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诊床旁B超在外伤急诊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活、生产中的外伤事故日益增多 ,B超在急诊室 ,普外科 ,ICU等科室患者床旁协助临床诊断治疗 ,已成为外伤急症最有效的诊断措施之一 ,本文总结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急诊床旁超声检查诊断结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全部来自我院急诊室及临床各手术科室的急诊或住院患者 ,共 6 70例 ,其中男 4 5 3例 ,女 2 17例 ,年龄 2~ 75岁 ,平均 5 1.3岁。床旁B超检查所用仪器为ALOKA -SSD - 6 30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为 3.5MHz。1.2 急诊床旁B超检查 自接受检查申请到进行B超检查时间在 …  相似文献   

2.
张景灿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662-1663
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RICU)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今后的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RICU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9例和同期普通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RICU患者曲霉菌感染、热带念珠菌以及光滑念珠菌感染比例较普通病房组高(P<0.05),RICU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病死率较普通病房高(P<0.05)。结论 RICU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高,且以曲霉菌、热带念珠菌以及耐氟康唑的光滑念珠菌感染为主,临床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加强治疗病房(RICU)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安钢职工总医院RICU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呼吸系统疾病占42%,心血管系统疾病占46%,恶性肿瘤占12%。真菌检测中,81.5%为念珠菌属感染,高于曲霉菌属感染的18.5%(P<0.05),念珠菌属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是热带念珠菌,曲霉菌属中以烟曲霉为主。患者经相应处理后,治疗有效率仅为52%。结论 RICU患者易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存在较高的病死率,以曲霉菌、耐氟康唑的念珠菌感染为主,需及早发现,及时采取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急诊床旁B超的应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柳  何明智  张凤英 《中外医疗》2010,29(29):174-174
目的探讨床旁B超在急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急诊病人床旁B超的诊断准确率及阳性率。结果床旁B超在急诊中的诊断符合率92%。结论床旁B超检查对疾病的确诊大有帮助,且有利于快速诊断,为临床提供手术依据及处理方案,是首选而重要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中患者出现谵妄的临床特征、病因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EICU呼吸组住院期间出现谵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随机抽取相同例数未出现谵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总结比较分析。结果住院期间出现谵妄的患者共42例,谵妄发生率为7.5%(42/563)。所有出现谵妄的患者均合并3种以上疾病,以肺部感染、高血压、冠心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及低钠血症多见,50%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有创/无创)。谵妄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均为11.9%(5/42)。与对照组比较,谵妄组住院时间长[14(11)d比12(11)d,P〉0.05],住院费用高[28 389(58 999)元比19 373(21 457)元,P〈0.05]。42例谵妄患者中发现由原发基础疾病引起的谵妄占52.4%(22/42),药物因素引起的谵妄占9.5%(4/42),由ICU环境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谵妄占38.1%(16/42)。结论针对ICU谵妄的原因,去除相关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进行综合治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本院急诊超声诊断的妇产科急腹症病例 10 9例 ,与临床确诊结果对照 ,总结超声检查妇产科急腹症的声像图表现 ,并将其中误诊原因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0 9例妇产科急腹症中 ,年龄 16 -5 5岁。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突发性下腹疼痛 ,部分伴恶心、头昏、休克、发热等。病程 2小时 - 3天。检查结果 10分钟以内完成。1.2 仪器 :仪器采用美国RTfino2 0 0 0型及日立EUB4 2 0型实时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 3 5MHZ。检查前适度充盈膀胱 ,病情危重而膀胱不充盈者向膀胱内灌注 0 .9%NS…  相似文献   

7.
