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杨坚 《现代保健》2011,(10):64-65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应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86例,其中Ⅰ型24例(27.91%),Ⅱ型55例(63.95%),Ⅲ型7例(8.14%),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Ⅰ型治愈率为95.83%,Ⅱ型治愈率为85.45%,Ⅲ型治愈率为71.43%.结论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对2004年2月~2006年8月完成随访的50例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分析.50例中Ⅰ型14例(28.0%),Ⅱ型32例(64.0%),Ⅲ型4例(8.0%).其中30例全麻,20例局麻.术后随访6~12月.结果 Ⅰ型治愈率为85.8%,Ⅱ型治愈率为75.0%.Ⅲ型治愈率为0.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0%.结论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3.
刘侃  吕雪丹 《现代保健》2008,(33):23-24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内鼻窦手术鼻息肉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疗效和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对2003至2007年完成随访的240例内窥镜鼻内鼻窦手术进行随访研究,240例中Ⅰ型81例(33.7%),Ⅱ型120例(50.1%),Ⅲ型39例(16.2%),术后随访6~16个月。结果Ⅰ型治愈率90.1%,Ⅱ型型治愈率80.8%,Ⅲ型型治愈率66.7%。三型之间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结论鼻内窥镜行鼻内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手术疗效与其临床分型密切相关。规范的手术操作(建立准人制度)与细致的术后处理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这是鼻窦镜手术围手术期是值得重视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疗效,对7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内窥镜鼻窦鼻息肉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治愈61.4%,好转27.1%,无效11.4%,总有效率88.5%。认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7例,常规术前用药,后行鼻内窥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根据鼻内窥镜手术疗效评价标准,治愈54例,治愈率为80.6%,好转9例,占13.4%,无效4例,占6%。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具有组织损伤小、视野清晰、视角宽阔、程序简化和颜面部无切口等优点。此术式能尽最大可能保存鼻窦、鼻腔的生理功能,对于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窦囊肿尤其适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鼻腔粘连对疗效的影响及造成粘连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19例(194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术后进行6个月随访,分析鼻内窥镜术后鼻腔粘连对疗效的影响及粘连的相关因素.结果 术后6个月119例(194侧)患者均获随访,其中治愈率为84.02% (163/194),无效率为15.98% (31/194);术后粘连17例,其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占35.29% (6/17),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占17.65%(3/17),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占5.88% (1/17),筛窦腔黏膜闭塞占41.18%(7/17).Ⅰ型治愈率稍高于Ⅱ型治愈率,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治愈率高于Ⅲ型治愈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9,P<0.01);Ⅱ型治愈率高于Ⅲ型治愈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6,P<0.01);术后鼻腔粘连与病变的程度、中鼻甲的合理处理、术者的手术熟练程度、是否及时随访等,与术后粘连的发生率有关(P <0.05或P<0.01).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疾病效果好,但术后患者鼻腔病变程度、中鼻甲处理是否合理、手术熟练程度及是否按时随访是影响疗效和粘连的相关因素,充分认识影响其疗效和粘连的相关因素,对提高鼻内窥镜手术技巧及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疗效高,安全可靠,损伤小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本文对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条件要求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术中术后的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智博 《现代保健》2009,(28):155-156
目的探讨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总结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14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方式、来源、临床表现、与鼻窦炎关系以及鼻窦内窥镜手术技巧及护理措施。结果1450例患者中611例发病源于鼻窦囊肿、鼻息肉260例,上颌窦264例,后筛窦10例,305例分别源于中鼻甲、嗅沟和鼻中隔。全部病例均行鼻窦内窥镜手术切除后鼻孔息肉及相应鼻窦开放,术后无复发。结论术前做鼻窦CT检查,诊断后鼻窦炎或鼻息肉应分为窦内型、鼻窦阻塞型和单纯型三种临床手术类型,遵循以临床类型为依据的手术原则。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后,手术微创,彻底清除病灶及息肉蒂基部,防止复发。临床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02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根据患病程度进行分期分型,比较不同分期分型疾病治愈率和影响因素比较。结果临床Ⅰ型的治愈率高于Ⅱ型、Ⅲ型;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本身治疗前的有无手术史和并发症因素有关,与治疗后的不良影响因素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与疾病分期分型有关,临床效果受术前患者身体情况和术后不良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选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于我院行鼻内镜手术200例患者临床资料为回顾性分析依据。结果 I-Ⅲ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愈率分别为91.35%、84.31%.57.58%,三组患者治愈率经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χ2=18.89),I型1期、I型2期、II型1期、II型2期手术疗效显著,II型3期、Ⅲ型患者的手术疗效相对较差;坚持随访治愈率为86.88%,而未坚持随访组治愈率为70%,定期坚持随访组疗效优于未能定期随访组。结论鼻内镜手术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理想治疗方式,临床疗效与病症分期、手术操作技巧、术后护理有着密切关系,而术后定期随访则是保障手术远期疗效关键。  相似文献   

11.
