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内源性TGFα在创面的动态表达与分布,并分析其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采用mRNA杂交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从基因与蛋白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面愈合过程中存在内源性TGFα的表达,且修复细胞迁移与增殖最活跃期间TGFα的表达最强,当上皮化趋于完成时,其表达水平下降。EGF受体的表达也呈与TGFα相似的变化。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内源性TGFα主要分布于迁移、增殖的上皮细胞,其免疫染色的强弱与上皮细胞的生长、迁移呈正相关。提示:热损伤能诱导创面组织内源性TGFα及其受体的表达,其表达存在受控机制并与修复细胞的迁移增殖有关。TGFα对上皮细胞发挥正性调节作用,主要参与表皮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小面积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TGFα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内源性TGFα在创面的动态表达与分布,并分析在其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采用mRNA杂交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从基因与蛋白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面愈合过程中存在内源性TGFα的表达,且修复细胞迁移与增殖最活跃期间TGFα的表达最强,当上皮化趋于完成时其表达水平下降,EGF受体的表达也呈与TGFα相似的变化,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内源性TGFα主要分布于迁移,增殖的上皮细胞,其免疫  相似文献   

3.
大鼠浅Ⅱ度烫伤创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浅Ⅱ度烫伤创面愈合主要涉及表皮角质细胞迁移、增殖和分化。生长因子等多种因素调控着上皮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从而完成创面修复 ,其中以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 ,EGF)尤为重要。EGF是表皮角质细胞的化学性趋化因子和特异性促有丝分裂原 ,必须通过与相应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结合 ,才能在愈合过程中发挥其生物学活性。目前关于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EGF表达水平及其促愈作用的报道较多 ,但关于内源性EGFR表达水平的研究却鲜见报道。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 ,从蛋白质水平上动态观察了浅Ⅱ度烫…  相似文献   

4.
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多  葛绳德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2):116-118,I016
目的 了解创伤愈合过程中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mRNA分子杂交方法,分别从蛋白质水平和基因水平动态分析了烧伤创面组织内源性TGF-β的表达。结果 热损伤能诱导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表达TGF-β,表达的强弱与创面修复的活跃程度一致。伤后第3天,TGF-β主要见于尚存活的毛囊上皮细胞处,伤后第5 ̄7天主要分布于从毛囊迁移而来并已部分覆盖创面的新生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在皮肤创伤修复上皮间质化(EMT)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荧光技术等实验方法,体外观察β2-AR激动剂(ISO)和抑制剂(ICI)对上皮细胞间质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snail)表达的影响及创面皮肤上皮化标志物(E-钙黏附素)表达的变化.结果:β 2-AR可通过介导皮肤创面愈合的EMT过程,促进表皮细胞向间质表型转化,且运动和迁移能力在该过程中不断增强.结论:β 2-AR是皮肤上皮间质化的关键分子,其介导的EMT过程是皮肤创面愈合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汗腺上皮细胞增殖并向表皮细胞转化的规律,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四肢与躯干烧伤患者28例.收集患者深Ⅱ度烧伤创面组织标本37块、浅Ⅱ度烧伤创面组织标本21块、正常皮肤标本10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法,观察细胞角蛋白10(CK10)、CK14、CK19、bel-2和P63在深、浅Ⅱ度烧伤创面及正常皮肤汗腺分泌部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皮肤汗腺分泌部上皮细胞中等强度表达CK19、CK14和CK10,基底层肌上皮细胞微弱表达P63和CK14,CK10表达阳性的终末分化细胞不表达bcl-2和P63.浅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其汗腺分泌部结构及上述蛋白表达未见异常.深Ⅱ度烧伤后7 d创面汗腺分泌部上皮细胞P63和bcl-2表达增强;伤后8~10 d创面基底细胞增殖、迁移和鳞状上皮化,形成bcl-2、P63、CK19和CK14表达强阳性的实心岛状上皮结构,并随肉芽组织向创面浅层迁移,经鳞状上皮增殖完成创面再上皮化.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13~30 d,超常增殖的表皮基底层和基底上层细胞仍强烈表达bcl-2、CK14、CK19和P63. 结论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逆分化过程导致上皮生长滞后和肉芽组织过度增殖,这种失衡现象可能是导致深Ⅱ度烧伤创面修复失控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相关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浅Ⅱ度烫伤模型,观察了大鼠浅Ⅱ度烫伤后创面愈合过程中组织学、炎性细胞、表皮细胞周期的变化,检测了创面相关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果炎性细胞到达创面依次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表皮细胞周期变化为伤后3天细胞增殖活跃,伤后7天细胞分裂明显增多;伤后1,3天 PD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和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休)基因表达明显增强,伤后3,5天 EGF(表皮生长因子)、TGFβ-R_2(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α)基因表达增强,伤后5,7天 TGFβ-R_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基因表达增强,伤后7,10天 TGFβ_1(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增强。