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超声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心脏及外周血管病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分析多发性大动脉炎外周血管及心脏病变的超声表现。方法:患者35例,女29例,男6例,平均年龄24.3岁。仪器应用美国Acuson128XP/10型和ATLUltramark-8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0~7.0MHz,常规进行心脏及外周血管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大动脉炎患者受累血管分布为锁骨下动脉29例,颈总动脉28例,腹主动脉14例,肾动脉14例,无名动脉11例,肠系膜上动脉5例及腹腔动脉3例。病变血管壁厚度2.0~5.2mm,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35例中,9例左房、左室扩大伴心功能减低,左室前后径48.2±7.4mm/59.2±8.1mm,左房收缩末期前后径39.9±4.6mm,EF37.7±8.0%,FS18.6±4.5%;3例升主动脉扩张;2例肺动脉高压;2例为高心病改变及1例中等量心包积液。主动脉瓣返流13例,二、三尖瓣返流各11例,肺动脉瓣返流10例。结论:大动脉炎累及最多血管为锁骨下动脉及颈总动脉,其次腹主动脉、肾动脉及无名动脉。心脏受累较常见,发生率占48.6%。  相似文献   

2.
陈勇 《上海医学影像》2003,12(2):116-117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的超声表现。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IVID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对1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大动脉炎患受累血管分布为头臂动脉9例,其中锁骨下动脉9例,颈总动脉8例;腹主动脉5例,肾动脉3例,肺动脉1例,病变血管壁厚度2.0~5.0mm,管腔不同程度狭窄、闭塞及出现盗血现象。结论 超声诊断可较全面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形态学改变并可了解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应作为临床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3.
超声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外周动脉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外周动脉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 采用Aeuson 128 XP 1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7.5MHz,对33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病变动脉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指标。结果 33例大动脉炎患者受累血管分布为:颈总动脉21例,锁骨下动脉14例,腹主动脉5例,肾动脉11例,股动脉1例,髂外动脉1例。病变血管壁厚度2.0~5.2mm。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并出现盗血现象。结论 超声检查可全面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形态学改变,并可了解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诊断大动脉炎的有力手段,可作为临床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 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850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探头频率7.5MHz,对50例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大动脉炎侵及血管分布:头臂动脉为主38例,其中锁骨下动脉6例;主肾动脉12例,合并血栓形成3例。表现为病变动脉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出现盗血。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大动脉炎有确切的价值,应作为临床诊断大动脉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林玲  罗燕  文晓蓉 《华西医学》2006,21(2):283-284
目的研究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周围血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多支大血管,以头臂动脉最多。受累血管声像图表现为对称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彩色多普勒显示相应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血管造影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敏感性79.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准确、直观地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受累的性质和范围,是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病变检查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经彩超检查并经临床及血管造影确诊。结果1.大动脉炎最易累及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2.TA超声特征:血管壁节段性环状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结论彩超可以显示动脉管壁增厚这一主要的病理特征,在TA病变的检出、测量、分型及复查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及外周血管超声对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均开展心脏超声、外周血管超声单一及联合检测,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心脏超声检查、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心脏联合外周血管超声诊断肺栓塞的效能,分析在肺栓塞诊断中不同检测方式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对比不同检测方式对于肺栓塞患者不同栓塞程度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在11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中,经临床综合诊断,有68例患者确诊肺栓塞,其余42例患者排除肺栓塞。心脏联合外周血管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心脏超声检查、外周血管超声检查(P<0.05);而心脏超声检查与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栓塞诊断一致性分析,心脏超声、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均具有中度一致性,心脏联合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对于高危、中危肺栓塞检测,心脏超声检查、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心脏联合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的...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分三型:头臂型28例,其中锁骨下动脉4例;胸、腹主动脉型3例;肾主动脉型9例。病变动脉表现为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甚至出现盗血现象,CDFI显示狭窄区彩色血流明显变细,呈五彩镶嵌血流或出现彩色血流中断;PW测及病变处血流速度明显加速,频带增宽。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直观、确切,应作为临床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彩超对多发性大动脉炎锁骨下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锁骨下动脉病变的超声特点及彩超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超声检查了16例TA患32支锁骨下动脉。灰阶超声观察病变分布情况,测量病变外管壁厚度。彩色血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分析受累锁骨下动脉血流信号变化,观察椎动脉是否反流。结果:全部患均有锁骨下动脉受累(16/16,100%)。大部分患为双侧锁骨下动脉发病(11/16,69%)。病变处管壁常表现为长节段、弥漫性增厚。TA累及的锁骨下动脉主要出现狭窄闭塞性变化(44/47,94%),3支锁骨下动脉近段扩张(3/47,6%)。3支椎动脉血流反向,提示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端重度狭窄或闭塞。结论:彩超可清楚发现TA锁骨下动脉病变和判断病变程度,对TA该血管病变的诊断和随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发性大动脉炎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 ,可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185 6年Savory等首先描述了此病。 190 8年Takayasu报道了一位 2 1岁女性患者 ,故该病又称Takayasu动脉炎。本病多见于女性 ,国内报告女性占66.7%~ 69% ,发病年龄 5~ 45岁 ,89%在 3 0岁以下 ,大多发展缓慢 ,预后较差。