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腑化痰法治疗中风中脏腑闭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通腑化痰法治疗中风中脏腑闭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中脏腑闭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星蒌承气汤鼻饲,观察两组5天的Glasgow-Pittsburgh评分和2周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昏迷评分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P<0.01,P<0.05).结论:通腑化痰法治疗中风中脏腑闭症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通腑醒脑汤治疗中风辨证属痰热腑实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 25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通腑醒脑汤.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结论自拟通腑醒脑汤治疗中风痰热腑实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林沛 《陕西中医》2011,32(3):296-297
目的:观察自拟通腑醒脑汤保留灌肠对中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将84例中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静滴纳络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通腑醒脑汤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结果:同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通腑醒脑汤保留灌肠对中风昏迷患者有较好的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4.
息风化痰活血汤配合醒脑静治疗中风中脏腑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桂芹  李长江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1):730-730,752
目的 观察息风化痰活血汤配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风中脏腑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息风化痰活血汤和醒脑静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息风化痰活血汤配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风中脏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痰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88例与痰热证符合的中风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取化痰通腑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Glasgow昏迷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Glasgow昏迷评分平均为(29.98±4.25)分;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18%,Glasgow昏迷评分平均为(21.04±4.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痰热证的临床疗效理想,可促使中风患者康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阳闭证中风患者应用中药安宫牛黄丸、通腑化痰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0月该院中风(阳闭证)患者80例,依据治疗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接受中药安宫牛黄丸、通腑化痰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治疗3、6周后中医症状积分、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以及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安宫牛黄丸、通腑化痰汤联合使用能够提升中风(阳闭证)的治疗效果,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腑开窍汤保留灌肠治疗中风中脏腑闭证的疗效。方法:将55例中风中脏腑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腑开窍汤保留灌肠治疗,观察2周。结果:治疗组中痊愈5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及恶化5例,总有效率为82.14%,治疗后合并症发生率为24.14%;对照组中痊愈2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及恶化10例,总有效率为62.96%,治疗后合并症发生率为54.07%。结论:通腑开窍汤保留灌肠治疗中风中脏腑闭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通腑汤治疗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贵港市中医医院脑病科2013年1月—2015年3月治疗的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100例,且均明确诊断为脑出血急性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脱水降颅压、护胃、营养神经、调控血压、调控血糖、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及基础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利水通腑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21 d、28 d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肿吸收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21 d、28 d后脑水肿严重程度、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86.0%,对照组有效率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利水通腑汤治疗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风急性期患者采用化痰通腑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中医内科急诊科收治的中风急性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化痰通腑汤,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明显低于观察组93.3%,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为(3.16±1.0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58±1.42),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患者疗效明显,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杜来福 《光明中医》2012,27(7):1374-1375
目的 探讨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采用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中风病急性期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综合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化痰通腑汤加减),每组各39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较临床症状评分明显好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好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比单用西医治疗疗效显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药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型便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ao L  Wang LY  Cui Q  Xu Y  Yao LH 《中国针灸》2011,31(5):400-404
目的:探寻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型便秘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针刺组、开塞露组,每组40例.4组患者均在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基础上,针药组予针刺配合中药口服,针刺穴取少商、商阳、丰隆、天枢、支沟等,中药组成为金银花、连翘、黄芩、栀子、胆南星、全瓜蒌等;针刺组单纯给予针刺疗法;中药组单纯给予中药口服;开塞露组采用开塞露纳肛.比较治疗7天、21天后的排便间隔时间、便质情况、便秘疗效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7天后便秘总有效率针药组97.5%(39/40),明显优于中药组的87.5%(35/40)、针刺组82.5%(33/40)、开塞露组80.0%(32/40)(均P<0.05);治疗21天后便秘总有效率针药组92.5%(37/40),明显优于中药组82.5%(33/40)、针刺组80.0%(32/40)、开塞露组67.5%(27/40)(均P<0.01).4组治疗7天、21天的排便间隔时间及神经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药组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便秘效果确切,同时可以提高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提示针灸与中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痰瘀毒相关论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痰饮、瘀血、毒邪三者之间密切相关。毒能生痰、生瘀 ,痰饮、瘀血蕴久亦可化毒 ,从而形成痰瘀毒交夹的病理状况 ,因此也增加了疾病的急骤性、缠绵性和疑难性。治疗方面 ,既要毒痰瘀三者并治 ,又需分清其孰轻孰重 ,孰先孰后 ,寻因求本 ,抓主要矛盾。在外感热病 ,因毒致痰瘀夹杂者 ,则解毒为主 ,佐以祛瘀化痰 ;在内伤杂病 ,痰瘀蕴久化毒者 ,则活血化痰为主 ,辅以解毒。  相似文献   

13.
