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77例发病6-9 h内的急性脑梗死、多模式脑CT检查显示存在缺血半暗带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之后随机分成溶栓组(A组,n=40)和非溶栓组(B组,n=37)两组。B组给予非溶栓方案,A组则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记录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 1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B组的51.4%,对比差异明显(P〈0.05);2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多模式CT指导下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盐酸纳洛酮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盐酸纳洛酮联合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对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静脉溶栓治疗组48例,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2)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根据据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结果溶拴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赵丰 《中国保健》2009,(17):741-742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1月~2007年10月,对10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3组:A组(小剂量组)35例、B组(大剂量组)35例、C组(对照组)35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①两治疗组有效率68.0%、77.0%,对照组为48%,P〈0.05。②大剂量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在急性脑梗死抢救中安全有效,且大剂量纳洛酮治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试验前均未给予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注射液600 mg加入0.9%氯化钠250 mL静滴,1次/d,14 d为一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12周时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2.75±0.9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2.36)分(P〈0.01)。治疗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0.99±1.77)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88±1.20)μmol/L(P〈0.01)。12周时,治疗组ADL评分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为(86.38±6.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0±12.10)分(P〈0.05),治疗组的MRS评分(1.05±0.7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0.70)分(P〈0.01)。结论:α-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50例发病时间<6h且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每组25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入院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20万U,30 min内滴注完,同时准备动脉溶栓:行全脑血管造影,经微导管在靶血管闭塞点进行溶栓治疗,将尿激酶加入0.9%氯化钠中持续以1万U/min泵入,总量不超过100万U.静脉溶栓组入院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剂量为100万U溶于100 ml 0.9%氯化钠中,60 min内滴注完.根据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溶栓后的临床疗效.根据溶栓后90 d Barthel指数(BI)评分判断生活质量及修订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预后.结果 两组溶栓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24h、7d和14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静脉溶栓组[(8.97±4.56)分比(11.01±3.65)分,(6.88 ±2.31)分比(8.34±3.05)分,(4.06±3.02)分比(6.73±2.15)分](P<0.05或<0.01).两组溶栓前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90 d BI评分[(79.55±19.64)分]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69.31±21.35)分](P=0.0162).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90 d mRS评分0~2分(疗效良好)率[72.0%( 18/25)]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52.0%( 13/25) ](P=0.0198).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较静脉溶栓疗效显著,该方法可能是今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尤群生 《现代保健》2009,(33):56-57
目的观察超早期(发病〈6h)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溶栓适应证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首先加用国产尿激酶2.0万U/k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按改良爱丁儇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h、24h、7d、14d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治疗前后分别监测凝血功能及头颅CT,了解有无出血倾向以判断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I);治疗后14d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严格掌握溶栓治疗适应证,应用尿激酶2.0万U/kg超早期静脉溶栓是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辅助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每组25例.药物组给予rt-PA溶栓,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TCD辅助溶栓,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TIBI分级)、显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6.2)分比(15.7±7.7)分,t=1.98,P<0.05].联合组和药物组治疗后显效率分别为72.0%(18/25)和56.0%( 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P<0.05).治疗后2h,联合组TIBI分级改善率(72.0%,18/25)显著高于药物组(48.0%,12/25)(x2=4.98,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联合TCD辅助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6h内应用(125~150)万U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评分平均减少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病3 h内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l)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尿激酶)疗法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入选68例发病3 h以内STEM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急诊PCI组与静脉溶栓组。观察急诊PCI组、静脉溶栓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的QTd变化,同时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诊PCI组QTd从术前的(78.2±10.8)ms降至术后的(39.7±6.16)ms(P〈0.01),静脉溶栓组QTd从由溶栓前的(77.9±10.3)ms降至溶栓后的(43.6±7.1)ms(P〈0.01)。两者治疗后进行对比Q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病3 h内STE-MI患者急诊PCI降低QTd优于静脉溶栓疗法。急诊PCI术后QTd缩短更显著,表明急诊PCI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陈兵 《中国保健》2010,(2):46-4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10±5.10)分VS(12.56±4.5)分(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2.3%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的65.3%(P〈0.01)。治疗组显效率为65.3%,对照组显效率为42.3%,两组显效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改善微循环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疗程14d.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4.13±1.15)分比(17.16±1.08)分](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2.83±10.14)分比(58.02±9.99)分](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或<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血液流变学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舒惠蓉 《现代保健》2012,(16):48-49
