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本文总共纳入80例实验对象,皆是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来昆明市金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利用红绿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40,甲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研究组(n=40,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对比分析两组的血压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舒张压、收缩压、血清内皮素-1(ET-1)以及一氧化氮(NO)水平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0.05)。在临床有效率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高血压后的效果良好,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升疗效,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84名老干部的用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2人,女12人,平均年龄(63.2±8.9)岁,平均病程(12.3±3.6)年,用药疗程均在一年以上.除外原发性肾脏疾病患者,按所服降压药物分为四组,分别为联合用药组(ARB+ACEI组)、ARB组、ACEI组及其他药物组.以本年度体检的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尿常规中尿蛋白及日常血压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不同用药组的血压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的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尿常规中尿蛋白在正常范围内的例数分别为22例、24例、26例,与ARB组(10例、12例、13例)、ACEI组(12例、11例、14例)及其他药物组(4例、5例、6例)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联合用药组在改善患者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尿蛋白方面优于ARB组、ACEI组及其他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4例高血压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疗程24个月,按服药情况分为β受体阻滞剂组、ACEI组和对照组。结果 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或ACEI不仅能使血压持续稳定较低水平,且随着血压下降,左心室肥厚逆转,心脏舒张功能改善。结论 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或ACEI治疗高血压病,对左心室功能的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D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9月就诊于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255例作为病例组,单纯高血压患者57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ACE I/D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应用SPSS 12.0和STATA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例组II、ID、DD基因型分别为72(28.24%)、102(40.00%)、81例(31.76%),对照组分别为147(25.61%)、309(53.83%)、118例(20.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I、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病例组I等位基因246(48.24%),D等位基因264(51.76%),对照组分别为I等位基因603(52.53%),D等位基因545(47.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结论携带DD基因型的患者有较高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糖尿病合并有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病人60例,在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同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并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血压、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24 h尿蛋白分别为(680±45)(、650±76)(、720±40)mg,治疗后分别为(450±50)(、420±65)(、300±35)mg。3组患者均显著降低了尿蛋白的排泄,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减少尿蛋白排泄更为明显(P<0.01),且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用能更好地起到肾脏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康小岗  杨和平 《中国保健》2005,13(18):51-52
目的探讨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治疗老年高血压中血压改变与肾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随机对7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24h水量、夜/昼尿量、浮肿、蛋白尿、尿素氮水平分为I期476例,II期306例,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年后的平均血浆肌苷清除率及血压变化.结果I期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缩压控制幅度为45mmHg,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血浆肌苷清除率为112±8.7vs118±7.6ml/min,II期患者收缩压控制幅度为22mmHg,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前后血浆肌苷清除率为101±8.6vs 99±7.7ml/min.结论ACEI制剂在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中,对I期者可改肾功能,II期则无明显保护作用;肾功能的改变与起始血压即高血压分度、伴发病无关、与临床分期及血压控制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间96例慢性心力衰竭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将纳入主体分为两组,每组例数均等(48例),对比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比分析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心功能.结果:治疗前,经测评两组认知功能各个领域评分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认知功能各个领域评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心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认知功能,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6.36±4.16)mm、(48.80±3.2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3.42±4.57)mm、(42.26±2.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 (ACE)是肾素 -血管紧张素 (RAS)系统的关键酶 ,其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已得到了肯定。近年来发现在人 ACE基因的第 16内含子 2 87bp长度片段的缺失或插入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关系密切 ,是高血压的候选基因之一〔1〕。由于 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病常集结出现 ,且 2型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的发生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 ,提示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有共同的遗传背景〔2〕。因此 ,我们在 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 ACE基因多态性研究 ,试图寻找 2型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易感性与该基因多态性之间的某种相互关系。1 材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10.
