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院前急救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04年收治的AMI病例198例。结果 198例AMI病死率29.8%,院前死亡占61%。结论 降低AMI病死率关键在于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性能优良的急救设备及熟练的医疗急救人员是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6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淑英 《现代医院》2011,11(1):93-94
目的通过分析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院前急救及护理经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方法就院前69例漏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历进行分析。结果 69例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护理后,63例安全的送入专科病房治疗,1例现场救治无效死亡、2例转院途中死亡,3例住院期间经多次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5.7%,抢救成功率为94.3%。结论患者发病后能否及时正确的的到医院正规治疗,院前急救和护理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一般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引起冠状动脉管腔急性闭塞,导致冠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使相应的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全世界每年有近2000万人受到急性心脏事件的威胁。2005年我国卫生部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主要为冠心病与缺血性卒中),每天约8000人。每年新发心肌梗死为50万。心血管病目前已成为我国城乡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近40%。随着人口老龄化,冠心病将会增加。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一般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引起冠状动脉管腔急性闭塞,导致冠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使相应的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全世界每年有近2 000万人受到急性心脏事件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例本院急诊自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分析急救效果.结果:急救与护理后,救治成功患者27例,死亡3例,死亡率10%(3/30).出现心力衰竭患者2例、心源性休克1例,并发症发生率10%(3/30).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96.7%(29/30).结论:给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5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陶旭  王蓬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72-1373
[目的]分析总结52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特点和急救过程,旨在提高抢救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中心2003年1月~2008年12月间出车接诊抢救的306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组)和自行入院的217例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分析比较。[结果]抢救组与对照组得到抢救治疗时间分别为(38.32±12.01)min、(62±13.21)min。并发症分别为27.5%、66.8%,死亡率为15.3%、36.4%。平均住院日分别(18±9)d、(32±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及实行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保证绿色通道完善、院内院外的急救网络对接,是提高AMI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据报道,60%以上的AMI死亡者发生在起病1 h之内,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若在发病初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1].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从2006年9月~2010年9月共对100例AMl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并取得了成功经验,现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病死率约60%,来不及抢救入院的患者多因各种并发症而迅速导致死亡,因此院前急救尤为重要。本文就我院急救大队一年来接诊的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治愈的例子阐述院前急救护理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情重、变化快,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常出现急性循环功能障碍、胸痛等症状,心肌损伤、缺血与坏死等特征性变化为其主要临床表现[1]。AMI患者的院前急救基本任务是帮助患者安全、迅速转运到医院以便于尽早开始再灌注治疗。急救时掌握各种抢救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操作规程,熟悉急救药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除颤、起搏的准备,并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所以,在接到急救电话时,要及时进行好院前急救和护理,保证患者生命,减少其致死率。  相似文献   

10.
齐焕然 《现代保健》2010,(12):40-4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其临床诊治率,降低误诊率,改善预后和增进老年人的健康。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资料。结果治愈好转75例(73.5%),死亡27例(26.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起病常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对老年AMI要提高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防止并治疗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20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自行来院接受院内常规急救治疗,观察组由120急救医生接到医院救治,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使患者的预后效果得到大大改善,应该在广大群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51例老年女性AMI的临床资料,对其梗死部位、临床症状、发病至就诊时间、镇痛剂的使用、危险因素、治疗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女性AMI患者发病时的主要症状随年龄的增长呈不典型者多见,年龄越大就诊时间越晚,而吗啡用量较少;危险因素以高血压及糖尿病多见,并发症以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高.结论老年女性AMI发病症状及并发症临床上有其特殊性,随年龄增长症状不典型,诊治中应考虑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治疗的重要临床价值与效果,为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借鉴。方法 本次研究抽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天津市急救中心与天津市东丽医院合作救治的10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方式进行分组,其中55例由救护车送往医院并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为院前组,52例由家属送往医院接受常规流程救治的患者为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血管再通率、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住院时间、抢救时间、冠脉血流重建开始时间,分析院前急救临床效果。结果 院前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9.09%,血管再通率为85.45%,高于常规组的73.08%、67.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组患者治疗14 d后LVEF为(56.93±6.25)%,LVED为(53.17±4.62)mm,高于常规组的(50.19±8.03)%、(40.13±3.6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组住院时间、抢救时间以及冠脉血流重建开始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中心急救车送入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的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分析实施前后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患者存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急救护理的作用。方法将20名经过院前急救护理的患者和20名自行到医院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院前急救护理的AMI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自行到医院的患者。结论AMI院前除有效的治疗外,护理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麦伟丽 《现代医院》2012,12(8):87-8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意义。方法选用2010年1月~2012年5月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72例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68例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死亡率。结果观察组66例患者安全送回医院,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91.67%,死亡率为8.33%;对照组患者送院后成功抢救53例患者,死亡15例,抢救成功率77.94%,死亡率为22.06%。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提高13.73%,死亡率降低13.73%。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给予正确的指引,实施相应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加强监护,、安全转运、正确交接班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冯明福 《工企医刊》2006,19(6):51-51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是基层社区诊所常见的急诊,也是院前救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重要的是社区医务人员必须熟悉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熟练掌握抢救步骤与措施,这样,才能争取时间使病人安全度过危险期。现就此方面的急救措施谈几点体会。1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体征1  相似文献   

18.
苏鸿坤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253-1254
目的探讨基层社区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为院前急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院2009年10月-2012年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8例,其中接受基层社区院前急救的患者有68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未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70例(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68例患者抢救成功61例(89.71%),死亡7例(10.29%),其中转运途中死亡2例,院中治疗时死亡5例;对照组70例患者抢救成功56例(80.00%),死亡14例(20.00%)。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227,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院前急救,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韦笑云 《现代保健》2013,(23):60-62
目的:比较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在AMI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探讨AMI患者更好的院前急救方法。方法: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79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以2008年11月-2010年11月的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护理。比较患者急救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预见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而且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往往在院前即死亡,因此及时发现并加强院前抢救极为重要。AMI的院前救治是关系到患者生命的一个关键环节,大部分患者死亡发生在起病的第1小时,其中约90%为心室颤动所致,而预防AMI发生猝死的关键是改善心肌缺血状态,预防缺血再发作及再次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