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单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56例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空腹血糖(FBG)>8.0mmol/L、餐后2h血糖(2hPBG)>10mmol/L者。观察组在原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格列美脲1~2mg/d,发生低血糖或血糖下降时,将胰岛素剂量下调。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FBG、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天胰岛素用量等指标。结果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8周后,可显著降低血糖、HbA1c,并使胰岛素用量减少。结论单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加用格列美脲后可显著改善血糖,并且胰岛素用量也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oral hypoglycemic drugs,OADs)治疗方案对使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预混胰岛素30/70单独或联合使用OADs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停用预混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n=30)和对照组(继续使用预混胰岛素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联合OADs)(n=20),各组均依据血糖监测水平调整胰岛素及OADs用量。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三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试验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HbA1c、FBG、三餐2hPG均有所下降(P均〈0.01);治疗组BMI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BMI较治疗前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FBG、午餐2hPG及HbA1c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BMI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期间治疗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可使FBG和HbA1c显著改善,不增加体重,简便易行,且降低了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3.
陈立 《现代保健》2011,(16):126-127
目的 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优泌乐25治疗口服降糖药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135例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组(68例)与优泌乐25治疗组(67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HbA1c变化,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各监测点血糖及HbA1c,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 P 〈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优泌乐25都能有效控制血糖,两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且相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预混胰岛素30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hFBG及HbA1c等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hFB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有效改善餐后血糖,加快血糖控制速度,减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杜琳  艾隽 《现代保健》2011,(28):49-50
目的探讨2次/d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的控制情况。方法将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口服药物)治疗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转换前后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与转换前相比,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平均血糖(MBG)、血糖〉10mmol/L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P〈0.05)。低血糖由8次降至2次。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预混胰岛素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进一步促进血糖下降,增加血糖的达标率,减少低血糖发生及注射次数和胰岛素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6.
房欣美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56-2858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2种方案治疗血糖显著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低血糖发生率。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混合治疗组(混合组,n=24)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组(预混组,n=24)。混合组每天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每晚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预混组早晚餐前分别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每2周调整药物剂量,以FBG小于6.1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2周。结果治疗后2组的FBG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但混合组下降幅度大于预混组。混合组发生低血糖事件:前6周共5例(20.8%),后6周共2例(8.3%);预混组:前6周共9例(37.5%),后6周共8倒(33.3%)。预混组的胰岛素总用量大于混合组(P〈0.01)。结论对于血糖显著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或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进行治疗,均能较好控制FBG、糖化血红蛋白,但基础胰岛素+格列美脲较预混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更佳,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贾冰  高芸 《现代保健》2012,(32):4-5
目的:评价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体重的影响。方法: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睡前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n=30)或甘精胰岛素(n=30)。两组均联合口服瑞格列奈(1mg,3次/d)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低血糖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PG、2hPG、HbA1c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地特胰岛素组体重增加明显低于甘精胰岛素组(P〈0.05)。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与甘精胰岛素相比,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可有效控制血糖,在减少体重增加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时加用甘精胰岛素或中效胰岛素(NPH)使HbAlc达到7%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64例服用1种或2种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lc〉8%)中随机加用一次甘精胰岛素或NPH,治疗12周后,使空腹血糖(FBG)达到≤5.6mmol/L,观察指标为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血糖发生率和达到HbAlc≤7%,并且没有发生有记录的夜间低血糖的患者百分数。结果试验结束时甘精胰岛素组和NPH组的空腹血糖和HbAlc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HbAlc≤7%,且没有发生有记录的低血糖方面,甘精胰岛素组明显优于NPH组(P〈0.05)。甘精胰岛素组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NPH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可使血糖达标并且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NPH。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给予饮食及运动指导的同时,予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控制血糖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西格列汀或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口服降糖药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和阿卡波糖组,每组49例,西格列汀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阿卡波糖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BG、HbAl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卡波糖组治疗后比较,西格列汀组FBG以及HbAlc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甘精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较阿卡波糖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甘精胰岛素用量较少,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轻中度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观察。方法:选择我院60例2010年-2015年70岁以上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组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治疗12周后复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体重指数及记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基本相同,低血糖风险相似。但格列美脲组更方便、易操作,不存在胰岛素保存不当所致的治疗失效。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性2型糖尿病在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控制血糖方面相似,但其更安全、易操作、低血糖风险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洪艳  唐焱 《中国卫生产业》2013,(15):159-160
报道一项有10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的为期12个月的随机、开放和多中心对照研究,比较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R)两种胰岛素起始方案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不同作用。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均显著降低,且无持久性低血糖的发生,且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体重无明显增加。研究显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在减少体重增加、降低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程力 《药物与人》2014,(4):80-81
目的:探讨餐时门冬胰岛素与睡前甘精胰岛素联用治疗口服降糖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口服降糖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18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30单用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餐时门冬胰岛素与睡前甘精胰岛素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和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总达标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hPBG及HbA1c等血糖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糖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时门冬胰岛素与睡前甘精胰岛素联用治疗口服降糖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在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血糖达标率方面优势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用二甲双胍或单独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择50例需进行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单用胰岛素治疗)和联合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及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BG、HbA1c较治疗前有下降(P<0.01),联合组与胰岛素组相比FBG、2 hPBG、HbA1c、BMI,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索抵抗,减少体重增加,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与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门冬胰岛素30组52例和预混人胰岛素30R组50例,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BG、HbAlc均明显下降(P〈0.01),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预混人胰岛素30R组(P〈0.05)。结论采用门釜瞌岛塞3Q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更安全、方便、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这两种方案的疗效和低血糖的风险。方法40例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简称甘精组)和预混胰岛素组(诺和灵30R,简称预混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在原有的口服降糖药不变的基础上,甘精组每晚10时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预混组每日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灵30R预混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每周调整胰岛素剂量,以FBG小于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6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BG在4周和16周都明显下降,但甘精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预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16周时也明显的下降,甘精组的下降幅度稍优于预混组,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达终点时预混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大于甘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混组(甘精组3例,15%;预混组9例,45%),x^2=4.285,P〈0.05。结论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较好控制血糖时,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相比,降低FBG的效果更好,低血糖的发生率低,胰岛素的用骨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胰岛功能、血糖达标率、低血糖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格列美脲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持续3个月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与BMI水平、胰岛功能及治疗后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 h PG、HbA1c及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血糖达标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试验组患者低血糖总发生率为1.85%,低于对照组的14.81%(均P <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  相似文献   

18.
张敬伟 《现代保健》2011,(19):21-22
目的探讨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58例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0例,采用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诺和灵30R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胰岛素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治疗的68例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患者30例,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方案,B组患者38例,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治疗后血糖达标率、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胰岛素日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FPG、2h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A组:(6.7±1.2) mmol/L比(11.6±3.2) mmol/L、(8.9±1.6) mmol/L比(17.8 +3.0) mmol/L、(8.0±1.2)%比(9.5±1.6)%;B组:(7.1±1.3) mmol/L比(11.4±3.1) mmol/L、(10.2±1.4) mmol/L比(17.4±4.0) mmol/L、(8.4±1.4)%比(9.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hP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治疗后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26/30)比57.9%(22/38)] (P< 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胰岛素日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均有效,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对血糖控制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鞍山市中心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以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胰岛素治疗总剂量、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餐后高血糖、3例低血糖、2例甲亢高代谢综合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研究组患者仅出现1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00%。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胰岛素治疗总剂量和血糖达标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HbA1c,FBG,2hP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HbA1c,FBG,2hPBG与治疗前对比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FBG,2hP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多次注射,其可快速改善血糖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且能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对患者预后有益,也有助于减轻其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