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远期预后的危险性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筛选其中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08例患者随访平均时间(41.67±3.20)月,其中死亡44例,占40.74%。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复杂程度、原发病有器质性病变、术前合并症、术后严重并发症、心功能差、舒张末期左室内径大、左心室射血量低、体外循环时间较长等均为患者手术治疗后潜在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病患者经瓣膜置换术后存在较多危险性因素对预后造成影响,因此手术治疗后需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给予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母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3年3月至2002年9月期间总院和五所分院妇产科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本组新生儿未发现畸形,母婴均未死亡,并发心力衰竭2例、心律紊乱1例.2、选择剖宫产20例,术后无并发症.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如心功能正常或心功能Ⅰ~Ⅱ级可安全渡过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剖宫产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妊娠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3.
重症心脏瓣膜病是指巨大左室或小左室并发心源性恶液质及多脏器功能不全者,或伴有多次手术及合并手术(如同期冠脉搭桥术等)者,据国内外报道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病死率高达5%~10%。自2000年8月至2003年9月,作者共收治重症瓣膜病38例,疗效满意,现将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与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术后3例患者死亡,4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手术后患者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房内径(LAD)均较手术前降低(P0.05);年龄50岁、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为III级或IV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存在窦心性心律、LVEDD80 mm、LVEF50%、LAD60 mm以及体外循环时间108 min是导致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形态、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率;但由于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级或IV级、术前存窦性心律失常等因素或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较多,因此术前需加强心电图检查,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1994年7月至2002年9月,共为42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了人工瓣膜置换术,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心脏瓣膜病主要为先天性病变合并瓣膜病变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对于小儿心脏瓣膜病首先应考虑瓣膜成形,对于无法修复重建、成形失败或经成形后复发的瓣膜病变应该考虑行瓣膜置换术。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期间完成8例14岁以下小儿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本文对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12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外科术前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庆地区近年来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病率以及预测指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12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临床资料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心脏瓣膜病中104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例为82.3%,并发冠心病的患病率为5.55%。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阳性预测指标为年龄。结论心脏瓣膜病的病因仍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合并冠心病的患病率较低。无多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合并存在时,选择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能更符合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
李小燕   《中国医学工程》2014,(7):133-133
目的探索超声诊断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心脏瓣膜的形态以及瓣膜的运动情况,常规测量患者心脏大小及心脏功能。结果被确诊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50例患者,主要表现为瓣膜钙化及关闭不全,而狭窄较少见,而且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中又以主动脉瓣病变较为常见,心脏形态和在左心房的扩大和左室舒张功能的主要变化功能降低。结论超声可以检测和鉴别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在临床治疗上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危重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取得重大进展  我校长海医院胸心外科对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基础方面研究影响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疗效的两大主要难题——心功能不全和肺动脉高压的机制 ,最终揭示了风心病心肌功能不全的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并在国内最早系统地提出了危重心脏瓣膜病的标准和风心病巨大心脏的病理分型。在临床方面 ,主要研究提高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疗效的关键措施和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的系统经验 ,自 1985年至 1999年 ,共施行各类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 813例 ,在国内最早开展了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室、小左室合…  相似文献   

10.
