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病理类型等特点.方法 对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检出并切除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在318例大肠息肉患者中,男171例,女147例;好发年龄以30~69岁为主,占73.58%;临床表现以便血(54.18%)、腹痛(32.38%)及腹泻(8.62%)为主,并且男性患者以便血为首诊者较女性明显增高(P<0.05),而女性以腹痛为首诊者较男性明显增高(P<0.05).增生性息肉中男性就诊时间明显较女性短(P<0.05),且临床表现多为便血.息肉部位分布直肠最多,占33.55%,乙状结肠28.28%,降结肠21.72%,横结肠6.57%,升结肠7.25%,盲肠2.63%;炎性、增生性、腺瘤性、幼年性息肉分别占2.83%、29.24%、53.77%、14.16%;幼年性息肉、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体积较其他类型息肉明显增大.结论 30 ~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以便血、腹痛及腹泻为主;男性患者以便血为首诊者较女性明显增高,而女性以腹痛为首诊者较男性明显增高,增生性息肉中男性就诊时间明显较女性短,且临床表现多为便血;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常见;发现大肠息肉应尽可能切除,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52例大肠息肉的病理资料和结肠镜检查资料.结果:直肠、乙状结肠是一般息肉的好发部位,也是恶性息肉的好发部位.多发性息肉患者中腺瘤性息肉和恶性息肉的几率较高.结论:提示结肠镜检查时应重点观察直肠和乙状结肠.多发性息肉患者应引起内镜医师和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23-25
目的分析大肠息肉患者内镜下的分布特点、临床表现、大小、病理类型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门诊及住院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98例大肠息肉患者中,男66例,女32例;好发年龄以20~75岁为主,占71.21%;临床表现以便血(59.18%)、腹痛(8.16%)及腹泻(24.49%)为主,且女性以腹泻为首诊者较男性明显增高(P0.05),男性患者以便血为首诊者较女性明显增高(P0.05)。病变部位分布直肠最多,占33.88%,乙状结肠占31.40%,降结肠占20.66%,横结肠占8.26%,升结肠占6.61%;炎性、增生性、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和部分癌变分别占7.83%、54.77%、18.16%、10.34%,6.81%和2.11%。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体积较其他类型息肉明显增大。结论 20~75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以便血、腹泻及腹痛为主;男性患者以便血为首诊者较女性明显增高,而女性以腹泻为首诊者较男性明显增高,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常见;其中2.11%的肠息肉局灶癌变,所以发现大肠息肉应尽可能切除,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5.
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及内镜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赵颖  王玉芳  王维 《四川医学》2002,23(1):17-18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和临床,病理,内镜特征及息肉恶变的相关因素。方法:从我院1998-2000年所做5840例电子结间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内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5840例肠镜中,共检出大肠息肉623例,息肉的检出率为10.67%,而腺瘤性息肉271例占47.09%。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腺瘤性息肉的大小与恶变密切相关。本组息肉以0.6-1.0cm者恶变率为3.80%,1.1-1.9者恶变率为13.0%,≥2.0cm者恶变率为27.59%。结论:遥瘤息肉的恶变与其体积大小有关,体积愈大愈易恶变,大肠镜检查应尽量检查全结肠,且在取活检时注意选择息肉糜烂处及大息肉多块取材,且对所见息肉应尽可能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6.
王志永  徐红  孙岩  徐为然  张帆 《吉林医学》2010,31(4):512-514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10 mm的大肠小息肉的内镜、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息肉的大小将大肠小息肉分为<6 mm小息肉组和6~10 mm小息肉组,对两组的病理类型、发病部位及单发还是多发进行分析,并将大肠小息肉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肉,分析两组中肿瘤性息肉所占的比例。在肿瘤性大肠小息肉中分别对两组中的"高危"肿瘤及癌所占比例进行分析。结果:1911枚大肠小息肉中肿瘤性息肉所占的比例为71%。与<6 mm的大肠小息肉相比,6~10 mm的大肠小息肉中肿瘤性息肉所占的比例较高(84%)。在肿瘤性大肠小息肉中,6~10 mm的小息肉以多发息肉居多、"高危"肿瘤所占的比例较大(29%)及癌变率较高(2.5%)。肿瘤性息肉均好发于右袢结肠。总体上,"高危"肿瘤在大肠肿瘤性息肉中所占的比率是10%,癌在大肠肿瘤性息肉中的比率是0.9%。结论:<10 mm的大肠小息肉中肿瘤性息肉及"高危"肿瘤所占的比率均较高,与<6 mm的大肠小息肉相比,6~10 mm的大肠小息肉中肿瘤性息肉、高危肿瘤及癌变率均较高,所以发现大肠小息肉后应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6~10 mm的大肠小息肉发现后应尽早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7.