李燕  李宣 《现代保健》2012,(20):106-107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随访手术结果,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半年,治愈98例(74.2%),好转30例(22.7%),无效4例(3.1%),总有效率为96.9%,无严重手术后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视野清楚、直视下操作、病灶清除彻底、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用于复发性鼻窦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综合评价鼻内镜手术在复发性慢性鼻窦鼻息肉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325例患者均实施鼻内镜手术,其中进行过1次鼻窦手术者157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135例治愈,治愈率为85.99%;进行过2次鼻窦手术者93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治愈69例,治愈率为73.91%,实施过3次鼻窦手术者52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治愈31例,治愈率为59.61%,实施过4次鼻窦手术者23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治愈11例,治愈率为47.83%。不同鼻窦手术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治愈率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0.05)。同时,随着鼻窦手术次数的增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亦增加。结论鼻内镜手术虽然能有效治愈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但随着复发次数即鼻窦手术次数的增多,鼻内镜手术的治愈率呈下降趋势,因此应重视鼻内镜手术的术中处理及其围手术期治疗和术后规范的综合治疗,减少复发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治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非侵袭性真菌上颌窦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全部施行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转归与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结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而充分解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病变,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治疗的原则和关键;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好,复发率低,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治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全部施行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①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转归与鼻道窦口复合体(OMC)解剖结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而充分解除OMC病变,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治疗的原则和关键;②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好,复发率低,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5.
徐峰  许晓英 《现代保健》2013,(19):14-15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Endoscopic surgery,ESS)在治疗鼻息肉和鼻窦炎中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在本院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息肉和鼻窦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按照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176例达到治愈,23例达到好转,总有效率为98.0%。而术后的并发症主要集中在现眶周淤斑(2.46%)、出血(3.94%)、鼻腔粘连(1.97%)、上颌窦开口狭窄(1.97%),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34%。结论:ESS是治疗鼻息肉和鼻窦炎的安全有效术式,但应选择判断手术适应证,进行正确的手术操作、规范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史荣芬 《现代保健》2013,(20):84-85
目的:分析对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64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对其进行术前、术后护理,观察护理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64例患者中,8例患者换药时晕厥,29例患者进行根治性内窥镜鼻窦手术,35例患者进行功能行手术,患者均已痊愈出院,护理满意度为95.31%。结论:优质的护理对于进行鼻内窥镜手术的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十分重要,可明显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尽快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治疗真菌球型上颌窦炎中应用上颌窦冲洗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120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以鼻内镜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上颌窦冲洗进行治疗。结果观察中患者的治愈率为91.7%,对照组中患者的治愈率为75.0%;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中患者无1例出现复发,对照组中患者有5例出现复发。结论在鼻内镜治疗真菌球型上颌窦炎中应用上颌窦冲洗能够得到较理想临床效果,临床治愈率比较高,并且治疗之后的复发率比较低,是临床上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可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范锦荣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565-1566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下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50例行常规手术(常规组)和66例行鼻内镜下手术(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鼻腔粘连,常规组有7例术后出现鼻腔粘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息肉发生部位与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鼻息肉患者息肉生长部位与内镜治疗的效果。结果:多发部位息肉101例,单发部位息肉23例,内镜在发现及摘除息肉方面疗效显著。结论:鼻内镜对息肉部位能定位,且内镜下息肉处理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应用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鼻窦炎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作为基本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内窥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的检查,记录患者的视觉类比评分、鼻内镜评分、性别、年龄、是否具有哮喘和息肉历史资料。在患者手术治疗完成之后在1年内对患者随访5次,每次都要记录患者的VAS和鼻内镜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预后影响因素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患者病情基本被控制住,病情完全控制率为75%(75/100),不伴随支气管哮喘(BA)患者小组病情完全控制率显著高于伴随BA患者小组,且病情没有被控制明显低于伴随BA患者小组(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具有哮喘病史和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较多的患者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临床预后效果较差,性别、年龄、息肉等因素不会影响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预后情况。结论: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及哮喘病史是影响鼻窦炎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而息肉等因素不会影响鼻窦炎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