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4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汀治疗组10mg,/d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l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周后血清白介素-6及高敏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治疗可能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NT—proBNP的影响。方法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入院抽血检测血脂和NT—proBNP,观察组除给予一般治疗外加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只给予一般治疗。8周后重新检测血脂和NT-proBNP,8周治疗中随访所有患者冠脉事件情况(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结果8周后观察组TC、LDL、NT—proBNP较观察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8周内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能显著降低患者血脂,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水平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1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小剂量(10mg/d,56例)、中剂量(40mg/d,55例)和大剂量(80mg/d,57例)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清sCD40L和血脂水平。并随访(平均7.6±3.2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血清sCD40L水平在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而大、中剂量组治疗后分别降低52.4%和52.2%(P均<0.05);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大、中剂量组比小剂量组分别减少29.1%和30.1%(P均<0.05),但大、中剂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通过抗炎作用稳定冠脉斑块,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效应以中剂量(40mg/d)为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9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B、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40mg/a,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患者TC、u)L—C、sCD40L、血清hs—CRP、MMP~9水平。结果用药4周治疗后,40mg治疗组血清TC、LDL—C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01);三组治疗2周后血清hs—CRP、sCIMOL、MMP~9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4周后进一步降低,40nag治疗组降低最显著。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大剂量应用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尉飞 《现代保健》2014,(21):86-89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v、hs—CRP、血脂水平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本院急诊收治的2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青年组40例、中年组105例、老年组125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50例,检测hs—CRP、血清Hcy和血脂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中年组与老年组Hcy、hs—CRP、TC、HDL—C、I,DL—C,青年组Hcv、hs-CRP、HDL—C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中老年组三组中Hcy、hs—CRP、HDL-C检出率均较高,中老年组的LDL—C检出率较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间TG、TC、HDL—C、LDL—C呈正相关,HDL—C与hs—CRP呈负相关,hs—CRP与血清Hcy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高血清Hcy是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典型独立危险因素,可将其作为临床重要参考指标监测患者病情,辅助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检测50例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和肌溶解反应。50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治疗前治疗组血清hsCRP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上升(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和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调脂效果明显,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并且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和肌溶解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于冠心病患者血清OPG、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联性的探讨。方法将该院收治的70例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ACS组和SA组各30例。采收血样,离心取血清,进行分析。结果 ACS组的血清OPG数值高于SA组和对照组;ACS组的hs-CRP的数值高于SA组和对照组。结论 OPG与hs-CRP血清中二者水平的升高尤其在支血管病变的患者中显著相关,影响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8.
黄顺福 《药物与人》2014,(10):349-349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心律失常患者血脂的影响厦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活的80例血脂正常的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扣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稳心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TG、Tc、LDL与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水平无明显差异。(2)观察组的发生室早、房早、交界性早搏的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20.05)。结论: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减少室早、房早、交界性早搏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增量阿托伐他汀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96例女性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mg/d)48例,增量治疗组(阿托伐他汀40mg/d)48例,均于入院24h内开始服用,另外随机选择50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8天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CRP的浓度.结果 增量组患者的血清CRP由治疗前8.58±1.45mg/L降至治疗后4.32±1.02mg/L;常规剂量组患者的血清CRP由治疗前8.52±1.58mg/L降至治疗后6.48±0.70 mg/L.增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比较,CRP的浓度下降,有显著性差异(t=2.9370,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浓度,增量组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接诊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口服其他降脂药。结果对照组在阵发性房颤再发生率和缺血性发生率上面都大大高于研究组,研究组的血脂指数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1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s-CRP及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G、TC、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患者血清hs-CRP及IL-6水平,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糖脂代谢以及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内科门诊代谢综合征患者共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不予药物治疗。比较试验前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一般临床特征(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清学指标(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空腹/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及c反应蛋白、CD3、CD11b、CD11c、CD54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空腹胰岛素、C反应蛋白、CD3、CD11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地降低血脂,同时减轻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慢性炎症反应,但对血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可通过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而发挥抗炎效应.方法9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31例,40 mg/d×30 d;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31例,10 mg/d×30 d;对照组30例.结果(1)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治疗后第5天和第30天CRP水平明显低于基础水平(P<0.05,P<0.001),而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在第30天CRP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2)与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第5天和第30天的CRP水平降低更明显(P均<0.05).(3)CRP水平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在ACS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迅速降低CRP水平,且这是一种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低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10 mg/d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20 mg/d阿托伐他汀,两组均治疗1年。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TC及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T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H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高剂量组TC及LDL-C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高剂量组TG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而治疗后12个月,高剂量组HDL-C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患者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或P<0.01)。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 mg/d阿托伐他汀具有更好的降脂作用,心血管事件发生较少,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7,(4):521-522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速效救心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控制血脂,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速效救心丸控制血脂。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情况和肝肾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血脂指标(TC,TG,HDL-C,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肝肾功能指标(ALT,BUN,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速效救心丸对于血脂的控制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  83例血脂正常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 4 3例 ,加服阿托伐他汀 12个月 )和对照组 ( 4 0例 ,常规治疗 ) ,以平板运动试验等为考察指标。结果 ⑴治疗后 12个月治疗组运动持续时间、至心绞痛发作时间及ST段下降 1mm的时间均明显延长 ,且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⑵治疗后 12个月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缺血相关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长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诊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48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为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为观察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心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B型脑钠肽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愈率,心脑血管事件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108例老年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56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月内,观察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M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控制血脂效果更为理想,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孙梅芳 《现代保健》2012,(11):28-2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72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每晚顿服。3个月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CRP及血脂水平、心脏事件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0d血CRP、TC、LDL-C含量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0d以及3个月时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症反应,具有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120例择期行PCI的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术前3d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d,B组术前3d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6 h、术后12 h测定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于术前、术后3d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后6 h及术后12 h cTnI、CK-MB、hs-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 A组cTnI、CK-MB水平明显低于B组[(0.35±0.18)μg/L比(0.48±0.16)μg/L,(3.78±0.45)μg/L比(4.56±0.55)μg/L],术后12 h A组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B组[(4.53±0.98)mg/L比(7.03±0.88)mg/L,(30.6±11.2)ng/L比(43.8±12.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择期行PCI患者术前3d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d,其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可在临床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erioperative myocardial protection of high-dose atorvastatin to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patients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PCI).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with ACS undergoing elective PCI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with different oral dose of atorvastatin ( 80 mg/d and 20 mg/d ) for 3 days before operation by random digits table. Troponin I (cTnI), creatine kinase isozyme MB (CK-MB),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interleukin (IL)-6 levels were measured before operation, 6 hours, 12 hours after operation and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eride (TG), low desity lipe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high density lipe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levels were measured before operation and 3 days after operation.Results cTnI,CK-MB,hs-CRP and IL-6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dy 6 hours and 12 hours after operation (P <0.05). Six hours after operation, cTnI and CK-MB levels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0.35±0. 18 ) μg/L vs. (0.48±0. 16 ) μg/L, ( 3.78±0.45 )μg/Lvs. (4.56±0.55 )μg/L] (P < 0.05 ). Twelve hours after operation , hs-CRP and IL-6 levels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4.53±0.98 ) mg/L vs. (7.03±0.88 ) mg/L, ( 30.6±11.2) ng/L vs.(43.8±12.1) ng/L] (P <0.05). TC, TG, LDL-C, HDL-C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P >0.05). Conclusions Myocardi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ACS patients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80 mg/d for 3 days are better than those treated with oral atorvastatin 20 mg/d. High-dose atorvastatin can produce more beneficial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