰ和Ⅱ期阶段;在第10天,模型组的大鼠大部分已经处于肝纤维化Ⅲ期阶段;在第14天,模型组大鼠大部分处于肝纤维化Ⅲ期阶段,一部分处于Ⅳ期阶段。结论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周期短,2周左右,自发逆转程度低,肝纤维化形成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CCN)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影响。方法:选取由本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雄性SD健康大鼠40只,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4组,缬沙坦组、对照组、柴苓汤组及模型组,每组各10只;30mg/kg/天灌服环孢霉素A(Cs A),持续灌服28天以建立CCN大鼠模型,对照组则灌服等剂量的橄榄油;造模时缬沙坦组和柴苓汤组分别服用10mg/kg/天缬沙坦与3g/kg/天柴苓汤,对照组与模型组则使用等剂量生理盐水;在第29天将大鼠肾脏组织切除;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肾功能和肾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肾小管间质受损参数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柴苓汤组和缬沙坦组大鼠肾小管间质受损参数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BUN、Scr水平高于对照组,Cc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柴苓汤组与缬沙坦组BUN水平高于对照组,Ccr低于对照组,BUN、Scr水平低于模型组,Ccr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苓汤可显著降低CCN大鼠肾实质受损情况,使肾功能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九仙罗汉接骨汤对SD大鼠胫骨骨折愈合中bF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月龄SD大鼠120只(雌雄各半),建立闭合骨缺损动物模型,造模后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造模当天麻醉苏醒起灌服九仙罗汉接骨汤,2mL/次,Bid,对照组灌服同体积生理盐水。在造模后1d、3d、7d、14d、21d、28d各处死10只SD大鼠并取骨折区组织,通过Real-Time PCR测定组织中bFGF基因的相对表达。结果:实验组在术后第1、3天bFGF表达量与对照组相当(P0.05),此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天时,实验组bFGF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43倍(P0.01);在14天时,实验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48倍(P0.01);在21天时,实验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2.12倍(P0.01);在28天时,实验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2.16倍(P0.01)。结论:苗药九仙罗汉接骨汤能促进SD大鼠胫骨骨折愈合中bFGF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左归丸对去卵巢致骨质疏松症大鼠破骨细胞中miR-133b-3p、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左归丸组, 每组6只。模型组、左归丸组采用卵巢切除术构建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左归丸组灌胃左归丸水煎液10 g/kg, 连续灌胃12周。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钙、磷水平, ELISA法检测ALP水平;骨密度仪检测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培养各组破骨细胞,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ANKL、RUNX2蛋白表达。对各组大鼠骨组织进行miRNA测序及差异表达分析。采用miR-133b-3p类似物及其对照处理破骨细胞,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方法检测破骨细胞增殖活力, 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检测破骨细胞活性,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33b-3p与RhoA的靶向关系, 采用miR-133b-3p类似物及RhoA共表达的"挽救"实验研究左归丸影响破骨细胞活性的分子调控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 左归丸组骨密度增加(P<0.05或P<0.01), 血清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