痰、瘀体质与冠心病痰、瘀证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418名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心血瘀阻证(150人占35.89%)、痰浊内阻证(109人占26.08%)为多见,冠心病痰、瘀证除了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可能与痰、瘀体质有关,运用中医体质学说对指导防治冠心病痰、瘀证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太白贝母的止咳、祛痰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实验、豚鼠枸橼酸引咳法实验、小鼠气管段酚红实验、醋酸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升高实验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观察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物的止咳、祛痰和抗炎作用。结果: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物的起效剂量分别为4g/kg和0.32g/kg,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物的有效剂量范围分别为4g/kg20g/kg和0.32g/kg20g/kg和0.32g/kg1.6g/kg。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物能明显抑制氨水所致小鼠咳嗽,能明显延长枸橼酸致豚鼠咳嗽的潜伏期并减少咳嗽次数,能明显增加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泌量,能明显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升高,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结论: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取有明显止咳、祛痰和抗炎作用,其效果与川贝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健脾化痰类方治疗高脂血症痰浊证疗效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运用Meta分析对中医健脾化痰类方治疗高脂血症痰浊证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近5年(2011年1月1日—2016年7月30日)公开发表的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痰浊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相关文献,筛选符合条件的文献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3软件对文献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8个,包括688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健脾化痰类方治疗高脂血症痰浊证临床有效率优于西药治疗[OR=1.9,95%CI(1.23,2.94),Z=2.89,P=0.004];对中医证候改善的疗效中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OR=9.65,95%CI(5.56,16.73),Z=8.07,P0.000 01];在降低甘油三酯(TG)方面,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SMD=-0.02,95%CI(-1.47,-0.16),Z=2.45,P=0.01];而在调节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方面,中药组与西药组疗效相当(P0.05);在安全性方面,中医组与西药组相当(P0.05)。[结论]健脾化痰类方治疗高脂血症痰浊证有一定的综合疗效,健脾化痰或可作为高脂血症痰浊证的基本治疗原则广泛推广,临证加减。本次研究纳入文献质量较低,仍需大量高质量的RCT研究文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熊果苷镇咳、祛痰及平喘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王亚芳  周宇辉  张建军 《中草药》2003,34(8):739-741
目的 观察熊果苷的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及气管酚红排泌法观察熊果苷的镇咳及祛痰作用 ,采用豚鼠哮喘发作潜伏期及离体气管平滑肌松弛实验观察熊果苷的平喘作用。结果 给小鼠 ig熊果苷 5 0 ,10 0 ,2 0 0 mg/kg,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 ,咳嗽次数减少 (P<0 .0 5 ,0 .0 1) ;气管酚红排泌量明显增多(P<0 .0 0 1) ;2 0 0 mg/kg熊果苷能延长磷酸组织胺引起的豚鼠哮喘潜伏期 (P<0 .0 5 ) ;2 0 mg/m L熊果苷能极显著地对抗 1μg/m L 磷酸组织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条的收缩 (P<0 .0 0 1) ,5 ,10 mg/m L 也具有较强的对抗其收缩作用 (P<0 .0 1)。结论 熊果苷能抑制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 ,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泌 ;对磷酸组织胺引起的豚鼠哮喘具有保护作用 ,能明显延长哮喘潜伏期 ;对磷酸组织胺引起的豚鼠气管收缩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郑东 《国医论坛》2006,21(3):54-56
血府逐瘀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载于《医林改错》.方由桃仁、红花、赤芍、当归、生地、枳壳、柴胡、川芎、牛膝、桔梗、甘草等11味药物组成,功可调气行血、活血祛瘀,主治瘀血郁结血府引起的多种病症,诸如胸闷、头痛、烦躁、失眠、潮热等.由于本方擅能调气活血,故被后世广泛应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风、火、痰、瘀、虚五个方面探讨眩晕的证治。因风致眩,有肝阳化风、阴虚生风之别;因火致眩,有肝郁化火、痰火上扰之分;因痰致眩,有风痰、痰饮、热痰、湿痰之异;因瘀致眩,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阻络之差;因虚致眩,有气虚清阳不升、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肾精不足之不同。治疗应把握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分清标本,权衡缓急;动态观察,圆机活法:病证结合,随证治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作者根据中医理论从痰与癌症的病因病机关系 ,癌症从痰而治的机理进行论述。认为痰邪在癌症发病过程中无时不在 ,易于其他病邪胶结 ,遂成积块 ,所以治痰必须贯穿于癌症辨证论治的始终  相似文献   

20.
从痰论治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急危重症,以发病急骤,危险性大,死亡率高为主要特点,近年来我国急性心梗发病率明显上升,在采用西医溶栓、冠脉支架等治疗的同时,结合祖国医学辨证论治使急性心梗的治疗更加完善。急性心梗属中医“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以痰浊、血瘀、寒凝、气滞为主,本病病机复杂,辨证分型难以统一,然痰浊是关键,在发病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