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菌株感染所致的布鲁杆菌病(布病)急慢性期的临床表现及多系统损害规律,为布病的预防、临床诊断及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5-2007年采集自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的1470例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主要来自黑龙江省各大农场. 结果 (1)这些患者的感染菌株以牛种布鲁杆菌和羊种布鲁杆菌为主,分别占总数的39.93%和58.98%.(2)布病急性期患者共723例,多见发热(70.95%)、自汗(68.74%)、乏力(68.88%).慢性期患者共747例,患者乏力(71.08%)和骨关节系统损害(78.98%)较为明显.约1/3的患者均存在发热、自汗及包括消化、循环和生殖系统等多个系统损害.(3)牛种布鲁杆菌所致的布病患者乏力(84.84%)及关节损害(72.40%),明显多于羊种布鲁杆菌所致的布病患者. 结论 不同阶段、不同菌株所致布病的临床症状及系统损害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布病的诊断治疗.今后应加强菌株宿主转移后可能引起的菌株变异对新宿主器官不同部位选择性伤害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加强对儿童布鲁杆菌病(布病)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情况发生.方法 选取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4例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患儿中,男性59例,女性35例,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份(44例,占46.81%).感染途径以直接接触羊尤其是羊羔为主(78例,占82.98%),食用被布鲁杆菌污染的食品也可导致发病.临床主要以发热为主要症状(91例,占96.81%),以不规则热或弛张热为主;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较多见,分别与76.60%和82.98%.实验室检查肝功异常(84例,89.36%)、心肌损害(88例,93.62%)多见.影像学检查仅有18例存在膝关节少量积液,骨质无异常改变.在治疗上,除常规使用利福平、多西环素治疗外,还可选用头孢类、新型青霉素类等药物治疗,对早期或病重患儿,多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用药.经2~3个疗程治疗后,94例患儿全部临床治愈.结论 对于出现以不明原因发热、乏力、多汗或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应仔细询问其流行病学接触史,及时进行布病血清学实验和血培养等,并遵循“早期、联合、规律、长疗程”的原则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滨州市自2002~2004年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疫情一直较为活跃,给人民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危险.及时掌握布病的流行动态,有效地采取预防布病的流行蔓延的干预措施,于2002年开始对全市从事畜牧业及畜产品密切接触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工龄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学检验监测,为进一步做好布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掌握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感染现状,预测流行趋势,科学评价防制效果,根据《陕西省布病监测方案》和《西安市布病监测实施方案》(以下均称《监测方案》的要求实施现场监测,经我中心积极组织,认真考核,已按方案完成监测任务,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布鲁杆菌病(布病)感染、发病和新发疫点形成的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陕西省布病监测方案开展高危人群监测,采用病例调查方法确定新发病例感染来源,病例判定依据GB 15988-1995.结果 2004年完成2县15乡(镇)77村1 308人,监测任务超过应监测数的9.0%,经观察未发现皮试阳性者,确认新发疫点4个,确诊首例急性布病4例,新发疫点高危人群监测1 084人,新发现病例5例,感染者10例,病牛7头(均已宰杀),皮试阳性率、发病率、感染人数明显高于历年监测结果(1996~2003年无病例报告).结论如不加强畜间检疫则当地高危人群存在布病爆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布鲁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分布特点,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2004年7-8月由北京市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检验人员依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对北京市怀柔区奶牛养殖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布鲁杆菌凝聚试验。结果通过布鲁杆菌凝聚试验,在575份血清中累计检出阳性结果45例。结论布鲁杆菌病防治工作亟待加强。必须进一步加强布鲁杆菌病防治的宣传,提高从业人员的防护意识,密切观察检测结果阳性的从业者。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北辰区2002-2003年布鲁杆菌病流行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淑勤 《职业与健康》2007,23(18):1628-1629
目的 了解天津市北辰区2002-2003布鲁杆菌病流行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发病和流行的因素.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了2002-2003年天津市北辰区布鲁杆菌病流行情况和流行特点.结果 2002-2003年全区共发生布鲁杆菌病11例,疫情波及全区5个乡镇的6个村庄,4-5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集中分布在30~50岁,男性高于女性.发病与患者接触病畜有关(OR=11.42,x^2=15.81,P<0.01).结论 饲养牲畜并与患病牲畜密切接触与发病密切相关,加强动物检疫、为牲畜注射布鲁杆菌病疫苗和日常接触中加强防护是控制布鲁杆菌病流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乌兰察布市农业区布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使用统一调查方法,通过入户逐一调查,全部抽血检验,病例判定和布鲁氏菌分离培养鉴定均按《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进行。结果凉城县天成乡全胜店行政村患病率(73/277)26.35%,发病率(56/277)20.22%,新发病占患病比例(56/73)76.71%;养羊户发病多,不养羊户发病少;灌服免疫户不发病,未免疫户发病。获得羊3型布鲁氏杆菌2株。结论凉城县天成乡布病流行极为严重,个别自然村(30/49)61.22%村民患布病,农业区布病正在蔓延。  相似文献   

10.
