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颅底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后颅底缺损重建技术。方法:对25例前颅底肿瘤患者根据原发肿瘤的生长部位和颅内外受累的情况,分别采用冠状切口经额颅内入路手术、鼻侧切开或扩大鼻侧切开术或颅面联合手术,采用带蒂骨膜瓣或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颅底缺损。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近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改善,无手术死亡、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至13年,存活1年以上者22例,3年以上者12例,5年以上者9例,10年以上者3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25%(9/16)、37.5%(3/8)。结论:术式选择取决于原发肿瘤的生长部位和颅内外受累的情况;颅面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可用于较大颅底缺损的重建,具有安全、取材方便、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颅面联合进路切除颅底恶性肿瘤16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颅底肿瘤手术有较快的发展。为积累和交流经验,本文总结了16例颅底恶性肿瘤病例,探讨手术径路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至今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采用颅面联合径路切除的16例颅底恶性肿瘤病例资料,探讨手术径路、修复方法,总结生存、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结果:16例中前颅底手术12例(13次手术,其中1例两次前颅底手术),侧颅底3例,后颅底1例。6例硬脑膜切除后用额骨骨膜、颞肌筋膜、阔筋膜和人造硬脑膜修复,颅底缺损3例用钛网、1例用玻璃钢,其它只用额骨骨膜和/或帽状腱膜和/或肌肉修复,皮肤缺损3例用带血管蒂皮瓣、2例用转移皮瓣修复。颅底手术后生存时间为1~9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8例术后复发,复发的中位时间为20个月,4例术后未控,4例无瘤生存。7例出现较轻微的并发症。结论:根据肿瘤位置选择前、侧、后颅底手术径路进行颅面联合手术可以安全和有效地切除肿瘤,同时配合术后放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60例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均行外科治疗,经病理证实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39例。手术入路的选择为颅面联合入路44例,眶内容物剜除术5例,鼻侧切开术3例,前额硬膜外入路5例,眶外侧入路3例。 结果 :肿瘤全切51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5例。肿瘤切除后前颅底区组织缺损的修复采用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裂层瓣修复27例。术后45例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主要为颅神经损伤5例,伤口感染4例,其中局部加强换药愈合2例,清创缝合愈合2例,暂时性的脑脊液漏2例。术后放射治疗23例,剂量为45Gy~65Gy,术前或术后化疗15例,主要方案为DDP(顺铂)、5-FU(5-氟脲嘧啶)、平阳霉素。经信访或门诊随访1年~9年,死亡11例,失访2例。 结论 :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以外科治疗为主,手术治疗是有效的,颅面联合入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肿瘤切除后前颅底区组织缺损的修复采用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裂层瓣修复是可靠和安全的。此区肿瘤的手术治疗难以达到肿瘤切除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颅底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后颅底缺损重建技术。方法:对25例前颅底肿瘤患者根据原发肿瘤的生长部位和颅内外受累的情况,分别采用冠状切口经额颅内入路手术、鼻侧切开或扩大鼻侧切开术或颅面联合手术,采用带蒂骨膜瓣或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颅底缺损。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近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改善,无手术死亡、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至13年,存活1年以上者22例,3年以上者12例,5年以上者9例,10年以上者3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25%(9/16)、37.5%(3/8)。结论:术式选择取决于原发肿瘤的生长部位和颅内外受累的情况;颅面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可用于较大颅底缺损的重建,具有安全、取材方便、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理想手术入路及其手术效果。[方法]1998年12月至2008年2月,对50例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颈下颌进路20例、颞下窝入路22例、上颌骨外翻入路1例、颅面联合入路6例、Weber—Ferguson加Lynch入路1例。[结果]全组50例,49例达裸眼肿瘤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暂时性偏瘫1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随访满3年有34例.3年总生存率61.76%,无瘤生存率58.82%。[结论]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手术入路应视肿瘤部位而定.手术风险可以接受.手术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9例颅底脊索瘤病人,运用鼻内镜经鼻入路切除蝶骨斜坡区脊索瘤,7例肿瘤未能全切除者术后辅以埋置放射性粒子(125Ⅰ)进行内照射,帮助杀灭残余的肿瘤组织.结果: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后并发症.9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正常生活工作6例,生活自理3例.术后6例患者头痛消失,3例头痛减轻.结论:鼻内镜经鼻人路最适宜切除病变主要位于中、上斜坡,肿瘤大部在硬膜外、生长到鼻窦、鼻腔鼻咽部的肿瘤.鼻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容易操作、省时的手术入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咽旁肿瘤切除术(附29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如何根据术前诊断选择最佳的手术进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方法本组29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18~57岁,中位年龄45。均采用手术治疗及术后化疗或放疗。手术进路:口腔入路、颌颈入路、颈侧高位切开下颌骨外旋入路、颌咽入路、上颌骨掀翻入路、上颌骨加咽旁肿瘤切除。结果病理类型:良性21例,恶性8例,随访5年,良性肿瘤均未见复发,骨肉瘤1例术后2个月复发,上颌窦癌1例术后2年复发,口咽侧壁粘液表皮样癌1例术后6年复发,再次术后2年复发,颌下腺腺样囊性癌术后4年复发并肺转移,未继续治疗,恶性淋巴瘤2例化疗后5年无复发。手术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有暂时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均在半年内恢复。结论口腔入路仅适用于紧邻咽粘膜下小肿瘤、颌颈入路适用于咽旁混合瘤、神经鞘瘤和颈动脉体瘤、颈侧高位切开下颌骨外旋入路适用于腮腺深叶肿瘤及高位神经鞘瘤、颌咽入路适用于恶性肿瘤连同下颌升枝一并切除、上颌骨掀翻入路及上颌骨适用于晚期的上颌窦癌及颅底肿瘤侵入咽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颅底肿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对38例前颅底肿瘤经额颅内入路手术或颅面联合入路手术,并对颅底缺损进行修复。结果肿瘤全切除35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2例(5.26%),经加压包扎后控制,颅内出血2例(5.26%),经开颅再次手术处理后治愈。脑水肿1例,1例术后失语、1例颅腔积气。均无手术死亡、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对患者全身状况的正确评估,安全、有效地分隔颅腔和鼻腔的前颅底手术重建,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是预防和处理前颅底肿瘤术后并发症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累及前颅或颅内脑组织的鼻腔副鼻的手术切除途径及方法。方法:经颅面联合进路行显微外科连续整块切除累及前颅底或颅内脑组织的鼻腔副鼻窦癌15例,其中5例仅累及前颅底,10例累及前颅底至颅内额叶脑组织。硬脑膜缺损应用大腿阔筋膜修补。结果:15例均作了术后随访,随访时间最长为10年,最短为2年,其中4例为初治患者,11便为综合治疗后局部复发患者患者,9例无瘤生存2年以上,2年无瘤生存率为60.00  相似文献   

10.
颅-眶鼻沟通瘤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3例颅-眶鼻沟通瘤,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及颅底重建.肿瘤全切10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