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的站立和行走训练中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6周治疗后,其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步态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重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08年6月到2011年3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步态恢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训练基础上接受减重平板训练仪训练;12周后对两组患者步行功能、10米步行时间、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步行功能、10米步行速度,下肢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步行功能、10米步行时间,下肢运动能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性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减重平板训练仪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能力,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在给予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后穿戴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照组只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4周后积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两组治疗后均有显著效果,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郁悦  宋响  黄莺 《中外医疗》2023,(21):91-95
目的 探究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物理治疗后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常规加早期物理治疗,比较两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生活质量、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步行、下肢运功、日常生活运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结论 在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时,采取早期物理治疗方法,效果较为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及步行、下肢运功、日常生活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疏经通督推拿治疗联合背屈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121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技术为主的治疗,佩戴踝足矫形器;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疏经通督推拿治疗,佩戴踝足矫形器,2组患者均进行8周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躯干下肢运动功能评分、10m最大步行速度(MWS)、步态时间-空间参数及时相参数,以及步行过程中膝关节屈伸角度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2组患者观察指标的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 疏经通督推拿联合背屈踝足矫形器可以纠正膝过伸,改善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训练与普通MOTOmed智能训练相比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普通MOTOmed智能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与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训练。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FAC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8周后FAC步行功能分级情况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相比,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更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膝控制矫形器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膝控制矫形器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记录两组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下肢功能(FMA-L)评分提升至(18.69±3.12)分,与对照组的(12.63±3.14)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评分提升至(64.46±9.03)分,与对照组的(42.21±6.23)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康复治疗中,采用膝控制矫形器,可促进下肢功能恢复,优化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的站立和行走训练中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6周治疗后,其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训练基础上加用踝足矫形器,康复训练3个月后进行评定。步行能力用步行功能评定方法,用足印分析法测定时间距离参数:左右步幅、步频、自由步行速度,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定量表评估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2组患者的步行能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步行能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足矫形器能促进患者步行能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脑卒中偏瘫康复的首要目标是恢复步行能力,其中身体重心和骨盆的异常运动是影响步态恢复是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计划应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测脑卒中患者佩戴踝足矫形器前后步行速度和躯体运动的变化,探讨踝足矫形器对躯体运动和步行能力的影响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 20例可以独立步行10m以上的慢性单侧偏瘫患者,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测佩戴踝足矫形器前后的最大步行速度及躯体运动学参数。 结果 佩戴踝足矫形器前后最大步行速度、身体重心垂直和侧方运动、骨盆前后倾斜和旋转运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佩戴踝足矫形器后步态不对称指数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步行能力分级显著提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行能力的提高与身体重心运动和骨盆旋转运动改善显著相关(P<0.01)。 结论 佩戴踝足矫形器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躯体运动的稳定性并且与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1.
易化技术配合感应电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佳明  陈冬青 《河北医学》2006,12(9):851-854
目的:研究运用易化技术和感应电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影响情况。方法:64例患者为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易化技术加感应电治疗)和对照组(单予易化技术治疗)。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病情稳定后即接受康复治疗。通过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法评定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评定并发症情况。首次评定在接受康复治疗前,再次评定在康复治疗后第10周,由同一医师进行。结果:治疗前两组上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及并发症种类及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2级8例,3级22例,4级17例,5级6例,对照组2级13例,3级27例,4级11例,5级2例。治疗后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种类及数量分别做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明显少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易化技术配合感应电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减少瘫肢并发症,使上肢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加快康复进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bility to daily life,ADL)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USN脑卒中病人41例为观察组(A组),不伴USN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B组),2组采取同样的康复治疗措施。通过治疗前后两组Brunnstrom分级法评定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对2组患者功能康复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B组的ADL积分明显高于A组(P<0.01);治疗后Brunnstrom分级法评定4级以上的比率,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伴单侧忽略脑卒中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较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6):171-174+179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系统对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8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上肢机器人训练,观察组给予虚拟现实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第4周、训练第8周采用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Brunnstrom分期对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后两组STEF评分、FMA-UE评分、MBI评分均呈显著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第4周和训练第8周时的STEF评分、FMA-UE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第4周、第8周和对照组训练第8周Brunnstrom分期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第4周、第8周时的Brunnstrom分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现实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系统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其应用效果优于单独上肢机器人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踝足矫形器(ankle-foot orthosis,AFO)的早期干预治疗在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影响中的作用.方法 将80例脑卒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早期AFO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入院24 h内对两组的患侧踝关节背伸活动度、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初次评定.对照组给于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早期卧床时开始使用轻型高温热塑AFO,每日至少佩戴12h.每月治疗后再次进行评定,12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患侧步频、l0m自由步行速度、患侧跨步长进行最后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10m自由步行速度[治疗组(0.58±0.31)m/s,对照组(0.30±0.21)m/s]、步频[(治疗组(82.50±4.31)步/m,对照组(51.30±5.21)步/m]、踝关节背伸活动度[治疗组(32.32±5.47)°,对照组(12.56±5.1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组(75.21±15.23),对照组(43.52±12.37)]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AFO的早期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中枢性促进(Brunnstrom)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后患者的疗效,观察其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营口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行康复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基础康复训练和醒脑...  相似文献   

16.
