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谈“白通加猪胆汁汤”中加猪胆汁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白通加猪胆汁汤见于宋版《伤寒论》31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白通加猪胆汁汤是治疗阴盛戴阳服热药发生格拒的主方,功能破阴通阳.关于加入的猪胆汁(包括人尿)历代医家多视为反佐,认为阴盛戴阳证服用白通汤,出现的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等症,不是药不对证,而是由于过盛之阴邪与阳药发生格拒的缘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甚者从之”,故仍用白通汤,更加入咸寒苦降之品(猪胆汁,人尿)作为反佐,引阳入阴,使热药不致被阻寒之邪所格拒,从而达到通阳破阴的目的.这是历代绝大多数医家的看法.另外,在本条方后注中,仲景又云:“若无胆,亦可用.“此说引起不少医家的误解,认为猪胆汁可有可无,不太重要,因为仲景自己都明言,没有猪胆汁,也可应用.由此清代医家汪苓友牙申说:“方后云,若无胆亦可用,则知所重在人尿,方当名白通加人尿汤始妥”(《伤寒论辨证广注》).基于上述观点,笔者不揣浅陋,谈两点看法,姑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2.
白通加猪胆汁汤出自《伤寒论》第31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道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赵开美本,以下同)对于此条,历来注家多认为是“寒气太甚,内为格拒,阳气道乱”,(《医方集解》)或称“阴寒太盛,阳药不得骤入”,以致利不止,厥道无脉,干呕烦,“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热因寒用之法”,(《伤寒  相似文献   

3.
四逆汤诸方可包括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等六方,均载《伤寒论》实为一法之加减。而张仲景分六方论述,实寓深义。一、证治方药此六方证之病机,药味等,同中有异。主方为四逆汤;主要药为附子、干姜,主要病机是阳衰阴盛;主要脉证为恶寒(足卷)卧,手足逆冷,下利清谷,脉微细。兼亡血津脱者加人参,阴盛格阳者去甘草加葱白;寒极格热,热药难入者,加人尿、猪胆汁。六方的药物配伍,皆有附子、干姜。附子温肾,干姜温脾胃,先后天健运则全身振奋,阴霾可祛。附子与干姜同用,可减除附子之毒性。人参伍附子、干姜能温阳固阴;葱白伍附于、干姜则温阳通里之力增;人尿、猪胆汁伍附子、干姜能起反佐作用,使热药不为假热所格拒而得以下咽。可见,四逆汤主温守,白通汤及通脉四逆汤主温通;四逆汤偏重温阳,四逆加人参汤温补并重、回阳益阴;自通汤及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人尿既为反佐,又能降逆止呕除烦。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载四逆辈汤方颇多,其中对于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以及干姜附子汤所主疾病之轻重议论颇多。通过对经文、方药以及古代伤寒大家的见解做出详细分析,提出少阴阳虚传变干姜附子汤证为始、白通汤类方为渐、四逆汤方为末观点,按疾病的轻重程度排列四方当为干姜附子汤证最轻、白通汤稍重、白通加猪胆汁汤证较重、四逆汤方最重。  相似文献   

5.
徐姗姗  金钊 《新中医》2006,38(4):82-83
白通汤出自《伤寒论》,由葱白、生附子、干姜组成,是治疗少阴病阴盛戴阳证之主方,具通阳及回阳救逆功效,用于治疗因阳气不足而致气机升降障碍、阴阳逆乱、上下不相交证。方中一味葱白,通阳之力胜于附子,但药房一般不备,临床可用薤白代替葱白,二者同属百合科,功效相近。现将临证应用白通汤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伤寒论中,四逆汤化裁方剂共有八个,即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其方剂组成皆有干姜、生附子;其功用皆有不同程度的回阳救逆之功。其证候特点皆有四肢厥逆或手足厥泠,脉沉微或微或无脉等休克状态。临床实践证明,这些方对汗、吐、下等所致之虚脱或休克确有良效。兹略作分析如下,以供参考。一、四逆汤:主治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身痛、畏寒、汗出等症,脉沉微而细或沉迟(参阅《伤寒论讲义》29、93、94、277、323、324、352、353、371、376、387、388条)。四逆汤证主因是阳虚阴盛。阳衰不能温运,所以四肢厥冷;阴寒内盛,不能腐化水谷,所以下利清谷;阴寒上逆,所以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故法应回阳救逆。观方组  相似文献   

7.
水、电解质平衡是现代医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基础知识。笔者通过对古典医籍《伤寒论》的学习,发现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治病过程中,已注意调整人体的水、电平衡。现仅就《伤寒论》原文31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等的记载,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从传经来看,少阴病来自太阴病,二者性质都属里、虚、寒,只是病情深浅轻重的程度不同而已。《伤寒论》原文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意即腹泻虽存在,而其口并不渴。此相当于西医所提到的,当体内大量电解质丧失后所致低张性脱水  相似文献   

