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口服供者脾细胞诱导成年大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期延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口服供者脾细胞后受者大鼠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并探讨口服耐受的形成机制 .方法 :以纯系SD大鼠为供者 ,纯系Wistar大鼠为受者 ,行异体皮肤移植 ,将 2 0只受者大鼠随机分成 2组 :A组为对照组 ,单纯作皮肤移植 ;B组为口服抗原组 ,本组于皮肤移植前 7d始每日接受供者脾细胞 5× 10 7个 ,导管灌胃 ,7d后观察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内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 ,并行皮肤移植 ,观察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 .结果 :口服抗原后 ,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及体内的DTH反应均出现明显的抗原反应性降低 ,口服抗原组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达到 (15 8± 1 3 )d ,而对照组为(4 9± 0 1)d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1,n =10 ) .结论 :口服抗原可以引起受者对异基因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降低 ,能使受者的皮肤移植物存活期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口服供者脾细胞延长受者大鼠的心脏移植存活时间,并探讨口服耐受的形成机制。方法:以纯系SD大鼠为供者,纯系Wistar大鼠为受者,行异体心脏移植,将16只受者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单纯行心脏移植)和B组(口服抗原组),于心脏移植前7 d开始每日接受供者脾细胞5×107个,导管灌胃,7 d后观察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内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并行心脏移植,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 结果:口服抗原后,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及体内的DTH反应均出现明显的抗原特异性降低,口服抗原组的心脏移植存活时间达到(12.1±1.9)d,而对照组为(7.0±0.8)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口服抗原可以引起受者对异基因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降低,使受者的心脏移植存活期延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异基因脾细胞经受体门静脉和口服两种途径输注诱导免疫耐受的效果。方法将供体SD大鼠的脾细胞经门静脉或经口服途径输注给受体Wistar大鼠,1周后把SD大鼠的皮肤移植到相应的Wistar大鼠上。观察术后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受体外周血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判断耐受水平。结果移植皮肤的平均存活时间(MST)在门静脉耐受诱导组为15·8±2·1天,口服耐受诱导组为13·0±1·3天,均较对照组长(P<0·01);组间MST比较门静脉耐受诱导组比口服耐受诱导组长(P<0·01);随各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的延长,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25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呈现CD4+T细胞下降,CD8+T细胞上升,CD4/CD8比值减少的趋势。结论经门静脉途径输注异基因脾细胞诱导的免疫耐受效果比经口服途径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鼠胸腺内注射不同剂量异基因抗原(MHC),诱导大鼠同种异体坐骨神经产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反应.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0只为供体,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为受体,受体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A: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B: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C、D、E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异基因抗原注射异体神经移植组,剂量分别为1 5 mg、3 0 mg、6 0 mg.术后2周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病理学、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和血清sIL-2R检查.结果 胸腺内抗原注射组动物肢体的生理功能、免疫学、组织学及透射电镜指标恢复,其中,E组动物各项指标恢复最明显,与A组指标类似.结论 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可以诱导大鼠对异体坐骨神经移植的免疫耐受,在一定范围内,免疫耐受的程度与抗原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研究SD和Wistar两种不同种系大鼠心房特殊颗粒的超微结构和含量的变化。方法 :透射电镜观察和立体计量学分析。结果 :SD大鼠心房特殊颗粒 (ASG)可分为A、B两型 ,A型颗粒多见 ,含电子致密颗粒核心 ;B型少见 ,为一均匀浅淡的纤维状核心 ,且两型颗粒的界膜清晰可见。而Wistar大鼠ASG未见有B型颗泣 ,颗粒界膜不很明显。立体计量结果为SD大鼠ASG的颗粒平均直径 (D)明显大于Wistar大鼠 (P <0 .0 0 1) ;而SD大鼠体密度 (Vv)和数密度 (Nv)则明显小于Wistar大鼠 (P <0 .0 0 1)。结论 :证明两种不同种系大鼠ASG的超微结构和含量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诱导新生大鼠免疫耐受。方法 :将Wistar大鼠或豚鼠脾淋巴细胞通过胸腺途径分别注射给新生SD大鼠 ,8~ 10周龄时分别行同种Wistar大鼠或异种豚鼠供心移植 ,观察移植心存活的时间及病理学改变。结果 :胸腺内注射Wistar大鼠脾淋巴细胞者接受Wistar供心移植 ,供心存活时间显著延长 ,平均存活 >6 0 4d(P <0 0 0 1) ;而胸腺内接种豚鼠脾淋巴细胞者接受豚鼠供心移植 ,供心平均存活仅 9 8d(P >0 0 5 )。结论 :单一胸腺内接种同种脾细胞可以诱导新生大鼠的免疫耐受 ,但不能诱导异种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7.
