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RI成像在评价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对椎间盘退变进行早期精确的评估至关重要。普通的放射照片仅提供了退变中晚期有限的退变征象。脊髓造影通过显示硬膜囊及神经根管的轮廓从而间接反应椎间盘的变化。椎间盘造影虽可早期精确的显示椎间盘的退变情况,因其作为一种损伤性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5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全部患者选择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45. 5±4. 7) m L,平均手术时间为(56. 3±2. 2)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 2±1. 5) d。术后4例患者出现屈髋乏力,2个月后症状彻底恢复。6例患者术后出现大腿前方感觉麻木感,6~8周后症状消失或者缓解。本研究患者无腹腔脏器和大血管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定位错误、麻痹性肠梗阻、生殖股神经永久性损伤等并发症。全部患者接受为期24个月的随访,结果发现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腰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 0. 05),日本骨科协会腰椎(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 0. 05)。结论选择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并发症少,椎间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旁肌面积及T2WI信号强度变化,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估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43例L4-5椎间盘突出患者、45例腰椎间盘正常体检者,采用GE/HDXT/1.5T T2WI序列分别测量L4-5中心层面双侧椎旁肌(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横截面积、T2WI信号强度,比较椎间盘突出组和正常组在椎旁肌横截面积、T2WI信号强度的差异,组间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腰突组和正常组比较,L4-5右侧多裂肌T2WI信号强度比值、右侧竖脊肌T2WI信号强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横截面积及T2WI信号强度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腰突组组内比较,L4-5两侧竖脊肌面积、两侧多裂肌T2WI信号强度比值、两侧竖脊肌T2<...  相似文献   

4.
将青年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43例及同龄正常健康人20例进行侧位X线片摄影,测量各节段椎间间隙,比较青年LDH患者与健康成人椎间间隙的差异、青年LDH患者男女各节段椎间间隙对比情况。结果青年LDH患者与健康人群在各节段椎间间隙平均值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L5/S1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3.059,P〈0.01;青年LDH患者在L3/L4节段椎间间隙男性显著高于女性,t=3.059,P〈0.01,其它节段未见统计学意义。青年LDH患者的L5/S1节段椎间间隙可以作为诊断椎间盘突出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MRI在肿瘤血管靶向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1年Folkman等〔1〕提出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血管生成这一理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肿瘤血管新生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针也从以细胞毒性药物直接杀伤(死)肿瘤实质细胞转向了辅以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的方法。目前已有多种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进入了临床应用。如何对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无创性精确的监控和评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医学影像学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MRI成像对软组织具有极高的分辨力,可以显示关节各解剖细节及无骨伪影,同时MRI可进行多种参数和多种序列成像,为疾病检测和定性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而且MRI信号的差异基本反映了病变的组织学特点,多方位成像使其在准确地显示病变范围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1].为此MRI成像技术在膝关节疾病检查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在1998年3月~2001年12月对168例膝关节病人的序列选择,扫描方法及拍摄技术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在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诊治的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做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且术后随访10年。根据狭窄部位分为脊髓型组10例、神经根型组14例、混合型组16例,在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临床功能指标。结果三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置换椎间隙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及手术节段曲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组内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置换椎间隙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脊髓型组及混合型组患者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曲度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神经根型组无显著改善;脊髓型组患者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两种类型患者无明显改善。术前神经根型组患者JOA评分均明显高于脊髓型组及混合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脊髓型组及神经根型组JOA评分均高于混合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神经根型组及脊髓型组患者的Odom优良率明显高于混合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具有良好的长期疗效,不同类型患者中以脊髓型、神经型疗效较佳,混合型次之。  相似文献   

8.
背景:已有文献报道生物活性玻璃在骨不连、骨折愈合过程中有较佳的临床疗效,但其在脊柱骨融合过程中的效果鲜有报道。 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联合颈椎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颈椎前路单节段椎间融合患者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聚醚醚酮材料椎间融合器,其中内填充自体松质骨植骨32例为对照组,采用生物活性玻璃填充36例为实验组。随访观察两组植骨融合、神经功能恢复、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及伤口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相当,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及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治疗3个月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骨性融合率分别为94%,97%,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6个月时全部融合。两组随访3,6,12个月时椎间隙高度和颈椎曲度指数均获得良好维持,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生物活性玻璃联合颈椎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中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方形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手术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34例腰椎管狭窄伴有腰椎不稳患者行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和经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 34例患者部分术后随访6—18月,无融合器松动,椎间隙高度均恢复正常。结论 方形椎间融合器在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腰椎不稳定等治疗过程中具有恢复椎间隙高度、增加节段固定及增强脊柱的稳定性等特点,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乳腺MRI已成为乳腺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乳腺疾病影像诊断已从单纯解剖形态学的研究发展到MRI功能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作为重要的MRI功能成像之一,通过检测活体水分子的微观运动情况揭示病变。  相似文献   

