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有肝外动脉供血的形成机制及介入治疗的方法。方法 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前常规行腹腔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检查结果,结合术前B超、CT和/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所示的癌灶位置及分布情况,选择性探查膈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肋间动脉等。结果 41例肝外动脉供血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16例(39%),右膈下动脉13例(31.7%),左膈下动脉2例(4.9%),胃左动脉6例(14.6%),胃十二指肠动脉2例(4.9%),右肋间动脉2例(4.9%)。肝外动脉供血支的超选择插管成功率为90.2%。随访6~24个月,生存时间1年以上者29例(70.7%),生存时间2年以上者20例(48.8%)。结论了解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特点和形成机制,对于临床准确和彻底阻断肝癌多动脉供血,提高TACE的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中药艾迪注射液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法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病例组采用艾迪注射液100ml+0.9%氯化钠溶液500ml静脉点滴,d1~28;静滴同时进行肝动脉介入治疗,药物为羟基喜树碱(HCPT)10mg,氟尿嘧啶(5-Fu)500mg,碘化油10ml,按Seldinger’s技术要求,将药物注入肝脏肿瘤供养血管并行栓塞。28d为1周期。对照组47例单用肝动脉介入治疗方案,同病例组,2个周期后评价。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7%和44.7%,中位生存期8.41月和8.17月,平均生存期12.71月和9.23月,半年生存率89.3%和82.9%,1年生存率63.8%和46.8%,2年生存率27.7%和17.0%。全组初治者半年生存率83.1%,1年生存率47.7%,2年生存率18.5%,复治者则分别为96.3%、77.8%、33.3%。AFP治疗后下降者病例组26例有效率为70.2%,对照组17例,有效率为51.5%。结论艾迪注射液能提高肝动脉介入治疗率,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多次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治疗肝细胞癌伴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临床疗效,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29例肝细胞癌伴APS患者,聚乙烯醇(PVA)颗粒、钢圈栓塞后常规行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处理及患者的生存率。结果29例患者中19例1次栓塞APS闭塞[成功率65.5%(19/29)];3例栓塞后APS重新开通[开通率10.3%(3/29)],经再次栓塞后消失;7例出现新的APS[发生率24.1%(7/29),其中5例栓塞2次、2例栓塞3次]。术后患者消化道出血、腹泻、腹水的有效率分别为91.7%(11/12)、84.6%( 11/13)、83.3%(15/18)。随访1个月至2年,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6.6%( 28/29)、89.7%(26/29)、65.5%(19/29)和34.5%(10/29)。结论介入治疗伴APS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上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肝癌中晚期治疗以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TACE)为首选治疗方法 ,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但仍有部分患者在多次栓塞治疗肿瘤缩小后又再复发。我科自1996年 4月~ 1999年 1月共治疗 5 35例 ,治疗较完整者 118例 ,其中 2 9例 (随机选择病材 )采用行TACE治疗后 ,再在B超介导下瘤体内注射丝裂霉素 (MMC) +碘油混合乳剂的双介入治疗 ,使患者的生存期进一步延长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8例 ,男性 10 4例 ,女性 14例 ,年龄 19~ 76岁 ,平均 5 2 1岁 ,所有病例均经B超CT ,AFP及肝活检证实为肝细胞肝癌 ,…  相似文献   

5.
