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年临床实践表明,部分不明原因而有肝损伤的病人,用现有甲~戊型肝炎病原学检查方法,不能查出其病因,遂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新的嗜肝性病毒。正当己型肝炎病毒及庚型肝炎病毒的认识热浪一涌而过之际,日本学者Nishizawa等通过详细的流行病学观察及代表性差异分析(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DA)从一个输血后肝炎病人中克隆到一个500bp的片段(N22),通过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了N22与输血后肝炎的高度特异性相关,并把该基因片段可能代表的病毒,以病人名字的首字母命名为TTV,从而揭开了TTV研究的序幕。随后Okamato等测定了TTV的全部基因序列,并分析了TTV在人群中的分布,首次系统地为人们展示了TTV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2.
TTV感染:病毒性肝炎研究的新热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12月日本学者Nishizawa等应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DA)从1例不明病原的输血后肝炎病人的血清中首次获得一个新的病毒基因克隆(N22)。经与基因库中已登记的序列比较,未发现相同或相似的基因序列。随后Okamoto等从1名转氨酶升高的献血员血标本  相似文献   

3.
4.
5.
为了解上海地区肝炎病人中TTV的感染状 况,以期发现TTV感染与肝脏损害的因果关系,进一步探讨其传播途径,我们选择了上海地区肝炎病人162例进行TT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以健康献血员(ALT正常)作为对照,对分离出的6株TTV部分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非甲-庚型肝炎的病原学感染状况,对献血员24例、急性非甲-庚型肝炎31例血清采用PCR技术进行输血传播病毒(TTV)检测。结果献血员TTV DNA阳性率为12.5%(3/24);急性非甲-庚型肝炎阳性率为41.94%(13/31),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结论 TTV除导致肝炎外还能以携带方式存在,深入研究TTV对肝炎和携带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各型肝炎中及献血者中TTV合并感染情况。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半套式PCR法,对辽沈地区20例散发性非甲-非庚型肝炎,20例慢性乙型肝炎,20例慢性丙型肝炎及40例重型肝炎与50例献血者血清进行TTV DNA检测。非甲-非庚型肝炎血清阳性1例(5%);重型肝炎阳性9例(22.5%);慢性乙肝阳性5例(25%);慢性丙肝阳性3例(15%);献血者未查出TTV DNA阳性者。二株TTV DNA扩增产物的  相似文献   

8.
输血传播病毒(TTV)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年,人们对庚型肝炎病毒(HGV/GBC-C)研究表明[1],HGV虽然能够造成人类感染,但可能不是原因不明非甲-非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原[2,3]。人们发现即便是用最敏感、最特异的检测方法仍有10%~20%的输血后和/或散发性肝炎患者不能检测出上述病毒标志[4,5]。这说明可能还有未被发现的人类致肝炎病毒存在,驱使人们寻找新的肝炎病毒。1997年12月Nishi zawa等[6]应用问世不久的代表性差异(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技术,首次从1例不明原因的输血…  相似文献   

9.
1997年日本学者Nishizawa等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DA),从输血后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分离出一种甲~庚型病毒之外的与转氨酶异常相关的新病毒,并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在发现TTV以后的2年多的时间里,对其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10.
谭欣诚  王云 《传染病信息》2000,13(4):166-169
目的 观察TTV阳性肝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用巢式PCR法检测TTV-DNA,同时观察血清生化指标,肝组织活检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 TTV感染者的血清学模式以重叠HBV、HCV、HAV、HEV、HGV二重感染为主占57.9%(22/38),以乏力、纳差、腹胀为临床特征,TBiL、ALT变化不明显,TTV单独感染者为42.1%(16/38),急性发病者临床特征多与“急性黄疸性肝炎”相似,病理改变与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基本相似,但主要以肝门脉区炎症,小叶间胆管损伤,灶状坏死为多见。结论 TTV可与各型已知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也可单独感染。  相似文献   

