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影像、治疗反应和预后。 【结果】 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呼吸困难,胸部高分辨CT显示:磨玻璃阴影、斑片状模糊影、线条状、网状阴影及蜂窝状改变。肺功能有限制性通气功能和弥散障碍。以激素、甲氨蝶呤、乙酰半胱氨酸的综合治疗对大部分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有一定效果。 【结论】 激素是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首选药物,胸部CT显示病变呈磨玻璃样者激素疗效较好,而网格影或者蜂窝状改变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2.
动脉血气分析主要用于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的诊断;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可以反映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从6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对尘肺的肺功能损害的研究,主要是肺通气量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换气功能等指标;并且,对这些患者的呼吸功能损害、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也主要根据肺活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肺通气、弥散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探讨肺是否为糖尿病慢性病变的靶器官及同时观察HbA1c含量的意义.方法 检测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微血管病变、眼底、肾脏及神经系统病变再分为无并发症组50例和有并发症组40例)肺通气功能—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FEV1.0%)用力呼中期流速FEF25%-75%,肺弥散功能—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HbA1c含量,与50名健康者相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组无并发症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VC、FVC、FEV1、LD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A1c含量与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呈负相关.结论 T2DM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发生并发症时,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障碍,HbA1c可作为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受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石棉肺早期诊断上存在着临床体征,肺功能和胸部X-线片的不同见解。对加拿大魁北克省温石棉厂矿1,069名工人的调查中,提供了24名研究对象。他们的症状轻微,胸部X-线片正常;肺功能测定包括肺容积、呼气流速、一氧化碳弥散量、通气等量、肺脏的机械功能等项。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72例石棉肺患者胸片分期与肺功能等临床因素,探讨石棉肺严重程度的临床评价指标。方法选择首诊的石棉肺患者72例,采用体积描记法和一氧化碳弥散法测定肺通气和气体交换情况,根据胸片进行病情分期;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探讨石棉肺胸片小阴影密集度、分布范围,控制接尘年限和吸烟指数等混杂因素后,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主成因分析对石棉肺胸片分期与肺功能等临床因素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期别石棉肺患者均以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随着期别升高,混合性通气障碍的比例增加;石棉肺胸片小阴影总体密集度或分布肺区与肺通气功能异常率无显著的相关性;肺总量(TLC)占预计值%、一氧化碳总弥散量(TLCO SB)占预计值%、胸膜斑与胸片分期在第一主成分中因子负荷系数较高。结论综合TLC占预计值%、TLCO占预计值%、胸膜斑与胸片分期等4项指标的状况,可以作为石棉肺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肺功能测定和CT征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35例IPF患者的肺功能测定结果和CT征象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于CT检查前后1周内行肺功能测定.观察IPF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和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评价CT征象与肺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 35例IPF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用力肺活量(FVC)、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等均下降,而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正常或升高,18例重度肺功能损害患者中5例表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患者其CT征象亦不相同;肺功能轻度损害5例,均有磨玻璃样密度影;中度损害12例,均有网格影和小叶间隔增厚;重度损害18例,均有蜂窝肺,其中7例表现有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结论 IPF患者肺功能的损害程度与CT征象存在相关性.CT扫描能准确反映IPF的病理变化,肺功能测定与CT相结合有助于IPF的诊断和评估其进展、预后以及疗效.  相似文献   

7.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比分析10例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及2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症状、体征、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动脉血气结果。结果: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发病年龄较IPF年轻,发病至就诊时间明显较后者短。两组都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无二氧化碳潴留。肺功能检查:以限制为主,均有弥散功能降低。结论: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发病年龄较IPF年轻,病程较短,存活时间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常并发呼吸系统疾病,概述如下: 一、肝硬化的肺功能损害:肝硬化常伴有肺功能减损。国内姚氏测定了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肺功能,发现肺活量、最大通气量、功能残气量及用力呼气一秒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尤以最大通气量降低显著,且残气/肺总量也有下降。表明肝硬化腹水时有肺活动受限、顺应性下降、气道阻力增高和肺通气功能减退。无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肺功能也有异常。滕原谦太对22例心肺检查正常且无明显腹水征的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肺功能测定,结果,有食管静脉曲张者肺活量、功能残气量、补呼气量、弥散量、弥散量/肺泡通气量均明显减退。无食管静脉曲张者。弥散量/肺泡通气量也明显减损。