刘广裕 《现代保健》2011,(19):12-13
目的探索艾迪注射液配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将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综合治疗组,30例;B组为对照组,28例。A组患者采用艾迪注射液配合介入治疗,B组患者行单独介入治疗。结果A组患者在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保护骨髓功能,减轻消化道反应,AFP下降,生存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不仅能减轻介入治疗的毒副作用,而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雅杰 《职业与健康》2004,20(7):148-149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属肝癌晚期,易形成肝内播散转移,是影响肝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过去多采取保守治疗或中医中药治疗,甚或放弃治疗,多数病人于数月内死亡.近几年来,我院对肝癌合并PVTT患者采用灌注化疗(TAI)和(或)栓塞治疗(TAE-LP),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化疗联合碘油行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经肝动脉超选灌注化疗联合碘油栓塞。结果:112例患者经2次~5次的介入治疗后有明显好转,其中21例经4次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肿块消失,AFP<20μg/L,超过一个月疗效评价CT;97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肿块缩小50%以上者为54例,AFP下降至20μg/L~400μg/L之间,超过1月疗效PR;127例疗效评价标准按全国统一的实体瘤客观疗效通用标准测量,总有效率达79%。结论:经肝动脉插管化疗联合碘油对原发性肝癌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过程中,作者遇到了肝固有动脉走行特殊,而难以使导管超选至供瘤血管的13例病人,行胃十二指肠动脉暂时阻断,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捷 《现代保健》2009,(35):142-143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增强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比较增强CT与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中的差异。方法选择经肝动脉DSA证实存在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肝癌患者43例,回顾性分析其CT平扫与增强表现再与其DSA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肝动脉门静脉瘘中央型32例,周围型11例。CT与DSA表现肝动脉期或肝动脉显影的同时门静脉主干及(或)二级以上分支显影分别为43例与37例,两者存在差异(χ^2=6.45,P〈0.01)。CT与DSA分别为32例与28例,二者无显著差异(χ^2=0.01,P〉0.5)。CT与DSA显示门静脉癌栓分别为15例和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P〈0.05)。DSA有11例表现肝动脉截断征,10例表现为双轨征。CT示5例动脉期脾脏强化程度相对减低,周围型肝动脉门静脉瘘还可在CT表现为肝动脉期肝脏边缘异常强化区。结论CT增强对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具有很高敏感性(86%),其中门脉系统提前显影及部分爵时或盱段提前进入肝实质期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碘油(LP)和化疗药物剂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行TAE或TACE治疗,A组(n=12)单纯行TAE治疗,LP用量(ml)约等于肿瘤直径(cm);B组(n=12)应用LP和小计量化疗药物,LP用量同前,吡柔比星(THP)10mg,丝裂霉素(MMC)4mg;C组(n=12),LP用量同前,化疗药物为常规用量(THP50mg,DDP60mg,MMC10mg),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月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NK。结果治疗前各组间细胞亚群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A、B两组CD3+、CD4+、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CD8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治疗后CD3、CD4、NK细胞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CD8+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大剂量化疗药物应用可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小剂量化疗药物联合应用适量LP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动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确诊肝硬化PVT患者37例作为血栓组,选择同期肝硬化非PVT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将PVT的相关因素纳入研究并进行分析.结果 D-二聚体(D-dimer)升高、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和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是肝硬化PVT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872、3.916和2.851).研究未能提示性别、血小板和白蛋白等指标与PVT相关.结论 D-dimer 升高、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和PHG是PVT的主要危险因素,肝硬化患者应监测上述指标以便早期预防和发现PVT.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四氯化碳造成兔肝硬化模型,并建立动物门静脉给药系统。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每周两次,12周后检测肝脏病理改变及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通过小肠系膜静脉末端进行门静脉插管术,将导管引致动物腹部皮下,通过经皮穿刺方法进行门静脉给药。结果四氯化碳注射12周后,兔肝组织出现典型的假小叶,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较正常组升高3.5倍以上。门静脉给药系统可在体内维持达12周,但接头在体内易于老化破损。结论应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兔肝硬化动物模型,并建立了一种经济简便的动物门静脉给药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后不同途径静脉营养对胰岛素和高血糖素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将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n =5 )、门静脉营养组 (Ⅰ组 ,n =10 )、中心静脉营养组 (Ⅱ组 ,n =10 ) ,行部分肝切除后给予胃肠外营养(PN) 6天 ,分别测定周围静脉和门静脉的胰岛素、高血糖素及血糖。 结果 :Ⅰ组、Ⅱ组周围静脉和门静脉的胰岛素均升高 ,但Ⅱ组门静脉胰岛素升高更明显 (P <0 .0 1) ;经门静脉营养组门静脉高血糖素明显升高 (P <0 .0 1) ;Ⅰ组与对照组比胰岛素与高血糖素比值 (I ∶G)无明显差异 (P >0 .0 5 )。Ⅱ组I ∶G明显降低 ,Ⅱ组血糖明显升高。 结论 :肝再生时 ,经门静脉营养的胰岛素和高血糖素改变有利于肝再生和减轻肝脂肪变及淤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时的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将60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根据癌栓对门静脉主干的阻塞程度分为部分性阻塞组和完全性阻塞组,每组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肝固有动脉内径( PHA-D)、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以及阻力指数(RI),并与80例肝细胞癌无门静脉癌栓患者(肝癌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对比.结果 对照组、肝癌组、部分性阻塞组、完全性阻塞组PHA-D分别为(0.33±0.05)、(0.44±0.04)、(0.45±0.04)、(0.61 ±0.07) cm,Vmax分别为(31.32±9.31)、(66.76±20.34)、(68.16±21.96)、(132.65±38.84) cm/s,RI分别为0.75±0.08、0.68±0.13、0.65±0.11、0.55±0.10.肝癌组、部分性阻塞组、完全性阻塞组PHA-D、Vmax、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完全性阻塞组PHA-D、Vmax、RI与肝癌组和部分性阻塞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时,肝动脉血流量明显代偿性增加,RI明显减低,但肝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癌栓对门静脉主干的阻塞程度,而并非取决于门静脉癌栓的有无.  相似文献   

15.
