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多发性骨髓瘤的多层螺旋CT及立体三维重建图像后处理表现,结合文献报道,分析多层螺旋CT及立体三维重建技术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结果:13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均见广泛性骨质疏松及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骨质破坏,其中,肋骨骨质破坏5例,胸骨骨质破坏2例,胸椎、腰椎、骶尾椎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11例,骨盆骨质破坏8例,病理性骨折2例,软组织肿块5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立体三维重建技术对多发性骨髓瘤有重要诊断价值,但临床确诊还得依赖于骨髓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方法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癌骨转移多发者占 81.8% ,单发者 18.2 %。肺癌患者中腺癌发生骨转移占 6 5 .75 % ,鳞癌 34.2 1% ,小细胞未分化癌 38.89%。骨转移的部位胸部 6 6 .18% ,脊柱 5 2 .94% ,骨盆 42 .6 4% ,四肢 30 .88% ,头颅 2 0 .5 9%。腺癌以肋骨、脊柱、骨盆转移为主 ,鳞癌及小细胞肺癌以胸部和脊柱转移为主。X线、CT、MRI检查提示骨转移以溶骨性骨破坏的占 82 .35 % ,成骨性骨破坏11.76 % ,混合性损害 5 .88%。结论 肺癌骨转移以多发性、溶骨性骨破坏为特征。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 ,其次为小细胞癌及鳞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骨盆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减少误诊。方法搜集11例病理证实的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囊状骨质破坏6例,占54.5%;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占27.3%;多房性骨质破坏2例。CT扫描破坏边缘硬化2例,软组织肿块3例,该3例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及破坏腔内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骨盆骨巨细胞瘤以囊状骨质破坏和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囊状破坏可有硬化边、软组织肿块病例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和破坏腔内瘤组织均有强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提高对MM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骨髓穿刺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MM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多发性骨髓瘤中,年龄大于50岁占78%,多有骨痛、贫血或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15例均呈不同程度及类型的骨质破坏.结论临床、X线、实验室及病理相结合是提高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CD14~+CD16~+单核细胞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冒烟型骨髓瘤、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和对照组的骨髓CD14~+CD16~+单核细胞表达水平,统计并分析结果差异。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冒烟型骨髓瘤、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部位骨质破坏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CD14~+CD16~+单核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单部位骨质破坏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CD14~+CD16~+表达水平检测可用于判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溶骨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其与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方华盛 《现代保健》2010,(24):121-122
目的 加深对多发性骨髓瘤X线影像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 对19例经骨髓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X线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发于颅骨12例,脊柱11例,肋骨9例,骨盆6例,肱骨及肩胛骨各1例,以上各部位可同时发生于同一患者.其主要X线表现为:普遍性骨质稀疏,多数囊状透光区或穿凿样骨质破坏合并肋骨、椎体及肱骨的病理性骨折,局部有软组织肿块.结论 掌握本病的X线影像特征,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反复尿本周蛋白实验及骨髓穿刺,对早期不典型病例进行密切追踪、综合分析,才能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绿色瘤与骨质破坏误诊病例报告辽宁盖州市中医院(115200)金文华,金明芳本病例因引起腰椎骨质浸润破坏,形成病理性骨折,故多次误诊为腰椎结核、多发性骨髓瘤,现报道以供借鉴。患者男,31岁,搬运工。1年前于劳动中腰部“扭伤”,曾以跌打损伤药物及按摩治疗...  相似文献   

8.
文勇 《现代医院》2006,6(5):69-70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CT和X线平片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经临床获得证实的脊椎转移瘤CT和X线表现进行分析,以总结其原发瘤与转移部位之间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转移部位以胸腰椎最多,其次是骶椎与颈椎。原发瘤以肺癌(39·6%)和乳腺癌8例(15·1%)转移发生率高,其次是肝癌。脊椎转移灶的影象表现可分为3型: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结论常规优质的X平片对大多数转移瘤能做出诊断,而CT能显示普通平片难以发现的早期轻微骨质破坏,对随访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骨盆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减少误诊。方法搜集11例病理证实的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囊状骨质破坏6例,占54.5%;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占27.3%;多房性骨质破坏2例。CT扫描破坏边缘硬化2例,软组织肿块3例,该3例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及破坏腔内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骨盆骨巨细胞瘤以囊状骨质破坏和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囊状破坏可有硬化边、软组织肿块病例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和破坏腔内瘤组织均有强化。  相似文献   

10.