目的 探讨采用尿激酶溶栓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10 月-2011 年10 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 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降颅压、脑细胞保护和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发病4.5 h 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尿激酶溶栓疗法对早期脑梗死患者有显著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张锡菊 《现代保健》2010,(36):11-12
目的 探讨大剂量纳洛酮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纳洛酮4.0 mg加灯盏花素注射液20 mg,对照组40例,给予纳洛酮1.2 mg加灯盏花素注射液20 mg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14 d,观察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总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纳洛酮加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且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发病至治疗时间均在6h以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治疗,观察组在早期使用rt-PA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大于对照组(77.5%),且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t-P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的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越早应用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每组55例.并选取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溶栓组除基础治疗外给予rt-PA溶栓治疗,溶栓加丁苯酞组给予rt-PA溶栓治疗的同时口服丁苯酞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比较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后ESS评分、血浆MMP-9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ESS评分、血浆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后14、21d溶栓加丁苯酞组的ESS评分显著高于溶栓组,且随着疗程的延长,其升高的程度显著优于溶栓组(P<0.01).治疗后3个月溶栓加丁苯酞组总有效率为85.5%(47/55),显著高于溶栓组的69.1%(38/55)(P<0.05).对照组血浆MMP-9水平为(12.94±9.23)ng/L,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血浆MMP-9水平分别为(14.13±7.58)、(14.37±8.16)ng/L,治疗后3h分别为(21.64±10.13)、(23.05±11.26)ng/L,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加丁苯酞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7.3%(4/55),病死率为5.5%(3/55),溶栓组分别为10.9%(6/55)、7.3%(4/5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患者血浆MMP-9水平升高程度显著大于未发生颅内出血患者(P<0.05).结论 rt-PA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并未增加溶栓后的出血风险,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院》2015,(8):15-17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前循环大动脉脑梗死患者75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未溶栓组(26例)、静脉溶栓组(29例)、机械溶栓组(20例)、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的有效性、近期与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静脉溶栓组(29例)、机械溶栓组治疗后2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静脉溶栓组比较,机械取栓组治疗后2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机械取栓组mRS评分≤2分病例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7 d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2 w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动脉脑梗死临床疗效优于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性及远期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经导管溶栓与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为A组(30例),采用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为B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肢消肿率、深静脉通畅度等。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溶栓治疗。患肢消肿率A组为(82.39%±16.28%),B组为(62.58%±18.87%);静脉通畅度A组为(62.18%±18.39%), B组为(39.28%±23.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疗效好,可部分取代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对重症脑梗死病人意识及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38例重症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盐酸纳洛酮3.2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对照组应用胞二磷胆碱1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 滴注1次/d,连用14d.分别现察治疗前后的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病人于第1d和14d作动态心电图查心率变异指标.结果盐酸纳洛酮组意识障碍的恢复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心率变异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纳洛酮治疗重症脑梗死对病人的促醒,神经功能恢复及心率变异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天津市泰达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平行研究。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 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时间节点的NIHS 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IHS S评分分别为(19.67±2.8 5)和(19.14±2.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 h、2 4 h和7 d的NIHS S评分为(12.69±1.39)、(8.68±1.11)和(7.32±0.8 7)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5.18±1.7 3)、(12.2 3±1.4 4)和(10.2 4±1.0 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5 5%(8/5 5)和4 1.8 2%(2 3/5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配合优质护理措施有助于更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