结论烧伤诱导相关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基因表达,并且具有时相性和可逆性;相关生长因子基因表达与表皮细胞周期间可能存在相互调控作用,生长因子是调控创面愈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鼠浅度烫伤创面愈合与相关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相关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浅Ⅱ度烫伤模型,观察了大鼠浅Ⅱ度烫伤后创面愈合过程中组织学、炎性细胞、表皮细胞周期的变化,检测了创面相关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果 炎性细胞到达创面依次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表皮细胞周期变化为伤后3天细胞增殖活跃,伤后7天细胞分裂明显增多;伤后1,3天PD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和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表达明显增强,伤后3,5天EGF(表皮生长因子)、TGFβ-R2(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α)基因表达增强,伤后5,7天TGFβ-R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基因表达增强,伤后7,10天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增强。结论烧伤诱导相关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基因表达,并且具有时相性和可逆性;相关生长因子基因表达与表皮细胞周期间可能存在相互调控作用,生长因子是调控创面愈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成纤维细胞 (Fb)是烧 (创 )伤创面愈合中的主要修复细胞,它通过迁移、增殖、分化、分泌胶原等细胞外基质(ECM)成分,与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共同起修复作用。Yannas[1]的研究结果表明,脱细胞真皮再生模板植入真皮缺损创面,创面收缩受到强烈抑制,皮肤经历一种再生型的愈合;推测其机  相似文献   

10.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综述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的研究进展,全面了解KGF基本特性及应用方法 .为研制新型KGF药物、改善皮肤替代物的性能奠定基础.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KGF的相关文献,并综合分析. 结果 KGF由各种来源的间质细胞分泌,受体分布于上皮细胞,特异性地促进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与器官发育、创面修复、肿瘤发生及免疫重建等多方面关系密切. 结论 KGF可用于促进创面愈合及改善皮肤替代物性能,但尚需改变结构,去除副作用,并纯化其促上皮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方法:通过制作犬胆管损伤修复模型,术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法对巨噬细胞(MΦ)、TGF-β1及α-SMA在胆管愈合过程不同时期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MΦ、TGF-β1及α-SMA愈合过程中表达较强,且持续较长时间。MΦ阳性表达于粘膜固有层;TGF-β1主要表达于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MΦ及血管内皮细胞。α-SMA表达于肌纤维细胞胞浆。结论:MΦ、TGF-β1及α-SMA高表达是造成胆道愈合过程成纤维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胆道瘢痕性挛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大鼠断层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TGF—β1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基因表达,以大鼠断层供皮区创面为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斑点杂交等方法对内源性TGF-β1mRNA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TGF-β1mRNA主要在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其表达量在伤后第6天达峰值,以后随上皮化的完成,TGF-β1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至正常。提示,在创面愈合过程中TGF-β1基因有明显表达,其表达规律与创面愈合时间有密切关系。认为,TGF-β1可能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内在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63基因编码的蛋白亚型△Np63α在创面愈合表皮再生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①在3周龄小鼠背部用直径1.6cm的环钻压切制备出一个2.0cm2全层皮肤缺损的圆形创面,并将切除的皮肤原位缝合以覆盖创面.②将18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2只小鼠均在背部用环钻制备圆形创面;而对照组6只小鼠不致伤.分别于1d、2d、3d、7d、14d、21d在实验组创缘和对照组小鼠背部相同部位切取全层皮肤组织标本,用抗鼠多克隆抗体P40进行抗△Np6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Np63α在正常皮肤中的特征性表达模式是强阳性染色限于生发层的角质形成细胞核.伤后1~2d,表皮开始迁移,与对照组正常皮肤相比,迁移表皮舌基底层细胞△Np63α表达下调.伤后3d,△Np63α有较强的表达出现在创缘和迁移的表皮舌中,阳性染色限于基底层和其上方1~2层的角质形成细胞,而创面尚未被上皮覆盖处则没有阳性细胞.伤后5~7d,△Np63α有更强的表达出现在创缘和迁移表皮舌的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伤后14~21d创面愈合,△Np63α在覆盖创伤区表皮的基底层和棘层的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其表达在表皮中长期和持续的存在.结论:△Np63α可能通过调控表皮修复中的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而参与正常皮肤的创面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4.