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病理及内镜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正光  刘萱 《中原医刊》2007,34(14):87-88
目的探讨大肠息内的分布、大小、形态和临床、病理、内镜特征及息肉恶变的相关因素。方法从我院2001年至2003年所做2016例电子结肠镜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内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2016例肠镜中,共检出大肠息肉357例,息肉的检出率为17.7%,而腺瘤性息肉196例占54.9%,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腺瘤性息肉的大小与恶变密切相关。绒毛状腺瘤在各类型息肉中最容易癌变。结论腺瘤息肉的恶变与其体积大小有关,体积愈大愈易恶变。结肠镜检查应尽量检查全结肠,且在取活检时注意选择息肉近腔面充血糜烂粘膜处取材及大息肉多块取材,且对所见息肉应尽可能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8.
796例大肠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和息肉的病理类型以及息肉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7276例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796例,其中男性521例,女性275例,检出率10.94%;年龄30~69岁占82.29%;腺瘤性、炎性、增生性、幼年性息肉分别占43.84%,42.09%,11.06%,1.51%;息肉部位分别为盲肠3.29%、升结肠11.88%,横结肠4.89%,降结肠11.58%,乙状结肠26.05%,直肠42.32%。796例中有35例发生癌变,癌变率4.4%。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管状腺瘤癌变率为29.73%,11.11%,4.86%;息肉直径≤0.5cm,未发现癌变;0.6~1.0cm,癌变率1.3%;1.1~1.9cm,癌变率7.4%;≥2.0cm,癌变率25.6%。结论:3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男性较女性更易患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较常见;左半结肠息肉、直径≥2.0cm息肉、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大肠息肉不论大小应尽可能予以切除,全瘤送检。内镜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9.
338例大肠息肉及其恶变的内镜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及其恶变的因素。方法:分析结肠镜检出的338例大肠息肉及其中32例息肉恶变的内镜与病理资料。结果:息肉恶变占9.5%,大于2cm息肉恶变率达49.0%;息肉恶变呈全结肠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多发性息肉癌变率高;腺瘤恶变占90.6%,以绒红状腺瘤多见。结论:大肠息肉恶变率较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后的转归及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对274例腺瘤内镜下治疗后进行结肠镜的追踪随访检查。结果:发现早期大肠癌8例(2.92%)、复发性息肉36例次(13.14%)、再发性息肉124例次(45.26%)。结论:结肠镜对结肠腺瘤治疗后进行定期追踪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和癌前期病变-腺瘤的最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大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特点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医院361例大肠息肉患内镜资料并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大肠息肉检出率19.51%,361例患,好发年龄为31-60岁,好发部位乙状结肠及直肠,以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中管状腺瘤居多,不典型增生率10.80%,癌变率8.86%,结论:应重视对30岁以上行全结肠镜检查,重视对病理中伴不典型增生的随访。  相似文献   

13.