王金梅  孙伟  金梅红 《职业与健康》2009,25(15):1669-1670
目的探讨针灸、理疗、药浴并用药物综合技术治疗慢性布鲁杆菌病(布病)的有效性。方法将90例慢性期布病患者随机分组,即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药物组),各45例。综合治疗组除常规用药外加用针灸,理疗,药浴。跟踪观察半年以上,按国家规定的疗效标准进行判定。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综合治疗组基本治愈率(77.78%),有效率(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40.00%)和有效率(82.2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3.26和8.78,均P〈0.01)。结论针灸,理疗,药浴并用药物治疗慢性布病比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尤其是药浴疗法属国内领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既是法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又是我国4个职业性传染病之一,除城区外我市10个区县均为流行区,布病历年来均以散发为主。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布病高危人群结构、分布有了极大的变化。近20余年来,我市未诊断职业性布病,因而及时掌握当地布病疫情特点和临床特征的变化将对及时诊断职业性布病提供依据。现将2008年我市发现奶牛场农民工诊断的3例布病和存在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包头市人间布鲁杆菌病的疫情现状,为布鲁杆菌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包头市青山区、达茂旗、固阳县等9个旗县区作为监测地区,每个监测旗县选择9个以上的监测点,选择与家畜密切接触的重点人群,采用虎红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对重点人群进行人间布病病情调查。结果 9个旗县共计监测14 582人,检出阳性711人,感染率为4.88%(711/14 582),新发病例数为529人,发病率为3.63%(529/14 582),患病病例数为687人,患病率为4.71%(687/14 582)。结论继续做好重点人群的监测工作,加大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好人员培训,切实做好牲畜检疫、淘汰和免疫接种等工作,有效控制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甘肃省山丹县当前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状况,为制定布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询问座谈、血清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①居民布病虎红平板试验阳性率为7.3%。②问卷调查表明,伴有布病感染症状的居民53人,感染率为2.65%。③居民当中牧民的感染率最高,为13.24%(100/755),且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④布病发病人群年龄在20~60岁之间,占发病总人数的78.61%。⑤男性感染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90∶1。结论目前,山丹县居民布病疫情处于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对从事放牧工作的牧民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动物情疫监测,杜绝布病带菌牲畜的输入,同时做好病区患者的治疗管理,严防人间布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布鲁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人感染布鲁杆菌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极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布鲁杆菌感染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研究者试图从分子水平阐述其致病机制。另外,布鲁杆菌病临床表现发生一些新变化,呈单一或多个器官或系统受累,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也有新进展。基于此,文章将对布鲁杆菌致病机制以及布鲁杆菌病的临床变化新特点和诊治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延安市宝塔区 2 0 0 3年布鲁杆菌病 (布病 )爆发流行的特征 ,为布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布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个案资料的分析。