詹勤  李权 《浙江医学》2003,25(9):574-574
B超检查在急诊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自2000年以来将B超检查用于眼科急诊 ,在眼球异物检出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1对象以眼部外伤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共21例 ,男性15例 ,女性6例;年龄3~42岁 ,平均 (23±11)岁;病程1~4h,平均 (2.5±0.3)h。均经眼科检查疑诊眼球异物 ,临床表现为角膜穿孔、巩膜穿孔、前房积血、晶体混浊、眼球塌陷以及视力障碍等。1.2方法采用美国百胜公司AU3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0MHz。检查时患者仰卧闭眼 ,涂藕合剂。按常规方法扫查双侧眼球。同时作眼球CT检查19例。…  相似文献   

8.
9.
【摘要】目的 研究小儿肺炎的B超声像特点及肺部B超检查对小儿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06月本院儿童呼吸内科住院的148例肺炎确诊病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住院的50例非肺部疾病患儿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肺部B超声像学特征。以肺部X线检查为参照标准,比较肺部B超检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出现异常肺部B超声像者145例,其B超声像学征象主要包括胸膜线异常、A线消失、B 线出现及肺实变等。在研究组中肺部B超检查与肺部X线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B超检查对诊断小儿肺炎的敏感性为97.97%、特异性为94.00%,准确性为96.96%。当胸膜线异常、A 线消失、B 线出现同时存在时,对诊断小儿肺炎的敏感性为97.97%、特异性为94%、准确性为96.96%。结论 肺部B超检查对于小儿肺炎的诊断准确可靠,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指导临床工作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内气管插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ICU内重症患者床旁气管插管的特点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适宜的插管时机和策略。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内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共105例床旁气管插管中资料完整的42例患者,总结插管成功次数、时间及插管并发症。医师预先评估有插管指征并作插管准备者24例为计划插管组,因病情突变或意外拔管作紧急气管插管者18例为紧急插管组。结果 42例患者中1次插管成功率较低,仅为57.1%;插管并发症多,药物诱导致低血压19例(45.2%),低氧21例(50.0%)。计划插管组平均插管次数(1.71±1.12比2.67±1.75)、2次以内插管成功率(87.5%比61.1%)、低氧并发症发生率(29.1%比77.8%)均优于紧急插管组(P均0.05)。结论 ICU内气管插管难度大,并发症显著。预先评估病情进展趋势主动插管可提高紧急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时间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严重腹部创伤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用创伤评分法(AIS—ISS)评分的意义,对全身多种生理功能及生化指标等进行重症监护和加强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至2007年在EICU治疗严重腹部创伤72例。其中合并多发伤占66.66%。仅有腹部创伤AIS≥3分,多发伤ISS的分值≥16分的占87.25%,以上病例均是做相应手术处理后需呼吸机支持呼吸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给予循环、呼吸等多种监测仪的监测和加强治疗及高质量的护理。结果治愈64例,死亡8例,病死率11.11%。其中早期死亡4例,是合并严重颅脑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期死亡4例是因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①迅速查明受伤部位及器官,用AIS—ISS评估其损伤的严重程度,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部位伤。②充分发挥EICU各监测仪的优势,给予高质量的护理,在重要脏器功能出现异常早期及早发现并予以纠正,可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孙建锋 《吉林医学》2012,33(25):5444-5445
目的:通过对ICU患者中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患者进行肺部的B超检查和床旁胸片检查,对比B超检查对肺间质疾病的诊断效果。方法:对收治的45例ICU患者中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6例)和急性心源性肺水肿(19例)的患者分别进行肺部B超和床旁胸片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种结果经专业医师的判断,B超检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床旁胸片检查。结论:对于肺间质疾病的诊断方面,B超检查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床旁胸片检查,可在临床诊断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进行治疗的重症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进行治疗,按照患者的需求给予维生素、补充能量以及矿物质,观察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相关营养指标,并对其营养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76.74%营养良好,对照组患者39.53%营养良好,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营养良好状况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基纳迪克酸酐(MNA)为(17.11±1.85)分,体重指数(BMI)为(31.43±17.95)kg/m2,性激素结合球蛋白(HBG)为(168.34±13.26)g/L,白蛋白(ALB)为(44.21±3.85)g/L,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且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善以及体质量的增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近年来呼吸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R1CU)肺癌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3年3月-2008年7月长海医院(RICU)366例住院肺癌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细菌分离株及耐药监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细菌39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占53.3%,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多见;革兰阳性菌占18.7%,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27.8%。