高鹏 《现代保健》2009,(33):3-5
目的探讨介入结合基因法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疗效。方法对25例不能手术的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于TACE治疗5~7d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向癌栓内注射p53基因。结果25例中PVTT消失率24%(6/25),缩小率48%(12/25),有效率72%(18/25)。肿瘤缩小率88%(22/25)。AFP转阴率80%。治疗后门静脉情况发生明显改善:DSA间接门静脉造影见门静脉延迟显现时间明显缩短、门脉主干或分支充盈缺损减小或消失。结论TACE联合经皮门静脉穿刺注射p53基因治疗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可降低患者门静脉压力,预防肝内转移,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体部伽玛刀治疗门静脉主干癌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对52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实行伽玛刀治疗。采用50%~700/0等剂量曲线覆盖计划靶区(PTV),单次处方剂量为3.0~4.5Gy,照射总剂量在30~49.5Gy之间,并观察PVTT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伽玛刀治疗结束3个月后,门静脉癌栓完全缓解18例(占34.62%),部分缓解23例(占44.23%),稳定4例(占7.69%),进展7例(占13.46%),总有效率为78.85%。生存6个月48例(占92.31%),生存12个月38例(占73.08%),24个月29例(占55.77%),中位生存期为14.04-月。结论:伽玛刀治疗门静脉癌栓疗效确切,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经子宫动脉介入治疗非常见部位异位妊娠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性血管性介入治疗非常见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09年5月非常见部位异位妊娠患者8例,回顾性分析异位妊娠发生部位、胚胎活性、手术方法、治疗前后的血HCG水平及其降至正常的时间,并对术后3~6月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及术后2年内再次妊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8例中5例成功治愈,其中2例剖宫产疤痕切口妊娠,1例宫颈妊娠,2例宫角妊娠,3例开腹手术中2例为介入治疗失败,1例因放弃观察而开腹手术。2年内共有3例再次妊娠。结论:放射性血管性介入治疗是微创、低麻醉风险、高疗效的治疗技术,可有效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应用于宫颈妊娠、宫角妊娠和剖宫产疤痕切口妊娠等非常见部位异位妊娠的治疗具有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87例,26例合并PVT作为血栓组,余6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小板(P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进行检测,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血栓组患者D-dimer为(0.97±0.53)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1±0.40)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栓组与对照组的Pt、PT、APTT、Fib、t-PA和PAI-1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和APTT随肝功能恶化而延长,Fib随肝功能恶化而减少,Child-Pugh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随肝功能恶化而减少,t-PA和PAI-1随肝功能恶化而升高,但Child-Pugh分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硬化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存在明显异常.肝硬化PVT呵患者与无PVT患者相比D-dimer明显升高.肝硬化患者应常规检测D-dimer,如异常升高则提示患者可能合并PVT.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频透热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69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单纯行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从导管注入顺铂80mg,氟尿嘧啶1000mg,表阿霉素60mg,其中将表阿霉素与碘化油10柚混合乳化后行栓塞。治疗组34例,行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再行局部高频透热治疗。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70.59%,对照组为4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0.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82.35%、73.53%、58.82%、38.24%,对照组分别为74.29%、75.14%、45.71%、22.86%。治疗组有增高的趋势。两组不良反应相近。结论高频透热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