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体感诱发电位(SEP)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本文探讨老年人 SEP 正常值及其与性别、年龄、身高的关系,供临床应用时参考。1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55例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男40例,女15例,要求无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病史,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按性别分组,分别测出 SEP 各波波峰潜伏期(PL)和波峰间期(IPL),比较男女间  相似文献   

2.
对120例健康人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按不同性别、年龄分为成年组(30~59岁)及老年组(60~79岁)。结果表明,SEP各波潜伏期(PL)及波峰问期(1PL)的平均值左、右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男、女组间,成年组与老年组间却有明显差异。Erb点电位(N_9)及颈髓电位(N_(13))的PL与臂长、身高呈正相关,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因此,临床判断病人的SEP值时,应考虑性别、年龄、臂长。身高等因素的影响,并注意选取正常值范围的界限,才能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对CT证实脑梗塞的患者50例,测定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异常,并测定了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病灶侧P_3,N_3异常,主要是波峰潜伏期延长,部分患者波幅降低或消失。  相似文献   

4.
研究20例经 CT 及血管造影定位的轻型偏瘫患者的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SSEPs)发现,病健侧 NT+W 值差异常伴其 W 值差异常,病变定位在皮层;而病健侧 NT+W 值差异常伴 N_(20)-N_9-W 值差异常,病变定位在颈髓、脑干。  相似文献   

5.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in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s) and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BAEPs) during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METHOD: A rabbit model of acute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was developed. Thirty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 Both Group A and B were groups with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Group C was the control group. In Group A, balloons were placed to the right parietal lobe beneath the dura mater; in Group B, to temporal at the middle fossa near the brainstem. RESULT: (1) In Group A, when ICP rose to (1.48 +/- 0.35) kPa, P1 amplitude of SEPs was significantly changed, whereas latencies of Wave IV, V, and VII of BAEPs were prolonged when ICP rose to (9.40 +/- 1.60) kPa. In group B, P1 amplitude of SEPs was changed when ICP reached (8.10 +/- 1.25) kPa, and latency of Wave III of BAEPs was prolonged when ICP rose to (3.11 +/- 0.80) kPa. (2) P1 amplitude increased with ICP value when the balloon volume increased from V = 0.0 ml, ICP = (0.43 +/- 0.10) kPa to V = 0.4 ml, ICP = (2.44 +/- 0.65) kPa and then decreased afterward. CONCLUSIONS: (1) Changes in SEPs and BAEPs relate to not only ICP value but also the location of the balloon. (2) With the increasing of ICP, P1 amplitude in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s.  相似文献   