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性,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最低,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RICU肺癌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细菌耐药性严重,并且具有多重耐药性。因RICU肺癌院内感染,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应早期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护士长查房是各个科室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方法或制度,在查房过程中,全体护士均需要严肃对待,以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提高[1-2].尤其对于急诊重症病房来说,患者病情危重,护士在工作中任何微小的差错均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在此背景下,急诊根据具体的查房管理工作需求,构建了地毯式查房模式,并根据查房的结果,加以深入讨论.地毯式查房模式构建和实施后,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完成质量.现总结管理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6.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涛 《重庆医学》2005,34(11):1638-1640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NICU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检出的致病菌株及其耐药特性。结果共分离致病菌306株,其中G-菌229株(74.8%),G 菌69株(22.5%),真菌8株(2.6%)。G-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G 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绝对多数。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分别对G-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保持较高的敏感率,其余抗菌素均耐药严重。结论NICU肺部感染仍以G-菌为主,但G 菌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做好病原菌流行病学和耐药情况监测,可指导合理使用抗菌素;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监护病房(EICU)最常见肺部感染痰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提高对肺部感染的防治水平。方法对125例EICU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致病菌109株,以革兰阴性杆菌(G-菌)为主,共71株占65.1%。前四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2株(20.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4株(12.8%);肺炎克雷伯菌10株(9.2%);鲍曼不动杆菌9株(8.3%)。革兰阳性菌(G 菌)28株,占25.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占14.7%。真菌10株,占9.2%,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6%。结论为有效控制感染,必须实施有效的消毒措施,要特别重视重点环节监控,重点监测检查,设医院感染控制负责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诊床旁B超(Bedside sonography,BS)对钝性腹部损伤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闻144例钝性腹部损伤BS检查、手术及腹部CT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BS(+)112例,BS (-)32例。腹部CT检查108例,剖腹手术88例。BS定性诊断符合率91.7%(132/144),BS定位诊断符合率67.8% (76/112)。治愈124例,死亡20例,病死率13.9%(20/144)。结论:BS是钝性腹部损伤的一种快速、精确的定性诊断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定位诊断价值;BS是对钝性腹部损伤保守治疗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朱昊 《吉林医学》2012,33(24):5271-5272
目的:研究急诊B超检查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0例急腹症患者进行了急诊B超检查,将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了科学的对照分析。结果:在500例急腹症患者中,外伤组共200例,其中由于内脏器官遭受损害而出血的患者共20例,检出率为100%,非外伤组共300例,检测出患有与急腹症相关的疾病的患者共152例,检出率为88.5%。结论:急诊B超检查技术在妇产科和外科急腹症疾病中诊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唐小芳  邓澎  姚蓉  李红  曹钰 《西部医学》2020,32(11):1706-1709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镇静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EICU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需镇静镇痛的1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8年1月1日~2018年7月14日QCC开展前的8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8年7月15日~2018年12月31日QCC开展后的95例患者作为品管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实施品管圈活动。两组均采用重症监护疼痛量表(CPOT)、躁动 镇静评分量表(RASS)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量表(GCS)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量表填写完整性、评分结果一致性、镇静镇痛规范性、镇静镇痛效果目标达成率及病死率。结果 品管圈组的CPOT、RASS、GC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镇静镇痛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品管圈组量表填写完整性、评分结果一致性、镇静镇痛规范性和目标达成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品管圈组患者28天全因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开展QCC活动,既能提高患者镇静镇痛目标达成率,又可提高医护人员填写镇静镇痛量表完整性、镇静镇痛评分结果一致性和规范性及对镇静镇痛相关知识掌握应用的综合能力。加强镇静镇痛管理能改善EICU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