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戴兵  杨魁元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55-1656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单纯血肿穿刺引流、单纯一侧或双侧侧脑室穿刺引流、血肿穿刺加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40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术后用尿激酶及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结果 显著进步65%(26/40),进步14%(6/40),无变化5%(2/40),死亡15%(6/40).总有效率80%(32/40)。结论 微创钻颅血肿穿刺、脑室穿刺溶血引流结合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方法简单、实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胡文军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8):100-100,102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脑室:卟引流并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置换。结果32例经头颅CT确诊为脑室出血,经脑室外引流并腰椎穿刺行脑脊液置换治疗治愈8例,生活自理6例,护理依赖8例,死亡10例,死亡率31.25%。结论超早期脑室外引流并腰椎穿刺,尽快恢复脑脊液循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谢海峰  谢岳锐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440-1441
目的:探讨脑囊液细胞学检查对提高颅内占位病变定性的准确率。方法:对12例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脑囊液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其定性阳性率竞高达66.6%(8/12),虽比手术病理报告的90%(9/10)低,但比头颅CT或MR定性阳性率33.3%(4/12)高。结论:脑囊液的细胞学检查可作为术前颅内肿瘤影像学定性诊断的重要补充,亦可为病理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合治疗方法对自发性全脑室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自发性全脑室出血的患者进行双侧交替低位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并辅以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结果总有效率达84.62%,病死率为15.38%。结论双侧交替低位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辅以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是治疗自发性全脑室出血的的有效手段。可降低全脑室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并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脑室穿刺加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室穿刺加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疗效。方法在双侧侧脑室前角穿刺持续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的基础上,进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并注入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铸型34例(治疗组),与内科常规治疗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脑室通畅时间、脑脊液正常时间、神志转清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再出血发生率(8、82%)较对照组(10.oo%)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20、60%)较对照组(80.oo%)显著下降(P〈0.01),治愈率(44.10%)较对照组(6.70%)显著提高(P〈0.01),存活病例致残率(44.40%)较对照组(66.70%)低(P〈0.05),迟发性脑积水(7.40%)较对照组(33.30%)显著下降(P〈0.01)。结论在双侧侧脑室前角穿刺持续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的基础上,进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并注入尿激酶,是救治脑室出血铸型患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脑血肿穿刺引流或单侧侧脑室穿刺引流(列照组29例)和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或侧脑室及脑血肿穿刺引流结合腰椎穿刺脑脊液黄换(治疗组31例)等方法.对60例急性脑室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2%.优于对照组(44.8%)总有效率(P〈0.05).并且其血肿清除时间(6d)也明显短于对照组(8d)。结论 双管置换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脑室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临床实用穿刺技术讲座(+)山西医学局部解剖学教研究室(030013)洛树东山西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李正中。脑室穿刺脑室穿刺一般是指侧脑室穿刺,用于抽吸脑脊液、监测颅内压及了解脑脊液循环的状况,使用脑室穿刺将气体或阳性对比剂注入脑室,对协助颅内肿瘤、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脑内炎症及寄生虫病、脑发育异常的定位、定性、范围大小的诊断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体层X线摄影(CT)、核磁共振等检查技术的出现,脑室造影虽逐渐减少,但仍是一种颅脑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此外,亦可采用胞室穿刺释放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尤其在梗阻性脑积水发生危象时,应紧急脑室穿刺。亦可经脑室穿刺向脑室内注入药物(如抗生素)或进行穿刺冲洗,作为一种可靠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手段。一、穿刺部位1.施行气脑造影时应取坐位。低压性气脑造影用于无颅内占位病变诊断脑萎缩症或先天性脑发育异常性疾病,放出脑脊液的量较多,注入等量气体使脑室与蛛网膜下腔显影。高压性气脑造影于穿刺后不放出脑脊液即注入少量气体,使脑室充分显影。注人造影剂或用于其它目的行脑室穿刺时可采用侧卧位、仰卧位、30°前后位或面向上侧卧位。X线检查时可依欲充盈的脑室需要而变换体位摄片。2  相似文献   

8.
