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液透析(Chenodialysis)为常规治疗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是各种肾脏替代治疗中最简单,应用最普遍的方法[1].血液透析的首要条件是保证有足够的血流量,一般要求在200 ml/min以上.有文献报道,血流量不足为80 ml/min时透析无效.而良好的血流量取决于血管条件及血管通路的好坏[2,3].血管通路又称血液通路,即将血液从体内引出,再返回体内的通道.因此一条好的血液通路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重要作用,也被称之为生命线.根据患者疾病以及本身血管情况,血管通路可分为临时性血管通路和永久性血管通路.血管通路建立后护理好坏是保证交通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是维持肾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应用在晚期肾病患者生命的维持治疗中.伴随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饮食结构有所变化,这使得肾病患者数量不断升高,所以血液透析在现代医疗工作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终末期肾病患者缺乏有效的疾病治愈方法,所以需要接受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在这一过程中,血管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各种血管通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根据不同的血管通路给予相应的护理。方法观察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针对不同通路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选用自体动静脉瘘血液透析102例,上腔静脉长期置管8例.人造血管内瘘10例。结论血液透析中严格无菌操作,做好病员宣教工作,精心护理患者的血管通路,可最大限度地延长各种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肾病患者进行血管通路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抽查至我院就诊的40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一般护理与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与40.00%,P<0.05.结论:对肾病患者来说,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加强血管通路的临床护理,利于降低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将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韩珍 《职业与健康》2005,21(6):949-950
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在透析过程中如何预防和控制感染,是我们护理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发现内瘘、静脉插管是感染的重要因素,针对上述原因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魏敏  张敏 《现代保健》2010,(21):127-128
患者进行正常的血液透析必须有一个血液通路,把患者血液与透析器连接起来。因此,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确保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血管通路分临时血管通路和永久血管通路两种:临时血管通路包括直接动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置管;永久血管通路主要是动、静脉内瘘,部分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选择移植血管或长期中心静脉置管。现将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照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末期肾病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除肾移植外,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重要的替代疗法。血管通路的建立,是确保血液透析疗效和关系到病人生存时间的关键环节。护理操作时,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建立血管通路,对症护理,以保证病人的透析疗效。  相似文献   

8.
探讨血液透析各种血管通路的护理方法.提出了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重点是:防止感染,保护血管,预防各种并发症.其中感染是威胁血管通路的大敌.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三种临时置管的方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肾内科血透室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共57例接受临时深静脉置管(其中颈内静脉27例,锁骨下静脉18例,股静脉12例)的血液透析病人的治疗效果,对透析血流量、保留时间、导管堵管、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气胸等并发症指标进行总结。结论颈内静脉置管血流量好,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锁骨下静脉置管不易固定,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股静脉置管操作简单,但影响患者活动,感染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专项护理团队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维护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共210例为对象,以2020年1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05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分班次护理,观察组予以血管通路专项护理团队护理。比较两组相关护理指标。结果:观察组内瘘穿刺一次成功率、尿素清除指数、尿素下降率高于对照组,穿刺血肿发生率、血管通路再循环发生率、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专项护理团队能够进一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维护质量,为患者治疗提供更好的血管通路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原因,为临床预防血管通路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医院血液透析室进行透析的17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长期留置插管法,试验组患者采用动静脉内漏,观察两组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发生率和病原菌.结果 试验组发生血管通路感染率为29.41%,低于对照组的5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出12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0株占24.39%,革兰阴性菌80株占65.04%,真菌13株占10.57%;对照组分离出82株病原菌,试验组分离出41株;感染患者经有效治疗后痊愈.结论 血管通路感染直接威胁血透患者的生命,为降低血管通路感染率,应正确认识及处理血管通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并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简称MHD)患者不同血管通路临床常见并发症。方法:选取166例MHD患者。根据不同血管通路分为A组,B组与C组。其中A组为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44例);B组为自体血管(100例);C组为人工血管(22例)。对比3种血管通路的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的并发症率低于A组与C组(P<0.05)。结论:可根据患者情况为MHD患者行自体血管透析治疗的安全性最高,其次为人工血管,最后为带涤纶套深静脉置管,合理选择血管通路,确保透析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率的作用.