大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大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大肠息肉很常见,息肉大小不等,可以带蒂,也可以为广基;可以分布于结肠、直肠的某一段,也可以累及全结肠和直肠;可以为单个或分散分布,也可为很多息肉聚集在一起。杨云生等[1]报道大肠息肉检出率为10.1%~13.9%,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39∶1~3.0∶1,平均年龄42.2~58.0岁,并有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肠镜下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因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于北京朝阳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4800例患者,其中发现大肠息肉者590例。对此59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内镜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肠镜检查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590/4800),其中单发息肉430例(8.96%),多发息肉160例(3.33%),共1128枚息肉。患者年龄8~90岁,平均(48.6±10.3)岁,其中﹥50岁者375例(63.6%)。1128枚息肉中有730枚(64.7%)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直径﹥2cm有88枚,其中有51枚发生了癌变,癌变率为58%。病理检查:1128枚息肉中716枚为腺瘤性息肉,占63.5%,其中有95枚为癌变息肉,息肉癌变率为8.4%(95/1128)。结论肠镜检查患者中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50岁以上为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好发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2.0cm者癌变率高;大肠息肉病理多表现为腺瘤性息肉,息肉体积大、绒毛成分含量高及不典型增生重者容易癌变。对年龄超过50岁者建议做肠镜检查,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者应给予肠镜下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15.
88例大肠息肉癌变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大肠腺瘤与大肠癌关系密切 ,有人认为大多数大肠癌起源于腺瘤[1] 。本文报告 1987~ 1993年间我院 4 0 59例纤维结肠镜活检中发现腺瘤 132 5例 (癌变 86例 ,占腺瘤检出率6 4 0 % ) ,幼年性息肉 30 4例 (癌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发生部位、大小和息肉病理类型及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结果在4 630例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824例,检出率为18%,其中,腺瘤性息肉495例,占60.1%;炎症性息肉193例,占23.4%;增生性息肉125例,占15.2%;幼年性息肉11例,占1.3%。不同病理分型的息肉分布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性腺瘤平均直径明显大于绒毛状腺瘤和管状腺瘤。本组共有25例息肉发生癌变,癌变率为3.03%。癌变患者息肉病理组织学均为腺瘤型,直径≥1.1 cm者21例,占84%。结论中老年人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较常见;息肉直径≥1.1 cm或混合性腺瘤容易癌变;建议要重视36岁以后人群的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大肠腺瘤性息肉489例,男314例,女175例。年龄18-81岁,高峰年龄为51-60岁。分布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多见(占65.8%)。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与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形态、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和组织类型有关。息肉越大、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恶变率越高。绒毛状息肉较混合型及管状息肉易恶变。广基息肉的癌变率为有蒂和亚蒂的三倍。本文对息肉癌变的治疗,特别是内镜下摘除后是否要追加根治性肠切  相似文献   

18.
大肠息肉病理类型与癌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宗汉 《海南医学》2004,15(1):44-45
目的 探讨大肠息内的病理类型与癌变的关系。方法 对纤维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部位、大小、形态、病理特征与癌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 10 .3 %,炎性息肉占 3 7.65 %,增生性息肉占 8.82 %,幼年性息肉占 1.18%,腺瘤性息肉占 5 2 .3 5 %,其中管状腺瘤 62例 ,绒毛状腺瘤 15例 ,绒毛管状腺瘤 12例 ,腺瘤性息肉中轻度不典型增生 47例 ,中度不典型增生 2 6例 ,重度不典型增生 9例 ,癌变 7例。结论 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无明显癌变倾向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 ,并随腺瘤体积、绒毛的成份及不典型增生而递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大肠息肉分布特点及病理类型。方法 收集因肠道不适就诊于遂溪县中医院行肠镜检查者254例,剔除病理资料缺失及合并肠道腺癌的患者,最后检查结果为大肠息肉患者有140例,分析其性别、年龄、息肉的分布部位、特点与病理分型。结果 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55.1%,男、女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0例患者中左半结肠89例(占63.6%),全结肠35例(占25.0%),右半结肠16例(占11.4%);病例分型:腺瘤性息肉44例(占31.4%),腺瘤合并其他类型39例(占27.9%),炎性息肉23例(占16.4%),增生性息肉21例(占15.0%),其他复合类型13例(占9.3%);以60~<70岁的检出率最高。结论 大肠息肉检出率较高,好发于左半结肠,以腺瘤性息肉多见。  相似文献   

20.
106 例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肠癌绝大多数是由息肉恶变而来,早期发现大肠息肉并及时治疗,是改善大肠癌预后的有效途径.我院近10年来(1992年1月~2001年12月)内镜治疗大肠息肉共365例,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106例,占29.04%;而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78例,占21.4%.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