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陈健 《黑龙江医药》2011,24(5):814-815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 100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稳定型心绞痛33例)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高教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9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4例)及急性心肌梗死组(36例),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阴性的成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膜联蛋白A1浓度。结果膜联蛋白A1表达情况:对照组为(3.24±O.16)μ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0.684±0.15)μg/L,急性心肌梗死组为(0.35±0.18)μ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表达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表达抑制,其表达水平同冠心病病情程度相关,检测血清膜联蛋白A1有助于评估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两类冠心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健康对照组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种不同类型冠心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在冠心病 (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Griess比色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 4 0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 2 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1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血清中NO、GMP 14 0的水平。结果 ①冠心病组血清NO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GMP 14 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②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O水平显著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 (P <0 0 1) ,GMP 14 0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 (P <0 0 1)。③冠心病组血清NO与GMP 14 0水平间呈显著负相关 (r =- 0 70 5 ,P <0 0 1)。结论 血清NO、GMP 14 0水平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动态检测患者血清NO、GMP 14 0的水平 ,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和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入选的90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7例)的外周血sFas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sFas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随访期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各组sFas水平的梯度差异一致。结论:sFas的升高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反映斑块不稳定的指标之一,其水平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76例,对照组42例,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二者合并更为显著,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3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5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各组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为:正常对照组(3.89±2.57)mg/L,稳定型心绞痛组(7.58±2.72)m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3.39±3.13)mg/L,急性心肌梗死组(18.27±5.81)mg/L。以上结果表明,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的hs-CRP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加重,由稳定型心绞痛到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到急性心肌梗死,hs-CRP含量也在依次增高,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比正常人明显升高,hs-CRP水平高低可反映冠心病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LP(a)]、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2例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LP(a)、Hcy及Hs-CRP血清水平用免疫抑制法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LP(a)、Hcy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和UAP组血清LP(a)、Hcy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LP(a)、Hcy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P(a)、Hcy和Hs-CRP呈正相关(r=0.85,0.7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P(a)、Hcy和Hs-CRP水平对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含量,同时分析它们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各组的TBIL、DBIL和IBIL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I组的TBIL与UAP组、SAP组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各组之间的DBIL、IBIL检测结果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对预测评估冠心病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 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病情程度的相关性,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将研究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6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0例,另选取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血清hs-CRP、Cys-C 和 Hcy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P ﹤0.05);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病情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及病情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12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组与各组血清cTnI、CKMB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MYO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是一种较理想的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指标,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检测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分析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钙蛋白(cTnⅠ)在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中临床分型和危险度分层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包括急性心梗(AMI)患者45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45例,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45例,并采用酶联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对三组人员进行hs-CRP、cTnⅠ的检测,对比分析hs-CRP、cTnⅠ水平检测结果对急性蔻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相对于不稳定心绞痛组和健康组而言,急性心梗组的血肌钙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心绞痛组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在急性心梗组、不稳定心绞痛组和对照组间的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肌钙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结合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可以对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出现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分型和危险度分层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及肌钙蛋白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心肌梗死组45例。分别于胸痛发作2、4、6、12、24h采静脉血检测其缺血修饰白蛋白及肌钙蛋白T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胸痛2、4h时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胸痛6、12、24h时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2、4h时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同组胸痛6、12、24h时(P<0.05);心肌梗死患者胸痛4、6、12、24h时肌钙蛋白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患者胸痛6、12、24h时肌钙蛋白T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胸痛4h时(P<0.01)。结论联合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及肌钙蛋白T的水平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急性胸痛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IMA、H-FABP,根据AMI诊断标准分为AMI患者、非AMI患者,计算IMA、H-FABP及IMA+H-FABP对AMI诊断的诊断性试验评价指标。结果 AMI患者血清IMA、H-FABP明显高于非AMI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IMA、H-FABP、IMA+H-FABP诊断AMI的敏感度分别为:89.5、93.7、100。特异度分别为:73.8、80.9、71.4。阴性预期值分别为:86.1、91.8、100。阳性预期值分别为:79.6、84.9、80。结论 IMA、H-FABP是诊断AMI的敏感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AMI诊断价值更优。  相似文献   

15.
超敏C-反应蛋白、MMP-3与TIMP-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质金属蛋白酶3、基(MMP-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58例ACS患者,1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15例正常体检者外周血血清hs-CRP、MMP-3、TIMP-1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S组血清hs-CRP、MMP-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TIMP-1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正常对照组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CS组间指标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CRP水平与MMP-3水平无相关性(r=0.099,P=0.539),与TIMP-1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415,P=0.007),血清MMP-3水平与TIMP-1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333,P=0.033)。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MMP-3、TIMP-1水平升高与ACS的发生关联,提示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脑利钠肽(BN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12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均为发病6h内,其中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41例(STEM组)、无sT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44例(NSTEM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3例(UA组),选取健康体检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分光比色法测定各组IMA(A值)和BNP水平。结果STEM组IMA、BNP水平分别为(89.6±21.4)ABSU/ml、(324.6±39.1)ng/L,均高于NSTEM组的(79.3±20.5)ABSU/ml、(259.7±30.5)ng/L(t=2.26、8.56,均P〈0.05)和UA组的(67.1±18.3)ABSU/ml、(124.1±24.3)ng/L(t=8.22、28.07,均P〈0.05),对照组IMA、BNP水平分别为(56.2±15.1)ABSU/ml、(15.9±6.7)ng/L,均低于STEM组、NSTEM组和UA组(均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MA及BNP水平明显升高,可以作为病情轻重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芳  孙述强 《河北医药》1997,19(3):129-130
动态观察2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血清肌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同时选择13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和15例健康人做对对照。结果表明、AMI组血中ET及Mb水平平均于梗塞24小时之内达峰值,且随病程延长而逐渐下降,7天后降至正常范围;AMI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UA组及正常组,其中UA组又明显高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18.
白晓谊  刘美霞  米杰 《河北医药》2006,28(12):1138-1139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6例,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PAPP-A和IL-6水平.结果 ACS组PAPP-A和IL-6的浓度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ACS患者PAPP-A和IL-6之间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r=0.62,P<0.01).结论 PAPP-A和IL-6是与ACS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相关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 (Hs -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  10 3例冠心病 (CHD)患者分成三组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3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组 39例 ,隐定型心绞痛 (SA)组 34例 ,采用胶乳凝集反应法定量测定Hs-CRP。结果 AMI组与UA组的Hs-CRP含量均明显高于SA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AMI组与UA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s -CRP的增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织因子水平及其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浆组织因子 (TF)水平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组 ,2 6例 )、不稳定心绞痛组 (UAP组 ,2 9例 )、稳定心绞痛组 (SAP组 ,2 0例 )和正常对照组 (14例 )的TF水平 ,并观察其与冠脉病变支数、血常规、血脂等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浆中TF含量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TF水平与冠脉造影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r=0 .4 0 4 ,P <0 .0 5 ) ;与载脂蛋白A I(ApoA I)呈负相关 (r=- 0 .4 88,P <0 .0 5 )。结论 :血浆TF在ACS患者升高 ,并与冠脉病变支数和ApoA I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