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笔者采用“擦”、“贴”、“药”三部曲,治疗足跟痛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8例中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龄30~73岁,平均49.2岁。明确诊断为足跟骨刺者18例。治疗方法1生姜擦:选一块质老肉厚的生姜,横切一刀,用切出的姜面,蘸酒或植物油擦足跟痛处,姜面磨光滑后,可再切出一个新鲜面,继续擦痛处。直至局部发热,约需时30min。2局部贴:洗净足跟部,取四生止痛散(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肉桂、炮姜、白芷、冰片各等份,研末而成)适量,醋调成稠膏状,敷于患处,面积约1元硬币大小,外以伤湿止痛膏…  相似文献   

2.
<正> 近4年来用自拟骨刺散外敷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7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骨刺散含独活、桃仁、土鳖虫、生乳香、生没药、生大黄各15g,当归、牛膝、马戟天、骨碎补、透骨草、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各20g,细辛、三七、红花各12g,冰片、樟脑6g。上药共碾成粉末,密封保存备用。将骨刺散30g左右,置入锅内,文火加热,加白酒适量调成糊状,边加热边搅拌;待药散炒至用手握后松开不散成块状时,装入纱布袋内,趁热敷于患处(热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胶布固定。每次敷4~6  相似文献   

3.
本人自1991年以来采用自拟消痛散外敷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80例,均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80例中,男27人,女53人;年龄为25~57岁;右侧患者54人,左侧患者18人,双侧患者8人;病程最短一周,最长反复发作达6年.治疗方法组方:生川乌、生草乌、肉桂、细辛、血竭、地鳖虫、红花、青皮、生大黄、皂角各15g,冰片10g,共研细木,密封瓶装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定喘方内服、清痰平喘贴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5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吸氧、抗感染、扩张支气管、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组65例定喘方(白果、麻黄、款冬花、杏仁、桑白皮、半夏各9g,苏子、黄芩各6g,甘草3g),水煎200mL,1次/d。清痰平喘贴(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冰片),剂量比例为1:1:0.5:0.5:0.1,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混合粉碎,加冰片、生姜汁调和,再加凡士林,做直径2cm,厚0.5cm药饼;取穴(肺俞、肾俞、脾俞、定喘穴),贴药时间以局部发红为佳,1~2h/次,1次/d;西医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28例,显效3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2%。对照组临床控制15例,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3.8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喘方内服、清痰平喘贴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跟痛散外敷治疗足跟病药物组成及用法藜芦3g,川芎30g.细辛30g,川乌30g,草乌30g,半夏6g,冰片6g。上药共为极细末,瓶储备用。治疗时,取本散3~6g.水酒各半调为糊状。均匀敷于患处。上覆盖塑料薄膜,外用纱布包扎固定。亦可取本散1~2g,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药复方敷擦外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1979—2011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敷擦复方共111首,采用Ac-cess2003建立药物数据库,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提炼用药规律。结果: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率较高,补虚药只占5.09%。祛风湿类最常用的药为生川乌、生草乌;活血化瘀药最常用乳香、红花;解表药最常用细辛;清热药最常用黄柏;化痰止咳平喘药最常用生天南星、白芥子;最常用的敷擦剂为酒、醋。结论:中药复方敷擦外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重在运用祛风湿、活血化瘀、解表、清热、化痰药物,以畅通气血,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常用毒性药物为生品川乌、细辛、草乌,复方应配伍解表药、开窍药以促进药物在体表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药物组成生川乌、生草乌各50克,桂枝50克,芒硝40克,细辛20克,红花20克,樟脑15克,60%酒精1,000毫升。配制法先将生川乌、生草乌、桂枝、细辛、红花研粗末,再与芒硝、樟脑相混后入酒精内密闭浸渍7天,滤药液备用。功效用法温经散寒,活血消肿定痛。用棉花签蘸药汁涂患处(溃后在患部周围,溃疡面按外科溃疡处理),趁湿频频揉攘,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擦药约5分钟左右。病例介绍例一:刘××,男,25岁,学生。1980年12月17日初诊。患者手足患冻疮已21载,每逢冬寒复发,至春暖方愈。曾采用多种方法治疗不效。今冬又开始发病,手指背,足趾,跟,焮肿,搔痒,锥痛已1周,患部可见六处约蚕豆大小紫黯,尚未溃烂来诊,按上法治疗4天,肿胀消,痒痛止而愈,来  相似文献   

8.
自1990年以来,笔者对60例年龄在5岁~10岁之间、病程2年~5年的遗尿患儿以自拟“止遗贴敷散”贴敷神阙穴治疗,痊愈(治疗后未再遗尿)37例,好转(遗尿次数减少,睡眠中能叫醒排尿)19例,无效4例,其中一周内见效者占23.5%,两周内见效者占51.7%,三周内见效者占18.1%。疗效堪称满意,介绍如下: 止遗贴敷散基本方:肉桂40g,附子、乌药、升麻、花椒各50g,艾叶20g,桑螵蛸30g。 使用方法:上药混和、焙干、共研细末,均分三份分装入10cm×10cm大小布袋中缝好,备用。于每晚临睡时将食盐100g(粗盐为好)置锅中炒热,至80℃,装至另一约8cm×8cm大小布袋中缝好,先将药袋抚平直接贴敷神阙穴上(即肚脐),后将盐袋放于药袋上,再以绷带固定,60分钟取下。每药袋使用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1995年以来,运用加减麻药方外敷治疗跌打损伤肿痛180例,收到显著疗效,兹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120例,女60例;年龄最小者10岁,最大者70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3个月;全部病例均有明显外伤史。2 治疗方法2.1 药物组成 川乌、草乌、川椒、延胡索、猪苓、生半夏、防己、当归、细辛、马钱子、冰片。2.2 制备方法 将以上诸药(冰片除外)烘干,粉碎过100目筛,与冰片粉混合后,用75%酒精适量调制成稀糊状,贮于密  相似文献   

10.
药物组成与制备 白芷100g,川芎100g,细辛50g,冰片10g。白芷、川芎、细辛低温烘干,碾成细粉,过六号筛,冰片置乳钵中加少许乙醇研成细粉,与上药充分混匀,置磨口瓶内密封保存备用。用法 用消毒棉球蘸少许药粉,塞入患者鼻孔内,左侧头痛塞右侧,右侧头痛塞左侧。治疗结果 57例中痊愈34例,占59.6%;显效20例,占35.1%;无效3例,占5.3%。总有效率为94.7%。体会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证,其痛暴作,痛势甚剧,或左或右,痛止如常人。笔者根据前人“纳鼻而通十二经”的理论,选用治疗头痛的常用中药白芷、川芎、细辛、冰片制成“镇痛散”塞鼻给药,临床实践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