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前臂血肿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前臂血肿患者中选取124例,均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静脉输注脱水剂干预,62例经患肢手背输注为对照组,剩余62例经健侧手背输注,归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①经比较,观察组的VAS评分、肿胀程度和水疱数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各指标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9.03%,高于对照组的6129%,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患侧手背静脉输注脱水剂,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血肿消退,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有冠状动脉造影指征的住院患者46例,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如有冠状动脉病变则进一步作介入治疗。结果43例(93.5%)行桡动脉穿刺成功并完成冠脉动脉造影,造影成功率100%。32例符合介入治疗标准的患者中31成功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完成PCI治疗,成功率96.9%。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具有穿刺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方便,安全,恢复快,痛苦小,不影响抗凝或溶栓药物的连续使用,住院日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郝玉芬  王丽霞 《现代保健》2011,(10):110-111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方法,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回顾4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结果 42例患者均经右侧桡动脉径路穿刺,成功率95.2%,2例穿刺失败.术后2例发生局部手臂肿胀,1例伤口渗血,均无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6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股动脉介入(TFI)组和经桡动脉介入(TRI)组,观察分析术后两组患者的血管病变特征、可行性因素(介入治疗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病变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FI组和TRI组介入成功率分别为97.78%和96.67%,两组的介入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两组的平均穿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经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成功率相当;但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萍  庞琳 《现代保健》2011,(24):83-84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及严重程度的可靠手段。传统的手术路径为经股动脉途径。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以及介入材料的不断改进,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以其具有安全、快速、有效等优点,逐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因患者个体存在差异,术前、术后如果护理不当会引起手部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引起手部缺血坏死。因此,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心血管治疗的重要和首要方法,该治疗从选择股动脉穿刺开始,随后逐步开展桡动脉途径行PCI术,经桡动脉途径具有不影响患者活动,血管并发症少及容易止血等优点,有效地防止了经股动脉途径的诸多并发症^[1]。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经桡动脉行PCI患者19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止血的颈椎护理效果。方法从2015年7月—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术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调查对象,以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35例,护理组在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同时应用出血观察与止血的精准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血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护理组患者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率为2.86%,对照组为1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为7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手术侧的疼痛评分及示指周围肿胀(值[1.91±0.32)分、(0.12±0.04)cm]显著少于对照组[(4.56±1.04)分、(0.41±0.0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止血的精准护理效果肯定,可有效减少患者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轻局部损伤,可借鉴。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传统的途径是经股动脉入路。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改进,临床上越来越多地采用经桡动脉途径,但手术的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将从护理方面总结近几年经桡动脉行PCI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穿刺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6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穿刺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6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有3例出现穿刺部位渗血或者血肿的现象,1例不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现象,2例出现术侧手部胀痛、皮下出血点,1例出现低血压,1例出现了心律失常.结论:针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穿刺术后相关并发症,临床上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有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或高度临床怀疑冠心病的病人,Allen试验阳性者给予冠脉造影检查,冠脉造影阳性病人给以支架植入术或者冠脉搭桥手术。研究经桡动脉手术病人的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情况,手术后观测事件发生率等,评价经桡动脉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结果:180例病人有176例行桡动脉穿刺手术诊疗,174例病人造影成功,75例需行介入治疗,73例经桡动脉介入手术成功,仅1例出现术后穿刺点渗血。结论:经桡动脉途径造影创伤小,局部血管出血及并发症少,术后无体位限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优缺点,及解决经桡动脉途径不足之处的方法.方法 选取CAG和PCI的患者共300例,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150例)和股动脉组(150例),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对比解决桡动脉痉挛不同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的手术成功率、PCI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在穿刺局部并发症发生率(2.0%,3/150)、术后全身不适率(0,0/150)、术后全身并发症发生率(0,0/150)、住院时间[(4.1±2.1)d]、住院费用[(3.7±2.8)万元]方面均显著优于股动脉组[分别为7.3%(11/150)、100.0(150/150)、2.7%(4/150)、(7.8±3.4)d、(5.0±3.4)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PCI与经股动脉途径同样有效、可行,而且穿刺局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13.
魏恒 《智慧健康》2023,(11):150-153
目的 观察并分析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需要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共80例为样本,以穿刺部位不同作为分组依据,40例选择经典桡动脉穿刺的为对照组,40例选择经远端桡动脉穿刺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穿刺时间、血管内径、置入支架数、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血肿发生率相比(P>0.05);研究组桡动脉闭塞、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评分、VAS评分、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有利于降低桡动脉痉挛、闭塞发生率,适合作为替代经典桡动脉的方式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庄小欢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12):114-116+123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手部锻炼操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92例,均取自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6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采取常规护理联合手部锻炼操)。对两组患者的术后0.5 h、2 h、4 h,拆止血器后1 h时的疼痛程度、麻木程度、术侧手掌周径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各时间节点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麻木程度评分及术侧手掌周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出血、血氧饱和度异常发生率相比无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肿胀、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更低,舒适度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更高,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护理中采取手部锻炼操效果颇佳,利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可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秀平 《医疗装备》2021,(24):165-166
目的 探讨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联合护理干预在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经桡动脉行PCI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止血与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进...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2 0 0 2年 9月~ 2 0 0 3年 8月住院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 10 0例 ,按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 ,对比观察其X光照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X光照时间分别为 :(5 .86± 3.74 )min和 (5 .6 3± 3.6 4 )min(P >0 .0 5 ) ,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2 1.35± 11.6 2 )min和 (2 0 .87± 11.30 )min(P >0 .0 5 ) ,成功率分别为 97.8%和 98.2 % (P >0 .0 5 ) ,血管并发症分别为 4 .35 %和 12 .96 % (P <0 .0 1)。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需卧床 ,患者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确定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的21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经桡动脉治疗护理,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观察治疗护理的效果。结果患者在进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护理中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整体并发症降低。结论采用经桡动脉治疗冠心病并对其进行相关的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同期15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51例)和经股动脉组(107例),对比观察其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桡动脉组的平均X线曝光时间、穿刺成功率分别为(5.97±4.52)min和96.08%,经股动脉组为(4.72±4.16)min和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为(3.06±1.42)d,少于经股动脉组(4.97±3.07)d,P<0.01;两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0和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30.72±14.07)min和(24.96±9.6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动脉痉挛发生率为8.16%,经股动脉组无动脉痉挛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止血容易、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9.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相关文献报道其病死率约占心血管疾病中总病死率的50%左右。其经皮介入治疗(perca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目前冠心病诊断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分经股动脉入路和经桡动脉入路两种方式。经股动脉入路方式存在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行动不便,不易止血,血管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9月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287例,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185例)和经股动脉组(102例),对比观察其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止血包扎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的平均X线曝光时间、穿刺成功率分别为(5.13±3.72)min和98.92%,经股动脉组为(4.78±3.51)min和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9.62±3.58)min和(16.57±4.3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止血包扎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分别为(0.72±1.15)min和4~6h,经股动脉组为(20±7.32)min和20~2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为(3.06±1.42)d,少于经股动脉组(4.97±3.07)d(P〈0.01);两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0和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动脉痉挛发生率为2.16%,经股动脉组无动脉痉挛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止血容易、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