杨宜  舒世琼  鲍同柱 《河北医学》2012,18(10):1363-1366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对于儿童矫形生理学影响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脑瘫患儿67例,分为实验组35例,对照组32例,对两组患者矫形生理学影响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经4个月治疗,实验组在各个平面对运动和痉挛的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GMFM评分为(141.83±22.55)分,对照组为(101.27±14.33)分,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踝足矫形器能有效改善患者在各个平面上对运动和痉挛的控制情况,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按Brunnstrom分期强化运动疗法预防脑卒中偏瘫后膝过伸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除常规运动疗法外并按Brunnstrom分期针对引起膝过伸的众多环节因素强化运动疗法进行预防性训练,对照组30例仅进行常规运动疗法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膝过伸的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2组患者的Holden功能性行走分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提高(P〈0.05),2组治疗后的Holden功能性行走分类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Brunnstrom分期强化运动疗法预防脑卒中偏瘫后膝过伸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健侧上肢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侧上肢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重点进行患侧上肢治疗训练,观察组着重健侧上肢的功能、精细协调、控制能力等训练,对患侧上肢主要予以保护,注意体位的摆放和感觉的输入。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进行FIM评分及患侧上肢Brunnstrom分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I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对照组的FI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患侧上肢Brunnstrom分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两组训练方法均能改善早期偏瘫患者的功能,但健侧上肢训练对改善早期偏瘫患者的功能独立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作业治疗中强化以感觉刺激为导向的易化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软瘫期及痉挛期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在作业治疗中强化运用Brunnstrom技术、Bobath技术、Rood技术、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通技术等易化技术,尤其强化应用其中的感觉刺激成分,通过口令、刷擦、轻拍、按压、挤压、牵伸、冷水、温水、抗阻、控住等措施刺激视听觉、浅感觉、本体感觉、复合感觉等多感觉通路,治疗12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上肢部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周、12周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进行评分,采用功能活动问卷(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ary, FAQ)对2组患者出院半年时工具性ADL能力进行评分;采用Brunnstrom分期对2组患者治疗12周部分分离运动期及分离运动期所占比率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6周、12周与治疗前相比均有较明显的效果,治疗组运动能力和ADL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2组治疗12周运动能力和ADL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6周(均P<0.01)。出院半年时工具性ADL能力,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达Brunnstrom 4期及以上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表明在康复训练中强化感觉刺激使患者能获得更好的康复治疗效果。结论 在作业治疗中运用易化技术尤其强化易化技术中的感觉刺激成分,能够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进程,明显改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阐述其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存在上肢痉挛的132例患者,排除12例失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了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了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2组患者采用改良的痉挛评估量表 (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患者的痉挛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恢复(Signe Brunnstrom创建 ,Brunnstrom)分期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偏瘫侧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同时治疗组的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及手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上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能部分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关节痉挛状态,改善患者上肢肢体功能,促进上肢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脑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