临床实用穿刺技术讲座(+)山西医学局部解剖学教研究室(030013)洛树东山西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李正中。脑室穿刺脑室穿刺一般是指侧脑室穿刺,用于抽吸脑脊液、监测颅内压及了解脑脊液循环的状况,使用脑室穿刺将气体或阳性对比剂注入脑室,对协助颅内肿瘤、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脑内炎症及寄生虫病、脑发育异常的定位、定性、范围大小的诊断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体层X线摄影(CT)、核磁共振等检查技术的出现,脑室造影虽逐渐减少,但仍是一种颅脑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此外,亦可采用胞室穿刺释放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尤其在梗阻性脑积水发生危象时,应紧急脑室穿刺。亦可经脑室穿刺向脑室内注入药物(如抗生素)或进行穿刺冲洗,作为一种可靠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手段。一、穿刺部位1.施行气脑造影时应取坐位。低压性气脑造影用于无颅内占位病变诊断脑萎缩症或先天性脑发育异常性疾病,放出脑脊液的量较多,注入等量气体使脑室与蛛网膜下腔显影。高压性气脑造影于穿刺后不放出脑脊液即注入少量气体,使脑室充分显影。注人造影剂或用于其它目的行脑室穿刺时可采用侧卧位、仰卧位、30°前后位或面向上侧卧位。X线检查时可依欲充盈的脑室需要而变换体位摄片。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脊液检查对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PICU收治的79例重症手足病患儿入院后24h内行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检查的检验结果,分析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对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的意义。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压力升高者占48.1%(38/79),蛋白升高者占31.6%(25/79),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者占62.0%(49/79)。结合临床,借助脑脊液异常早期诊断重症患者达82.2%(65/79)。结论脑脊液检查阳性率高.及时进行脑脊液检查可以协助早期诊断重症患者,早期治疗,降低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加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继发性脑室内出血的疗效。方法: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6~48 h内行侧脑室穿刺脑脊液外引流与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良好6例,中残7例,重残6例,死亡12例,死亡率38.7%。结论: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与腰穿脑脊液置换联合治疗易于开展,损伤小,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细胞学(CSFC)变化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关系.方法 对72例原发性SAH病人分别行233例次腰穿及CSFC检查,对急性期、吸收期、修复期,腰穿的新鲜脑脊液进行离心、制片、染色、镜检进行分类.结果 原发性SAH后各期的变化为急性期69例次,吸收期78例次,修复期86例次,并列表进行分析.60岁以下组死亡率6.9%,60岁以上组为35.7%,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颅压高经治疗不见好转者有9例死亡.结论 通过对原发性SAH的CSFC变化观察,对其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出血时间以及再出血的确认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加腰穿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科2001年6月~2008年6月收治52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术后随访6个月,完全恢复日常生活6例(11.5%),部分恢复日常生活14例(26.9%),生活需要照顾或护理27例(51.9%),死亡5例(9.6%)。结论:脑室引流加腰椎穿刺治疗脑出血,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病程缩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0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均有典型的体位性头痛,或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模糊等,腰穿测CSF压力均低于70 mm H2O,脑脊液检查少数为血性,经过充分补液、加用苯甲酸钠咖啡因等治疗后均得到治愈。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结合腰穿测颅压可确诊,治疗包括充分补液、苯甲酸钠咖啡应用,其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在急诊处理脑出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2月~2010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69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先进行急诊有创测定颅内压(腰椎穿刺压力表测压),再行经颅多普勒(TCD)监测无创颅内压检测技术,对两者颅内压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无创颅内压监测是否具有较准确测定颅内压及其趋势变化的作用。结果:无创颅内压测定与有创颅内压测定两者在结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患者的利益考虑,颅内压监测仪由于其无创的优势,显然更实用于临床诊疗。结论:无创颅内压克服了有创颅内压测定的部分缺点,操作简单,无创,安全可靠,且能较准确判断病情,对指导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注药治疗重症颅内感染4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一种治疗重症颅内感染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重症颅内感染40例,随机分组进行间断腰穿注药及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注药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注药治疗具有脑脊液药物浓度高,能有效控制颅内压,减轻脑膜刺激,缩短感染治疗住院日,具有良好效果。结论 一旦发生手术及创伤后颅内感染,可优先应用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的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开颅组与YL-1型一次性穿刺针穿刺组,根据术前出血部位、血肿量、CT扫描及意识状况分别采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YL-1颅内穿刺术,观察术后24h FAM、ADL评分,了解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YL-1颅内穿刺组术后24h FAM评分、ADL比例明显高于延后开颅组(P<0.05);YL-1颅内穿刺组死亡3/102(2.94%),早期开颅组术后死亡12/58(20.68%),延后术后死亡16/52(30.76%),死亡率,早期组与延后组均高于YL-1颅内穿刺组(P<0.05)。结论早期进行微创YL-1颅内穿刺手术治疗能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术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6月在本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腰穿放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的预后情况及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池持续引流治疗早期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颅内压及脑血流状态,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评价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对71例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颅脑CT、MRI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1例患儿中,头痛57例,呕吐40例,视乳头水肿46例,共济失调21例,肌力减退或偏瘫7例,多饮多尿、眼球活动受限、眼球震颠各5例;CT检查阳性率95.8%,MRI阳性率100%;肿瘤的分布显示颅咽管瘤、髓母细胞瘤分别为幕上、幕下第一位肿瘤,星形胶质细胞瘤Ⅰ~Ⅱ级在幕上、幕下也占较高比例。结论 对非感染性高颅压的病人,CT、MRI应作为常规的检查方法,所有患儿尽可能手术,既可以改善预后.又可减少影像检查对颅内肿瘤诊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韦庆利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163-164
目的分析通过使用新型颅内血肿引流装置进行适时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0月~2011年5月患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3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治疗组46例患者,利用新型颅内血肿引流装置进行微创治疗。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并且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中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12%,治疗组中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96%,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中的患者在治疗后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均更高。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通过使用新型颅内血肿引流装置进行适时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手术治疗,相对于常规手术治疗有更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