一、病因和发病机理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自身免疫性疾病 :结核杆菌、链球菌或立克次体等引起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壁上的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炎症 ;血液中α、γ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G、M增高 ,抗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技术对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测量61例大动脉炎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并进行对比分析.测量其血浆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血管活性物质的浓度变化.结果大动脉炎组较正常对照组EDD%明显减低;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ET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动脉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超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可作为监测早期大动脉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动脉炎患者颈动脉窃血的诊断价值及其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19例伴有颈动脉窃血的大动脉炎患者作为病例组,1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及椎动脉(VA).记录各动脉的血流方向、频谱形态、峰值血流速度(PSV)及椎动脉的内径.结果 颈动脉窃血时同侧ICA与ECA的血流方向相反,ICA的血液流向头侧,ECA的血液流向尾侧;ICA呈现低频低阻血流频谱,严重时呈静脉样频谱,病例组ICA的PSV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动脉窃血侧ICA和ECA的PSV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 =0.77);椎动脉血流方向正常,内径和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增加(P<0.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准确、直观地显示颈动脉窃血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在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 TA)患者中,主动脉瓣反流(aortic regurgitation, AR)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预后通常不佳。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讨TA患者中AR的特征和潜在危险因素。 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于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住院的TA患者196例,根据有无合并AR分为AR组(n=67)和非AR组(n=129)。回顾性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数据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此外,使用超声心动图来测量心脏参数,包括升主动脉壁的厚度和主动脉瓣叶的厚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AR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来探究主动脉参数与缩流颈宽度(vena contracta width, VCW)之间的关系。 结果:在AR组中,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 cTnT)和N-末端前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AR组(均P<0.001)。与非AR组相比,AR组的主动脉窦部和升主动脉显著增宽(SoVD 33.8±4.5 mm vs. 29.9±3.1 mm, P=0.001; AAoD 37.7±6.1 mm vs. 30.1±4.7 mm, P<0.001);同时,AR组的升主动脉壁和主动脉瓣叶显著增厚(升主动脉壁厚度 3.7±1.5 mm vs. 2.4±0.6 mm, P<0.001; 主动脉瓣叶厚度 2.8±0.9 mm vs. 1.8±0.3 mm, P<0.001)。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 SoVD、AAoD和主动脉瓣叶厚度是TA患者中A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此外,AR的缩流颈宽度(vena contracta width, VCW)与SoVD、AAoD、升主动脉壁厚度和主动脉瓣叶厚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 结论:主动脉窦部和升主动脉的扩张以及主动脉瓣叶的增厚,是与TA患者发生AR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随着AR的进展,主动脉窦和升主动脉持续扩张,同时,主动脉瓣叶和升主动脉管壁不断增厚。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为检测这些与 AR 相关的危险因素提供了宝贵的手段,从而有助于制定明智的治疗决策,并提高 TA 患者的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动脉炎(TA)合并心脏扩大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潜在的心脏损害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至2012年入院的大动脉炎成人患者,分别随机选择心脏扩大者59例与心脏正常大小者89例,共144例TA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红细胞沉降率(ESR)与C反应蛋白(CRP)、超声心动图和主动脉或肺动脉造影或CT检查。47例心脏扩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或冠脉CT检查。2例扩张型心肌病行心脏磁共振(CMR)检查。结果 TA合并心脏扩大患者的年龄、病程、吸烟率、高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者、ESR、CRP均显著高于心脏不大组(P<0.05)。导致心脏扩大的主要损害类型依次是高血压24例(40.7%)、瓣膜病21例(35.6%)、肺动脉高压12例(20.3%)、扩张型心肌病11例(18.6%)、冠状动脉病变6例(10.2%)、复合病变15例(25.4%)。结论为预防心脏并发症,应早期诊断TA,确诊后即严格控制炎症、降压。当出现心脏并发症后,积极治疗相关并发症,必要时可以行瓣膜置换术、血运重建术。但控制炎症始终是TA所有治疗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25岁,发现血压升高半年、活动后胸痛2个月,未经系统诊治。查体:血压175/77 mmHg, 心率90次/分,心律齐,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实验室检查: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248.60 pg/ml, C反应蛋白5.60 mg/L,红细胞沉降率34 mm/h。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瓣尖增厚,舒张期见中度反流(图1A);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窦部内径均为39 mm(图1B),主动脉窦部回声粗糙;  相似文献   

17.
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在具有外周血管病变的同时,存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症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均可提示缺血或梗死存在;治疗主张积极进行血运重建。结论多发性大动脉炎可累及冠状动脉,并可导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应予以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患者妊娠晚期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的术前和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大动脉炎患者妊娠晚期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围手术期监护、心理护理、产科护理、活动指导、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先兆子痫、胎儿宫内窘迫、脑血管意外、心衰和血栓栓塞等危及患者及胎儿生命安全的并发症。结论大动脉炎患者妊娠晚期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加强围手术期监测和护理,能够有效的保证母婴健康,提高新生儿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Takayasu arteritis with coronary artery involvement is rar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econdary cardiac hypertrophy with severe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 is not common. We describe a case of Takayasu arteritis, diagnosed 10 years ago, whose coronary artery involvement and obstructive cardiac hypertrophy are ascertained after our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