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肺癌伴恶性胸水1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经病理证实的肺癌伴恶性胸水172例,其中腺癌占66.3%,未分化细胞癌占16.9%,鳞癌占10.5%,鳞腺混合癌占1.2%,浆细胞肉瘤占0.6%,未定型癌占4.7%。胸水癌细胞检出率为69.2%,其中血性胸水检出率为82.5%,黄色胸水检出率为57.6%。胸膜活检占50.0%,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占47.1%,均经病理学证实。文内对肺癌X线征象及胸水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癌伴恶性胸水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  57例肺癌伴恶性胸水患者,手术治疗组29例,按手术、免疫、化疗序列施治;非手术组28例,按免疫、介入或化疗、放疗序列施治。结果 手术组的29例胸水全部消失,平均生存期>14个月;非手术组的28例中24例胸水消失或基本消失,4例明显减少,平均生存期>9个月。结论 手术消除原发病灶减少了肿瘤负荷,减少或推迟了远处转移,可有效消除胸水,控制胸膜病变。介入治疗除局部药物高浓度外,还能闭塞肿瘤滋养血管,定期更换化疗方案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肺癌晚期伴胸水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伴恶性胸水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57例肺癌伴恶性胸水患者,手术治疗组29例,按手术、免疫、化疗序列施治,非手术组28例,按免疫、介入或化疗、放疗序列施治。结果手术组的29例胸水全部消失,平均生存期〉14个月;非手术组的28例中24例胸水消失或基本消失,4例明显减少,平均生存期〉9个月。结论手术消除原发病灶减少了肿瘤负荷,减少或推迟了远处转移,可有效消除胸水,控制胸膜病变,介入治疗局部药物  相似文献   

6.
恶性胸水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征候.由于胸水的产生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循环功能紊乱,严重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不断探索和应用各种方法来抑制胸水的产生,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近年来我院采用无菌蒸馏水、卡铂和放射性P32综合治疗恶性胸水6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1993年 4月~ 1997年 6月 ,笔者采用白细胞介素 2 (IL 2 )加顺铂 (DDP)加地塞米松经胸腔内注射综合治疗恶性胸水 60例 ,与同期单用顺铂治疗的 60例作疗效比较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2 0例均经病理学证实为恶性肿瘤伴癌性胸水患者。男 68例 ,女 52例 ;年龄 2 8~ 76岁 ,其中乳腺癌 4 0例 ,肺癌 4 0例 ,淋巴瘤 18例 ,其它恶性肿瘤 2 2例。胸水位于右侧 78例 ,左侧 4 2例。血性胸水 84例 ,浆液纤维性胸水 36例。符合下列条件者入选本项研究 :①临床上有明显胸腔积液体征并伴胸闷、胸痛等症状 ,经X线胸片、B超探查…  相似文献   

8.
铜绿假单胞菌制剂治疗肺癌伴恶性胸水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胸腔积液是肺癌晚期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我科对2005年6月-2007年12月住院的40例肺癌伴恶性胸水患者采用铜绿假单胞菌制剂胸膜腔内注入,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恶性胸水的治疗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以肺癌并恶性胸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均经B超检查,胸水引流彻底或治疗后1个月评估不良反应及气促症状、血气分析及胸水的疗效。结果:80例患者中,6例发生胸膜不良反应,均无严重后果;术后气促症状明显改善者72例(90%);术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改善者49例(61.3%);胸水引流管拔除后胸水得到控制,其中有5例胸水术后1年以上无复发。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处理肺癌合并的恶性胸水简便有效,大多病例可改善症状,少数病例可获长期改善。  相似文献   

10.
腹腔分流治疗恶性胸水1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腔分流治疗恶性胸水10例王堂文毛天训赵凤瑞(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胸外科)1临床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1996年1月~1997年2月,我科采用胸腹腔分流治疗恶性胸水患者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8岁~69岁,平均542岁。经病理...  相似文献   

