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幼兔离体心脏模型,模拟临床上可能出现的含血停搏液Ca2+浓度变化,探讨适宜于未成熟心肌保护的Mg2+浓度.方法3~4周龄长耳白兔,依照含血停搏液不同Mg2+浓度(0.6mmol/L、4.0mmol/L、8.0mmol/L、120mmol/L、16.0mmol/L)随机分为5组,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采用Ca2+浓度1.2~1.5 mmol/L的含血停搏液,运用温血停搏液诱导停搏,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低温保护,终末温血停搏液控制性再灌注技术,观察以下指标:1.血流动力学指标:实验前后恢复率:心率、主动脉流量、冠脉流量、心排量、左室收缩压和左室舒张末压;2.心肌含水量;3.冠脉流出液乳酸盐含量;4.心肌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漏出率;5.心肌细胞内Na+、Ca2+含量;6.心肌组织ATP含量;7.心肌组织SOD活性、MDA含量;8.心肌超微结构.结果1.心率恢复率、主动脉流量恢复率及左室收缩压恢复率组间总体差异无显著性.而冠脉流量恢复率,心排量恢复率和左室舒张末压恢复率以Mg2+浓度8.0mmol/L和12.0mmol/L为优,0.4mmol/L组最差.2.心肌含水量以Mg2+浓度8.0mmol/L和12.0mmol/L为最低.3.冠脉流出液乳酸盐含量0.4mmol/L组、8.0mmol/L和12.0mmol/L组高于其余2组.4.心肌乳酸脱氢酶漏出率以8.0mmol/L组最低,而肌酸激酶漏出率以8.0mmol/L和12.0mmol/L组为最低.5.心肌细胞内Na+含量以8.0mmol/L和12.0mmol/L组为最低,而心肌细胞内Ca2+含量以8.0mmol/L组量低.6.心肌组织ATP含量以12.0mmol/L组为最高.7.心肌组织SOD活性以8.0mmol/L和12.0 mmol/L组为最高,而MDA含量各组间总体差异无显著性.8.心肌超微结构:8.0mmol/L和12.0mmol/L组表现为基本正常未成熟心肌超微结构,而0.4mmol/L组超微结构有明显损伤表现.结论对于未成熟心肌,当采用温血停搏液诱导停搏,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低温保护,温血停搏液终末控制性再灌注技术时,为避免含血停搏液Ca2+浓度偏高对未成熟心肌的不利影响,应维持含血停搏液中Mg2+浓度在8~12mmol/L.  相似文献   

2.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由于脾脏中有大量炎症因子浸润引发氧化应激损伤,导致脑缺血再灌注后脾细胞出现大量凋亡。 目的:观察外源性过氧化氢对金属硫蛋白Ⅰ/Ⅱ敲除小鼠脾细胞活力的影响及N-乙酰-L-半胱氨酸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脾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制备金属硫蛋白Ⅰ/Ⅱ敲除小鼠脾细胞悬液,分别用不同浓度(0.1,0.2,0.5,1,2 mmol/L)过氧化氢处理2 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根据MTT结果选择不同浓度过氧化氢(0.5,1 mmol/L)诱导脾细胞凋亡,实验分为6组:对照组、N-乙酰-L-半胱氨酸组、0.5 mmol/L过氧化氢组、1 mmol/L过氧化氢组、N-乙酰-L-半胱氨酸+0.5 mmol/L过氧化氢组、N-乙酰-L-半胱氨酸+1 mmol/L过氧化氢组,2 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酶标仪法检测乳酸脱氢酶活力及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情况。 结果与结论:随过氧化氢浓度增加脾细胞活力呈明显下降趋势(P < 0.01),且0.2,0.5,1,2 mmol/L 过氧化氢组脾细胞活力下降幅度最大。与对照组相比,N-乙酰-L-半胱氨酸组脾细胞活力明显提高(P < 0.01),且乳酸脱氢酶活力降低(P < 0.01),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减少(P < 0.01);分别于0.5,1 mmol/L过氧化氢组相比,N-乙酰-L-半胱氨酸+0.5 mmol/L过氧化氢组、N-乙酰-L-半胱氨酸+1 mmol/L过氧化氢组脾细胞活力也明显提高(P < 0.01),乳酸脱氢酶活力降低(P < 0.01),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减少 (P < 0.01)。结果表明,金属硫蛋白Ⅰ/Ⅱ敲除小鼠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脾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呈浓度依赖性,尤其对0.2,0.5,1,2 mmol/L过氧化氢刺激最为敏感。N-乙酰-L-半胱氨酸使乳酸脱氢酶释放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减少,脾细胞活力增强,以此减轻过氧化氢诱导的金属硫蛋白Ⅰ/Ⅱ敲除鼠脾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外源性精胺(Sp)对传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传代培养的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精胺(50 μmol/L-5 mmol/L)对HUVECs作用2 h、4 h的影响。观察指标:(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UVECs形态学变化;(2)透射电镜观察HUVECs超微结构改变;(3)细胞活力测定; (4)MDA含量测定;(5)SOD活性测定。