11.
探讨TTV相关肝炎的病理变化。原位杂交法检测59例血清TTV阳性者肝组织TTVDNA。TTV阳性与阴性组ALT、HAI比较无显著差别;TTV阳性组界面性炎症、融合性坏死、灶性坏死、汇管区炎与分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2,0.880,0.824,0.943。虽然TTV存在嗜肝性,但其致病性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2.
TTV阳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TTV(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阳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用巢式PCR法检测血清TTVD-NA,同时观察血清生化指标和肝组织学的变化。TTV感染者的血清学模式以HBV、HCV、HAV、HEV混合感染为主,占61.1%(22/36),临床表现以乏力、纳差为特征,TBL、ALT变化不明显;而TTV单独感染者为38.9%(14/36)临床特征与急性黄疸性肝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是否存在新型肝炎病毒TTV感染,以及TTV感染后致病性探讨。方法对成都地区健康人群、非甲-庚型肝炎患者及甲-庚型肝炎患者采用PCR检测血清TTVDNA,并对单-TTV感染的急、慢性肝炎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随访。结果①成都地区健康人群中TTV DNA阳性率7.5%(3/40),职业献血员中为21.9%(7/32),非甲一庚型肝炎中为31.6%(42/133)。②单一TTV感染肝炎患者中76.2%(32/42)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14.3%(6/42)慢性肝炎,7.1%(3/42)重型肝炎,2.4%(1/42)肝炎肝硬化。③随访观察单一TTV DNA急性肝炎12例,半年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恢复正常,11例TTV DNA阴转,8.3%(1/12)TTV DNA持续阳性1年以上。随访慢性肝炎单一TTV DNA阳性4例,2例在2年内肝功恢复正常,TTV DNA阴转,另2例发展成重型肝炎和肝硬化,近期无死亡病例。结论①成都地区存在TTV感染。②单一TTV感染除可表现为健康携带和肝炎恢复期慢性携带状态外,可引起临床急性、慢性、重型和肝硬化等多种临床类型的肝脏病变,还可和其他已知的肝炎病毒形成二重或多重感染。研究结果支持TTV可能是另一种致肝损害的新型肝炎病毒,是至今原因不明的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输血传播病毒TTV有致病性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1997年底Nishizaw等首例报道了一种与输血后肝炎相关的DNA病毒,即输血传播病毒(TTV)之后,新近的一些资料认为TTV是一种环行负股DNA病毒,颗粒大小为30~50nm,分析其基因结构后,应归属于园环病毒科(Circinoviridae)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底,Nishzawa等利用代表性差异分析(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法,分离到一种新的DNA病毒,并认它可能与非甲非庚型肝炎有关。由于该病毒来自一份名为TT的输血后肝炎患的血清,因此被命名为TT病毒,恰与经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巧合。随后许多学对TTV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表现等,其中TTV的病原学是研究得较深入的一个领域。本就TTV的病原学研究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16例TTV联合或重叠感染者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TTV阳性患者均进行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免疫标志物和各项生经项目检测,结果 16例感染者,与联合或重叠感染乙型肝炎率最高,占62.6%,其次是丁型肝炎18.8%,丙型肝炎6.2%,戊型肝炎6.2%,甲型肝炎6.2%,双重感染12例占75%,三重感染4例占25%,急性肝炎3例占18.8%,慢性肝炎2例占12.5%,肝硬化3例占18.8%  相似文献   

18.
朱玉芬  汪荣生  张华  张军 《山东医药》2003,43(10):21-22
输血传播病毒 (TTV)是 1 997年日本学者[1,2 ] 首次报道的一种新型肝炎病毒。研究表明 ,TTV是单链 DNA病毒 ,主要经血液传播 ,还可通过肠道传播 ,并能造成一定范围的流行[3] 。为探讨单一 TTV感染与重叠感染的不同临床特点 ,2 0 0 0年 1 0月~ 2 0 0 2年1 2月 ,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 2 89例住院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 TTV- DNA检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89例为同期收治的诊断为各型肝炎的患者 ,其中甲型肝炎 4例、乙型肝炎 2 2 3例、丙型肝炎 3例、戊型肝炎 6例、非甲~庚型肝炎 5 3例。男 2 2 5例 ,女 6 4…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开展对TTV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瑞纲  汪伟业 《肝脏》1999,4(1):2-2
1997年日本学者用新的检测技术─—代表性差异分析法从一例非甲~非戊型输血后肝炎病人血清中克隆到一个500bp的片段(N22),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证实N22与不明病原的输血后肝炎高度特异,并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TTV)。和丙型肝炎病毒一样,TTV是应用病毒分子生物学、基因水平的检测技术而发现,并没有关于病毒直观的形态学资料,迄今还没有应用电镜进行病毒形态学研究的报道。日本学者Okamoto完成了对TTV的测序,证实TTV是一3.7kb的单股DNA病毒,具有细小病毒的核苷酸特征,用ORF序列测定及…  相似文献   

20.
TTV与其它肝炎病混合感染及其基因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TTV与其它肝炎病混合感染对肝脏病变的影响及本地区TTVDNA的基因型。选TTV ORF1的保守序列作内外引物,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TTVDNA并对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取异源性大于50%的序列作显色探针Ⅰ和显色探针Ⅱ,进行分型研究。学生、非甲-非戊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TTV阳性率分别为3.3%、14.3%、12%、16%。TTV阳性和TTV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在年龄、性别、ALT和TBil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本地区流行的TTV可分为两个主要的基因型,即I型(66.75)、Ⅱ型(25%),部分存在混合感染(8.3%)。TTV可能与HBV、HCV有类似的传播途径,故常重叠感染。TTV与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混合感染后不影响两者的肝脏病变。TTV不是本地区非甲-非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