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3月80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CVS发生率、患者预后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CVS的发生,提高临床预后和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16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病情观察、三高疗法观察及护理、引流管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以预防CVS。结果:本组46例患者出现症状性CVS,占39.66%。其中44例经术后积极的抗血管痉挛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2例患者合并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随访3~12个月,生活完全自理87例,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肌力下降或语言障碍而协助生存者19例,长期植物状态生存8例。结论:术后早期进行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及护理是降低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伤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8例急诊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症状性CVS的患者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脑池内置管护理和用药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结果本组有32例发生症状性CVS,经治疗后25例恢复良好,5例中度残疾,2例持续昏迷自动出院。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16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病情观察、三高疗法观察及护理、引流管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以预防CVS.结果:本组46例患者出现症状性CVS,占39.66%.其中44例经术后积极的抗血管痉挛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2例患者合并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随访3~12个月,生活完全自理87例,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肌力下降或语言障碍而协助生存者19例,长期植物状态生存8例.结论:术后早期进行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及护理是降低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伤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柴永萍  刘斅淑  辛静萍 《全科护理》2016,(29):3074-3076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随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血管痉挛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管痉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动脉瘤术后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77例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夹闭组79例和栓塞组9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脑血管痉挛情况。结果:栓塞组预后良好明显高于夹闭组,致死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夹闭组(P<0.05);夹闭组轻度、中度、重度血管痉挛发生率均高于栓塞组(P<0.05)。结论: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致残率、致死率,减轻术后脑血管痉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患者术后延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实验组出院后延伸护理采用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对照组出院后延伸护理采用传统责任护士电话随访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一年内遵医行为情况、血压控制情况、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及再次发生颅内动脉瘤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血压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及再次发生颅内动脉瘤率明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下的延伸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它能使颅内动脉瘤夹闭患者保持良好的遵医行为,从而降低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动脉瘤破裂术后病人脑血管痉挛防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破裂动脉瘤术后患者236例,将2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8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118例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两组病人CVS发生率:观察组39.8%,对照组59.3%;CVS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9.9%;Glasgow昏迷评分情况比较:入院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出院时13~15分实验组64.4%,对照组42.4%。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早期预见、发现脑血管痉挛,有利于提前采取医疗、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了aSAH后的CVS的发生,降低了CVS发生率,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法舒地尔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法舒地尔治疗,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术后脑功能保护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脑功能保护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法舒地尔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期间,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患者基本资料及复发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夹闭术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本院收治的10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共有19例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占比18.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距手术时长、蛛网膜下腔出血次数、术前白细胞计数、合并基础疾病、术后钙离子拮抗剂使用情况及Fisher分级是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夹闭术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sher分级、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次数是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夹闭术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isher分级、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次数是颅内动脉瘤患者夹闭术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临床上医护人员须结合以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及预防措施,以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提升其治疗及康复效...  相似文献   

11.
12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报告了12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脑血管痉挛(CVS)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脑池内置管的护理和用药护理,重点做好三高疗法护理,即严格调控血压,维持高血容量、高血液稀释度,同时密切观察是否发生三高疗法并发症.本组有3例发生CVS,经治疗后2例恢复良好,1例持续昏迷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NP)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86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CNP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病人实施CNP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采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ERAS方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GOS评分、住院时间、自理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GOS评分、自理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ERAS方案有利于减少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功能恢复,同时获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我院对3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利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进行术前、术后反复的大脑中动脉榆查,结合颈内动脉入颅段血流动力学参数,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及大脑前循环脑血流量变化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18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手术中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并调查患者对围手术期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较,实验组术后1d焦虑程度和术中血压、心率较低,围手术期满意度则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缓解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焦虑情绪,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脑池内灌注尼卡地平治疗CVS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脑池内灌注尼卡地平(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破裂脑动物瘤术后CVS(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并探讨脑池内灌注尼卡地平的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期手术治疗的破裂脑动脉瘤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患者术中瘤蒂夹闭后,于视交叉池内管,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不同剂量尼卡地平持续脑池灌注,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所有病例均行TCD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率(MCAVm)来评价CVS,并于术后3月时评价病人的预后,结果脑池内灌注尼卡地平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平均MCAVm值均低于同时期对照组平均MCAVm值,而12mg组,18mg组的平均MCAVm值低于6mg组,对比各剂量组副反应的发生率,12mg组中头痛,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低于18mg组,术后3个月随访,提示尼卡地平脑池内灌注能改善CVS患者的远期预后,结论:脑池内灌注尼卡地平对CVS有确切的疗效,24小时内脑池持续灌注尼卡地平12mg较为合适,且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变化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海口市人民医院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CVS分组,其中29例发生CVS为CVS组,并根据脑血管直径缩短程度评估CVS严重程度,其中轻度CVS组12例,中度CVS组10例,重度CVS组7例;另51例未发生CVS为nCVS组。术前、术后1、3、7 d采血,依次检测所有患者血清Hcy、SICAM-1及MMP-9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血清Hcy、SICAM-1及MMP-9与CV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nCVS组术前、术后1、3、7 d血清Hcy、SICAM-1及MMP-9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S组术后3、7 d血清Hcy、SICAM-1及MMP-9较术后1 d升高,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S组术后3、7 d血清Hcy、SICAM-1及MMP-9显著高于nCV...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脑血管痉挛的措施。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6年5月期间所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10例。所有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采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发生脑血管痉挛的20例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根据年龄、性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次数、以及Fisher分级作为分组标准,计算不同组别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差异。结果年龄≤50岁、蛛网膜下腔出血2次、Fisher分级Ⅱ级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80.00%(16/20)、75.00%(15/20)、65.00%(13/20),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蛛网膜下腔出血2次、Fisher分级Ⅱ级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有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50岁、蛛网膜下腔出血2次、Fisher分级Ⅱ级患者均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需术前对患者风险程度、术后并发症危险性进行准确评估,加强围术期全面监测与护理,以达到预防脑血管痉挛事件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徐丽  张维珍  张行泉  张小林   《护理与康复》2017,16(5):439-441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90例神经外科行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患者术后平均卧床日及平均住院日。结果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护理效果,而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减少,平均住院日及卧床时间缩短(P0.05)。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法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48例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通过收集48例SAH后CVS患者,研究SAH后CVS的高危患者、重点观察时段、先兆症状,进行预见性地观察及护理。结果:脑血管造影、TCD诊断CVS及Fisher分型型患者临床上更易发生脑血管痉挛,出血次数和严重程度与症状性CVS相关,SAH出血后或术后一周后为重点观察时段。结论:对SAH后脑血管痉挛高危患者应进行预见性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