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基因的扩增、克隆及蛋白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ible transmembrane protein-1,IFITMP-1)基因的扩增、克隆及蛋白表达.方法以含IFITMP-1基因的cDNA为模板,用Pfu酶做PCR扩增,用EcoR Ⅰ和HindⅢ双酶切,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UCm-T质粒测序.进一步克隆到pET-Trx蛋白表达载体质粒,优化蛋白表达条件.结果含有IFITMP-1基因的PCR产物约1000 bp.重组pUCm-T质粒经EcoRⅠ、HindⅢ双酶切,有相应大小的cDNA片段插入,测序结果显示其序列正确,证实目的基因的扩增、克隆成功,并成功克隆进pET-Trx蛋白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在BL21(DE3)plysS中有融合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扩增克隆IFITMP-1基因,并成功表达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IFITMP-1基因在大肠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ible transmembrane protein-1,IFITMP-1)基因的扩增、克隆及蛋白表达。方法 以含IFITMP-1基因的cDNA为模板,用Pfu酶做PCR扩增,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UCm-T质粒测序。进一步克隆到pET-Trx蛋白表达载体质粒,优化蛋白表达条件。结果 含有IFITMP-1基因的PCR产物约1000bp。重组pUCm-T质粒经EcoRⅠ、HindⅢ双酶切,有相应大小的cDNA片段插入,测序结果显示其序列正确,证实目的基因的扩增、克隆成功,并成功克隆进pET-Trx蛋白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在BL21(DE3)plysS中有融合蛋白表达。结论 成功扩增克隆IFITMP-1基因,并成功表达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IFITMP-1基因在大肠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在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mRNA及其蛋白在Peutz- Jeghers(P-J)息肉中的表达,探讨其在P-J息肉发生及恶变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P-J息肉、正常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腺癌各16例组织中IFITM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P-J息肉、正常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腺癌各32例组织中IFITM1 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并比较表达程度的差异. 结果 IFITM1 mRNA及其蛋白在上述组织中均有表达;IFITM1 mRNA在正常肠黏膜组织、P-J息肉、腺瘤性息肉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表达增高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704,P=0.00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FITM1蛋白的阳性着色分布于胞膜和/或胞浆,IFITM1蛋白在正常肠黏膜组织、P-J息肉组织、腺瘤组织及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依次增高,经多组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差异具有显著性(?字2=36.705,P=0.000). 结论 IFITM1在正常肠黏膜组织、P-J息肉组织、腺瘤组织及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水平依次增高,提示IFITM1可能与P-J息肉的发生及恶变有关,且有可能成为P-J恶变风险的良好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跨膜蛋白(TMEPAⅠ)在乳腺癌的进展过程中所起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三阴性”乳腺癌、正常乳腺组织及不同乳腺癌细胞系中TMEPAⅠ蛋白水平.TGF-β1和TGF-β1受体Ⅰ激酶(Alk5)抑制剂SB431542处理MDA-MB-231和Hs 578Bst细胞,检测内源性TMEPAⅠ的水平.Smad7、Alk5和显性抑制TGF-β11受体Ⅰ(DN Alk5)质粒转染细胞,检测TMEPAⅠ表达水平的变化.敲低MDA-MB-231细胞中的TMEPAⅠ,检测细胞中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和p27Kip1的表达变化.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存在TMEPAⅠ过表达,而正常组织和MCF-7细胞系中无TMEPAⅠ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细胞TGF-β1通路激活导致TMEPAⅠ过度表达,TMEPAⅠ通过影响多种肿瘤相关蛋白表达促进乳腺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 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结肠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中IFITM 3 的表达水平。细胞转染si-IFITM 3 抑制IFITM 3 的表达,同时转染si-control 作为对照,MTT 检测转染后48 h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中Bcl-2、Bax、p-STAT3、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IFITM 3 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i-IFITM 3 组结肠癌细胞HT29 和HCT116 的存活率与si-control 组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转染si-IFITM 3 后的结肠癌细胞HT29 和HCT116 凋亡率高于si-control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转染si-IFITM 3 后的结肠癌细胞HT29 和HCT116 中STAT3 蛋白表达水平没有变化,p-STAT3、Bcl-2 蛋白表达水平低于si-control 组,Bax 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i-control 组。结论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在结肠癌组织中过度表达。抑制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 的表达,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Bcl-2、Bax、STAT3 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异常表达,探讨沉默IFITM3表达对肝癌细胞系HepG2生
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IFITM3的表达情况及
相关性;构建IFITM3小干扰RNA片段(IFITM3 si-RNA),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肝癌细胞(HepG2细胞系),同时设置无义序列组
和空白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IFITM3 mRNA的表达;CCK8(cell counting kit 8)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
Western blot检测IFITM3在蛋白水平的表达;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和癌旁组织相
比,IFITM3在肝癌组织中的明显高表达。与无义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IFITM3 si-RNA转染组细胞IFITM3表达和细胞增
值率降低,穿膜细胞数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也表明迁移能力降低。结论IFITM3在原发性肝
癌中高表达;IFITM3在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原发性肝癌基因治疗的侯选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中APE1自身抗体(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 autoantibodies,APE1-AAbs)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ELISA检测15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7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血清APE1-AAbs水平,采用蛋白芯片法检测相应的CEA、CA199和CA242浓度.运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方法,将APE1-AAbs与CEA、CA199及CA242联合分析.结果 150例结直肠患者血清APE1-AAbs中位水平为2.697,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绘制ROC曲线,其AUC为0.797,灵敏度为62.67%,特异性为85.29%.APE1-AAbs分别与CEA、CA199及CA242联合后,AUC、诊断灵敏度和准确性均有所升高.结论 血清APE1-AAbs对结直肠癌有辅助诊断价值,与临床上常用的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联用可提高结直肠癌的诊出率.  相似文献   

8.