6.
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刺激和记录技术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斌  王玮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40(3):290-291,297
目的改进传统的大鼠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刺激和记录技术。方法SD大鼠16只,体质量(225±25)g,随机分为传统SEP检测组(A组)、改进SEP检测组(B组),分别记录比较所得SEP波形。结果B组检测到稳定的标准SEP波形[P1波潜伏期(11.85±0.23)ms,N1波潜伏期(23.13±0.73)ms,P1-N1波幅(0.21±0.05)mV],各项指标与A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SEP刺激和记录技术创伤小,更适合于慢性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患者初级体感皮质中枢脑磁图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ü PY  Sun ZY  Sun JL  Li L  Zhao BH  Wu J  Cui WZ  Li SM  Wu YJ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4):282-285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初级体感皮质中枢脑磁图 (MEG)的变化特征。方法 对 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 3~ 4周进行体感诱发磁场 (SEF)检测 ;同时检测 18名健康志愿者 (作为正常对照 )。电刺激部位为腕部正中神经处 ,电流脉冲宽度 0 3ms,刺激间隔 0 5s。将SEF发生源位置通过影像融合技术标注于超薄磁共振 (MRI)上。SEF波峰由等价电流偶极子 (ECD)评估。结果 所有受检者SEF的最基本波形为M2 0 ,其ECD位于两侧初级体感皮质“手区”附近。患者组多个SEF参数均存在异常 ,即 :(1)健康对照组两侧M2 0ECD空间位置差值为 (8± 4 )mm ;患者组为 (11± 3)mm ,患者组不对称性增大 (P <0 0 1) ;(2 )健康对照组M2 0潜伏期为 (2 0 7± 1 1)ms;患者组健侧半球潜伏期为 (2 1 8± 1 2 )ms,患侧半球潜伏期为 (2 3 6± 1 9)ms ,与正常相比均明显延迟 (P <0 0 1) ;(3)患者组患侧ECD强度为 (17± 10 )nAm ,健侧ECD强度为 (2 6± 10 )nAm ,患侧ECD强度减小 (P <0 0 1)。结论 MEG可灵敏地检测出急性脑梗死患者体感皮质中枢功能损伤 ,并能够客观地评价该病体感皮层中枢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对 10 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双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检测 ,同时记录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头颅CT所示的梗塞灶部位和大小范围 ,对其中的重度异常的 2 0例经治疗后进行复查 ,分析和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72 %的患者SLSEP异常 ,2 8%正常。其中重度异常 (表现为引不出可辨认之波形 ) 2 0例 ,轻~中度异常 (表现为病侧半球SLSEPP4 0 ~N75波幅较对侧降低 5 0 %以上 ,或P4 0 潜伏期较健侧延长 2 .90ms以上 ,或SLSEP各波峰潜伏期延长超过正常对照值 ) 5 2例。临床查出有感觉障碍者 (40例 )SLSEP异常 3 6例 (异常率 90 % ) ,无感觉障碍者 (60例 )SLSEP异常 3 6例 (异常率 60 % )。 2 0例复查时SLSEP有改善者 12例 ,肢体功能恢复得较好 ;8例无变化 ,恢复较差。认为SLSEP异常可作为评价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客观电生理证据 ,特别是体感通路受损的客观证据。但部分病人肢体功能障碍与SLSEP无明显关联。动态观察SLSEP有助于对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10.
川芎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家兔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脑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后肢体感诱发电位作为衡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脑功能损害的指标,动态观测静脉注射川芎嗪注射液后不完全脑缺血家兔模型脑缺血和再灌注各时点的后肢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的各个时点,体感诱发电位P波潜伏期均明显延迟,P波的波幅也明显降低,与缺血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川芎嗪注射液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与缺血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脑功能损害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脓毒血症发展过程中大鼠大脑皮层诱发电位(CSEP)的变化,探讨脓毒血症时脑电位变化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脓毒血症组,每组50只.脓毒血症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复制脓毒血症模型,假手术组除不做盲肠结扎穿刺术外余同脓毒血症组,2组又按术后时间分为4、8、12、16、20 h 5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及CSEP正波与负波潜伏期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1)假手术组大鼠一般状况良好,脓毒血症组大鼠精神萎靡,呼吸明显加快. (2)脓毒血症组大鼠随术后时间延长,CSEP正、负波潜伏期有延长的趋势,术后12、16、20 h组的正、负波潜伏期明显长于术后4.8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组12、16、20 h CSEP正、负波潜伏期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脓毒血症过程中随病情的发展大鼠CSEP正、负波潜伏期有逐渐延长的趋势,为脓毒血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S)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SEP和MDS对53例患者(共57个颅内动脉瘤)手术进行术中监测,根据术中SEP和MDS的变化调整瘤夹。术后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1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SEP持续变化。9例(17.0%)应用MDS协助定位动脉瘤或判断载瘤动脉走行,夹闭后3个(5.3%)瘤体内仍存在血流信号,调整瘤夹至无血流信号。6例(11.3%)夹闭后载瘤动脉狭窄,调整瘤夹位置至MDS恢复正常。术后50例DSA检查未见瘤体残留,载瘤动脉与邻近血管通畅,与术中SEP和MDS监测结果一致。术后1个月随访,死亡2例;其余患者GOS 5分者41例,4分8例,3分1例,2分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联合应用SEP和MDS是一种无创、方便、有效的术中监测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脊髓压迫患者脊髓神经电生理变化及对预后康复的评价作用。方法采用Dantec公司Keypoint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54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和21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患者行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的CSEP检查,记录N1、P1潜伏期,P1-N1峰间波幅值,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将CSM患者分为轻重A、B两组;根据MR I表现将OLF患者分为E、F两组,分析两组CSEP值的变化;其中28例CSM患者根据手术前后CSEP是否改善分为C、D两组,在术前、术后1周和6月分别行JOA评分评价临床症状恢复,分析判定CSEP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 75例患者中62例(83%)术前CSEP异常;A、B组及E、F组病人在潜伏期和波幅上无显著性差异;C、D两组病人在术后1周的JO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但在6月时已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脊髓压迫患者的CSEP大多数出现异常,但不能仅根据CSEP值来判断脊髓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术后CSEP波形出现改善者,预示近期临床症状恢复快,但对长期预后不能较好的衡量。  相似文献   