结果:对HUVECs影响的各项观察指标,50 μmol/L S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00 μmol/L、1 mmol/L、5 mmol/L Sp对HUVECs有损伤作用,作用4 h的细胞损伤较2 h重,其特点为细胞活力降低,超微结构损伤,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 结论:Sp呈浓度依赖性引起HUVECs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氧自由基大量产生导致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糖及1-磷酸鞘氨醇受体2(S1PR2)特异性拮抗剂JTE-013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鞘氨醇激酶1(Sph K1)、S1PR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大鼠GMC分为正常糖对照组(NG,含5.5 mmol/L葡萄糖)、甘露醇渗透压对照组(HM,含5.5 mmol/L葡萄糖、24.5 mmol/L甘露醇)、高糖组(HG,含30 mmol/L葡萄糖)、JTE-013干预组(HJ,含30 mmol/L葡萄糖、10μmol/L JTE-013)。实时定量PCR检测培养0、12、24、48 h的细胞中Sph K1、S1PR2、MCP-1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MCP-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NG组相比,高糖培养下的大鼠GMC中Sph K1、S1PR2 mRNA的表达在12 h下降,之后随着时间延长基因的表达量升高,48 h达最高。MCP-1 mRNA的表达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12 h表达已升高,24 h表达为最高,48 h的表达下降。高糖诱导大鼠GMC的MCP-1蛋白分泌增加,呈时间依赖性。GMC经JTE-013处理后,高糖继续培养24 h,与HG组相比,HJ组Sph K1、S1PR2、MCP-1 mRNA及MCP-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抑制S1PR2的活性可引起高糖培养下的大鼠GMC中Sph K1、MCP-1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亚硝酸钠(NaNO2)预适应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以系列浓度的NaNO2作用PC12细胞24h,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活细胞计数法,用Hoechst 33258染色计数凝集和碎核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为细胞凋亡率。以3mmol/L浓度的NaNO2预适应细胞24h后,加或不加一氧化氮清除剂亚铁血红蛋白(hemo),再用1.1mmol/L H2O2暴露6h,细胞存活率检测用MTT、凋亡检测用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PI染色。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酶活性。结果:NaNO2对PC12细胞增殖作用呈典型的β型曲线,最大低促效应出现在第24h,最大低促效应剂量为1.4mmol/L,最大促增殖效应为对照组的156%,未观察到不良效应水平(NOAEL)为6mmol/L,细胞增殖半数抑制率(IC50)值为45mmol/L。用3mmol/L NaNO2预适应24h,然后用1.1mmol/LH2O2暴露6h,细胞增殖活性比单纯H2O2组明显升高(P0.05)。用1.1mmol/L H2O2暴露6h,非预适应组细胞凋亡率为44.9%;3mmol/L NaNO2预适应组细胞凋亡率为19.1%,差异显著(P0.05),这种现象可以被一氧化氮清除剂亚铁血红蛋白(hemo)所抑制。3mmol/L NaNO2预适应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低于6mmol/L NaNO2暴露能够引起PC12细胞的低促效应。低浓度NaNO2预适应,通过降低细胞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保护过氧化氢毒害的PC12细胞。亚硝酸盐还原为一氧化氮在细胞保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细胞的多倍性是重要的生物学现象,不仅影响组织器官和造血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且是某些应激条件下代偿性的表现,和发生某些病理过程的基础,尤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的:优化SP600125诱导Dami细胞多倍体化模型,探讨姜黄素对此多倍体化逆转作用的机制。 方法:将不同浓度SP600125(15,30,60 mmol/L)分别加入细胞悬液中,诱导Dami细胞多倍体化,确定最佳诱导时间和浓度;将5,10,20 mmol/L姜黄素分别加入含有SP600125的细胞悬液中,培养72 h收集细胞。Annexin V-PI染色法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倍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30 mmol/L SP600125作用Dami细胞72 h,诱导的多倍体化细胞数量最多,并且cyclin D3表达最高;姜黄素明显逆转Dami细胞多倍体化,cyclin D3表达逐渐降低,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果显示,实验成功建立了Dami细胞的多倍体化模型,并确立了诱导多倍体化Dami细胞的SP600125最佳诱导时间和浓度72 h,30 mmol/L。