认为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改变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测定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14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肺功能,并对糖尿病组肺功能改变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分别为(90.1±10.7)%、(91.1±13.9)%、(93.2±12.7)%、(100.4±12.8)%、(89.2±9.52)%、(82.4±12-4)%、(81.3±17.7)%,均低于对照组的(101.6±12.6)%、(99.7±16.8)%、(104.8±9.7)%、(108.5±11.7)%、(103.3±12.5)%、(105.1±8.8)%、(101.5±19.4)%(P<0.05或<0.01).相关分析表明,VC、FVC、FEV1、MVV、TIC与年龄、体重指数、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微血管并发症积分无显著相关性;DLCO、DLCO/VA与微血管并发症积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7、-0.651,P<0.01),还与病程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4、-0.45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微血管并发症积分是DLCO/VA惟一显著性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以限制性为主的肺通气功能损害及肺弥散功能损害,微血管并发症和病程是影响肺弥散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姜斌 《中国卫生产业》2014,(25):155-156
目的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60例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在接受我院的治疗之后,病情均得到了缓解。6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在治疗前,动脉氧分压和肺活量分别是(48.9±9.0)mmHg、(2.0±0.4)L;而治疗后为(65.5±7.7)mmHg、(3.3±0.6)L,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6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有22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2例患者死亡。结论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要保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确诊,并根据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对待,从而提高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孔霞 《现代医院》2004,4(4):83-83
在食道癌患者中采用适形放疗、奥沙利铂及5 -氟尿嘧啶治疗后,患者的一氧化碳弥散量和肺总容量会立刻出现显著降低,而其他肺功能指标则无明显的统计学变化。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在接受放疗总剂量为70 0~10 0 0cGy的患者中,其肺容量降低的百分比或绝对值可能与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总容量及肺活量降低的百分比显著相关,但该联系尚需进一步评估。研究人员前瞻性观察了2 0名诊断为食道癌的患者接受联合奥沙利铂、5 -氟尿嘧啶及放射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为最后15名患者绘制了肺剂量-容量积分和微分直方图(DVH) ,并从0~5 4 0 0cGy ,以2 5cGy为…  相似文献   

12.
刘昕彤 《职业与健康》2006,22(3):172-174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指原因不明并以普通型问质性肺炎(UIP)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和肺纤维化。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干咳、呼吸困难,常由运动诱发或加重;伴有发绀、杵状指;胸片示两肺中下野弥漫性间质浸润,部分肺容积缩小;肺功能呈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下降以及动脉低氧血症。目前临床上还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有关肺纤维化治疗及研究进展如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秋水仙碱、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目前正在研究实验的治疗药物:吡非尼酮、干扰素r1b、干扰素B、卡托普利、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急性氯气中毒患者康复后肺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对41例急性氯气中毒患者(轻度15例、中度15例、重度11例)分别于入院48 h内、出院后6个月及2年,进行3次肺功能检测,对肺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例轻度中毒者入院时仅3例小气道功能障碍,出院后6个月及2年复查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正常.15例中度中毒者第1次肺功能检测8例小气道功能障碍,5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6例轻度弥散障碍;第2次肺功能检测3例小气道功能障碍,1例轻度弥散功能障碍;第3次复查均恢复正常.11例重度中毒者第1次肺功能检测,均呈严重小气道功能障碍和轻、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第2次复查小气道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障碍分别为6、5、5例,第3次复查仍有5例患者表现为小气道功能障碍和轻度弥散功能障碍.结论 轻、中度氯气中毒者肺功能在半年内基本恢复正常,重度中毒者2年后仍有部分中毒患者表现为轻度小气道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测定与CT征象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肺功能测定和CT征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5例IPF患者的肺功能测定结果和CT征象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于CT检查前后1周内行肺功能测定。观察IPF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和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评价CT征象与肺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35例IPF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用力肺活量(FVC)、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堵(DLCO)等均下降,而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正常或升高,18例重度肺功能损害患者中5例表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患者其CT征象亦不相同;肺功能轻度损害5例,均有磨玻璃样密度影;中度损害12例,均有网格影和小叶间隔增厚;重度损害18例,均有蜂窝肺,其中7例表现有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结论IPF患者肺功能的损害程度与CT征象存在相关性。