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收集2014年3月-2015年2月的数据设定目标值,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血管通路的感染率;圈成员在团队合作,沟通能力、责任心、运用品管圈的能力由大幅度提高.结论:运用QCC能降低血液透析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静脉穿刺代替深静脉置管作为临时性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上臂中下1/3处扎止血带,用内瘘针直接穿刺肘正中静脉,穿刺成功后,上臂止血带换成弹力绷带,模仿献血员献血时手部握皮球或橡皮圈,不断做握球运动,作动脉端引血,静脉端选择另一侧肘正中静脉或下肢大隐静脉穿刺.分别随机选取已使用双静脉穿刺透析和深静脉置管透析2周以上的各30例患者(双静脉组、深静脉组),透析前采血测量生化指标及肾功能.结果 1282例新进入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已有成熟动静脉内瘘的患者8例,占0.6%(8/1 282),深静脉置管542例,占42.3%(542/1 282),采用双静脉穿刺732例,占57.1%(732/1 282).血流量180 ~200 ml/min,使用时间1~2个月.两组血清肌酐、尿素氮、钙、磷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患者双静脉穿刺血流量可以满足透析需要,双静脉穿刺操作简单,无通路再循环,并发症少,且可减少深静脉置管,是一个较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参照国内外相关指南及规范制定监测方法,对某院2014年6月1日—2016年5月31日所有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2014年6月1日—2016年5月31日共有门诊血液透析患者584例,血管通路总次数为64 203例次,发生感染79例,85例次,血管通路感染例次发病率为1.32‰。其中血管穿刺部位感染36例(42.35%),血管通路相关血流感染49例(57.65%)。不同血管通路类型患者中人工血管患者的血管通路感染发病率最高(19.67‰),其次为非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患者(4.91‰)、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患者(0.73‰)、动静脉内瘘患者(0.09‰)。年龄60岁、透析时间1年、伴有糖尿病、高血压是门诊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管通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49例血管通路相关血流感染患者送检的血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39株。革兰阳性球菌36株(92.31%),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其中6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3株(7.69%)。结论加强前瞻性目标监测,可以更好地了解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现状、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减少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通路专科护理团队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2—2022年9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血管通路专科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心理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通路专科护理团队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可以提高护理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严早健 《智慧健康》2022,(14):153-156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精细护理干预对患者凝血因子Ⅻ的影响分析。方法 将2019年1月-2019年11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选取其中的1组以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另选取1组以血管通路精细护理干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凝血指标及生化指标、生活质量,透析器与管路凝血分级与并发症,并判定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 在护理后两组凝血指标及生化指标可见明显变化,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指标变化更少更平稳(P<0.05)在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护理前均可见明显地提升,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则更高(P<0.05)。在护理后,研究组透析器与管路凝血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护理中,以精细护理干预,可对患者的凝血及生化指标起到减少其波动变化的目的,尤其对于凝血因子Ⅻ的影响较小,减少并发症及透析器与管路凝血率,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多种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血液透析得以顺利进行,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51例血透病例,采集各项数据及建立血管通路的部位、方式,比较优劣,分析成效因素。结果临时性血管通路中,颈内静脉置管184例(成功率95%)、锁骨下静脉置管26例(成功率90%)、股静脉置管20例(成功率100%);永久性血管通路539例,钛轮钉内瘘53例(手术成功率98%)、缝合内瘘484例(手术成功率96%)。比较两组之间血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1051例患者透析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下降率平均为70%、平均KT/V达1.55、置管组与内瘘组比较显著差别。结论急性肾衰以及过渡性血透以颈内静脉置管为首选;维持性血透应选择内瘘,最好为缝合内瘘首选。  相似文献   

19.
当前慢性肾脏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健康安全的主要问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慢性肾脏疾病最后的发展结果是终末期肾病。目前在临床治疗中,血液净化是最有效的终末期肾病治疗方式。血管通路可以给血液净化治疗的顺利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防线。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然而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致使创建血管通路的困难程度明显增加,手术之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越来越高。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血管通路的进步,高分子合成材料与移植血管内瘘制作而成的人造血管内瘘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是促进血管通路发展的重要一环,护理人员认真细致的观察以及规范科学的护理,可以切实有效地降低并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因为患者身体状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具体的护理措施和医疗器械成为了当前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护理的主要研究课题。本文对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血液净化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针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研究分析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预后与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总计150例首次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首次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种类、血管通路转换以及替换治疗情况进行统计,研究对预后的影响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