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cyclin D3的表达,逆转SP600125诱导Dami细胞多倍体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肌肽(L-carnosine)对高糖培养的NIT-1细胞胰岛素分泌、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正常和高糖培养细胞72 h,放射免疫法测定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然后分别换不同浓度葡萄糖和L-carnosine培养,测定胰岛素分泌;(2)细胞分为C组(11.1 mmol/L glucose)、H组 (33.3 mmol/L glucose)、H+A组(33.3 mmol/L glucose +1 mmol/L L-carnosine)和H+B(33.3 mmol/L glucose+ 20 mmol/L L-carnosine)组培养72 h,BrdU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RT-PCR测定bcl-2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荧光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1)高糖组细胞胰岛素分泌减少; 20 mmol/L L-carnosine显著增加正常和高糖组胰岛素分泌(P<0.01),且呈正相关(P<0.01);(2)高糖组细胞增殖和凋亡均增加(均P<0.01),但总体数目减少;1 mmol/L L-carnosine使增殖增加,凋亡减少(P<0.01);(3) 高糖组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增加,bcl-2 mRNA明显减少(P<0.05);1 mmol/L L-carnosine使前者明显减少(P<0.05),后者明显增加(P<0.01);不同浓度L-carnosine均明显降低caspase-3活性。结论: 高浓度L-carnosine可单独刺激细胞分泌胰岛素,低浓度的L-carnosine可增加NIT-1细胞增殖并减少高浓度葡萄糖所导致的凋亡。Caspase-3和Bcl-2可能参与了L-carnosine保护NIT-1细胞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胎儿窘迫时羊水中部分生化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羊水中部分生化成分的变化对诊断胎儿窘迫的价值. 方法随机选择50例正常产妇作正常组,50例胎儿窘迫者作为胎儿窘迫组,取各组羊水进行生化测定分析;每例新生儿出生时行Apgar 1min及5min评分.结果胎儿窘迫组中,羊水中乳酸浓度(7.25±1.28mmol/L)、乳酸脱氢酶浓度(324.98±107.6mmol/L)、尿素氮浓度(7.09±1.16mmol/L)、肌酐浓度(0.185±0.028 mmol/L)较正常组乳酸浓度(5.9 5±0.67mmol/L)、乳酸脱氢酶浓度(114.41 ±56.2 mmol/L)、尿素氮浓度(4.23±0.98m mol/L)及肌酐浓度(0.13±0.03 mmol/L)显著升高(P<0.0005, P<0.05,P<0.005, P<0.0005).窘迫组的新生儿窒息率(12%)较正常组(2%)显著升高(P<0.025) .结论胎儿窘迫时,羊水中乳酸、乳酸脱氢酶、尿素氮、肌酐浓度较正常显著升高,此种变化可反映胎儿体内的代谢状况,为胎儿窘迫的诊断提供一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胞二磷胆碱(citicoline,CC)对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Parkinson病体外细胞模型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应用Fluo3/AM荧光染料,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钙离子[Ca2+]i浓度;罗丹明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罗丹明123和PI荧光双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凋亡;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中LDH的漏出;TH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多巴胺能神经元。实验分成三组:(1)对照组:即原代培养细胞;(2)6-OHDA损伤组:即原代培养细胞加6-OHDA;(3)CC保护组:原代培养细胞中分别加2、1、0.1、0.01和0.001mmol/LCC后,再加6-OHDA。结果显示:与6-OHDA组相比,1、0.1、0.01和0.001mmol/LCC组细胞活力增加(P<0.01);[Ca2+]i浓度下降和ΔΨm升高(P<0.01);除了0.001mmol/LCC组外,各CC组LDH漏出率明显低于6-OHDA组(P<0.01)。以上结果提示:在体外Parkinson病细胞模型中,CC可能通过保护神经元细胞膜,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细胞活力,降低[Ca2+]i浓度,减少LDH漏出等途径削弱6-OHDA的神经毒性作用,发挥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己烯雌酚对体外培养中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观察己烯雌酚对体外培养的胎鼠中脑神经元的影响,将孕14d的SD胎鼠中脑取出,制成细胞悬液后种植在24孔培养板中。实验分空白对照组和己烯雌酚组(浓度分别为10-9、10-8、10-7mol/L)。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的存活及生长状况,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各组细胞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及c-Fos蛋白阳性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己烯雌酚浓度在10-8mol/L时细胞容易贴壁,突起形成早而多,NSE、c-Fos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及低浓度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高浓度组无显著差异。