CT扫描能准确反映IPF的病理变化,肺功能测定与CT相结合有助于IPF的诊断和评估其进展、预后以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3月就诊于本院呼吸内科的慢阻肺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单纯慢阻肺患者25例,慢阻肺合并T2DM患者25例,比较两组患者肺通气功能及肺弥散功能的变化,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慢阻肺合并T2DM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以及一氧化碳弥散量(carbon monoxide diffusing capacity,DLCO),均低于单纯慢阻肺组[(43.52±4.20)%、(45.50±5.42)%、(42.21±4.12)%、(8.52±1.08)%、(61.06±3.47)%、(63.42±4.11)%、(60.05±3.19)%、(13.26±2.08)%],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T2DM患者,其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下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肺弥散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 测定58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的肺弥散功能,与50例健康者(对照组)比较,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以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对肺弥散功能改变的影响.具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各计1分,总分以微血管并发症积分表示.结果 糖尿病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88±21)%]及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98±23)%]较对照组[分别为(102±15)%、(115±18)%]明显降低,(P<0.05).DLCO、DLCO/VA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3、-0.241,P值均<0.05).DLCO、DLCO/VA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积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6、-0.318,P值均<0.05).糖尿病病程>10年者与<5年者相比DLCO、DLCO/VA明显下降.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积分≥2分者与微血管并发症积分<2分者相比DLCO、DLCO/VA明显下降.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肺弥散功能障碍,肺脏可能也是糖尿病慢性病变的靶器官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长短以及有无微血管并发症对肺弥散功能的改变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NSCLC患者,采用3D-CRT进行治疗。通过分析急性放射性肺炎级别、肺功能、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的指标数据,探讨3D-CRT对NSCLC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其中有2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肺炎。放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1秒内用力呼气量(FEV1)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采用3D-CRT治疗NSCLC,会对患者的肺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要注意对患者放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DVH参数和放射性肺炎分级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减少放疗对NSCLC患者肺功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吸烟对健康成年男性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吸烟对健康成年男性肺功能的影响,督促吸烟者尽早戒烟.方法 采用日本美能AS-505型全自动便携式电脑化肺功能仪对201例健康成年男性进行肺功能检测,分析不同程度吸烟量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各项肺功能检测指标中,肺容量指标和是否吸烟及吸烟量无明显关系;与不吸烟患者相比,吸烟患者肺通气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每分最大通气量、一秒率)以及小气道指标(最大呼气流速、用力呼气中期流速)均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并且其损害程度与吸烟指数成正比.结论 吸烟影响肺功能,吸烟者在尚无临床症状时,其肺通气功能已明显降低,尤其以小气道功能受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氟气体中毒患者康复期呼吸功能训练效果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对10例急性重度有机氟中毒患者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针对肺功能减损状况,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跟踪了解肺功能变化.结果 10例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并辅以呼吸功能训练,肺功能逐渐恢复,接触有机氟气体3个月后检测肺功能有5例患者从混合性障碍过渡到阻塞性障碍伴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下降,6个月后检测肺功能时仅有2例患者存在轻度混合性障碍,1例患者轻度阻塞性障碍.10例患者DLco的恢复相对较慢.结论 早期开展且坚持呼吸功能训练对促进急性有机氟中毒患者肺功能恢复有一定意义,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改变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测定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14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肺功能,并对糖尿病组肺功能改变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分别为(90.1±10.7)%、(91.1±13.9)%、(93.2±12.7)%、(100.4±12.8)%、(89.2±9.52)%、(82.4±12.4)%、(81.3±17.7)%,均低于对照组的(101.6±12.6)%、(99.7±16.8)%、(104.8±9.7)%、(108.5±11.7)%、(103.3±12.5)%、(105.1±8.8)%、(101.5±19.4)%(P〈0.05或〈0.01)。相关分析表明,VC、FVC、FEV1、MVV、TLC与年龄、体重指数、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微血管并发症积分无显著相关性;DLCO、DLCO/VA与微血管并发症积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7、-0.651,P〈0.01),还与病程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4、-0.45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微血管并发症积分是DLCO/VA惟一显著性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以限制性为主的肺通气功能损害及肺弥散功能损害,微血管并发症和病程是影响肺弥散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