鲁进  尹伶  黄汉平 《中国热带医学》2019,19(11):1072-1076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分析肺结核病与心脏瓣膜病之间是否有关联,早期评估结核病对心脏瓣膜病的影响,及时治疗,从而降低心脏瓣膜病发病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鄂州市第三医院2015年1月—2018年2月住院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分层抽样方法从结核科抽取住院患者425例作为观察组,从心血管科抽取37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心脏多普勒三维彩超检查,统计患者心脏瓣膜病发生情况,依据各年龄组调查分析结果,同时分析初治和复治肺结核病与心脏瓣膜疾病之间的关联,以及通过比较入院查痰涂片阳性与阴性的患者与心脏瓣膜病的关联。结果 结核科心脏瓣膜病发生率48.24%(205/425)低于心血管科患者心脏瓣膜病发生率54.05%(200/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科11~60岁心脏瓣膜病累积发生频率Σf 46.35%较心血管科Σf 22.50%高。从结核科取中青年组(18~55岁)16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显示有心脏瓣膜病者68例,无心脏瓣膜病者98例,复治肺结核患者心脏瓣膜病发生率为55.88%(38/68),与初治肺结核病的30.61%(30/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结核病是心脏瓣膜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OR=2.87, 95%CI 1.52~5.41);肺结核患者中痰涂片阳性者心脏瓣膜病发病率为45.10%(23/51),与痰涂片阴性的39.13%(45/1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结核菌活动对于心脏瓣膜病形成存在一定的关联(OR=1.28,95%CI 1.10~1.49)。结论 心脏瓣膜病老年多发,而结核病是心脏瓣膜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68-70
目的探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应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结果60例患者术后死亡2例(3.33%),出现并发症情况42例(70.00%),其中23例(38.33%)是室性心律失常,通过术后15 d的观察,患者心脏形态及功能指标明显降低。通过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VEDD80 mm、LVEF50%、LAD60 mm、年龄50岁、体外循环时间108 min、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非窦性心律、NYHAⅢ级或Ⅳ级与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是引起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非窦性心律、NYHAⅢ级或Ⅳ级是引发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临床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应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形态及心功能,术后早期死亡率较低,提高了患者远期的生存率。术前非窦性心律、NYHAⅢ级或Ⅳ级是引发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能会增加患者远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人造心脏瓣膜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手段,人造心脏瓣膜的研制可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Hufnage最早开始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于1952年首次应用甲基丙烯球人造瓣膜缝置于降主动脉以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虽然失败,但是人类第一次大胆地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尝试。1960年9月21日Starr首次应用笼球型瓣膜替换二尖瓣获得成功,揭开了心脏瓣膜病治疗的新纪元,同年  相似文献   

13.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10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1,自引:13,他引:48  
目的 探讨完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报告1032例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997年11月至2000年9月间。改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建立同期左心房左心室引流和综合序贯排气技术,改善手术野显露,完善术中排气,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1032例,男503例,女529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714例,心脏瓣膜病318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率为2.33%(24/1032),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死亡率2.7%(19/714),心脏瓣膜病手术死亡率为1.6%(5/318)。全组无体循环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可有效减轻低温和血再灌注对心脏等脏器的损伤作用。有利于避免术中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风湿性心瓣膜病时间长、病变严重、瓣膜失去功能,病人生命时刻受到威胁。瓣膜置换术能挽救生命,而且可以恢复心脏功能。我科自1980年1月~1983年9月施行瓣膜置换手术2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在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00年5月~2005年5月18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135例行三尖瓣成形术,37例进行左房折叠术,围术期采用营养支持疗法。结果:182例患者中在院死亡5例,死亡率2.7%。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5例,随访151例,死亡1例。结论:科学的应用营养支持方案,可以明显地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更好的为心脏瓣膜病患者护理提供科学方法。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8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我院采取科学细致的护理,37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转院。讨论:科学的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使发病的危险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患者1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种类、心脏瓣膜生理状态。结果经诊断,369例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且以主动脉瓣钙化为主,年龄越大的患者其心脏瓣膜钙化或纤维化表现越为严重,二尖瓣病变患者与主动脉瓣钙化相比较少;并且,所检患者多伴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对患者心脏瓣膜厚度、心脏瓣膜疾病类型、回声强度、返流程度进行检测,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患者的相关临床经验以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学习和研究了解,分析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房颤、早搏、传导阻滞、左房扩大、左室肥厚、心脏杂音以及心功能不全等,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结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属于年龄性变化心脏疾病,对于此类患者要注意对其加强超声检测、注意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1970年1月~1989年12月儿童风湿热住院病儿108例,分70年代和80年代两组,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80年代占同期住院人数比例显著低于70年代(P<0.01);发热病儿减少(P<0.05);心脏受累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1);80年代病儿起病更缓慢,症状隐匿,缺乏典型性。但即使80年代慢性心瓣膜病的发生率仍达13.9%。提示风湿热仍是儿童慢性心瓣膜病的重要原因,仍应重视儿童风湿热,尤其是不典型者,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以免引起心脏的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与心律失常关系,提高对老年心律失常原因的认识.方法 分析12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检查而确诊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全部患者首先根据病史、系统体格检查、心电图、24h 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资料完全排除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他继发性心脏瓣膜病.结果 120例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共发生心律失常者92例,发生率为76.7%;心律失常类型发生前三位分别为室上性心律失常(50.0%)、传导阻滞(26.1%)、室性心律失常(14.1%).结论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有关,其病变心肌的扩张、钙化涉及传导系统是老年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