14.
Zhang J  Liang W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8):2700-2703
目的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下,为术中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监护选择合适的吸入麻醉药物和浓度。方法6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安氟烷、异氟烷和地氟烷组,每组20例,按呼气末浓度为0.3、0.5、0.75、1.0和1.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时分别吸入不同浓度的麻醉药,记录皮层SSEP的N20波幅、潜伏期,并同时进行BIS监护,观察3种吸入麻醉药在不同吸入浓度下对SSEP和BIS的影响。结果随着吸入浓度的增加,所有3组SSEP的N20波幅逐渐下降,潜伏期逐渐延长。其中在呼气末浓度1.0MAC时,异氟烷和地氟烷组的N20波幅下降已经超过50%,安氟烷组有3例波形消失;而在1.5MAC时,异氟烷和地氟烷组分别有3例的N20波形消失,安氟烷组共有6例波形消失。BIS监测发现在1.0MAC时,各组的BIS值均在60以下,而在0.75MAC时,安氟烷组(BIS值:45~64)和地氟烷组(44~61)仍有部分患者的BIS值高于60,而异氟烷组BIS值均在60以下(39~58)。皮层SSEP波幅和潜伏期与BIS值之间没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对BIS和皮层SSEP的影响成剂量相关性。在合适的麻醉深度下,选择0.75MAC的异氟烷更适合术中皮层SSEP监护。尽管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对EEG和SSEP的影响分别与其作用于大脑皮层有关,但二者之间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何庆璋  陈后勤 《安徽医学》2012,33(4):403-405
目的分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测定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68例,在发病48 h内及1个月时行BAEP、SEP、头颅CT检测及Glasgow昏迷评分测定。随访3个月后记录预后结局,根据患者预后结局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2组上述指标与预后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发病48 h内良好组的BAEP及SEP正常率、头颅CT环池≥1 mm比例、Glasgow昏迷评分≥6比例较不良组高(P0.05);而1个月时良好组的BAEP及SEP正常率仍较不良组高(P0.05),但头颅CT环池≥1 mm比例、Glasgow昏迷评分≥6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EP及SEP测定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特异性高,重复率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在脊髓髓内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脊髓髓内病变切除术患者术中采用SEP及MEP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与术前预警电位比较,患者术中SEP及MEP波幅多有降低(P<0.05),仅有6例SEP潜伏期延长,其余均没有明显改变;术毕SEP及MEP波幅均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对兔体感皮层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cortical evokedpotential,SCEP)和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30只,雌雄不拘,体重(2.2±0.5)kg,随机分成3组(n=10),常温组(A组,维持CPB温度36℃~37℃)、浅低温组(B组,维持CPB温度32℃~34℃)和深低温组(C组,维持CPB温度26℃~28℃).维持Hct在20%~25%,建立开胸体外循环模型,转流量逐渐增加至160ml/min;转流2h后,经坐骨神经刺激,记录体感皮层诱发电位;经颈动脉灌注固定液,取顶叶皮层组织行电镜检查.结果:C组潜伏期高于B组,B组潜伏期高于A组,A、B、C 3组间两两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体感皮层诱发电位的波幅值最低,A、B、C 3组间波幅值两两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核肿胀,异染色质凝聚增多,核基质电子密度降低,核周间隙扩大,胞质肿胀.损伤程度3组间区别不明显.结论:体外循环温度越低对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体感皮层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抑制越明显;深低温体外循环对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保护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残端压(SP)联合电生理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CEA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监测SP、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以确定术中是否放置转流管;比较术前和术后6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10例患者SP≥50mm Hg,SEP和MEP监测无异常,术中未放置转流管;5例患者SP<50 mm Hg,SEP波幅下降>50%,MEP监测正常,予以放置转流管;3例患者SP≥50 mm Hg,SEP波幅下降>50%,MEP监测正常,予以放置转流管;1例患者SP>50 mm Hg,SEP监测正常,MEP波幅下降>50%,未放置转流管。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手术死亡率。患者术后6月NIHSS评分和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6月m RS评分较术前下降(P<0.05)。结论通过术中SP、SEP和MEP联合监测,有助于避免CEA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提高CEA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脊髓型颈椎病术中CSEP异常变化与手术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hen YG  Li FB  Peng XS  Chen LY  Wan Y  Fu M  Liao W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7):1891-1895
目的 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在脊髓型颈椎病(CSM)术中监护的准确性以及与手术操作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68例CSM手术中尺神经的CSEP监测,记录术中各个时期、各种手术操作对CSEP的影响及程度,以及术后脊髓功能情况进行分析和评定。结果 68例全部获得CSEP成功监护,因各种手术操作引起CSEP预警的共24例44次,其中一般预警31次,经观察均能自动复原;危险预警11次,需暂停手术找原因,在纠正原因后亦能立即复原,本组术后无1例发生颈髓损害加重,也未见CSEP假阴性。结论 CSEP能即时敏感、准确地监测脊髓感觉神经传导功能,并证明引起CSEP预警的主要手术操作因素包括:颈椎过伸或过屈体位、过度撑开椎间隙、前路椎管内彻底减压的手术操作以及置入植骨块过宽或过深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油酸急性肺损伤(ALI)兔皮层诱发电位(CSEP)的动态变化.方法: 1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对照组从耳缘静脉缓慢注入0.1 ml/kg体重生理盐水(NS),实验组从耳缘静脉缓慢注入0.1 ml/kg体重油酸(OA),根据注射时间不同又分为OA30、60、90、120 min 4组,检测各组兔皮层诱发电位潜伏期、峰峰时程、正波值、负波值、峰峰值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1)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OA 30 min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OA30 min组相比,OA60 min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与OA 60min组相比,OA90 min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OA 30 min组相比,OA120 min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2)峰峰时程:与对照组相比,OA 30、60、90、120 min组峰峰时程明显延长(P〈0.05~0.01),与OA60 min组相比,OA90 min组峰峰时程明显延长(P〈0.05).(3)正波值:与对照组相比,OA90、120 min组正波值明显减少.(4)负波值:与对照组相比,OA 90、120 min组负波值明显减少(P〈0.01),与OA30 min组相比,OA90 min组负波值明显减小(P〈0.01).(5)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OA90 min组峰峰值明显减小(P〈0.01),与OA60 min组相比,OA90 min组峰峰值明显减小(P〈0.05),与OA30 min组相比,OA120 min组峰峰值明显减小(P〈0.05).结论: CSEP的变化可以较早地反映脑功能的变化,可作为监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