由此提示己烯雌酚对中脑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并能提高其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使用成骨诱导培养液或不同浓度钙离子诱导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发生成骨分化的效果,初步探讨肾脏Randall斑形成可能的细胞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实验分为5组:成骨诱导组(加成骨诱导液)、CaⅠ组(加0.5 mmol/L Ca2+液)、CaⅡ组(加1.5 mmol/L Ca2+液)、Ca Ⅲ 组(加2.5 mmol/L Ca2+液)和对照组(加PBS)。各组细胞分别培养至第1、3、6、9天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诱导至第9天时,用细胞钙茜素红染色液和钙钴法磷酸酶染色液对各组细胞进行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和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情况。另外,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不同时间点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在1.5 mmol/L 和2.5 mmol/L Ca2+浓度条件下细胞的活力明显受抑制。细胞染色结果证实成骨诱导液组和钙离子组均可以见到典型的红色钙结节和黑色块状的硫化钴沉淀物。成骨诱导组细胞Runx2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0~9 d)逐渐升高(P<0.05);诱导至第9天时,3个钙离子组细胞Runx2的mRNA和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5)。结论: 在体外培养环境下,人肾成纤维细胞可以在成骨诱导培养液的刺激作用下发生成骨分化;另外,在高钙离子环境,人肾成纤维细胞也发生了类似的成骨分化。肾乳头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在高钙离子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成骨分化,这可能是肾脏Randall斑形成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有机荧光染料和荧光蛋白相比,稀土纳米材料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更好的光学稳定性,并且具有更低的细胞毒性。目的:探讨(Y0.95Eu0.05)2O3稀土纳米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以及氨基化修饰对材料细胞相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Y0.95Eu0.05)2O3稀土纳米材料,并进行氨基化修饰。将10,25,50,100,200 mg/L的氨基化与非氨基化(Y0.95Eu0.05)2O3稀土纳米材料悬液分别与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共培养3 d,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将100 mg/L的氨基化与非氨基化(Y0.95Eu0.05)2O3稀土纳米材料悬液分别与L929细胞共培养48 h,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结果与结论:随着材料悬液质量浓度的升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存活率呈逐渐减少趋势;在材料质量浓度为10,25,50 mg/L时,氨基化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未氨基化组(P < 0.05);当材料质量浓度高达200 mg/L时,未氨基化组细胞存活率降到76%,氨基化组细胞存活率仍然在80%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氨基化组L929细胞生长状况良好,凋亡细胞数量较少;未氨基化组生长较稀疏,细胞凋亡数量较多,显示出轻微的细胞毒性。表明氨基化修饰可以有效提高(Y0.95Eu0.05)2O3稀土纳米材料的细胞相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中性粒细胞对洗涤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非激活或激活的中性粒细胞(PMN)对洗涤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Born方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非激活的PMN(5×109cells/L)上清液对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阿司匹林可增强这种抑制作用;肉豆寇佛波醇(fMLP)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的PMN悬液或其上清液均能活化血小板聚集,且PMN悬液的诱聚作用比其上清液更强;阿司匹林对fMLP或PAF激活的PMN悬液或其上清液均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不同状态(非激活或激活状态)的PMN对正常血小板的反应性表现出完全相反的作用,即非激活的PMN抑制血小板反应性,而激活的PMN则具有促血小板活化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芳维A酸乙酯(AE)对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凋亡及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芳维A酸乙酯(AE)、全反式维A酸(atRA)对GMC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E干预后GMC的凋亡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AE干预后GMC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对比,AE干预组GMC增殖受到抑制(P<0.05),且当浓度在10~(-8)到10~(-5)mol/L范围内时,作用成剂量依赖性。AE能够诱导GMC的凋亡,正常组、10~(-7)mol/L、10~(-5)mol/L的AE干预组的GMC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3±0.36)%、(9.52±0.99)%和(27.23±2.88)%。AE能够抑制GMC的TGF-β1分泌,与空白对照组,AE干预组TGF-β1表达降低(P<0.05)。AE抑制GMC增殖、诱导GMC凋亡及抑制GMC TGF-β1分泌的作用明显强于atRA。结论AE可以抑制体外GMC增殖并能诱导凋亡,其抑制增殖的作用可能与TGF-β1表达降低有关。AE可干预狼疮性肾炎病理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15.
