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气管切开的护理问题。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1月10例气管切开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例病人,1例术后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气囊脱落,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均治愈。结论对气管切开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及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是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改善肺泡的气体交换,减轻呼吸阻力,减少呼吸道解剖无效死腔,使患者脱离缺氧状态的有效方法。但气管切开后,由于正常的呼吸生理发生改变,患者完全依赖气管套管呼吸,常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如若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近年来,我科对22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并一次性置入气管套管,现对术后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0例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呼吸道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方法:对60例气管切开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加强气道湿化,并做好各项护理.结果:60例患者中,54例痊愈出院,有效率90%.结论:对气管切开的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和气道湿化,做好基础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4.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发现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预防该类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作者认为:正确的体位,呼吸道堵塞物的及时清除,气管切开的正确护理,以及预防坠积性肺炎及口腔护理等措施,是保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因素,对于提高手术疗效,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病死率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气管切开的适应证逐渐增加,由抢救性的气管切开发展到预防性和治疗性的气管切开。本文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中气管切开的护理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加强病室环境的消毒厦管理,湿化气道,抽吸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院内气道感染。结果 加强气管切开的护理,能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强化消毒观念,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术是用于抢救急危重患者的常用方法之一.主要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道阻塞或需要进行辅助呼吸的患者,各临床科室均可遇到此类患者,而严格规范的呼吸道护理是保证患者术后呼吸道通畅的关键。现就气管切开后的具体护理措施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所致呼吸道梗阻诊疗对策.方法 对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接诊10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针对病情,在局麻或全麻下行气管切开术.结果 10例甲状腺癌患者经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梗阻症状均缓解.结论 对于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所致呼吸道梗阻,首先应建立通畅的呼吸通道,充分的术前评估,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气管切开手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开胸手术后呼吸道的护理工作是保证全麻开胸患者手术成败的关键,术后对此类患者根据临床呼吸系统的症状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吸氧、呼吸道湿化,有效排痰,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做好呼吸道监测,气管切开,胸腔闭式引流,口腔、心理及基础护理。重视消毒隔离环节,从而有效地保证和促进了全麻开胸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小凤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0):893-89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梗阻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解除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梗阻,保证气道的畅通。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气管内套管被痰痂、血痂阻塞,气道出血,气管套管脱出或旋转,气管套囊滑脱阻塞气道等是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梗阻的原因。经及时处理梗阻均解除。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一是了解术后呼吸道梗阻并发症的原因,做到及时发现,熟练处理,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二是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术后呼吸道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呼吸道烧伤患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后的护理经验,完善护理措施。方法: 对16例单纯呼吸道严重烧伤或伴有严重呼吸道烧伤的患者,及时气管切开后及堵管、拔管前后的护理。结果: 16例中2例高龄大面积烧伤(97%~99%)早期病死,其余均痊愈。结论: 严重呼吸道烧伤行气管切开后的治疗和护理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及时的护理可有效避免因气道梗阻、呼吸道痰液黏稠、痰痂堵塞造成的呼吸不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