石骨症的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石骨症的影像学表现。方法:9例石骨症患者经胸部、头颅、骨盆、脊柱、股骨、胫腓骨、尺桡骨及双手骨X线摄影检查,对全部患者的X线照片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石骨症的基本X线表现为全身骨质密度普遍性增高,皮质增厚,髓腔变窄甚至消失,较具特征性的X线征象有:椎体"夹心蛋糕"征;髂骨翼"同心环状"征;骨中骨征;管状骨干骺端见浓淡交替横纹影;长骨塑形障碍显示棒球杆征,骨膜新生骨形成。结论:该患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可依据其特征性X线表现进行确诊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断层融合成像(DTS)与常规DR的放射剂量。方法:将进行x线检查的连续就诊患者随机分入常规DR组和DTS组.选择14个常规检查部位,每个部位、每组各10人。常规DR及DTS均采用GEVolumeRAD,根据成像质量需要及尽可能减少放射剂量的要求选择主要成像参数。结果:各检查部位DTS放射剂量明显高于常规DR(P〈0.001).是常规DR的3.73~12.84倍,平均7.7l倍。其中胸椎、腰椎、颅骨、骨盆等部位放射剂量较大,明显高于其他部位(P〈0.001)。胸椎、腰椎侧位放射剂量明显高于正位(P〈0.001),分别是正位的2-35倍和1.44倍。结论:DTS平均放射剂量明显高于常规DR,因此在不影响诊断和病变显示的情况下,应选择合理的成像参数、选择体厚小的投照方向,以尽可能降低放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R全脊柱拼接摄影与MRI在诊断脊柱侧弯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高考体检DR胸部照片中发现的23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患者,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17~19岁,平均18岁,男女比例为1∶1.3.所有病例均作CR全脊柱拼接摄影,其中7例进一步作MRI检查.结果 用Cobb角测量:10°~19°有13例(56.52%);≥20°~39°有9例(39.13%);≥40°有1例(4.35%).不同节段侧弯情况:腰段侧弯(9例)>胸段侧弯(8例)>胸腰段侧弯(5例)>双弯(1例).23例中,CR摄影诊断:16例以脊柱侧弯为主要,未发现有脊髓及椎体畸形;5例发现脊柱侧弯伴有椎体畸形,2例可疑脊柱侧弯伴有椎管内病变.7例MRI诊断病例中,脊柱侧弯伴椎体畸形4例,伴脊髓空洞1例,伴中央管扩大1例,伴Chiari氏畸形1例.对脊髓异常的显示MRI检出率为100%,明显优于CR摄影.结论 青少年是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多发群体,CR全脊柱拼接摄影可作为临床常规的普查手段,而MRI能提高对脊柱侧弯相关病变的检出率,是矫形或手术治疗前综合评估的重要补充,能更准确地指导临床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例初治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2例初治MM患者总有效率为83.3%,其中非常好的部分缓解4例(33.3%),部分缓解6例(50%)。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乏力、感染、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等,通过对症治疗或停药后均可恢复。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对初治MM患者是一种疗效确切、可以耐受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医用X射线机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我国现有的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本文对比研究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FDA)的《固体X射线成像设备510(k)提交指南》,和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SFDA)的《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摄影质量要求及测试方法》,结合SFDA的审评体系及我国国情现状,对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MSM人群的多性伴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滚雪球”方法,对六安市城区MSM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收集MSM人群人口学和性伴数及影响因素等资料。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l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5%的调查对象有2个以上男性肛交性伴,单因素分析显示:HIV风险感知(x2=4.946,P=0.026)是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风险感知(OR=2.091,95%CI=1.084~4.035)是独立影响因素;56.3%的调查对象有2个以上男性口交性伴,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3.456,P=0.036)、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X2=4.52,P=0.034)及是否有女性性伴(x2=8.071,P=0.04)是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女性性伴(OR=0.278,95%CI=0.11—0.702)是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目前开