孙悦  张定  卢圻  吴雪铭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13):105-108
跨膜蛋白25(transmembrane protein 25,TMEM25)是跨膜蛋白家族成员之一,也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多项研究表明,TMEM25在人中枢神经系统高度表达,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关系密切;同时,TMEM25也被证实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存在关联。本文对TMEM25的结构、生理病理学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究TMEM25在相关疾病中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作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21活化激酶-1(PAK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结直肠癌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正常结直肠黏膜与结直肠癌组织中PAK1和HIF-1α的表达,分析两者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相关性.结果 PAK1 mRNA、HIF-1α 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0.0%(42/60)和71.7%(43/6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Dukes不同分期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中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P<0.05);PAK1 mRNA与结直肠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HIF-1α mRNA与结直肠癌细胞分化程度相关(P<0.05);PAK1和HIF-1α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3,P<0.05).结论 PAK1和HIF-1α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PAK1和HIF-1α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基因(interferon 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1.IFITM1)克隆、测序,对序列进行分析,并获取生物学信息.方法 以IFITM1的cDNA为模板,用Pfu酶做PCR扩增,在EcoRⅠ和Hind Ⅲ双酶切后,将IFITM1的cDNA片段克隆到pUCm-T质粒,对重组的pUCm-T-IFITM1测序后,采用All GenBank+EMBL+DDBJ+PDB Sequences Database 和 Simple Modular Architecture Research Tool (SMART)对IFITM1的cD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扩增后,含有IFITM1基因cDNA的PCR产物约1000 bp,IFITM1的 cDNA成功克隆到pUCm-T质粒并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IFITM1结构cDNA全长683bp, 有2个外显子.IFITM1的 mRNA编码的氨基酸在37~57和87~107有2个跨膜区,编码125个氨基酸的多肽,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4kDa.结论 IFITM1基因的成功扩增、克隆、测序,获取了IFITM1基因的cDNA、mRNA以及编码蛋白质氨基酸的生物学信息,有利于研究IFITM1基因与大肠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AEG-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检测60例正常大肠粘膜、22例大肠腺瘤和60例大肠腺癌中AEG-1的表达.结果 大肠腺癌和腺瘤中AEG-1的阳性率分别为91.7%和90.9%,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的23.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大肠腺癌的...  相似文献   

12.