组织修复与创面愈合的过程复杂而有序,在修复的过程中有多种细胞生长因子的参与.生长因子是一类由细胞所分泌的、类似于激素的信号分子,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各种修复细胞所产生的生长因子能够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也能调控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修复细胞的表达、增殖分化和迁移.目前已发现生长因子可来源于多种不同组织,其靶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瘢痕组织与成人正常皮肤上皮细胞中神经丝蛋白(NFP)及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变化,阐明神经再支配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标本取自烧伤瘢痕愈合后11~26月来我院进行修复手术的病人,正常对照选自同一病人的供皮区.利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光镜下观察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上皮细胞中NFP和EGFR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上皮中神经丝蛋白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存在差异,随着瘢痕的成熟,神经丝抗体的表达逐渐增强,而瘢痕早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较强,瘢痕后期的表达减弱.结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的皮肤中NFP的变化与EGFR活性与创面愈合的结局密切相关.神经调节在瘢痕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创面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了机体许多病理变化,如出血凝血、修复重建等。许多研究表明: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加快组织的修复[1]。笔者曾研究过大鼠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有明显的表达,其变化与创面修复有关[2,3]。本实验通过研究人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EGF、EGFr变化,探讨其与组织修复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标本留取:选取烧伤或整形患者中厚断层供皮区创面共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1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63基因编码的蛋白亚型△Np63α在创面愈合表皮再生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①在3周龄小鼠背部用直径1.6cm的环钻压切制备出一个2.0cm~2全层皮肤缺损的圆形创面,并将切除的皮肤原位缝合以覆盖创面。②将18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2只小鼠均在背部用环钻制备圆形创面;而对照组6只小鼠不致伤。分别于1d、2d、3d、7d、14d、21d在实验组创缘和对照组小鼠背部相同部位切取全层皮肤组织标本,用抗鼠多克隆抗体P40进行抗△Np6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Np63α在正常皮肤中的特征性表达模式是强阳性染色限于生发层的角质形成细胞核。伤后1~2d,表皮开始迁移,与对照组正常皮肤相比,迁移表皮舌基底层细胞△Np63α表达下调。伤后3d,△Np63α有较强的表达出现在创缘和迁移的表皮舌中,阳性染色限于基底层和其上方1~2层的角质形成细胞,而创面尚未被上皮覆盖处则没有阳性细胞。伤后5~7d,△Np63a有更强的表达出现在创缘和迁移表皮舌的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伤后14~21d创面愈合,△Np63α在覆盖创伤区表皮的基底层和棘层的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其表达在表皮中长期和持续的存在。结论:△Np63α可能通过调控表皮修复中的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而参与正常皮肤的创面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测临床创面愈合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基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的表达,探讨EGF和EGFr基因表达变化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临床患者断层供皮区创面愈合中EGF、EGFr基因表达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临床创面愈合过程中,EGF、EGFr基因表达有明显规律性的变化,伤后4天,创面内EGF基因表达较弱,EGFr基因表达很强;伤后10天,创面内EGF基因表达明显增强,分布范围增大,而EGFr基因表达较伤后4天减弱,分布范围减小;伤后16天,创面内EGF、EGFr基因表达强度均较伤后10d明显减弱,EGF表达强度接近伤后4天的水平,而EGFr基因表达已基本呈阴性。结论:EGF、EGFr基因表达变化与创面修复的过程有明显相关,EGF、EGFr基因表达变化参与了创面修复过程,合理调控其表达变化有助于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在伤后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对修复结局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深Ⅱ°烫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PCNA蛋白及bFGF mRNA在创面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外源性使用c-fos单克隆抗体及bFGF后二者表达的变化规律及修复结局的改变.结果:烧伤诱导c-fos及bFGF mRNA的表达,从而启动修复过程.外源性应用c-fos抗体后,伤后各时间点基本探测不到bFGFmRNA的表达,伤后14d创面皮肤虽然基本完成了再上皮化过程,但其基底细胞排列成薄层细胞,PCNA数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皮肤全层变薄.而创面外源性应用bFGF后,bFGF mRNA表达有一定增加,但无明显差异.但伤后14d创面皮肤组织基底层变厚,其中含有大量PCNA阳性细胞,真皮层亦变厚,并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结论:c-fos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启动bFGF基因转录,增加细胞的增殖活性.用c-fos抗体中和内源性c-fos作用可以明显抑制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最后导致创面修复细胞PCNA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20.
皮肤的创面愈合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此过程中需密切协调级联反应来恢复和修复损伤部位,包括细胞迁移和增殖、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沉积和重塑.在愈合过程中,ADSCs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经过特殊处理后的ADSCs可大大加快创面愈合过程,特别是对类似于癌性创面、失神经创面、内分泌疾病等引发的难愈性溃疡创面等特殊创面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