展的干预服务对该人群的多性伴行为无明显影响,可以尝试从HIV风险感知角度进行有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其艾滋病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主要临床特点、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及其与MM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MM患者临床特征,观察骨髓瘤细胞的比例和形态特征,使用欧洲会议标准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结果56例MM患者临床表现有骨痛35例(62.5%)、头晕或乏力15例(26.8%)、肾功能损害18例(32.1%)、出血或发热4例(7.1%)等,骨髓涂片中骨髓瘤细胞比例〉10%的46例(82.1%),骨髓瘤细胞比例在6.O%~10.O%者2例(3.6%),骨髓瘤细胞比例≤5%者3例(5.4%),外周血涂片可见骨髓瘤细胞者10例(1%~10%);使用欧洲会议标准,成熟浆细胞型20例(37.5%),幼浆细胞型18例(32.1%)、原浆细胞型7例(12.5%)、网状细胞型6例(17.9%)。结论MM的诊断中,骨髓细胞形态学具有特异诊断的意义,并对MM患者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饮酒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胜利油田滨州工作区某社区抽取18岁以上常住居民3 471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慢性病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本社区居民饮酒率为32.87%(标化率为21.54%),其中男性饮酒率为72.29%(标化率为58.80%),女性饮酒率为4.16%(标化率为3.13%),男性高于女性(χ2=766.39,P0.05)。饮酒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高于不饮酒人群,饮酒年限越长,慢性病患病率越高(χ2趋势=127.95,P0.05),饮用高度白酒慢性病患病率高,而饮用葡萄酒患病率低(χ2=40.39,P0.05),随着饮酒频率的增加,慢性病患病率呈现"~"型,以"10次以上/周"患病率为最高,"小于3次/周"为最低(χ2趋势=17.61,P0.05),平均每次饮酒量越高,慢性病患病率越高,但是"平均每次饮用400 ml以上"人群患病率有所下降(χ2趋势=4.0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饮酒(OR=1.81)、饮酒年限(OR=1.30)、饮酒频率(OR=1.42)、平均每次饮用量(OR=1.26)均是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被调查社区居民饮酒率较高,应加强饮酒人群的健康教育,控制饮酒,以降低与饮酒有关的慢性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1例患者术前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进行分析,行后路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神经根管、侧隐窝扩大、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本组病人手术前,出院时和随访的结果均参考JOA治疗评价标准,对其功能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为:优39例(76.46%),良8例(15.64%),可3例(5.88%),差1例(1.96%),总优良率为(92.10%)。结论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处理好减压,植骨融合和内固定三方面的问题,忽略神经根管、侧隐窝的处理将导致手术效果不佳甚至失败。  相似文献   

19.
目的①总结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的X线与CT影像学表现;②探讨老年性腰椎退行性改变导致临床症状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月共检查、治疗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60例,就其腰椎X线平片与CT影像学表现分析。结果60例老年性腰椎骨质疏松有35例(53.33%),60例90节椎间盘中检出退变83节(92.22%),各椎小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100%)。结论需重视影像学与临床方面对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的改变表现,尤其是对于椎间盘变性、椎小关节病变、继发性椎管狭窄导致老年性腰腿症状因素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x线片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本院经手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对其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腰间盘突出症的x线特点。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24例表现为椎间隙前窄后宽或宽窄一致,占80%,21例表现为突出间盘相邻椎体缘的硬化和唇样增生,占70%,20例表现为腰椎曲度变化,占66.67%,18例表现为椎体后缘后翘,占60%,18例表现为许莫氏结节,占60%。CT检查对腰间盘突出症诊断的确诊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T检查优于x线检查,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在基层医院,x线片检查仍然对诊断腰间盘突出症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