蒋尧  傅仲学  吴星烨 《重庆医学》2011,40(32):3276-3277,3279,3331
目的探讨过氧化氧化还原蛋白1(PRDX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远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3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的远处正常组织中PRDX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随机抽取8例标本采用蛋白质印迹的方法进行验证;将PRDX1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RDX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在结直肠癌远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15.63%,5/32)与结直肠癌组织中(65.63%,21/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质印迹的验证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PRDX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然而PRDX1蛋白的表达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或者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PRDX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进展,检测其表达情况在结直肠癌的诊治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人大肠癌抗体CAb-1 Fab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杂交瘤细胞中克隆mAb CAb-1所编码Fab抗体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和鉴定.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mAb CAb-1的Fd片段和全长κ链基因,分别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依次亚克隆两个基因到噬粒pComb3中,去除该载体上的gIII基因,构建成分泌表达载体Fd-L/pComb3.转化XL1-Blue E.coli菌株,IPTG诱导表达.采用ELISA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表达产物的特异性.结果:克隆了大肠癌mAb CAb-1的Fab基因,并在E.coli中获得表达.产物CAb-1 Fab具有与大肠癌细胞株SW480特异结合的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在E.coli中表达抗人大肠癌mAb CAb-1的小分子单价Fab抗体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ascin‐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检测87例结直肠癌和2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Fasc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分析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患者生存的相关性。结果 Fascin‐1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7%(38/87)和7.1%(2/2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cin‐1蛋白表达在不同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不同性别、病理类型、肿瘤位置、分化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Fascin‐1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0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Fascin‐1蛋白高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HR]=2.087,95% CI:1.196~3.642, P=0.010)。结论 Fascin‐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与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相关。Fascin‐1蛋白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LncRNA-MAFG-AS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行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各80例,应用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ncRNA-MAFG-AS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所有患者随访截止日期到2019年12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K-M)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LncRNA-MAFG-AS1相对表达量为2.398±0.214,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032±0.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TNM分期更高、中高分化及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期转移时,LncRNA-MAFG-AS1过表达(P<0.05)。K-M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为(20.36±3.21)个月,低表达患者为(29.71±4....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hMLH1基因Val384Asp错义突变在家族性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于2004年1~12月在江苏省3个消化道肿瘤高发地区收集新发家族性大肠癌患者33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66例及66例健康人的外周静脉血,应用PCR-DHPLC 和DNA 序列分析技术,分析hMLH1 基因的第12 外显子;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Val384Asp?结果:家族性大肠癌患者的Val384Asp检出率与散发性患者间以及正常对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50岁的高龄家族性患者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 < 0.05),而与散发性患者间的差异处于临界值(P=0.051);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显示,第384位的撷氨酸(Val)是生物进化中的一个保守位点,其被天冬氨酸(Asp)替代可能影响蛋白质功能;相应位点基因序列T→A的颠换也可能影响剪切调控?结论:Val384Asp不是家族性大肠癌的遗传易感因素,但与其中的高龄患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尚需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证实;Val384Asp的致病机制可能与影响蛋白功能及剪切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EZH2基因在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50例癌旁肠壁组织(距肿瘤5 cm以上)作为对照组,50例结直肠癌组织作为实验组,用RT-PCR技术分析EZH2基因在结直肠癌及癌旁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EZH2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12%(6/50),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4%(4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05,P<0.05);(2)属Dukes A、B期的9例呈EZH2阳性表达,阳性率52.94%(9/17),属Dukes C、D期的33例全部为EZH2阳性表达,阳性率100%(3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15,P<0.005);(3)无淋巴结转移的24例中有17例呈EZH2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0.83%(17/24);有淋巴结转移的26例中25例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96.15%(25/2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19,P在0.05-0.025之间<0.05)。结论 EZH2基因的表达对判断结直肠肿瘤的转移机制以及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并提示EZH2基因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张庆  刘杰  张力  李青  李勤  尹芳  樊代明 《医学争鸣》2002,23(24):2249-2252
目的 研究C2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布及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2基因在 6 2例结肠癌及其4 6例癌旁组织、4 6例直肠癌及其 30例癌旁组织中蛋白水平的表达 .结果 结肠癌 6 2例中C2蛋白阳性率为 4 1.9% (2 6 /6 2 ) ,4 6例其癌旁组织中 ,C2蛋白阳性率为 82 .6 % (38/46 ) .C2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其癌旁组织 (P <0 .0 5 ) ,且与结肠癌组织的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 (P <0 .0 5 ) .直肠癌 4 6例中C2蛋白阳性率为 4 3.5 % (2 0 /46 ) ,30例其癌旁组织中 ,C2蛋白阳性率为 73.3% (2 2 /30 ) .C2蛋白在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 >0 .0 5 ) .结论 C2基因表达缺失及突变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CHO细胞中高效表达抗人大肠癌HCAb人-鼠嵌合抗体.方法 从分泌鼠源单抗CAb的杂交瘤细胞中克隆、扩增可变区基因,测序鉴定后连入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型中国仓鼠卵巢(dihydrofolate reductase-deficient Chinese hamster ovary,CHO-dhfr-)细胞进行表达.经G418及氨甲喋呤(MTX)梯度加压筛选进行嵌合抗体的高效表达,并用夹心ELISA方法测定嵌合抗体表达产量.结果 采用RT-pCR、夹心ELISA等实验证实了所表达的抗人大肠癌HCAb嵌合抗体的人源性.培养上清中的抗体产量可达20mg/L.结论 成功的实现了抗人大肠癌HCAb人-鼠嵌合抗体在CHO细胞中高效表达,为其进一步在大肠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检测已成为肿瘤临床预警和诊断的重要途径.自Fearon和Vogelstein 1990年提出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模型以来,结直肠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不断被阐明,通过对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基因改变的检测可以为结直肠癌早期预警提供帮助.尤其是对具有家族病史的人进行相关基因改变的检测,检出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本文对近年来被认为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基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