Liu H  Zhao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93-96,F00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治疗中的具体作用。方法 将大鼠分为对照组、ARDS组和卡托普利 (Cap)组 ,后 2个组按不同取血时间再分为6个亚组 ,每组大鼠 5~ 6只。观察投用ACEI类药物Cap对油酸所致ARDS大鼠生理、生化指标及循环内皮细胞 (CEC)的影响。结果 在全身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下 ,Cap对ARDS有一定疗效。 2h时ARDS大鼠肺动脉压从 (2 3 5 0± 5 79)mmHg(1mmHg =0 133kPa)降到接近正常的 (14 4 3± 1 5 1)mmHg;反映肺毛细血管内皮损伤情况的CEC数量从 (6 88± 1 90 ) / 0 9μl减少到 (4 2 5± 0 2 0 ) /0 9μl;动脉血氧分压从 (35 0 8± 4 5 9)mmHg上升到 (70 4 8± 9 5 4 )mmHg ,同时肺湿干重等指标已接近正常 ;说明即使投用大剂量油酸亦仅能引起轻度肺损伤。结论 ACEI能降低肺动脉高压 ,阻抑ARDS的病情进展并对肺血管内皮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50名健康人(normotensivecontrols,NT)与15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无合并症患者及80例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ACEI/D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质量(LVM)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原发性高血压非肥厚组及左心室肥厚组的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493及0.5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33(P<0.05)。结论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可能是高血压合并LVH易患性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中ACE活性的相关性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CE基因第 16内含子I/D多态性 ,然后根据基因型应用酶偶联法分组检测血清中ACE活性。结果发现DD基因型血清ACE活性为 ( 337 6± 92 0 )u/L ,ID基因型为 ( 2 92 7± 76 5)u/L ,Ⅱ基因型为 ( 2 4 3 5±58 9)u/L。说明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活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瑞玲  罗玉福  刘洪斌 《职业与健康》2009,25(20):2232-223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n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脑梗死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对52例高血压脑梗死和70例健康对照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别进行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L/D)多态性测定。分析比较高血压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差异。结果高血压脑梗死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2.7%、53.8%,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合并高血压的脑梗死有关,可增加高血压脑梗死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有关汉族人群共计1678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630名正常对照的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15个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计算合并比值比OR及其95%的可信区间(95%CI)。[结果]基因型DD(/ID,II)、等位基因(D/I)分布的合并OR分别为1.78(95%CI:1.30~2.78)和1.24(95%CI:1.03~1.49)。[结论]我国汉族人群中带有DD基因型以及D对位基因的个体容易患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5.
对苯二甲酸对职业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9名TPA作业工人和107名对照工人的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水平进行分析。发现接触组SACE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SACE活动升高与尿TPA负荷之间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果提示,SACE可能是反映TPA作业人群肺细胞轻度损伤和/或肾毒性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739-1740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水平和心房颤动(AF)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高血压住院患者145例,依据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未合并AF的对照组71例和合并AF的观察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血压,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脑钠肽(BNP)、左房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ACE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差异因素与AF发生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hsCRP、BNP、左房内径和AC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左房内径扩大(OR=0.953,P=0.042)和ACE升高(OR=1.072,P=0.002)为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清ACE升高和左房内径扩大为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I/D)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股动脉内中膜厚度(FA-IMT)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形态多聚酶链式反应(PCR-RFLP)技术检测了303例T2DM患者和93例健康个体ACE基因内含子16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利用B型超声检测T2DM患者FA-IMT的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Ⅰ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而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降低。携带ACEDD基因型者FA-IMT增厚的比例显著高于携带Ⅱ及ID基因型者(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T2DM患者基线FA-IMT关系密切的指标为年龄、ACEDD基因型、饮酒史。结论 ACEDD基因型是他DM患者FA-IMT增加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在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8年12月来我院门诊体检检查为高血压、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68例。其中高血压组56人;糖尿病组63人,并发肾病5人;糖尿病伴高血压组49人,并发肾病6人;选取健康或基本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素氮(BUN)和肌酐(Cr),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尿白蛋白范围为3.48±1.58mg/L,168例含肾病的高血压、糖尿病的尿白蛋白为9.54±6.67mg/L,P〈0.00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157例不含肾病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为8.64±5.47mg/L,P〈0.001,二者差异仍有显著性。糖尿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肾功能指标(BUN、Cr和μAlb)均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或P〈0.001)。排除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肾病对分析带来的影响后,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肾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BUNP〈0.01和P〈0.05;Cr和μAlb均P〈0.001),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肾损害是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尿微量白蛋白是高血压病和糖尿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和监护治疗的一项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