11.
报告了我科于1989年~1991年对8例顽固性恶性胸水患者先行胸腔闭式引流,待胸水引流干净再用顺铂等药物注入胸腔,对控制胸水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 Karlstorz GMBH生产的双穿刺手术式硬式胸腔镜 ,尽量吸尽胸腔积液后 ,闭锁胸腔 ,同时辅以自拟中药消散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3.33% ,对照组为 38.10 % ;治疗组白细胞下降率为 33.33% ,对照组为 80 .95 % ;治疗组中产生包裹积液者为 4例 ,对照组为 18例 ;治疗组中、重度胸膜肥厚分别为 11例和 2例 ,对照组分别为 2 3例和 11例 ;治疗组 AL T、γ- GT、AL P平均值分别为32 .4 3、4 1、5 2 IU/ L,对照组分别为 88.37、84、115 IU/ L。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胸水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70岁主因左食指外伤后经久不愈2年余,1年前又发现左锁骨上及左腋下多枚淋巴结肿大,行局部手术切除,病理报告:“左食指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近2月双下肢浮肿于2004年10月入院,查体:左锁骨上及左腋下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局部皮肤呈暗紫色。B超:双侧颈部、腋下、锁骨上、腹股沟区多发团块;胸片:右肺上野见2个类圆形高密度影,考虑为转移瘤,并见胸腔大量积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顺铂±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5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为单用顺铂治疗组,B组为顺铂联合rmhTNF治疗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组31例,总有效率(CR+PR)为58.06%。B组23例,总有效率(CR+PR)为86.96%。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两者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86,P=0.021)。结论 rmhTNF与顺铂具有协同作用,两药联合胸腔内注射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其疗效优于单用顺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消水扶正膏联合胸腔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3个月复发率、生活质量(KPS)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消水扶正膏局部外敷联合胸腔内灌注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胸腔灌注治疗组(对照组),按照疗效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胸水治疗临床疗效,以3个月复发率,生活质量(KPS)、不良反应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5.6%,对照组有效率为53.4%,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KP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不良反应、3个月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水扶正膏局部外敷联合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水可以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恶性胸水疗效确切,可作为恶性胸水综合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17.
程志强 《疑难病杂志》2005,4(6):323-325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胸腔转移或原发性胸腔恶性肿瘤所致,约占全部胸腔积液的18.7%~35.2%。最常见的是肺癌、乳腺癌、卵巢癌、淋巴瘤、胸膜间皮瘤等。临床上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出现胸腔积液即意味着病变已局部转移或全身播散,病变已到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又因为积液量进行性增多,且发展迅速,可对肺部产生机械性压迫从而使肺容量减少致肺不张和/或肺部反复感染,产生呼吸困难、咳嗽、胸痛、胸闷等呼吸、循环障碍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即可危及生命。1中医学对恶性胸水的病因病机认识恶性胸水可归属为中医的“悬饮”范畴。其发病原因,可…  相似文献   

18.
恶性胸水较顽固,以往我们采用单纯的胸腔抽液或其它单一的方法治疗难以控制。1989年以来,我们对恶性胸水进行了综合治疗,改善了病人局部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  相似文献   

19.
恶性胸水的局部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胸水多少 ,一旦确诊为恶性 ,不管原发病是否确诊或是何器官、何系统肿瘤 ,均提示为肿瘤晚期。因此 ,除根据患者情况积极全身治疗外 ,同时进行胸腔内局部治疗 ,能起到减轻或消除疼痛、压迫症状 ,提高改善生存质量 ,减轻痛苦 ,延长生存期的作用。几种胸腔内局部治疗方法 ,介绍如下。1 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  抗癌药已广泛用于恶性胸水的胸腔内化疗。其优点是除在胸壁两层胸膜间产生化学性炎症 ,导致胸膜粘连、胸膜腔闭塞、固定 ,达到控制胸水外 ,还具有抗癌作用。实验表明腔内给药 ,局部药物浓度高 ,能较好发挥抗癌作用 ,但药物一般只能…  相似文献   

20.
<正>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997年6月到1999年2月本院收治18例恶性胸水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其中原发性肺乳头状腺癌8例,原发性肺鳞状细胞癌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肺、胸膜转移4例,患者年龄36~68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