背景:氟牙症是长期摄入大量氟所导致的牙釉质发育障碍,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有待深入研究。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高氟干预成釉细胞与钙稳态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一步探索氟斑牙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浓度为0,0.4,0.8,1.6,3.2,6.4 mmol/L的NaF处理成釉细胞LS8 24,48,72 h,检测细胞形态、细胞活性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分别用浓度为0,1.6,3.2 mmol/L的NaF处理成釉细胞LS8 24 h,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1)处理24 h后,NaF浓度0,0.4,0.8 mmol/L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的数量增多,细胞轮廓清晰;当NaF浓度≥1.6 mmol/L,随着NaF浓度的增加,细胞体积逐渐皱缩变小、细胞数量减少。处理48,72 h后,NaF浓度0,0.4 mmol/L组细胞数量增加,0.8,1.6,3.2mmol/L组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细胞形态变圆、变小,6.4mmol/L组细胞皱缩变圆悬浮于培养基中,几乎无细胞贴壁。当NaF浓度相同时,处理24 h后LS8细胞的生长状态最佳。CCK-8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短链脂肪酸(SCFAs)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作用。方法:将对数生长期BV2永生化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对照)、不同浓度曲古霉素(TSA)组(阳性对照)、不同浓度SCFAs组;采用斑点印迹法(Dot blot)筛选各组组蛋白乙酰化常见位点,寻找与TREM2关联最大的组蛋白乙酰化位点、组别,Western blot验证上述浓度组别;根据筛选结果,采用CCK8检测BV2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V2细胞Iba1表达;ELISA检测BV2细胞IL-4、IL-13、IL-10、TNF-α、iNOS表达;qRT-PCR检测BV2细胞目的基因TREM2、TNF-α、iNOS、Mincle、IL-10、Arg1 mRNA表达。结果:Dot blot显示H3、H4乙酰化位点中H3K27和H4K8与TREM2关联性较好,根据距离TSA各浓度最近的组别筛选SCFAs,得到10 mmol/L丙酸、1 mmol/L戊酸、10 mmol/L戊酸、1 mmol/L异戊酸、10 mmol/L异戊酸、1 mmol/L SCFAs、10 mmol/L SCFAs、100 mmol/L SC...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对谷氨酸诱导培养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并探讨这种作用与神经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的方法原代培养胎小鼠脑皮质神经元,用噻唑兰(MTT)法检测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细胞凋亡采用形态学观察、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Hoechst 33258核染色方法进行分析;用Fura-2/AM荧光指示剂法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结果: 谷氨酸(0.8 mmol/L)能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和胞内Ca2+超载,银杏内酯B(10-250 μmol/L)能减轻谷氨酸所致的细胞损伤,表现为神经元存活率提高,细胞形态的恢复和DNA断裂减少。结论: 银杏内酯B可拮抗谷氨酸所致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这可能与其能竞争PAF受体并降低神经细胞内[Ca2+]从而抑制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B 对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丁英  曾园山  张伟  陈穗君 《解剖学报》2004,35(5):484-48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B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从新生大鼠海马中分离和培养神经干细胞。将其接种在24孔培养板中,并分成4组:20mg/L内酯B组、40mg/L内酯B组、60mg/L内酯B组和对照组。