8.
<正> 《伤寒论》治疗少阴病的阳虚寒证,往往以回阳复苏的四逆汤类的方剂为主。后世医家如张介宾等人,提倡用附子、肉桂以补命火“大宝”,而为补火派的先驱,然其思想影响无不与四逆汤有关。为此,欲想了解中医学补阳消阴法的原委,以及它与后世医学的渊源,应对《伤寒论》四逆汤类的证治特点,有一个概括的认识,我认为很有必要。四逆汤类的方剂,指的是《伤寒论》中以四逆汤为代表的加减诸方,它包括了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附子汤九个方证,现概括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白通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证》,具有破阴回阳、宣通上下之效,主要用于少阴寒化证。激素依赖性皮炎为皮肤科临床常见病之一,现从阴盛戴阳证的角度探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病因病机,并对白通汤治疗阴盛戴阳型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为临床诊疗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临床主要用于心率失常、失眠、心血管神经症等治疗,运用该方治疗疾病副作用少,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其临床上的应用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桂枝甘草龙骨牡蛎的方剂简析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下简称桂甘龙牡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1]:"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本方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阳虚所致的烦躁不安、心悸、乏力、心胸憋  相似文献   

11.
<正>芍药甘草附子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以复其阳,其脚自伸"。第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笔者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临床应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56例,取得  相似文献   

12.
李士懋教授精研《伤寒论》,对《伤寒论》提出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观点领会深刻。认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对《内经》"谨守病机"的疾病治疗观的具体实践;是仲景提出的辨证论治总的指导原则;应用在疾病治疗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3.
<正>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主之。"原方由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组成,是治疗太阴少阴两感的代表方。吾师黄煌教授多年来潜心于经方的研究,临证运用本方远远超出《伤寒论》的治疗范畴,尤其擅长与他方合用治疗一些妇科病,取得显著疗效。兹介绍随诊过程中收录的医案3则,总结其治疗规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4.
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该方是为少阴阳虚兼有表证,即《伤寒论》所说的少阴与太阳两感证而设。临床上常用以治疗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不温、但欲卧、脉沉细者。功  相似文献   

15.
<正> 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二药组成。出自《伤寒论》第二十九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逆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文中指出阴虚筋脉失养而出现脚挛急症候者,可用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使阴液得复而筋脉得养则挛急自愈.其脚即伸。后世医家在《伤寒论》的基  相似文献   

16.
复脉法源于张仲景之复脉汤,即和营通脉之代表方——炙甘草汤。仲景《伤寒论》中出现的炙甘草汤主要以桂枝养血和营复脉建功,而通脉四逆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等主要借助附子大辛大热之力以回阳复脉。通过分析比较桂枝、附子复脉之功效,可知桂枝以扶卫阳为主,附子以救真阳为主,因此复脉法又可分为桂枝复脉法和附子复脉法。将复脉法与水火气血四证相结合运用于临床,可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爨新德 《陕西中医》2011,32(9):1245-1245
<正>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主治心肾阳虚,少阴两感症,是火神派使用频率较高的经典名方。现代温阳大家吴派传人吴荣祖教授圆通运用治疗偏头痛,带状疱疹、乳腺炎等十几种疾病。笔者将学习经方及扶阳疗法实践中,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某  相似文献   

18.
<正>白虎汤出自《伤寒论》,作为辛寒重剂而被广泛运用。但在《伤寒论》中,白虎汤并不只是用于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四大症的治疗,即不单纯是起清解实热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仲景治未病的治疗思想,试总结分析如下。纵观《伤寒论》一书,"白虎汤主之"这句话共出现3次。一是《伤寒论》太阳病篇176条之"伤寒,脉浮滑,此为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该条在《伤寒论》中是首次出现,一出现就引发了诸多争议,即  相似文献   

19.
<正>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其主治气阴两虚型病症,主症:脉结代,心动悸。《伤寒论》178条载:"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然结代二脉在历代医家中均有不同,《脉经》中提及结  相似文献   

20.
<正> 厥,指手足逆冷的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是抢救危重疾患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伤寒论》中有关厥的条文论述颇多。其辨证治法亦至为精当实用,现归纳为六法,分述于下。一、回阳救逆法阳虚阴盛,证见四肢厥逆,下利清谷,恶寒倦卧,脉微细者,用四逆汤温运脾肾,逐阴回阳;若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见里寒外热者,用通脉四逆汤逐阴回阳,通达内外;若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从阴引阳。寒厥是少阴病发展的最后阶段,是伴有四肢逆冷的内脏功能严重衰竭的综合病症。四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