Wistar大鼠C6胶质瘤动物模型的肿瘤生长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Wistar大鼠颅内及皮下接种C6胶质瘤细胞的肿瘤生长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 :第一组Wistar大鼠及SD大鼠各 5 0只 ,应用立体定向方法将 10 6的C6细胞接种于大鼠脑尾状核 ,对比观察接种后不同大鼠生存时间及病理特征。第二组 140只Wistar大鼠于颅内接种后 3d、5d、7d、9d、11d、13d和 15d各处死 2 0只 ,观察肿瘤大小及病理学变化。第三组 5 0只Wistar大鼠皮下接种 2× 10 6的C6细胞 ,观察皮下肿瘤生长特点及病理特征。结果 :Wistar大鼠颅内接种后平均生存期为 (15 9± 1 2 )d ,瘤组织向正常脑组织浸润生长 ,无明显分界 ,有肿瘤血管 ,坏死 ,卒中发生 ,S 10 0及GFAP染色阳性。SD大鼠平均生存期为 (18 9± 1 8)d ,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有明显分界。Wistar大鼠颅内接种后第 5~ 11d肿瘤生长最为迅速。Wistar大鼠皮下接种后肿瘤生长稳定 ,但接种后 2 5d停止生长并逐渐缩小。结论 :Wistar大鼠颅内C6胶质瘤模型特征更加接近于人恶性脑胶质瘤 ,Wistar大鼠皮下接种C6细胞肿瘤生长有自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在同种异基因神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自供体鼠C57BL/6(H—2b)的脾细胞中提取MIC(H—2^b)抗原,注入受体鼠Balb/c(H—2^b)胸腺内,两周后移植供体坐骨神经。共设4组:胸腺内注射组(Ⅰ组)、自体移植组(Ⅱ组)、异体移植组(Ⅲ组)和异体移植加用免疫抑制剂组(Ⅳ组)。移植后3周做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结果 I组小鼠淋巴细胞对供体淋巴细胞刺激的反应性减弱,DTH反应性降低。结论 胸腺内注射异基因H—2抗原可以诱导特异性神经移植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Wistar大鼠和Sprague-Dawley(SD)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情况.方法 注射以豚鼠脊髓匀浆-完全福氏佐剂制备的完全抗原,辅以百日咳疫苗加强诱导,复制Wistar大鼠和SD大鼠EAE模型,比较两组大鼠EAE的神经症状及中枢神经不同部位病理学改变.结果 Wistar大鼠组发病数、潜伏期、发病达峰时间以及神经症状最高评分分别为9/12、12.33±1.37、15.17±3.19、1.33±0.41;SD大鼠组分别为11/12、15.88±0.64、18.63±1.52、3.13±1.89;两组大鼠相比,SD大鼠EAE潜伏期延长(P<0.01),达峰时间相应推迟(P<0.05),但神经症状较Wistar大鼠严重(P<0.05);病理结果显示,两组大鼠CNS均以脑干病理改变最为严重,而大脑病变最轻,SD大鼠总体中枢系统炎症改变较Wistar大鼠严重(标准评分P<0.01,血管套计数P<0.05).结论 SD大鼠EAE与Wistar大鼠EAE比较,发病过程很相似:发病率接近,中枢炎症病理改变相仿,两者均以脑干炎症变化最严重;略有不同点是:SD大鼠EAE发病潜伏期较长(P<0.01),神经症状较严重(P<0.05),总体中枢炎症改变较为严重.故SD大鼠也是制备EAE模型的理想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0.
泡状棘球蚴感染大鼠排斥同种异体移植心脏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用 SD大鼠对 Wistar大鼠心脏移植模型 ,观察大鼠感染泡球蚴后 ,免疫系统的变化对移植心脏的影响。方法 :16只健康的 SD大鼠心脏作供心 ,8只未感染泡球蚴的 Wistar大鼠及 8只感染泡球蚴的 Wistar大鼠作受者。建立 SD大鼠对 Wistar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分组 :(1)对照组 :SD大鼠→ Wistar大鼠 (未感染泡球蚴 ) (n =8) ;(2 )泡球蚴组 :SD大鼠→ Wistar大鼠 (感染泡球蚴 ) (n =8)。 结果 :感染泡球蚴组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时间为 (11.63± 6.0 2 ) d,对照组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时间为 (6± 0 .5 3 ) d,感染泡球蚴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对照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泡状棘球蚴感染能造成 Th2 类细胞因子偏移 ,从而有利于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 ,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可能是造成移植排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诱导新生大鼠免疫耐受。方法:将 2.5 x 107个 Wistar大鼠脾淋巴细胞通过胸腺途径注射给 新生SD大鼠,4-6周龄时取其脾淋巴细胞与Wistar大鼠脾淋巴细胞(20 Gy照射)进行混合培养,作氚标记并测定 放射强度。结果:实验组放射强度平均为(10.85±2.56)Bq;对照组为(24.82±5.44)Bq,2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01)。结论:新生期大鼠胸腺内接种同种脾淋巴细胞可以诱导其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2.