结果 该次疫情共发病 5 3例 ,发病率为 16.0 6/10万 ,发病以从事羊子饲养人员为主 ,6~ 7月份为发病高峰。结论 该次疫情证实为布病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陵县布鲁杆菌病(布病)新发疫点形成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调查方法确定感染来源,按陕西省布病监测方案开展高危人群监测,病例判定依GB 15988-1995确定.结果2004年9月发现病例为该县建站以来首例确诊急性布病,高危人群监测708人,皮试阳性25人,皮试阳性率3.54%,明显高于历年监测结果(X2=210.819);血检阳性5人,阳性率20.0%,经判定均为感染者.结论提示当地高危人群存在爆发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疫情及其地区分布特征,根据人间布病疫情轻重在地理位置上标识划分病区。方法以2005-2012年全市11个旗县布病网络报告病人的详细资料为依据,按照以乡镇为单位统计各旗县8年累计布病报告病例数,以乡镇人口总数为基数,统计全市每个旗县各个乡镇的累计布病报告率。按照各乡镇累计布病报告率的高低,划分病区的轻重,在乌兰察布市地图上用各种颜色在相应的地理位置上标明病区的轻重程度。结果全市11个旗县104个乡镇8年共累计报告布病病例20 178例,全市人口2 866 361人,全市累计布病报告率为0.70%。其中四子王旗、察右后旗、化德县、商都县、察右中旗累计布病报告率较高分别为1.90%、1.24%、1.21%、1.17%、0.90%;凉城县、集宁区、丰镇市、察右前旗、卓资县、兴和县累计布病报告率较低分别为0.20%、0.22%、0.31%、0.38%、0.38%、0.40%,累计布病报告率均在0.50%以下。前山地区累计布病报告率0.31%(5 345/1 697 183)与后山地区累计布病报告率1.27%(14 833/1 169 178)比较,χ2=9004.90,P0.05。根据以乡镇为单位统计累计布病报告率,按照其累计布病报告率的不同,将104个乡镇划分为1~5级,其中极轻度的有50个乡镇,轻度的有20个乡镇,中度的有12个乡镇,重度的有9个乡镇,极重度的有13个乡镇。结论后山地区比前山地区布病疫情较重,按照地理位置划分病区对乌兰察布市的各个旗县根据不同的疫情现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指导意义。对其它地区划分布病疫情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董大维 《中国校医》2022,36(5):388-391
布鲁杆菌病是一类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发热、多汗、乏力以及肌肉疼痛是常见临床表现;最常见的布鲁杆菌病并发受累的部位是骨关节,以骶尾部以及脊柱关节最常见;脊柱炎及脊柱椎间盘炎是布鲁杆菌病最常见脊柱关节并发症,脊柱椎间盘炎是布氏杆菌脊柱病最严重的类型,可单发或多发;硬膜外脓肿是较为罕见的并发症,但是预后不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布氏杆菌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均对诊断有重要作用,MRI对鉴别化脓性脊柱炎和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有很大帮助;药物治疗和手术是仅有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鲁北地区布鲁菌病高危人群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鲁北地区疫情上升明显的鲁北地区利国乡、下河乡、滨海乡、燕窝乡的高危人群作为干预对象,通过现场集中培训、宣传栏培训和微信平台培训等方式进行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统一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前高危人群布鲁菌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54.70%)和健康行为总养成率为(54.89%),干预后分别为(74.22%)和(69.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7.413,P<0.001;χ2 = 255.328,P<0.001)。结论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能提高高危人群布鲁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但离预期目标还较远,尤其健康行为养成需要长期、系统多途径规范干预。  相似文献   

20.
对蒙医蒙药治疗布鲁杆菌病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探讨现有蒙医蒙药疗法对布病的近期作用和远期效果.结果表明蒙医药在治疗急、慢性布病方面虽有可取之处,但整体疗效并不十分满意,还需要在方剂组合及用药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同时提出笔者观点,认为蒙医药主要用于慢性布病的治疗,对急性期布病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