11.
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Hl临床中常见,按照部位可分为脑内、脑室内、蛛网膜下腔、硬膜下及硬膜外出血,其病因包括原发性、外伤、脑血管病、血管畸形、肿瘤、炎症及药物等。MRI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出血的诊断价值已被公认,优于CT,它不仅可以确诊出血,推测出血期别,而且没有骨性伪影,对于小脑的出血也能够很好的显示。但对于颅内出血的急性期诊断,cT一直被认为是首选的检查手段。随着MRI设备软硬件技术水平的提高,对颅内出血更敏感的序列不断研发并用于临床。使得MRI对颅内出血的诊断能力不断提高,甚至认为在超急性、急性期的诊断中MRI亦优于CT^[1-3]。  相似文献   

12.
<正>物质的磁化率是指其被放入磁场后的磁性物理属性,根据这一特性可将物质分为逆磁性、顺磁性和铁磁性,例如铁(含铁血黄素铁或铁蛋白等非含铁血黄素铁)属于顺磁性物质,而髓鞘呈逆磁性。用于检测体内顺磁性组织成分的无创性MRI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颈椎前路手术常用的两种椎间融合器为钛笼和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但两者在影像学及临床疗效评价上仍然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钛笼与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后影像学及临床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5期)、MEDLINE、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收集至2013年6月1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在颈前路手术中对钛笼与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的使用进行比较的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文献4篇,共235例患者,其中钛笼组128例,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组107例。Meta分析结果示:在融合率方面及临床疗效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融合器下沉移位率方面,两组在短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是在长期方面聚醚醚酮组下沉移位率要小于钛笼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在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方面,聚醚醚酮组要优于钛笼组。在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中应用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可以获得较好的融合率和临床疗效,相比钛笼可以更好的长期维持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并且拥有更小的下沉移位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间型化脓性脊椎炎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症的认识水平。方法对11例经手术证实、4例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椎间型化脓性脊椎炎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共18个病变单位,其MRI表现(1)椎间盘改变:表现为核裂消失征15个病变单位,椎间盘积液征12个病变单位,椎间隙狭窄11个病变单位。(2)相邻终板及椎体改变:表现为终板掩盖征16个病变单位,其中15个病变单位伴有局灶性终板破坏;18个病变单位均有终板下局灶性骨质破坏及非破坏区不同程度骨髓水肿。(3)椎旁软组织改变:18个病变单位均有椎旁软组织肿胀,7个病变单位形成多发厚壁小脓肿。(4)椎管与附件改变:12个病变单位椎管受累,表现为硬脊膜囊前外侧间隙增宽、信号混杂,形成椎管脓肿4个病变单位,未见附件受累者。(5)增强扫描:9例行增强扫描,椎间盘及相邻椎体破坏区无强化6个病变单位,条块样强化4个病变单位,椎体非破坏区及椎周、椎管均示异常强化,脓肿呈环形强化。结论椎间型化脓性脊椎炎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准确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椎间型化脓性脊椎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中滑膜改变的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中滑膜改变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和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MRI表现,重点观察其滑膜的改变。结果:MRI表现有关节滑膜水肿20例;关节积液20例;关节滑膜增生13例;滑膜增生骨化1例;滑膜性关节游离体1例。结论: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中,关节滑膜的改变是其重要的表现之一,其在MRI上可得到良好的显示,对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MRI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认识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42例47个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的MRI表现,结合其X线平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MRI对膝关节中软骨、半月板、韧带、关节积液及骨质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目前其他影像学设备无法替代的作用。结论MRI是目前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对病变的敏感性为临床早治疗提供了确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是骨关节常见疾病,膝关节MRI检查技术由于对软组织具有高分辨率、多平面成像,且能清晰显示半月板、交叉韧带、关节软骨、滑膜、关节囊及周围的软组织,而被广泛应用。低场MR降低了血管、运动等所引起的外来干扰,空间分辨率高,能较好的显示半月板、关节软骨、韧带及周边结构。笔者对2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低场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退变性腰椎疾患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伴有椎间盘退变(突出)和椎管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腰椎退行性不稳手术后,是否有高质量的护理对患者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让患者尽快恢复生理功能和社会职能是现代骨科护理的发展趋势。我院自2006年1月~2010年6月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3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282-2283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26例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经患者同意后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9.23%,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3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够有效提升疗效,对减少并发症也有极大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