新生大鼠同种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诱导新生大鼠免疫耐受性。方法实验组新生SD大鼠胸腺内接种成年wistar大鼠2.5×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尾静脉预输注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在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中的作用。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未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注射组(非照射组)、经紫外线照射的脾细胞注射组(照射组)两组,每组10只。未照射组注射未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照射组注射经紫外线照射的脾细胞,7d后移植供体神经。术后7d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查,术后8W行移植神经组织学检查。结果:照射组CD4^+百分率、CD4^+CD8^+比值较非照射组明显降低(氏O.01,P〈0.05),CD8^+百分率较非照射组明显升高(P〈0.01)。组织学检查显示,照射组的再生神经较非照射组多。结论:尾静脉内注射经紫外线照射的异基因脾细胞可诱导对异体神经移植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通过门静脉注射C_(57)BL/6J小鼠脾细胞,在成年BALB/c小鼠体内诱导出供体特异的细胞免疫反应抑制,BALB/c小鼠对C_(57)BL/6J小鼠的迟发型过敏反应(DTH)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均受明显抑制,但对第三者的DTH和MLR反应均保持正常。机制研究表明,这种供体特异的免疫抑制与抗原特异性抑制细胞的产生有关,该抑制细胞的作用受MHC限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dr-1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可行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为肝移植供体,另选雌性SD大鼠20只为异基因肝移植受体,随机分为mdr-1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肝移植组(A组)和单纯肝移植组(B组).雌性Wistar大鼠10只为同基因肝移植受体(C组).比较A、B两组大鼠肝移植术后1周生存率、生存状况、生存时间,以及移植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 C组大鼠生存时间均达60 d以上,A组为(31.2±4.9)d,明显高于B组[(12.1±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理组织切片可见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肝内单核细胞浸润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汇管区;A组移植肝内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C组基本无排斥反应,接近正常肝组织.结论 mdr-1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可明显减轻大鼠肝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Nowadays 180 million people suffer from dia-betes mellitus in world. An exogenous insulininjection has been the gold standard treatment fortype I diabetic patients, which is complicated andcould never completely correct the underlying loss ofislet cells and the resulting unregulated glucose lev-els. Islet transplantation seems to be an almost idealtherapy for insulin-dependent patients [1]. However,in isolate islet transplants the early clinical islet graftloss in 1 month is 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来源的大鼠同种异体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及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与同种异体颗粒骨复合后治疗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1,25-(OH)_2D_3及复方丹参对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大鼠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以雄性SD大鼠为供鼠.雌性Wistar大鼠为受鼠,40只受鼠随机分成aGVHD组及干预组,干预组包括1,25-(OH)_2D_3组、复方丹参组、两约联合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T细胞亚群(CD4~+、CD8~+)和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的变化.结果 当aGVHD表现较明显时,CD4~+、CD8~+增高,以CD4~+增高为主,与移植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方案处理后CD4~+、CD8~+增高的幅度较aGVH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D4~+更为明显;动态监测显示与Th1相关的细胞因子IL-2、IFN-γ在各干预组呈下降趋势,与Th2相关的细胞因子IL-10呈上升趋势,均在第21天变化较为明显,与第0天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IL-4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1,25-(OH)_2D_3及复方丹参能够降低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具有调节Th1/Th2平衡,抑制Th1的增殖及功能发挥,促进Th2细胞增殖,发挥免疫耐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证大鼠胃体组织肌球蛋白轻链(MLC)蛋白与mRNA表达及脾虚1号方的干预作用。方法 60只7 d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FD脾虚证模型组(n=50)。正常组给予2%蔗糖溶液灌胃,FD脾虚证模型组给予0.1%蔗糖碘乙酰胺溶液灌胃,0.2 m L/(只·d),连续6 d。FD脾虚证模型组正常饲料喂养至6周龄后叠加改良小平台站立,连续14 d。造模结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多潘立酮组、脾虚1号方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连同正常组,分别给予蒸馏水10 m L/(kg·d)、多潘立酮3.125 mg/(kg·d)、脾虚1号方1.275、2.550、5.100 g/(kg·d),灌胃14 d。采用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胃体组织MLC蛋白及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免疫组化检测模型组大鼠胃体肌层MLC蛋白定位表达降低;Western blot检测模型组胃体组织MLC蛋白表达量降低;RT-PCR检测模型组大鼠胃体组织MLC mRNA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免疫组化检测脾虚1号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胃体肌层MLC蛋白定位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Western blot检测脾虚1号方中、高剂量组大鼠胃体MLC蛋白表达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检测脾虚1号方高剂量组MLC mRNA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D脾虚证模型大鼠存在胃体组织MLC蛋白及基因表达的降低,而脾虚1号方能够上调MLC蛋白及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