4组神经干细胞被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银杏内酯B的DMEM/F12培养液,在培养7d和14d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其神经丝蛋白(NF)、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Oligo)的表达,并计算阳性染色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在同一时间内不同浓度银杏内酯B组分化为NF阳性神经元样细胞的百分率都比对照组高,但不同浓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同一时间内不同浓度银杏内酯B对少突胶质样细胞的百分率影响不大。而不同浓度银杏内酯B组分化为GFAP阳性星形胶质样细胞的百分率都比对照组高,并随其浓度的增加而百分率增高。结论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B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似与其浓度关系不大;对少突胶质样细胞的百分率影响不大;对星形胶质样细胞的百分率有促进作用,并随浓度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抗衰老Klotho蛋白对高糖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设置PBS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组、33.3 mmol/L葡萄糖组、0.1μmol/L Klotho+33.3 mmol/L葡萄糖组、1μmol/L Klotho+33.3 mmol/L葡萄糖组和10μmol/L Klotho+33.3 mmol/L葡萄糖组。使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同时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变化;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浓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33.3 mmol/L葡萄糖能够显著降低HUVECs的细胞活力,增加细胞中ROS的含量,增加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活性和MDA含量,降低SOD和GSH的活性,同时降低NO分泌,诱导ET-1、ICAM-1分泌及细胞中NF-κB蛋白的表达(P0.05)。不同浓度Klotho蛋白和33.3 mmol/L高糖同时作用HUVECs时,细胞活力逐渐上升,ROS和MDA含量以及LDH活性逐渐下降,SOD和GSH活性则逐渐上升,同时NO分泌增加,ET-1、ICAM-1分泌及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抗衰老Klotho蛋白能够提升高糖作用下HUVECs的细胞活力,减少高糖诱导的ROS生成及氧化损伤,恢复HUVECs的正常分泌功能,并通过减少NF-κB蛋白表达发挥抗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查淑娟  晏继喜 《现代免疫学》2020,40(2):122-126,136
为探讨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对高糖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纤维化及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聚集的影响,将体外高糖培养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6个组:正常组、损伤组、MSC组、MSC+PTX 0.1mmol/L组、MSC+PTX 0.3mmol/L组和MSC+PTX 1mmol/L组。MSC组将MSC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共培养。MSC+PTX 3组在MSC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共培养时分别加入0.1、0.3和1mmol/L的PTX。采用ELISA检测各组肾小球系膜细胞AGE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果蝇抗同源序列蛋白3(drosophila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3,SMAD3)、SMAD7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损伤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AGE水平显著升高(P <0.01)。与损伤组比较,MSC组、MSC+PTX 0.1 mmol/L组、MSC+PTX0.3mmol/L组和MSC+PTX 1mmol/L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AGE水平显著降低(P <0.01),加入PTX后肾小球系膜细胞的AGE水平降低得更为显著,且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与正常组比较,损伤组CTGF、SMAD3及TGF-β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 <0.01),SMAD7表达量显著降低(P <0.01)。MSC+PTX 0.1mmol/L组、MSC+PTX 0.3mmol/L组和MSC+PTX 1mmol/L组的CTGF、SMAD3和TGF-β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损伤组(P <0.05),但SMAD7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损伤组(P <0.01),且呈现PTX浓度依赖性。提示PTX联合MSC可能具有通过降低共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中AGE的聚集以及多靶点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来抑制细胞纤维化的潜能,且呈现PTX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